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1.1體味文化【學習目標】1.了解文化現象的普遍存在,知道不同區域的文化有不同特色。2.理解文化的內涵及特點。(重點、難點)3.了解文化的多種形式。4.理解文化的社會作用,明確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難點)【自主預習】知識點1:文化“萬花筒”1 .文化現象普遍存在(1)從時間上看,文化現象____。(2)從空間上看,文化現象____。2.文化生活豐富多彩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也有不同的____。文化生活,無不呈現出各自____。知識點2:文化是什么1.文化的含義(1)文化的內涵:是相對于____、____而言的人類____活動及其產品。(2)文化的外延: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____、人生觀、價值觀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________、語言和文字等。2.文化的特點(1)從產生過程看,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_____的產物。(2)從個人成長看,每個人的____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______而逐步培養出來的。(3)從呈現形式看,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⑨____之中。知識點3:文化的力量1.文化的表現形式:____、理論、信念、信仰、____、教育、科學、文學、藝術等。2.文化活動:人們進行這種精神性的____、傳播、學習、積累的過程。3.文化的力量(1)本質:是一種社會____。(2)內容: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____,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3)表現:不僅表現在固____的成長歷程中,而且表現在______的歷史中。【活動探究1】文化的內涵和特點泰山是五岳之首。它不但歷史悠久、風景優美、碑刻眾多而引人入勝,同時還因它日出的景色奇美、形態各異、變化多端而聞名于世。泰山石刻源遠流長,現存碑刻500余座、摩崖題刻800余處,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館,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泰山日出,是泰山自然奇觀之一。為了觀賞泰山日出,國內外游客常常不惜長途跋涉,千里迢迢、萬里迢迢慕名而來。(1)泰山日出和泰山石刻都屬于文化現象嗎?為什么?(2)有人說,人們是在石頭上書寫歷史的,泰山的石刻中的許多記載,可以與歷史相佐證,這體現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活動探究2】文化的力量“如果你是一滴水,你是否滋洞了一寸土地?如果你是一線陽光,你是否照亮了一分黑暗?如果你是一顆糧食,你是否哺育了有用的生命?如果你是一顆最小的螺絲釘,你是否永遠堅守在你生活的崗位上?這段簡短的文字,很多人耳熟能詳,作者更是為人們熟知,他就是雷鋒。雖然雷鋒已經遠去,但他助人為樂的精神成為中國人民的一個精神高地、精神符號、精神寶庫,對提高全民思想覺悟和道德品質,對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都起到了無可估量的推動作用,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澎響。(1)從文化力量的角度,談談雷鋒精神具有什么作用。(2)雷鋒精神能夠直接轉化為物質力量嗎?為什么?【知識拓展】1.在實際運用中理解“文化”(1)廣義的“文化”指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 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2)狹義的“文化”指文學藝術和科學知識,或指人們受 教育的程度。(3)《文化生活》中講的“文化",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文化中的''文化",是同經濟、政治相區別、相對應的,它既不同于那種廣義的''文化”,也不同于那種狹義的“文化”。2.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具有雙重作用。可以結合下圖理解【隨堂演練】1.文化現象無處不在。下列屬于文化現象的是 ( )A.國家主席習近平于2018年11月27 H至12月5日對西班牙、阿根廷、巴拿馬和葡萄牙逬行國事訪問B.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橋正式通車運營C.2018年9月23日,全國億萬農民慶祝豐收節D.2018年天貓雙十一當天交易額達2 135億元2.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文化越來越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如:吃飯講求“飲食文化”,穿衣講求“服飾文化”,出行講求“旅游文化”等。這說明 ( )①文化現象無處不在,無時不有②文化現象豐富多彩③人們對文化的追求越來越高④沒有文化人們無法生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我們是付了錢的,老子就是上帝”這種行為是沒有文化的表現,這里的“文化”是指A.人類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B.人的一種文化素養,與“文明"“禮貌"相近C.科學技術、語言文字等非社會意識形態D.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4.東晉畫家顧愷之的《廬山圖》,以藝術形式形象展現了廬山的自然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廬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種文化B.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C.文化是人所創造的、為人所特有的一種現象D.《廬山圖》的創作屬于文化活動5.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下列屬于文化的是 ( )①思想、理論②愛國主義教育演講③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④拍電視劇及電影①②③ 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④在我國深受各地群眾歡迎的歌舞主要有黃河以北各省的 “秧歌”、西南各省的“花燈”、東北的“二人轉”等。這主要反映了文化的什么現象?7.有人說人們是在石頭上書寫歷史的,泰山的石刻中的許多記載,可以與歷史相佐證,這體現了文化生活的什么道理?【參考答案】自主預習無時不在 無處不在 文化環境 特有的色彩經濟 政治 全部精神 世界觀 自然科學和技術 社會實踐 文化素養 文化知識教育 物質載體思想 道德 生產 精神力量 物質力量 個人 民族和國家活動探究11.文化的內涵本質上: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 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文化屬于精神范疇,而不是指人們 從事的經濟活動、政治活動。范圍上:文化有意識形態與非意識形態之分,意識形態文化具有鮮明的階級性,而非意識形態文化則沒有階級性。2.文化的特點(1)從文化的實質來看,文化是一種精神現象。文化有意識形態文化和非意識形態文化之分。(2)從文化與人類社會的關系來看,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由人所創造、為人所特有的,純粹“自然”的東西不能稱為文化。(3)從文化與個人的關系來看,文化是人的一種素養。文化素養不是天生的,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4)從物質載體與精神文化的關系來看,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也凝結在一定的物質載體之中。【活動探究2】正確理解文化的力量 .(1) 文化的本質是一種精神力量。透過文化的表現形式和人們的文化活動,我們可以看到,文化作為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是一種精神力最而非物質力量。(2) 文化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從而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的作用就不可能實現。不同性質的文化對個人和社會有不同的作用。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的作用具有雙重性。并非任何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的發展都起積極作用。優秀的、先進的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產生巨大的促進作用,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對個人和社會發展產生重大的阻礙作用。隨堂演練:1-5:C A B A D6.優美秀麗的山川河流,幽靜神秘的原始森林屬于自然風光,不是文化。因為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7.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五指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通過泰山石刻中的許多記載,可以看到歷史和現實的文化,認識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第一課 文化與社會1.2文化與經濟、政治【學習目標】1.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重點、難點)2.明確不同性質的文化對政治、經濟和社會的不同作用。3.識記并理解文化在綜合國力中的地位和作用。(重點)【自主預習】知識點1:相互影響:在經濟的基礎上經濟、政治決定文化:____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____和____的反映。文化對經濟、政治具有反作用,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____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____社會的發展。知識點2:相互交融:在時代發展的進程中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1)在經濟發展中,____的作用越來越重要。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提高___越來越重要。圖書出版、影視音像等文化產業快速發展,文化消費更加豐富,____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隨著______的發展,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2)世界范圍內反對______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知識點3:文化在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1)從文化競爭力的主要表現看,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____和____的重要源泉。(2)從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看,文化越來越成為____發展的重要支撐。(3)從參與文化競爭的緊迫要求看,文化越來越成為________的重要因素。在當前國際競爭中,要提高我國文化競爭力必要性:從國際社會的總體格局上看,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信息化、文化多樣化進程中,處于弱勢地位的發展中國家,在經濟發展上面臨嚴峻挑戰,在文化發展上也面臨嚴峻挑戰。對策:從我國的發展來看,必須把____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____ ,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____、不竭______的____和強大____【活動探究1】探究點1: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情境分析:在某地召開的經濟發展會議上,針對當地豐富的原生態文化,某學者提到“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豐富人們文化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贬槍υ搶W者的觀點,甲乙丙丁四位同學發表了如下觀點:甲: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乙: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丙: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丁: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結合學者的談話,請分別評價四位同學的觀點。【活動探究2】探究點2:文化與綜合國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是最核心的還是文化軟實力,國家強大不強大,要看經濟、看科技、看軍事、這些都是不可缺少的,但僅有這些是不夠的,必須還要有民族凝聚力、民族的精氣神。”(1)結合習近平總書記的談話,談談文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如何。(2)結合上述材料,就如何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出建議。【知識拓展】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1)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反作用表現為不同性質的文化,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經濟、政治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得經濟、政治的發展。(2)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但它并不是經濟、政治發展的決定性因素,在經濟、政治發展中具有決定性作用的是生產力。(3)文化的發展并不始終與經濟的發展亦步亦趨。因為文化具有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2.文化與綜合國力的關系綜合國力是指一個主權國家生存和發展所擁有的全部實力(即物質力和精神力)及國際影響力的合力。綜合國力日趨激烈的竟爭,是當今世界的一個重要特征。這一競爭,不僅包括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外交實力,還包括以民族凝聚力為中心的文化實力。以凝聚力為核心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堪稱造就生產力的生產力,形成經濟實力、軍事實力、科技實力、外交實力的“軟實力",在綜合國力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隨堂演練】1.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髙,旅游已經成為人們假期休閑的首要選擇,2018年“十一"黃金周期間,各地旅游業呈現出火爆的態勢。各地舉辦旅游文化節,大打旅游文化品牌。這主要說明A.一定的經濟決定一定的文化B.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經濟c.經濟和文化同屬于社會生活的重要內容D.文化發展是經濟繁榮的物質保證2.有人認為,文化是經濟、政治的派生物和附屬品,其錯誤是( )A.否認了經濟對文化的決定作用B.否認了政治對經濟的反作用C.否認了文化有其自身的傳承性和相對獨立性D.否認了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3. 下列能夠體現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的是()①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人們文化生活越來越豐富多彩②某企業率先應用新科技,經濟效益大增③2017年中國版權產業的行業增加值已達60 810.92億元人民幣,占全國GDP比重7.35% ④西方某些國家利用宗教對我國實施文化滲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文化的水越有活力,民主的船越能順行”。這句話說明()A.文化具有相對獨立性B.文化發展與政治發展始終同步C.文化對政治具有反作用D. 一定的文化能夠反映一定的政治5.我國在文化領域不僅需要品牌,更需要發展世界性品牌,文化建設也需要實現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品牌”的轉變。這是因為()①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內容②發展文化品牌有利于提升國家的文化軟實力③文化生產力的決定作用越來越大④發展文化品牌是國際政治斗爭的需要A.①②B.②④ C.③④D.①③6.文博會是文化產業的“大觀園”。2016年5月12日,第十二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隆重召開。文化創客館的設立,金融、科技、旅游、體育、時尚等元素與文化聯動的新業態的集中亮相,賦予了本屆文博會全新的意義。材料體現了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B.文化是經濟的集中表現C.文化是經濟的派生物D.文化為經濟提供方向保證7.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在月球背面的預定著陸區中順利著陸,成為人類首顆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我國正在開展“探月工程",對于增強我國的民族自信心和綜合國力都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這說明()A.我國的科技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B.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C.文化生產力是我國綜合國力的基礎D.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8.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打“√",錯誤的打“X”。(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決定。( )(2)文化促進經濟發展。( )(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對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起巨大的促進作用。( )(4)文化軟實力是綜合國力的基礎。( )(5)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6)文化發展可以為經濟建設提供物質保證、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參考答案】自主預習經濟 經濟 政治 促進 阻礙 科學技術 勞動者素質 文化生產力 民主和法治 文化霸權主義凝聚力 創造力 經濟社會 綜合國力競爭 文化建設 國家文化軟實力 方向保證 精神動力 智力支持活動探究1:文化有優秀和落后之分,其對于經濟的作用也有推動和阻礙之別。甲同學觀點片面。文化由經濟決定又有自身的相對獨立性。乙同學觀點錯誤。經濟是基礎,文化是經濟、政治的反映。丙同學邏輯顛倒,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屬于文化范疇,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正說明文化對經濟的重要影響。丁同學關鍵正確。活動探究2:(1)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2)必須把文化軟實力建設納入國家綜合國力建設總體布局之中,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增強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對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提高民族凝聚力,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隨堂演練:1-7 A C D C A A D 8. X X √ X √ X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學案:1.1體味文化.docx 2019-2020學年人教版高二政治必修三學案:1.2 文化與經濟政治.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