資源簡介 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一、安史之亂1.背景:(1)開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2)社會上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中央與地方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4)邊將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擔負東北地區防御重任,逐漸擴張勢力。2.爆發: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3.影響: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1.原因:(1)唐朝后期,統治腐敗,宦官專權,藩鎮割據的態勢越來越嚴重,而且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中央已無力控制藩鎮。(2)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2.黃巢起義: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并攻入長安,建立政權,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3.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含義: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五個政權,南方地區出現九個政權,再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史稱“五代十國”。2.評價: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導學案【學習目標】1.知道安史之亂的過程,分析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了解安史之亂的影響。2.了解黃巢起義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3.知道五代十國的實質和影響。【自主學習】安史之亂1.背景:(1)唐玄宗統治后期,朝政日趨腐敗。(2)社會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日趨緊張。(3)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的局面。2.爆發:755年,和部將一起發動叛亂,史稱“”。3.概況:(1)從河北南下,攻占東都、又攻下,逼近。(2)唐玄宗逃往,太子李亨北上,被擁為帝。[](3)將鎮守西北地區的精兵悉數內調,并在北方軍隊的援助下,于763年,叛軍被平定。4.影響:(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2)唐朝的國勢從此,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局面。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1.黃巢起義:(1)背景。A.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專權。的態勢越來越嚴重,中央無力控制藩鎮。B.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連年的災荒無以為生。(2)過程:起義軍在______的率領下,轉戰南北,攻人長安,建立政權。(3)影響:給唐朝的統治以致命的打擊。2.唐朝滅亡:(1)時間:______年。(2)概況:朱溫建立的______政權,唐朝至此滅亡。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五代:唐朝滅亡后,在北方流域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2.十國:南方地區出現的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______。3.評價:(1)實質: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局面的延續,它們的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2)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合作探究】安史之亂——盛轉衰材料一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遷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腐朽的統治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材料二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材料三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邊軍不斷增加,達到49萬人,占全國總兵數85%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邊境,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15萬人。而中央軍則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毫無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不堪一擊。材料四安史之亂,摧毀了統治基礎,削弱了封建集權,為封建割據創造了必要條件,使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來源學習與探究(1)閱讀材料一、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安史之亂的原因有哪些。(2)簡單概述安史之亂的路線。(3)結合材料四和所學知識分析安史之亂的影響。黃巢起義——致命擊材料:黃巢起義后,曾發布檄文,指斥宦官當政。并宣布要“洗滌朝廷”,為民除害,對貪污犯贓的地方官吏處斬。學習與探究1.分析黃巢起義對唐朝的統治有什么影響。五代十國——相延續學習與探究1.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了哪些政權?2.通過五代十國的更迭分析歷史發展的趨勢是什么。【當堂達標】一、單項選擇題1.唐玄宗統治后期,貪圖享樂,不理政事,最終導致邊將叛亂,唐朝從此日趨衰落。歷史上把這一叛亂稱為()A.大澤鄉起義B.隋末農民大起義C.安史之亂D.唐末農民大起義2.唐末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領導唐末農民起義的是()A.張角B.黃巢C.安祿山[]D.史思明3.唐朝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滅亡唐朝的分別是()A.李淵、黃巢B.李世民、朱溫C.李淵、朱溫D.李世民、黃巢4.“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滅亡以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A.春秋戰國B.魏晉南北朝C.遼宋夏金D.五代十國[]5.757年,杜甫寫下了“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的詩句。詩中的峰火指的是()A安史之亂 B宦官專權 C.馬嵬驛嘩變 D.藩鎮割據6.下列關于五代十國的說法正確的有( )①“五代”都在北方黃河流域 ②“十國”都在南方地區 ③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③7.唐朝的滅亡是一個過程,下列與唐朝的滅亡無關的是( ) A.安史之亂對經濟造成了極大破壞 B.藩鎮割據的態勢愈演愈烈 C科舉制的創立 D.唐末農民起義沉重打擊了唐朝的統治8.使唐朝的國勢,由盛轉衰的標志性事件是()A陳勝,吳廣起義,B避黃巾起義 C安史之亂 D黃巢起義9.唐朝從“小邑猶藏萬家室”到“人煙斷絕,千里蕭條”的轉折點( ) A開鑿運河 B安史之亂 C黃巢起義 D靖康之變安史之亂1.背景(3)內輕外重2.爆發安祿山史思明安史之亂3.概況(1)洛陽潼關長安(2)四川靈武(3)少數民族4.影響(2)由盛轉衰(3)藩鎮割據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1)背景A.宦官藩鎮割據(2)過程:.黃巢(3)唐朝滅亡907年后梁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黃河流域2.北漢3.藩鎮割據合作探究安史之亂——盛轉衰(1)社會上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越來越腐敗;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2)安史叛軍從河北大舉南下先攻占東都洛陽,又攻下潼關,逼近長安(3)影響一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三唐朝后期逐漸形成了藩鎮割據的局面。黃巢起義——致命擊1.黃巢起義的影響,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五代十國——相延續1.五代十國一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2.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一、單項選擇題1C2B3C4D5A6A7C8C9B(共27張PPT)年級:七年級學科:歷史課題:部編版七年級下第一單元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以詩讀史憶昔—杜甫憶昔開元全盛日,小邑猶藏萬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垂老別—杜甫萬國盡征戍,峰火被岡巒。積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學習目標1.了解安史之亂爆發的背景、過程和影響。2.了解黃巢起義和唐朝滅亡的基本史實。3.掌握五代十國的實質和影響。一、安史之亂“安”:安祿山“史”:史思明安史之亂是755--763年,由唐朝將領安祿山和史思明發動的向唐朝中央政府爭奪權力的戰爭。1、安史之亂的背景材料一唐玄宗統治前、后期作為對比表統治前期統治后期崇尚節儉日益驕奢任用賢相姚崇宋璟任用奸相李林甫楊國忠勵精圖治不理政事寵幸楊貴妃整頓吏治裁減冗員發展經濟改革稅制荒廢朝政朝政腐敗背景資料材料二開元時期,社會經濟雖然達到空前繁榮,出現了盛世的局面,但也加速了土地兼并,以致百姓多遷徙流亡。加之,唐朝最高統治集團日益腐化,腐朽的統治加重了人民的負擔,使廣大人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材料三唐玄宗后期,“口有蜜、腹有劍”的奸相李林甫,把持朝政達十九年之久。繼他上臺的楊貴妃之兄楊國忠,更是一個“不顧天下成敗”,只顧循私誤國之人。奸臣當道,加深了統治階級內部的矛盾,尤其是楊國忠與安祿山之間爭權奪利,成了安史之亂的導火線。背景資料材料四唐玄宗天寶元年(742年),邊軍不斷增加,達到49萬人,占全國總兵數85%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東北和西北邊境,僅安祿山所掌范陽等三鎮即達15萬人。而中央軍則不僅數量不足,而且質量太差,平時毫無作戰準備,打起仗來,不堪一擊。閱讀材料并結合課本知識,探究安史之亂爆發的原因有哪些。(1)唐玄宗統治后期,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2)社會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邊疆形勢日趨緊張。(3)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4)邊將安祿山身兼三鎮節度使,勢力強大,與楊國忠矛盾重重。1、安史之亂的背景755年,安祿山借口朝廷出現奸臣,和部將史思明一起發動叛亂。史稱“安史之亂”。2、爆發:3、安史之亂的過程、結果。長安四川唐玄宗河北洛陽潼關長安叛軍李亨北上稱帝,郭子儀李光弼率眾和北方少數民族援助下平定叛亂。相關史實安史之亂起后,玄宗逃往四川,途經馬嵬驛,禁軍請誅楊國忠并賜死貴妃,眾怒難犯,玄宗命縊死貴妃,時年38歲。合作探究是我惹的禍嗎?“紅顏禍水”是導致安史之亂真正原因嗎?唐玄宗統治后期,政治腐敗,各種社會矛盾尖銳。在盛世的背后,地方的藩鎮割據、中央的奸臣當道進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統治,而兩者之間又相互爭權奪利,最終爆發了安史之亂。(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的破壞。(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唐朝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4、安史之亂的影響安史之亂造成北方地區“人煙斷絕,千里蕭條”。杜甫詩《無家別》中有“寂寞天寶后,園廬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四鄰何所有?一二老寡妻”之句。材料研讀:想一想:這場戰亂給人民造成了什么樣的災難?安史之亂給社會經濟造成極大破壞,尤其是廣大北方地區田地荒蕪,十室九空;人民家破人亡,流離失所。二、黃巢起義1、背景:(1)、唐朝后期,統治腐朽,宦官專權。(2)、藩鎮割據的態勢日益嚴重,相互之間發生兼并戰爭。(3)、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黃巢出身鹽商家庭,善于騎射,粗通筆墨,少有詩才,黃巢五歲時候便可對詩,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不第后賦菊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2、結果:起義軍雖然一度攻占了長安,最終卻被原為義軍將領的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了。起義失敗3、影響:致命打擊朱溫陸續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據勢力,907年,建立了后梁政權,唐朝滅亡。三、唐朝滅亡618年---907年唐朝的興亡過程四、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1.唐朝滅亡后,北方黃河流域后出現的政權。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加上北方的北漢2.南方地區出現的政權。先后并存【圖說歷史】五代十國3.五代十國的歷史實質.是唐朝藩鎮割據的延續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4.五代十國的歷史影響北方戰事不斷,政局動蕩不安。南方政局相對穩定,經濟有一定發展。雖然政權分立,但統一始終是一個必然趨勢。唐朝衰亡五代十國由盛而衰安史之亂致命打擊黃巢起義唐朝滅亡后梁建立課堂小結當堂達標:一、單項選擇題1.唐玄宗統治后期,貪圖享樂,不理政事,最終導致邊將叛亂,唐朝從此日趨衰落。歷史上把這一叛亂稱為()A.大澤鄉起義B.隋末農民大起義C.安史之亂D.唐末農民大起義2.唐末農民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寫下光輝的篇章。下列人物曾領導唐末農民起義的是()A.張角B.黃巢C.安祿山D.史思明CB3.唐朝是繼隋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二十一帝,享國二百八十九年,是公認的中國古代最強盛的時代之一。唐朝的建立者和滅亡唐朝的分別是()A.李淵、黃巢B.李世民、朱溫C.李淵、朱溫D.李世民、黃巢4.“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唐朝滅亡以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A.春秋戰國B.魏晉南北朝C.遼宋夏金D.五代十國CD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pptx 第5課《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知識點.docx 第5課《安史之亂和唐朝衰亡》導學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