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訓練(原卷版)一、選擇題:1.(2019年山西)《東京夢華錄》記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50余座……瓦中多有貨藥、賣卦、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這一現象說明了宋代(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達官貴人的需要 C.城市商業繁榮 D.海外貿易的興盛2. 有學者認為:“北宋時期,中國仿佛進入現代,物質文化蓬勃發展。”下列不能體現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 交子出現 B. 熱鬧的瓦子 C. 景德鎮的興起 D. 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3.(2019年山西)同學們走進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情況時,拍攝了下面的照片及說明。由此可推斷出( )A.元雜劇最早起源于山西B.戲劇成為山西民眾主要的文化活動C.山西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D.大量戲曲文物證明山西戲曲歷史悠久4.如下圖是某同學進行歷史學習時的課堂筆記,其內容對應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5.(2019年重慶B)下圖所示為現藏于河南博物院的雜劇陶俑。下列對雜劇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它是一門綜合性藝術②它是元曲的組成部分之一③關漢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④它興起于清朝中后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 某同學舉辦主題為“多彩的城市生活”圖文展覽。“閑聽瓦內講評書,粉怪傳奇勝翻讀。打諢煙花皆悅眾,全憑利口譽京都”。這首詩與下列哪一幅圖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適? ( )A. 唐都長安 B. 北宋東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7.(2019年江蘇連云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慶祝的節日就是今天的( )A.清明節 B.端午節 C.中秋節 D.春節8.穿越時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會風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飲食相當豐富,夜市上的吃很多,夏季還有冷飲②宋代農村百姓的住房多為低矮的茅屋③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衣服④宋朝的士大夫出行多乘馬車,那時,旅店業很興旺⑤許多窮苦藝人在“勾欄”中賣藝謀生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9宋朝時期,隨著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出現了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稱為( )A. 市 B. 瓦子 C. 勾欄 D. 邸店10.走進《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①可以去夜市買東西? ②邊喝著茶邊“瓦子”里看雜技表演? ③人們飯后談論關漢卿的《竇娥冤》 ④大街上店鋪林立,你可以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11.下圖為我國古代的“瓦舍”,取“來時瓦舍,去時瓦解”之意。它的出現反映了( )A. 隋唐科舉制的發展 B. 唐朝民族關系和諧C.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豐富 D. 明清工商業繁榮12..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稱:“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下列屬于“宋之詞”代表人物是( )A. 李白 B. 馬致遠 C. 杜甫 D. 辛棄疾13.宋朝最主要的文學形式是( )A. 賦 B. 詩 C. 詞 D. 曲14.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激發了全民學習研究古詩詞文化的熱情、某班詩詞比賽中有這樣一道題目:“特點:豪放風格;成就:文學家、書法家;經典名旬: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符合題目要求的詞人是( )A. 蘇軾 B. 李清照 C. 岳飛 D. 辛棄疾15.元朝戲劇空前發達,雜劇作家人才輩出。曾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A. 馬致遠 B. 鄭光祖 C. 白樸 D. 王實甫16.讀其詞“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超然于塵垢之外 ”,開創了豪邁詞風,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的詞人是( )A. 蘇軾 B. 辛棄疾 C. 柳永 D. 馬致遠17.元朝戲曲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組成的?( )A. 詩、雜劇 B. 樂府、散曲 C. 詞、散曲 D. 雜劇、散曲18.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下圖)是( )A.孔尚任 B.王實甫 C.關漢卿 D.湯顯祖19.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A. 京劇 B. 雜劇 C. 散曲 D. 南戲20.“大相國寺舉辦廟會時,寺廟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雜技等各種表演;過節時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這段文字反映了何時何地繁華的都市生活( )A. 唐朝的長安 B. 北宋的開封C. 南宋的臨安 D. 元朝的大都 二、綜合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許多窮苦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瓦舍勾欄里還有許多攤位,賣飲食、賣藥材,賣古玩、字畫的……十分熱鬧。大的瓦舍勾欄,可以容納幾千人”這個地方的存在,真是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人教版中國歷史下冊》(1)材料一中娛樂場所被稱為什么?它出現的原因是什么?(2)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這里工作的主要是從事哪兩種職業的人? 22.(2019年湖南衡陽節選)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等民生問題與經濟的發展或政治變革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 ——劉辰翁《寶鼎現.春月》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調)》(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樣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經濟根源是什么?2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曲與詩詞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隱晦,一般采用民間俗語而不用文縐縐的話語,敘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而不是說那些生僻晦澀的東西。這是因為它都是講述古人的事情,讓百姓都能看懂聽懂,而不同于文人學士抒發自己情懷的作品。 材料二 元雜劇演出時,前面有一個交代人物和故事情節的楔子,相當于今天的序幕。劇情通過起、承、轉、合四折展開。角色稱旦、末、凈、丑。演出時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 材料三 《元代戲曲演出》請回答:(1)材料一說明元曲表現形式有什么特點?(2)材料二、三說明元雜劇的藝術特色是什么?(3)通過以上材料,說說元曲能夠興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訓練(解析版)一、選擇題:1.(2019年山西)《東京夢華錄》記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50余座……瓦中多有貨藥、賣卦、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這一現象說明了宋代(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達官貴人的需要 C.城市商業繁榮 D.海外貿易的興盛【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宋朝時期出現了瓦子,這是表演場所,以極其豐富的曲藝說唱雜技等表演為內容,它的出現標志著一場城市生活、城市景觀變革的完成,是城市商業的繁榮的表現,C項符合題意;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2. 有學者認為:“北宋時期,中國仿佛進入現代,物質文化蓬勃發展。”下列不能體現這一觀點的史實是( )A. 交子出現 B. 熱鬧的瓦子 C. 景德鎮的興起 D. 經濟重心南移的最后完成【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北宋經濟的繁榮。北宋時期四川成都地區出現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城市出現了娛樂場所瓦子,景德鎮的瓷器影響越來越大,而經濟重心南移在南宋時期最后完成,與題干“北宋”不符。所以D不能體現題干觀點。故選D.3.(2019年山西)同學們走進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情況時,拍攝了下面的照片及說明。由此可推斷出( )A.元雜劇最早起源于山西B.戲劇成為山西民眾主要的文化活動C.山西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D.大量戲曲文物證明山西戲曲歷史悠久【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山西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之一,有著“中國戲曲藝術故鄉”的美譽,題干圖片描述的是山西的大量戲曲文物,說明山西戲曲歷史悠久,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4.如下圖是某同學進行歷史學習時的課堂筆記,其內容對應的朝代是( )A. 唐朝 B. 宋朝 C. 明朝 D. 清朝【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可知,瓦子是北宋時期出現的娛樂兼營商業活動的場所,交子是北宋時期出現我國四川地區的紙幣,“蘇湖熟,天下足”是指宋朝南方水稻產量居于糧食作物首位,蘇州和湖州為代表的長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為糧倉,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均不符合題干,故選B。點睛:解題的關鍵是圍繞題干中的“瓦子”、“交子”和“蘇湖熟,天子足”,分析出現朝代和相關領域。5.(2019年重慶B)下圖所示為現藏于河南博物院的雜劇陶俑。下列對雜劇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它是一門綜合性藝術②它是元曲的組成部分之一③關漢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④它興起于清朝中后期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雜劇是一種把歌曲、賓白、舞蹈結合起來的中國傳統藝術形式。最早見于唐代,鼎盛時期是元朝,可見雜劇是一門綜合性藝術,元雜劇是散曲的組成部分,元朝關漢卿是著名的元曲作家,著有《竇娥冤》,①②③符合題意;雜劇最早出現于唐朝,不是清朝中后期,④不符合題意,B、C和D項排除。故選A。6. 某同學舉辦主題為“多彩的城市生活”圖文展覽。“閑聽瓦內講評書,粉怪傳奇勝翻讀。打諢煙花皆悅眾,全憑利口譽京都”。這首詩與下列哪一幅圖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適? ( )A. 唐都長安 B. 北宋東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宋朝的社會生活,其中題目中的“瓦內”是宋朝出現的娛樂設施,所以選擇B項,A唐朝時期沒有出現這樣的娛樂設施CD不是最合適的。7.(2019年江蘇連云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慶祝的節日就是今天的( )A.清明節 B.端午節 C.中秋節 D.春節【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出自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元日》,這首詩描寫新年春節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滿歡快及積極向上的奮發精神,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8.穿越時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會風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飲食相當豐富,夜市上的吃很多,夏季還有冷飲②宋代農村百姓的住房多為低矮的茅屋③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衣服④宋朝的士大夫出行多乘馬車,那時,旅店業很興旺⑤許多窮苦藝人在“勾欄”中賣藝謀生A. ①②③ B. ③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宋朝缺馬,人們多用牛車,也有驢車;達官貴人出門乘轎;士大夫一般騎驢、騾.故④宋朝的士大夫出行多乘馬車錯誤,據此可排除含④的BCD三個選項.故此題選A.9宋朝時期,隨著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出現了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稱為( )A. 市 B. 瓦子 C. 勾欄 D. 邸店【答案】B【解析】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娛樂場所,里面有人說書、唱曲、賣飲料、相面算卦、雜耍、表演等等,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豐富多彩。據此分析ACD不符合題意,選項中B符合題意,所以選B。10.走進《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①可以去夜市買東西? ②邊喝著茶邊“瓦子”里看雜技表演? ③人們飯后談論關漢卿的《竇娥冤》 ④大街上店鋪林立,你可以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北宋時期大街上店鋪林立,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可以去夜市買東西,可以邊喝著茶邊在“瓦子”里看雜技表演;而選項③人們飯后談論關漢卿的《竇娥冤》,不符合題意,因為關漢卿是元朝人,因此只有選項①②④符合題意,故選B。11.下圖為我國古代的“瓦舍”,取“來時瓦舍,去時瓦解”之意。它的出現反映了( )A. 隋唐科舉制的發展 B. 唐朝民族關系和諧C. 宋代市民文化生活豐富 D. 明清工商業繁榮【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瓦子是娛樂兼營商業活動的場所,北宋時期隨著商業發展,市民階層的擴大,出現了瓦子等與經濟文化生活有關的娛樂場所,,C項符合題意;科舉、民族關系均不符合題意;瓦子出現的時期是北宋,而不是明清;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2..王國維《宋元戲曲考》稱:“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學……唐之詩、宋之詞、元之曲,皆所謂一代之文學,而后世莫能繼焉者也。”下列屬于“宋之詞”代表人物是( )A. 李白 B. 馬致遠 C. 杜甫 D. 辛棄疾【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宋之詞’”代表人物。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選項A.李白、C.杜甫是唐朝詩人;選項B.馬致遠是元代著名雜劇家、散曲家。辛棄疾是南宋著名的詞人,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13.宋朝最主要的文學形式是( )A. 賦 B. 詩 C. 詞 D. 曲【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宋元文化的繁榮集中體現了我國古代人民的聰明才智。這一時期文學藝術的高度發展,留給后人的不僅是一筆寶貴的藝術財富。宋朝最主要的文學形式是詞。C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C。14.央視科教頻道推出的中國詩詞大會,激發了全民學習研究古詩詞文化的熱情、某班詩詞比賽中有這樣一道題目:“特點:豪放風格;成就:文學家、書法家;經典名旬: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符合題目要求的詞人是( )A. 蘇軾 B. 李清照 C. 岳飛 D. 辛棄疾【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蘇軾是宋朝的著名的詞人,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他的詞氣勢豪邁,雄健奔放,對后世影響很大,“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是他的名句,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選A。15.元朝戲劇空前發達,雜劇作家人才輩出。曾出現了歷史上有名的“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不包括( )A. 馬致遠 B. 鄭光祖 C. 白樸 D. 王實甫【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元代最優秀的戲劇家是關漢卿,代表作是悲劇《竇娥冤》。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關漢卿、白樸、馬致遠、鄭光祖四位元代雜劇作家。故此題選D.16.讀其詞“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超然于塵垢之外 ”,開創了豪邁詞風,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的詞人是( )A. 蘇軾 B. 辛棄疾 C. 柳永 D. 馬致遠【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信息:“開創了豪邁詞風,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的詞人”,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蘇軾是北宋詞壇獨樹一幟的大家,他拓展了詞體的領域,開創了豪放的詞風,讀其詞“使人登高望遠,舉首高歌,超然乎塵垢之外”。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17.元朝戲曲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是由什么組成的?( )A. 詩、雜劇 B. 樂府、散曲 C. 詞、散曲 D. 雜劇、散曲【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元朝戲曲空前發達,出現了元曲。元曲是由雜劇、散曲組成的。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18.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下圖)是( )A.孔尚任 B.王實甫 C.關漢卿 D.湯顯祖【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關漢卿是元代雜劇奠基人,元代戲劇作家,“元曲四大家”之首,是元朝最優秀的劇作家,他的作品最著名的是《竇娥冤》,所以答案選擇C。19.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A. 京劇 B. 雜劇 C. 散曲 D. 南戲【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劇,風行與大江南北,B項符合題意;京劇形成于清代;散曲是元雜劇的組成部分;南戲從北宋末年到元末明初在中國南方流行的漢族戲曲藝術。由此分析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20.“大相國寺舉辦廟會時,寺廟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雜技等各種表演;過節時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這段文字反映了何時何地繁華的都市生活( )A. 唐朝的長安 B. 北宋的開封C. 南宋的臨安 D. 元朝的大都【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大相國寺舉辦廟會時,寺廟內外人流如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寺廟內外人流如潮,是在北宋時期的都城開封。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還有傀儡戲、雜技等各種表演。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二、綜合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東京城內就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許多窮苦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有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踢球的等等,令人目不暇接、眼花繚亂。瓦舍勾欄里還有許多攤位,賣飲食、賣藥材,賣古玩、字畫的……十分熱鬧。大的瓦舍勾欄,可以容納幾千人”這個地方的存在,真是增添了城市的生氣。 ——《人教版中國歷史下冊》(1)材料一中娛樂場所被稱為什么?它出現的原因是什么?(2)從材料一中可以看出在這里工作的主要是從事哪兩種職業的人? 【答案】(1)瓦子.商品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的壯大.(2)藝人,商人.【解析】(1)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一中娛樂場所被稱為瓦子;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宋朝時期,隨著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東京城內出現了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稱為瓦子;(2)依據材料信息:許多窮苦藝人在這里賣藝謀生,舍勾欄里還有許多攤位,賣飲食、賣藥材,賣古玩、字畫的……十分熱鬧可知,在瓦子里工作的主要是藝人,商人。22.(2019年湖南衡陽節選)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等民生問題與經濟的發展或政治變革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 ——劉辰翁《寶鼎現.春月》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斗酒十千。 ——柳永《看花回(二之二·大石調)》(1)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怎樣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經濟根源是什么?【答案】(1)熱鬧繁榮,幸福祥和。商業繁榮,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生產的專業化和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大為提高。【解析】(1)依據材料一信息“望不盡,樓臺歌舞,習習香塵蓮步底。”“笑筵歌席連昏晝,任旗亭、斗酒十千。”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了宋代城市居民熱鬧繁榮,幸福祥和的生活情景。其深刻的經濟根源是商業繁榮,農業和手工業迅速發展,生產的專業化和產品的商品化程度大為提高。23.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元曲與詩詞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隱晦,一般采用民間俗語而不用文縐縐的話語,敘述那些大家都知道的東西而不是說那些生僻晦澀的東西。這是因為它都是講述古人的事情,讓百姓都能看懂聽懂,而不同于文人學士抒發自己情懷的作品。 材料二 元雜劇演出時,前面有一個交代人物和故事情節的楔子,相當于今天的序幕。劇情通過起、承、轉、合四折展開。角色稱旦、末、凈、丑。演出時由主角一唱到底,其他角色只作配合的科白。 材料三 《元代戲曲演出》請回答:(1)材料一說明元曲表現形式有什么特點?(2)材料二、三說明元雜劇的藝術特色是什么?(3)通過以上材料,說說元曲能夠興盛的重要原因是什么?【答案】(1)語言平實,貼近百姓,通俗易懂。(2)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3)貼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動形象,為平民百姓喜聞樂見。【解析】(1)依據材料信息:元曲與詩詞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隱晦可知,元曲的表現形式語言平實,貼近百姓,通俗易懂。(2)依據材料信息:序幕。劇情通過起、承、轉、合四折展開。角色稱旦、末、凈、丑可知,元雜劇的藝術特色是詩歌、音樂、舞蹈相結合。(3)依據材料信息可知,元曲貼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動形象,為平民百姓喜聞樂見,所以元曲能夠興盛。點睛:抓住材料關鍵詞“元曲與詩詞是完全不同的,它直抒胸臆而不曲折隱晦”是解題的關鍵,元曲的表現形式語言平實,貼近百姓,通俗易懂;貼近百姓生活,具有故事性和趣味性,生動形象,為平民百姓喜聞樂見,所以元曲能夠興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年級 七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識記繁華都市生活的表現、宋詞、元曲的特點及代表作家、司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實。2、舉例說出宋元都市生活繁華的表現;結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華的原因。(重點)3、欣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代表作品,分析歸納宋詞的特點、不同詞人的詞風、成因。(重點)4、回顧所學知識,分析宋詞、元曲在宋元繁榮發展的原因。(重點)5、對比《資治通鑒》與《史記》體例的不同,認識其歷史地位。【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繁華都市生活的表現、宋詞、元曲的特點及代表作家、司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實。1.繁華的都市生活(1)大都市: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北宋時的_開封_、南宋時的_臨安、元朝的_大都_,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2)娛樂城所:隨著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營商業的場所,叫作“_瓦子_”。瓦子中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__勾欄__”。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業更為發達。 (3)戲劇: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 雜居 。雜劇形成于 宋代 。元朝建立后,元雜劇在以 大都 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興盛起來。元朝南北統一后, 元雜劇 傳入南方,演出活動遍及城鄉各地,為廣大民眾所喜愛。 (4)節日:今天的傳統節日如春節、元宵節、 中秋節 節等,在 宋代 都有了。一些節日的習俗流傳至今。2.宋詞(1)詞的出現與發展:詞是一種新體詩歌,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詞在唐朝時已經出現,經五代到兩宋,得到很大發展,成為宋代主要的文學形式之一。每首詞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作 詞牌 。 (2)蘇軾:北宋文學家 蘇軾 ,對詞的發展有突出貢獻。他改進了詞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境界。他的詞豪邁而飄逸,把 寫景 、抒情和議論結合在一起。 (3)李清照:女詞人 李清照 的詞風, 委婉 、細膩、清秀。她的作品以 北宋 滅亡為界限,此前主要是描寫真摯的夫婦感情,此后的作品則充滿了血和淚,反映當時的戰亂帶來的災難。 (4)辛棄疾:南宋的 _辛棄疾_ ,繼承了蘇軾以來的豪放詞風和_報國_ 情懷,使詞境變得更為雄奇闊大,進一步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3.元曲(1)元曲:元曲包括 散曲 、雜劇和南戲等。,雜劇把音樂、歌舞、動作、 念白 融合在一起,成為一種綜合性的藝術。 (2)代表人物:元代最優秀的雜劇作家是 關漢卿 ,代表作是悲劇《 竇娥冤 》。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 馬致遠 、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 元曲四大家 ”。4.司馬光和《資治通鑒》(1)司馬光:北宋著名_史學家______、政治家。(2)《資治通鑒》:是一部__編年體_ 的通史巨著。這部史書 300多萬字,記述了以戰國到 五代 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資治通鑒》這一書名的意思是“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 司馬光的 《資治通鑒》 與司馬遷的 《史記》 ,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1.說出宋元時期的大都市有哪些? 2.如果你是宋人,要去開封游玩,你會去哪?你能玩到哪些項目呢?能看到什么呢? 3.宋朝都有哪些節日,人們是怎樣度過這些節日的,對今天有什么影響? 任務三:搜集資料,并說出自己熟悉的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作品,分析歸納不同詞人的詞風、代表作及成因。 詞人 生活時期 詞風 代表作 成因 蘇軾 李清照 辛棄疾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四: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 【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 宋代梁山好漢“黑旋風”李逵與兄弟逛街,這條街上熱鬧非凡,有賣古玩字畫的,有賣藥材的,有說書的,有唱曲的,有相面算卦、耍雜技的……他們這是來到了當時的( B ) A.瓦子 B.勾欄 C.酒店 D.茶館 2.宋代民間的傳統節日有( A ) ①元旦 ②元宵節 ③中秋節 ④端午節 ⑤勞動節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3.(新余月考)小林看到一位人物的傳記中寫道:“他是北宋杰出的詞人,擴展了詞的內容,著重表達豪放的思想感情,對后世影響很大,同時他還是著名的散文家及書法家。”文中的“他”是( B ) A.柳永 B.蘇軾 C.李清照 D.辛棄疾 4.元曲四大家代表了元代不同時期不同流派雜劇創作的成就。下列哪些人物被譽為“元曲四大家”( C ) ①馬致遠 ②王實甫 ③關漢卿 ④白樸 ⑤鄭光祖 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5.(2019年山西)《東京夢華錄》記載:“街南桑家瓦子,近北則中瓦,次里瓦,其中大小勾欄50余座……瓦中多有貨藥、賣卦、飲食、剃剪、紙畫、令曲之類。終日居此,不覺抵暮。”這一現象說明了宋代( C )A.經濟重心的南移 B.達官貴人的需要 C.城市商業的繁榮 D.海外貿易的興盛6.(2019年山西)同學們走進山西博物院,在了解山西古代戲曲藝術的發展情況時,拍攝了下面的照片及說明。由此可推斷出( D ) A.元雜劇最早起源于山西 B.戲劇成為山西民眾主要的文化活動 C.山西是中國戲曲的發源地 D.大量戲曲文物證明山西戲曲歷史悠久7.(2019年重慶B)下圖所示為現藏于河南博物院的雜劇陶俑。下列對雜劇的表述,正確的是( A ) ①它是一門綜合性藝術②它是元曲的組成部分之一③關漢卿是其杰出的作家代表 ④它興起于清朝中后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2019年江蘇連云港)“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詩中慶祝的節日就是今天的( D )A.清明節 B.端午節 C.中秋節 D.春節9.某同學舉辦主題為“多彩的城市生活”圖文展覽。“閑聽瓦內講評書,粉怪傳奇勝翻讀。打諢煙花皆悅眾,全憑利口譽京都”。這首詩與下列哪一幅圖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適? ( B ) A. 唐都長安 B. 北宋東京 C. 元朝大都 D. 明朝北京10.走進《清明上河圖》,我們可以感受到北宋城市市民真實的日常生活,下面哪些是他們日常生活的寫照?( B ) ①可以去夜市買東西? ②邊喝著茶邊“瓦子”里看雜技表演? ③人們飯后談論關漢卿的《竇娥冤》 ④大街上店鋪林立,你可以隨意吃到各種風味小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8張PPT)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部編版 七下“東南形勝,三吳都會,錢塘自古繁華。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 ——《望海潮》 北宋詞人柳永在《望海潮》中描寫的杭州的詞句。宋元時期的大都市景象繁華,文化生活十分豐富。在我國文學發展史上,宋詞元曲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當時的城市生活是什么樣的景象?在宋詞元曲的創作上,又有哪些杰出的代表人物呢?新知導入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繁華都市生活的表現、宋詞、元曲的特點及代表作家、司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實。目標2:舉例說出宋元都市生活繁華的表現;結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華的原因。(重點)目標3:欣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代表作品,分析歸納宋詞的特點、不同詞人的詞風、成因。(重點)目標4:回顧所學知識,分析宋詞、元曲在宋元繁榮發展的原因。(重點)目標5:對比《資治通鑒》與《史記》體例的不同,認識其歷史地位。學習目標【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繁華的都市生活、宋詞、元曲的基本史實。自主學習 繁華的都市生活 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社會生活等都呈現出繁榮的景象。新知講解播放視頻素材——宋代社會生活綜述表現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娛樂生活廟會傀儡戲說書猴戲木偶戲材料背景:隨著城市的繁榮,市民階層不斷壯大,隨之市民文化生活需求增強。 上圖反映的是什么場所?這種場所出現的背景是什么?瓦子 繁華的都市生活表現娛樂生活開封城內有許多娛樂兼商業的場所瓦子瓦子中圈有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勾欄” 瓦子 勾欄商業廣告琳瑯滿目,還有藝人表演:如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蹴鞠的.還有買飲食、藥材、古玩、字畫的攤位,還有剃頭、算卦的,十分熱鬧。新知講解瓦子內說書傀儡戲猴戲角抵表現逛逛勾欄 說書木偶戲賣眼藥雜劇 打花鼓算卦蹴鞠唱曲斗茶圖蹴鞠瓦子演出勾欄娛樂兼商業的場所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更為發達,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處,城外還有十多處瓦子。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及其發展狀況表現宋元雜劇 特點包含了說唱、雜技、歌舞、傀儡等技藝在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華市區、勾欄瓦舍等場所演出 發展形成時間:宋代開始興盛:元朝建立后,元雜劇在以大都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興盛起來流行全國:元朝統一南北后,元雜劇傳入南方,受人喜愛表現宋元雜劇吹口哨舞蹈吹排簫吹笛子擊鼓這些雜劇藝人在做什么表現宋元雜劇宋代蹴鞠銅鏡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是雜居。雜居形成于宋代,元朝建立后,元雜劇在以大都市為中心的北方地區興盛起來。元朝南北統一后,元雜劇傳入南方,演出活動遍及城鄉各地,為廣大民主所喜愛。吹笛、擊節板吹口哨表現宋元雜劇宋朝都有哪些節日,人們是怎樣度過這些節日的,對今天有什么影響?宋代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表現節日風俗 材料 宋代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寓教于樂的形式,展示著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春節、元宵、中秋節 中國傳統節日文化內涵豐富,留存著華夏民族獨特的文化記憶。因而,我們對祖先創造的歷史文化遺存,必須高度重視、加以保護,并使其發揚光大,這是我們歷史的責任。 宋朝的傳統節日有哪些傳承下來?你如何看待中國的傳統節日?合作探究材料一:“澶淵之盟”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了和平局面。材料二: 唐都長安住宅區(坊)和商業區(市)嚴格分開,店鋪商業時間有統一限制,日出后擊鼓三百下才能開門營業,日落前擊鉦三百下統一關門歇業。北宋都城開封城內坊區街道開滿店鋪,甚至在宮城和寺廟附近,也是店鋪林立,車水馬龍,夜市尤其著名。材料三: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萬戶以上的城市有50個,其中臨安人口過120萬,開封人口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城市。 ——吳鉤《宋:現代的拂曉時辰》結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華的原因。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為日后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政府重視并鼓勵商業的發展,取消了影響商業發展的一系列限制政策,從而使宋代的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合作探究宋詞一種新題詩歌,句子長短不一,也有長短句,便于歌唱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詞牌 宋詞和元曲 詞的特點如《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等新知講解宋詞北宋前,內容大多是描寫女性傷離怨別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從北宋開始,變化較大,風格多樣,內容廣泛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杰出的有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 內容變化 代表人物《念奴嬌·赤壁懷古》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結合蘇軾的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人的詞風及成因。蘇軾【合作探究】合作探究蘇軾2.作品:《念奴嬌 ? 赤壁懷古》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3.特點:1.時期:北宋?(1)詞風豪邁而飄逸,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2)改進了詞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格調 《聲聲慢·尋尋覓覓》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李清照【合作探究】結合李清照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人的詞風及成因。合作探究李清照2.作品:3.特點:1.時期:兩宋之交《如夢令》、 《聲聲慢·尋尋覓覓》?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北宋滅亡之前主要描寫真摯的夫婦感情,之后通過描寫個人流離不定的生活反映當時戰亂帶來的災難,抒發憂患感情 《破陣子》 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可憐白發生 !辛棄疾【合作探究】結合李清照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人的詞風及成因。合作探究2.作品:3.特點:辛棄疾1.時期:南宋時期《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1)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使詞境更為雄奇闊大,抒情、寫景、敘事、議論,氣勢磅礴,震撼人心(2)進一步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詞人 生活時期 詞風 代表作 成因 蘇軾 李清照 辛棄疾 北宋兩宋之交南宋豪邁飄逸委婉、細膩、清秀豪放《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一剪梅》《聲聲慢》《醉花陰》生活的時代及經歷不同【歸納小結】課堂小結元曲雜劇南戲 內容散曲元曲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學形式?新知講解雜劇元曲由雜劇和散曲組成。元雜劇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熔于一爐,是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對后世戲劇的影響很大。 代表作:關漢卿的《竇娥冤》。新知講解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竇娥在開場的唱詞關漢卿搜集資料,講述《竇娥冤》的故事。《竇娥冤》描寫年輕寡婦竇娥遭受無賴陷害,被貪官判處死刑的故事。她臨刑前對蒼天發下三樁誓愿,陳述冤情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竇娥死后,誓愿一一實現,冤情昭雪合作探究血濺白練六月飛雪大旱三年相關史事元曲代表人物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新知講解文學藝術的發展是以經濟、政治的發展為基礎的,是政治和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城市經濟繁榮,文化教育事業的發達,市民階層擴大。回顧所學知識,分析宋詞、元曲在宋元繁榮發展的原因。合作探究 司馬光和《資治通鑒》司馬光 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史書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朝代。新知講解 《資治通鑒》是一部什么題材的史學著作?這部著作有什么歷史地位?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資治通鑒》(常簡作《通鑒》),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 《資治通鑒》新知講解司馬光《資治通鑒》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個朝代。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史學兩司馬司馬遷司馬光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紀傳體),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新知講解對比《資治通鑒》與《史記》體例的不同,認識其歷史地位。編年體通史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后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在中國官修史書中占有極重要的地位。合作探究 本課向我們展示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面貌,介紹了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反映了宋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闡釋了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宋元時期文化燦爛,文學方面,詞和戲曲在這一時期發展成熟,并產生了許多精彩的作品。面對祖國優秀而悠久的文化與傳統,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的責任與重擔,奮發努力,振興祖國。課堂總結板書設計1.成古思汗被毛澤東稱為“一代天驕”,他最主要的功績是( )A.統一蒙古 B.滅亡西夏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2.有英國學者指出,在當今亞洲的男人中,有8億多名其實只是11個父親的血裔,在這11名“國父” 中有成吉思汗和努爾哈赤。成吉思汗所屬民族為( )A.鮮卑族 B.蒙古族 C.滿族 D.藏族AB鞏固訓練3.河南省開封市西北處,有一座5A級風景區——清明上河園。那里有一片建筑高掛“瓦子”的標志,瓦子是北宋開封城里( )A.專供演出的圈子 B.小商販擺攤的地方C.窮苦藝人賣藝的地方 D.娛樂兼營商業的地方4.每個時代會有其主流文學形式。 宋代的主流文學形式是( )A.詩 B.詞 C.曲 D.小說DB5.“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卷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該詞風格委婉,感情真摯,清新淡雅,明白如話。其作者是( )A.蘇軾 B.辛棄疾 C.陸游 D.李清照6.元雜劇作家中最負盛名的是關漢卿。其代表作是( )A.《竇娥冤》 B.《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C.《定軍山》 D.《念奴嬌·赤壁懷古》DA唐· 劉禹錫 《百花行》長安百花時,風景宜輕薄。無人不沽酒,何處不聞樂。北宋·柳永 《望海潮》 東南形勝,三無都會,錢塘自古繁華。 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參差十萬人家。7.對比唐詩《百花行》與宋詞《望海潮》,說出宋詞的特點。特點:句子有長有短,也稱長短句,便于歌唱。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展和社會變化第12課 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 知道宋元時期商業貿易的繁榮;了解宋元時期的都市生活和宋詞、元曲的流行。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繁華都市生活的表現、宋詞、元曲的特點及代表作家、司馬光及其著作的基本史實。目標2:舉例說出宋元都市生活繁華的表現;結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華的原因。目標3:欣賞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的代表作品,分析歸納宋詞的特點、不同詞人的詞風、成因。目標4:回顧所學知識,分析宋詞、元曲在宋元繁榮發展的原因。目標5:對比《資治通鑒》與《史記》體例的不同,認識其歷史地位。教學重點:宋朝城市娛樂活動;宋詞和元曲。教學難點:培養學生的審美感,提高學生對文學藝術作品的鑒賞力。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繁華的都市生活、宋詞、元曲的基本史實。(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繁華的都市生活1.教師: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不僅在商業、貿易、文化、教育等方面十分發達,而且在社會生活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1)閱讀教材,你能說出宋元時期有哪些著名的大都市嗎?( 宋元時期有很多大的城市, 在社會生活方面呈現出豐富多彩的景象。北宋時的開封、南宋時的臨安、元朝時的大都,都是當時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 教師:(過渡)下面我們就以北宋開封的大相國寺為例,來了解一下宋代都市的繁華。 2.教師:(出示北宋的大相國寺圖片)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歸納大相國寺繁華的表現有哪些? (1)表現一:北宋的開封,最為繁華的是大相國寺,場地寬闊,可容萬人,每月舉辦多次廟會。(2)表現二:寺廟內外人流如潮,進行各種商品交易,還有傀儡戲、舞劍、雜技等各種表演。 (3)表現三:元宵節時,相國寺的大殿前設樂棚,供皇家樂隊演奏,吸引著眾人前來觀賞,熱鬧非凡。 3.閱讀教材,結合所學分析討論:問題:(1)宋代最熱鬧的娛樂兼營商業場所是什么地方?它里面圈出許多專供演出的圈子稱為什么?(2)瓦子里都有哪些活動?學生:(思考并回答)(1)瓦子,勾欄。(2)勾欄內商業廣告琳瑯滿目,還有藝人表演:如說書的、唱曲的、演雜劇的、耍雜技的、表演蹴鞠的.還有買飲食、藥材、古玩、字畫的攤位,還有剃頭、算卦的,十分熱鬧。 4.學生閱讀教材,分析討論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怎樣呢?(南宋臨安的文化娛樂更為發達,城中有大瓦、中瓦、下瓦、南瓦等多處,城外還有十多處瓦子。) 5.閱讀教材,分析討論:宋元時期,戲劇表演的主要形式及其發展狀況如何?歸納小結:(1)特點:包含了說唱、雜技、歌舞、傀儡等技藝在內,在大城市和地方郡邑的集市、繁華市區、勾欄瓦舍等場所演出。 (2)發展狀況: 6.閱讀教材,宋朝都有哪些節日,人們是怎樣度過這些節日的,對今天有什么影響?影響:宋代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 7.結合材料,分析都市生活繁華的原因。 材料一:“澶淵之盟”后很長時間,遼宋之間保持了和平局面。材料二: 唐都長安住宅區(坊)和商業區(市)嚴格分開,店鋪商業時間有統一限制,日出后擊鼓三百下才能開門營業,日落前擊鉦三百下統一關門歇業。北宋都城開封城內坊區街道開滿店鋪,甚至在宮城和寺廟附近,也是店鋪林立,車水馬龍,夜市尤其著名。材料三:宋朝的城市人口大量增加,10萬戶以上的城市有50個,其中臨安人口過120萬,開封人口過100萬,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兩個城市。 ——吳鉤《宋:現代的拂曉時辰》 討論歸納小結: (1)相對和平穩定的狀態,為日后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2)政府重視并鼓勵商業的發展,取消了影響商業發展的一系列限制政策,從而使宋代的經濟呈現出一派繁榮的景象。(3)隨著經濟的發展,城市的繁榮,宋代的市民階層不斷壯大,市民的文化生活也豐富起來。目標導學二:宋詞和元曲1.教師:詞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學樣式。請閱讀課本,結合自己查找的資料,找出下列問題:詞的特點:①一種新題詩歌,句子長短不一,也有長短句,便于歌唱;②依據樂譜的要求,有一定的格式,叫做詞牌,如《念奴嬌》《滿江紅》《蝶戀花》等。內容變化:①北宋前,內容大多是描寫女性傷離怨別的心境或花前月下的景色;②從北宋開始,變化較大,風格多樣,內容廣泛。代表人物:宋代的詞人層出不窮,杰出的有蘇軾、李清照、辛棄疾等。2.教師:(多媒體展示學生搜集的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李清照《聲聲慢·尋尋覓覓》、辛棄疾《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請同學們閱讀這些詞,體會并說說他們各自的詞風。(1)結合蘇軾的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人的詞風及成因。①時期:北宋②作品:《念奴嬌 ? 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③特點:詞風豪邁而飄逸,寫景、抒情、議論有機結合;改進了詞的創作,擴大了詞的境界,提高了詞的格調。(2)結合李清照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人的詞風及成因。 ①時期:兩宋之交②作品:《如夢令》、 《聲聲慢·尋尋覓覓》。③特點:詞風委婉、細膩、清秀;北宋滅亡之前主要描寫真摯的夫婦感情,之后通過描寫個人流離不定的生活反映當時戰亂帶來的災難,抒發憂患感情。(3)結合李清照作品,小組合作探究,分析歸納詞人的詞風及成因。 ①時期:南宋時期②作品:《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③特點:繼承了蘇軾的豪放詞風和報國情懷,使詞境更為雄奇闊大,抒情、寫景、敘事、議論,氣勢磅礴,震撼人心;進一步提高了詞的社會功能和在文學史上的地位。3.教師對以上內容進行小結: 教師:(過渡)古代文學的閬苑中,唐詩宋詞并稱雙絕,成為一代文學之勝,那元朝主要文學形式是什么呢?(元曲)4.閱讀教材,分析討論:元曲是一種什么樣的文學形式?元雜劇是怎樣一種藝術?元雜劇:把音樂、歌舞、動作、念白熔于一爐,是比較成熟的戲劇形式,對后世戲劇的影響很大。 代表作:關漢卿的《竇娥冤》。5.搜集資料,講述《竇娥冤》的故事。 《竇娥冤》描寫年輕寡婦竇娥遭受無賴陷害,被貪官判處死刑的故事。她臨刑前對蒼天發下三樁誓愿,陳述冤情血濺白練,六月飛雪,三年大旱竇娥死后,誓愿一一實現,冤情昭雪。關漢卿用浪漫的藝術手法,憤怒地鞭撻了黑暗勢力。 6.教師講述:與關漢卿齊名的雜劇家還有馬致遠、鄭光祖、白樸、王實甫等。關、馬、鄭、白四人,在明代以后被譽為“元曲四大家”。目標導學三:司馬光和《資治通鑒》教師:在我國浩瀚如煙的史學著作中,有堪稱“史學雙壁”和“史學兩司馬”的兩部史書大放光彩,一部是被魯迅先生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司馬遷著的《史記》;另一部就是司馬光著的《資治通鑒》。(1)北宋著名史學家、政治家司馬光主持編寫的《資治通鑒》,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巨著。這部史書300多萬字,記述了從戰國到五代共1300多年的歷史,縱貫中國16朝代。(2)《資治通鑒》的意思:“鑒于往事,有資于治道”,即以歷史的得失作為鑒戒來加強統治。(3)司馬光的《資治通鑒》與司馬遷的《史記》(紀傳體),并列為中國史學的不朽巨著,他們也被后人稱為“史學兩司馬”。本課向我們展示了宋元時期的社會面貌,介紹了宋元時期豐富多彩的物質和文化生活,反映了宋代社會經濟的發展,闡釋了經濟的發展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系。宋元時期文化燦爛,文學方面,詞和戲曲在這一時期發展成熟,并產生了許多精彩的作品。面對祖國優秀而悠久的文化與傳統,我們應該認識到我們的責任與重擔,奮發努力,振興祖國。教學反思:發揮教師的指導與引領作用,在教學內容設計中,教師角色展示的精華之一就在于對教學內容的總結升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的預設情況,善于在學生合作探究問題的基礎上提出問題,拓展學生思維,訓練學生能力,善于發現學生在學生過程中的生成問題,及時給予引導,引導學生完成學科能力目標;及時依托學習內容進行恰當的情感與態度價值觀教育,實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學目標。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教學視頻:宋代社會生活綜述h264_720x576_800k.mp4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導學案.doc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學課件.pptx 第12課《宋元時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doc 蔡琴-如夢令.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