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我們的中華文化 【學習目標】1、結合p63了解中華文化的輝煌歷程2、結合P64理解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3、結合p65了解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輝煌4、 識記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現;識記并理解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5、培養學生全面的、歷史的分析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的能力6、幫助學生充分認識中華文化的特征,增強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重點難點】漢字與史書典籍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導學流程】第一框一、古代輝煌的歷程(1)殷周時期,天命神權思想、“ ”思想,對早期中華文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2)春秋戰國時期,諸子蜂起、百家爭鳴,逐漸形成了中華文化思想的 。(3)秦的統一,促進了 的民族文化的發展,在中華文化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4)漢代, 確立了至尊地位。(5)隋唐時期,古代中華文化高度發展,進人了氣度恢弘的 時代。(6)宋元明時期,中華文化在史學、文學藝術和科技等方面有巨大成就,同時也產生了影響后期封建社會發展的 `。(5)明清時期,隨著西方近代思想文化的傳入,中國傳統文化面臨 的沖擊。二、薪火相傳,一脈相承__________ 是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縱向,從發展歷程看)1.______ 與_____________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①文字,是文化的______ _。 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________時代。________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 。②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____________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溫馨提示】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是漢字與史書典籍。注意是漢字,而不是文字。文字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文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重要作用。三、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1.近代中華文化衰微的原因:(1)內因:中國封建統治的 。(2)外因:西方近代 的巨大沖擊。2.如何再創中華文化新的輝煌?(1)(P55)我們要立足于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 ,著眼于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 ,發揚中華民族 ,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 ,在 和 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2)(P66)弘揚中華文化,就是在中華民族共有的 耕耘。我們要全面認識祖國傳統文化, 、 ,使其(修改)與 相適應、與 相協調,既保持 ,又體現 。(3)(P65)實踐證明,只有在 的領導和 的指引下,才能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溫馨提示】 ①漢字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歷史見證;漢字文化內涵豐富,獨具特色,又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②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古老文明。基礎知識填空第二框(具體要求:先通讀一遍課本,再研究預習案,在課本上規范的勾劃并標注以下知識) 一、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二:博大精深 (橫向,從內涵看)1、獨特性(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1)文學藝術:①作用:文學藝術對于反映人們的 、展示人們的 有獨特的作用。②特點:輝煌而悠久的 ,豐富而絢麗的 ,鮮明而獨特的 。③地位:展現了中華民族的 和 ,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2)科學技術:①地位:科學技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 之一,是中華民族生命力、創造力的生動體現。②特點:我國古代的科學技術注重 ,具有 、 的特點。2、區域性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1)原因:我國幅員遼闊,各地 千差萬別, 發展程度不同。受 、 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 特點。(2)不同區域文化的關系:不同區域文化長期 、 、 ,既漸趨 ,又保持著各自的 。3、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中華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1)中華各民族文化與中華文化關系: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②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中華文化呈現著各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_____,又有各自的民族 ,它們都是中華民族的文化,(修改)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 ,都是中華民族的 。③在長期的歷史發展中,各兄弟民族的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④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_______________和強大的_________________。【注意】①此知識可聯系傳統文化的民族性理解;也可聯系世界文化的多樣性,類比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②中華文化不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之間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二、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原因有哪些?(1)漢字的傳載.(2)史書典籍的存傳。(3)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①含義:即________ ___和______ _____。“__________”,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 相處;“____________”,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 成分。②意義:這種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與其他民族文化在_______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____________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 ,有利于維護世界文化的多樣性。(注意: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并非意味著融合了其他民族文化,并非是中外文化趨同。)(4)中華文化具有繼承性三、中華文化的力量: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民族的 、 和 之中,是激勵中國人民的強大 力量,也是激勵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祖國美好明天的 。提示:源遠流長與博大精深的關系:區別:①側重點不同,源遠流長側重從動態上即中華文化的發展的歷程來說明中華文化的特點,表明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側重從靜態上即中華文化的內涵上來說明中華文化的特征。②表現不同,漢字和史書典籍是源遠流長的見證,我國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是博大精深的見證。聯系:都是中華文化與其它文化區別的特征,都得益于中華文化特有的包容性。(二)歸納背誦:中華文化的包容性二、合作學習(議)1、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的延續。( )2、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并不意味著中華文化的發展一帆風順。( )3、漢字和史學典籍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重要見證,而不是唯一見證。( )4、文字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文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5.伴隨秦的統一,中華文化思想的雛形形成了。( )6.漢字的發明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 )7、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得益于漢字和史學典籍的延續。( )8、中華文化是中國這一古老土地上孕育的文明,因此各地區文化都是相同的。( )9、中華文化呈現多種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民族不同,民族文化的色彩也就不同。( )10、中華傳統文化展現了中華民族的精神向往和美好追求,在世界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 )11、文學藝術是一個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 )12、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增強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認同。( )13、中國的科學技術一直處于世界的前列。( )14、中華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鑄在綜合國力中,激勵著每一個中華兒女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 )15、P68 選擇你最熟悉的一項,談談自己的見解,與同學們交流共享。三、探究未知:通過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 1. . 2.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