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放大鏡的使用1、放大鏡的使用方法方法一:觀察對象不動,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手持放大鏡在物體和人眼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圖像大而清楚方法二: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至物體,直至圖像大而清楚2、照片中的圖像被放大了,還會看到彩色照片是由許多彩色點組成的。3、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用放大鏡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4、放大鏡是一種能使物體的圖像放大的裝置,有鏡柄和鏡片組成。其鏡片是透明的,中間較厚,四周較薄。5、影響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的因素①當鏡片中央凸起的程度一樣時,放大鏡放大物體的圖像的倍數(shù)與放大鏡鏡片的大小無關②放大鏡鏡片的凸度越大,其放大物體圖像的倍數(shù)就越大凡是和放大鏡具有同樣結構特點的器物,都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放大鏡的觀察1、蒼蠅可以在光滑垂直的玻璃上爬行的原因蒼蠅腳的特殊構造使它能自由地在光滑垂直的玻璃上爬行。2、觀察昆蟲身體結構的細節(jié)①蠅的復眼蠅的頭部上方兩側各有一只復眼。每只復眼都由許多小眼組成,每只小眼都是六角形的②蟋蟀的耳朵蟋蟀的耳朵是一個膜狀構造(稱為鼓膜聽器),外形為橢圓形或縫隙狀,長在前足的內側③昆蟲的觸角蟋蟀、蝗蟲的觸角是絲狀的;蝴蝶的觸角是棒狀;蠶蛾的觸角是羽毛狀;天牛的觸角是鞭狀;螞蟻的觸角是膝狀的④蝴蝶的翅膀蝴蝶的翅膀上密密地覆蓋著一層彩色的小鱗片。如果我們用手摸一下蝴蝶的翅膀,手上就會沾上鱗片粉末,這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3、昆蟲有著和其他動物不同的身體構造:眼睛分為復眼和單眼,復眼有許多小眼組成;耳朵有各種各樣的外形,在身體上的位置也不固定;觸角的形狀各不同;蝴蝶的翅膀上有許多小鱗片,那些鱗片其實是扁平的細毛。4、蚜蟲和它的天敵——草蛉蚜蟲的大小和顏色:針眼大小,像小米一樣密密麻麻的,有黃色、綠色和紅色等蚜蟲如何進食:用嘴刺入植物的嫩枝吸食汁液草蛉的幼蟲怎樣吃蚜蟲:用嘴前的那對鐮刀抓住蚜蟲,然后用左右的上下顎刺入蚜蟲體內吸食它的體液。蚜蟲個體小,在嫩枝上吸食汁液,它的口器是刺入式口器練習:1、放大鏡的第一種使用方法:觀察對象不懂,人眼和觀察對象之間的距離不變,手持放大鏡在 和 之間來回移動,直至圖像大而清楚。2、放大鏡的第二種使用方法:把放大鏡移至眼前,移動 ,直至圖像大而清楚。3、放大鏡能放大的倍數(shù)和鏡片的大小有關,鏡片越大的放大鏡,其放大倍數(shù)越大( ) 4、放大鏡放大的倍數(shù)越大,我們看到的細節(jié)也越多,但是視野會隨之變小( )5、我們身邊常見的透明的固體物質都是晶體。( )6、冬天窗戶上的冰花和天上飄下的雪都是水的晶體( )7、在放大鏡下觀察蒼蠅的眼睛,我們發(fā)現(xiàn)蒼蠅的眼睛是由許多小眼組成的復眼。 ( )8、蒼蠅能落在豎直的光滑玻璃板上,這與它腳的構造無關( )9、下列關于放大鏡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放大鏡具有放大物體圖像的功能B用放大鏡觀察物體能看到更多的細節(jié)C在放大鏡下能看清楚手上的細菌10、下列關于放大鏡鏡片特點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放大鏡的鏡片中間厚,四周薄B放大鏡的鏡片四周厚,中間薄C放大鏡和我們平時用的鏡子一樣,鏡面的薄厚是均勻的11、放大鏡的鏡片是透明的,放大鏡屬于( )A凹透鏡 B凸透鏡 C平面鏡12、用放大鏡觀察發(fā)現(xiàn),蟋蟀的耳朵在其( ) A頭部外側 B前足的外側 C前足的內側13、下列關于螞蟻觸角的說法中,不正確的是( )A螞蟻的觸角具有靈敏的嗅覺功能,它尋找食物、認路、和同伴傳遞信息都得靠觸角B螞蟻的觸角僅能幫助它維持身體的平衡C螞蟻的觸角可以幫助螞蟻接受外界的信息,躲避危險、14、下列物質中不屬于晶體的是( )A黃銅礦 B玻璃 C堿面15、在顯微鏡下觀察,花崗巖是由( )三種晶體構成的A石英、長石、云母 B石英、方解石、云母 C石英、長石、方解石16、維生素C晶體的形狀是( )A立方體 B金字塔狀 C一簇簇的針狀17、用放大鏡觀察計算機或電視屏幕,我們能看到平時用肉眼看不見的很小的熒光點,你知道這些熒光點的顏色都有哪些嘛? 18、放大鏡也叫 ,凸度越大的放大鏡放大倍數(shù) 。19、放大鏡的特點是:中間 ,邊緣 ,質地 。20、自然界中常見的晶體有 、 和 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