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年春部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同步課件+單元復習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年春部編七年級歷史下冊第三單元《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同步課件+單元復習

資源簡介

(共17張PPT)
第14課 明朝的統治

[典圖解讀]





明太祖朱元璋,明朝的開國皇帝,大力加強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統治。
[微點撥]
★中央加強對地方管轄的措施:西周實行分封制;秦朝實行郡縣制;西漢頒布“推恩令”;北宋派文臣擔任地方長官,設置通判、轉運使;元朝實行行省制;明朝設立三司。
【自主學習】
一、明朝的建立:1368年,①    (明太祖)以應天府(南京)為都城,建立明朝。?
二、明朝的政治
1.目的:為鞏固統治,以強化皇權。
2.措施
(1)地方:取消行中書省,設立“②    ”;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
(2)中央:廢除了③     和中書省,提升六部職權;分散兵權。?
(3)廠衛:明太祖設立④     ;明成祖成立東廠。?
3.影響:使皇權高度集中,⑤     大為加強。?
朱元璋
三司
丞相制度
錦衣衛
君主專制
三、明朝的思想:實行⑥     , 題目出自四書、五經,考生不得隨意發揮見解,格式為八股文。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阻礙了社會發展。?
四、明朝的經濟
1.農業:引進了⑦     、甘薯、馬鈴薯、⑧     、
⑨   等。?
2.手工業:棉紡織業由南方推向了北方;⑩    是明代的絲織業中心;     是全國的制瓷業中心,所產的      暢銷海內外。?
3.商業:商品經濟相當活躍,     和     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     、安徽的     。?
八股取士
玉米
花生
向日葵
蘇州
景德鎮
青花瓷器
北京
南京
晉商
徽商
【釋疑解惑】
1.中央集權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1)積極影響:有利于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建立、鞏固和發展;有利于社會經濟的發展;在統一的環境下,有利于各民族的交融,有利于各地區的經濟文化交流。
(2)消極影響:皇權專制極易形成暴政、腐敗等現象,是阻礙歷史發展的因素;在思想上表現為獨尊一家,鉗制了思想,壓制了創造;在封建社會末期,阻礙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萌芽的發展,束縛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阻礙了中國社會的進步。
2.丞相的設立與廢除及廢除原因。
(1)設立與廢除
①設立:秦始皇在中央同時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公,分掌行政、監察和軍事,其直接目的是防止大臣專權。
②廢除:明太祖廢除了丞相,權分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目的是強化皇權。
(2)廢除原因:這是為了解決傳統的皇權和相權之間的矛盾,強化皇權所采取的措施。
3.談談你對明朝科舉“八股取士”的看法。
(1)從考試制度來看,明朝采用八股文考試,是考試規范化的結果,增大了考試標準的客觀性,對于以后的考試制度也有借鑒意義。
(2)從考試內容來看,這種規定過于僵硬死板,以文體束縛了內容的發揮,加之命題內容的狹窄,束縛了思想。尤其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而不講求實際學問,最終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這是君權強化在思想方面的重要體現。
(3)從考試影響來看,這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造成嚴重阻礙。

1.抓住關鍵詞是學習歷史很重要的方法之一。與“1368年”“稱帝”“應天府”這些關鍵詞語相關的歷史人物是(  )
A.朱元璋 B.趙匡胤
C.成吉思汗 D.忽必烈
2.中國的傳統政治是專制的,政府由皇帝一個人來獨裁。明太祖時期,為實現“一個人來獨裁”而采取的措施是(  )
A.設立刺史制度 B.廢除丞相
C.創建科舉制 D.設立軍機處
A
B
3.明朝設立的特務機構錦衣衛和東廠的共同職責是( )
A.協助皇帝處理政務 B.制定法律
C.監視、偵緝官民 D.監察百官
4.(2019北部灣)“(明代讀書人)只會按照固定的題目做沒有原創性的文章。他們對‘四書’的內容甚至并不了解,但只要能背誦模范文,就可以應付考試。”造成這一現象是由于明朝(  )
A.設立軍機處 B.采用八股取士
C.廢除丞相制度 D.設立廠衛機構
5.作為區域性大商幫,徽商最早出現于(  )
A.秦漢 B.東晉 C.唐末 D.明朝
C
B
D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圖二
材料二 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考生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答卷的文體,必須分成八個部分,稱為“八股文”。
(1)上述材料分別反映了明初采取的哪些措施?






(2)上述措施都與哪個皇帝有關?他實施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什么?
答案:圖一:明朝在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圖二:明朝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材料二:明朝科舉考試實行八股取士。
答案: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目的:加強皇權。
【鞏固與提升】
1.根據下圖內容判斷,圖中的皇帝是(  )



A.宋太祖 B.元世祖 C.明太祖 D.明成祖
2.(2019眉山)《明太祖實錄》: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請設立者,文武群臣即時劾奏,處以重刑。”朱元璋立下這條“祖訓”的主要目的是(  )
A.提高效率 B.造福子孫
C.加強皇權 D.限制大臣
C
C
3.穿越時空隧道,小明來到明朝,他想拜訪明太祖統治后期的政府衙門,那么下列情景不可能出現的是( )
A.去按察使司看斷案 B.錦衣衛的頭子召見了他
C.禮部長官接見了他 D.參觀大都督府
4.(2019青島)某班同學在學習《明朝的統治》一課時,準備編寫一個關于朱元璋的歷史課本劇,劇本中不應該出現的是(  )
A.定都應天府 B.廢除丞相制度
C.設立“三司” D.成立東廠
5.《明史·選舉志》記載:“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從以上史料中不能獲取的信息是( )
A.科舉考試的答卷文體 B.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
C.沿襲唐宋的考試科目 D.稍變唐宋的考試方法
D
D
A
6.七年級(3)班小紅同學進行研究性學習,她搜集了“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八股之害,等于焚書”等資料,由此推斷她研究的課題是( )
A.中央對地方控制加強 B.君主集權的極度膨脹
C.中國近代化因素產生 D.科舉制度的發展演變
7.明朝的商品經濟相當活躍,以下屬于全國性的商貿城市的有(  )
①南京 ②廣州 ③杭州 ④北京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①④
D
D
【啟示與感悟】
8.(2019荊門)在中國封建社會,統治者為鞏固其統治地位,都十分重視培養和選拔人才,并逐步建立起一系列的選官制度。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漢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舉后直接授官,充分適應了君子賢人任官以“軌德立化”的思想。
——摘編自閻步克《察舉制度變遷史稿》
(1)根據材料一,指出漢武帝選官的主要標準是什么?
答案:品行(或孝廉、品德)。
材料二 魏晉以來,實行的選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官員大都從各地權貴的子弟中選拔,權貴子弟無論優劣,都可以做官,許多出生低微但有真才實學的人,卻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擔任高官。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上
(2)根據所學知識,指出為改變材料二中的弊端,隋朝創立了什么樣的選官制度?唐太宗又是怎樣完善這一制度的?這一制度的創立有什么意義?
答案:制度:科舉制。措施:增加科舉考試科目,鼓勵士人報考。意義:是中國選官制度的一大變革,加強了皇帝在選官和用人上的權力;擴大了官吏選拔的范圍,使有才學的人能夠參政;推動了教育的發展。
材料三 明朝提倡尊孔崇儒。明朝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明朝科舉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部分組成,稱為“八股文”。
——摘編自人教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
(3)根據材料三,指出明朝科舉考試發生了什么變化?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其變化對選官制度造成了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4)通過上述材料,指出自西漢到明朝選官方式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答案:變化:實行八股取士。影響:脫離實際,禁錮思想;選出的人都是皇帝旨意的順從者。
答案:由推舉到考試選拔的轉變。
(共18張PPT)
第15課 明朝的對外關系

[典圖解讀]





鄭和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是中國古代規模最大、船只和海員最多、時間最久的海上航行。
[微點撥]
★鄭和下西洋反映了我國遠洋航海的強大實力,顯示了我國的造船和航海技術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明朝倭患嚴重,說明從明朝中后期開始,我國出現邊疆危機。
【自主學習】
一、鄭和下西洋
1.條件:明朝經濟繁榮,國力雄厚,是當時世界上的強國。
2.目的:提高明朝在國外的①      ;用中國的貨物換取海外的奇珍。?
3.時間: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7次下“西洋”。
4.范圍:先后到達亞洲和非洲的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
②    和③      。?
5.地位:④    之長,⑤    之大,堪稱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壯舉。?
6.意義:增進了中國與⑥         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地位和威望
非洲東海岸
紅海沿岸
時間
規模
亞非國家和地區
二、戚繼光抗倭
1.倭寇:元末明初,到我國東南沿海地區進行走私和搶劫的海盜武裝集團。
2.背景:明朝中期,國力減弱,海防松懈,倭患嚴重。
3.戰績:戚繼光在⑦    九戰九捷,平定浙東地區的倭患;與其他抗倭將領一起帶領廣大軍民與倭寇激戰,基本解除了⑧     的倭患。?
4.評價: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⑨    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⑩     。?
三、葡萄牙攫取在澳門的居住權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國       的居住權。?
臺州
東南沿海
反侵略
民族英雄
廣東澳門
【釋疑解惑】
1.如何看待鄭和下西洋?
(1)積極性: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開創了亞非海上交通網;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2)局限性:鄭和下西洋的目的不是發展海外貿易,因而不計經濟利益,其結果必然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因此不可能長久。
2.戚繼光抗倭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1)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
(2)戚繼光卓越的軍事才能。
(3)戚家軍與其他抗倭軍隊及明軍的相互配合。
(4)人民群眾的支持。
(5)抗倭斗爭是一場正義的反侵略戰爭。
3.為什么說戚繼光是我國古代的民族英雄?
(1)戚繼光以天下為己任,捍衛中華民族的利益。
(2)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斗爭,是一場反抗外來侵略的戰爭,是一場正義的民族自衛的戰爭,捍衛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所以說戚繼光是中華民族的民族英雄。

1.右圖人物是我國明朝時期偉大的航海家,他是(  )
A.戚繼光
B.鄭和
C.文天祥
D.鄭成功
2.“鄭和這次遠航共有船只六十二艘……每船可容千余人……船上有航海圖、羅盤針……只要不搶掠寶船的貨物,或先向鄭和的艦隊襲擊,鄭和是不使用武力的。”材料表明“鄭和這次遠航”的特點不包括(  )
A.利潤豐厚 B.規模較大
C.技術先進 D.和平交往
B
A
3.史書記載鄭和船隊經過爪哇國:“行使中國歷代銅錢,一般國人最喜中國青花瓷器……則用銅錢買易。”材料反映鄭和下西洋促進了( )
A.明朝國威的樹立
B.明朝航海技術的發展
C.中國和亞非各國的經濟交流
D.中國和亞非各國的政治交往
4.(2019聊城質檢)“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達了民族英雄戚繼光抗擊外來侵略的決心,他抗擊的外來侵略者是(  )
A.沙俄 B.英國
C.荷蘭 D.日本
C
D
5.閱讀下面的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自永樂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迨今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由是海道清寧,番人仰賴者,皆神之賜也。
——《中國古代史資料選集》
(1)材料一反映了哪個重大歷史事件?這一事件的突出特點有哪些?有何歷史影響?
答案:事件:鄭和下西洋。特點:時間長;規模大。影響:鄭和下西洋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了解和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材料二 天皇皇,地皇皇,莫驚我家小兒郎。倭倭來,不要慌,自有戚爺會抵擋。
(2)材料二中的“戚爺”指的是誰?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什么?





(3)兩則材料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本質區別?
答案:戚繼光。組織戚家軍抗擊倭寇,使東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答案:鄭和下西洋是友好和平往來;戚繼光抗倭是抵御外來侵略。
【鞏固與提升】
1.(2019柳州)明朝初年,經濟繁榮,國力強盛。明成祖派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七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  )
A.驅除倭寇
B.擴大政治影響
C.尋找黃金
D.傳播中國文化
2.《全球通史》:“在15世紀早期這段異乎尋常的歷史中,……航海業以其杰出的技術和驚人的范圍,明確證明了中國在世界航海業中的領先地位。”能證明以上觀點的是(  )
A.鄭和下西洋 B.吳國船隊到夷洲
C.鄭成功收復臺灣 D.清軍進入臺灣
B
A
3.“半生忙碌未安身,遠涉重洋倍苦辛。……外交界里無雙士,航海家中第一人。六百年來催后起,觀潮但看畫圖新。”材料中的“第一人”遠涉重洋最遠到達(  )
A.南北美洲
B.非洲西海岸阿拉伯海
C.歐洲及地中海海岸
D.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4.(2019威海)“水落尚存秦代石,潮平不見漢時槎。遙知百國微茫外,未敢忘危負歲華。”這是1555年一代抗倭名將視察山東文登營時留下的著名詩篇。該名將和生活的時代分別為(  )
A.文天祥 南宋后期
B.鄭成功 明末清初
C.戚繼光 明朝前期
D.戚繼光 明朝中期
D
D
5.右圖是位于浙江某地的戚繼光紀念館,是為了紀念明朝抗倭英雄在此地抗擊倭寇,九戰九捷,蕩平浙江的倭寇而修建的。那么這個地方就是今天浙江的( )
A.杭州
B.溫州
C.臺州
D.嘉興
6.“戚家軍,紀律嚴明,英勇善戰,轉戰于閩浙粵沿海諸地……”,材料表明戚繼光的歷史功績是(  )
A.蕩平東南沿海倭寇 B.收復臺灣全部領土
C.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D.抗擊沙皇俄國入侵
C
A
7.某歷史教材的一課中,有“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兩個子目。該課的課題應該是( )
A.明朝的建立和統一
B.明朝君主權力的加強
C.明朝的中外交往與沖突
D.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
8.下列關于明朝時期的交往與沖突歷史的敘述中,哪一項是錯誤的(  )
A.明朝中期,倭寇開始騷擾我國沿海地區
B.鄭和的船隊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C.歷史上第一批對我國進行侵略活動的包括葡萄牙殖民者
D.戚繼光抗倭過程中最著名的戰役是臺州大捷
C
A
【啟示與感悟】
9.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成祖疑惠帝(建文帝)亡海外,欲蹤跡之,且欲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敕鄭和)等通使西洋,將士卒二萬七千八百余人,多赍(攜帶)金幣,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廣十八丈者六十二。
(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明成祖派遣鄭和下西洋的目的。
答案:尋找建文帝和宣揚國威。
材料二 (鄭和自述)自永樂三年(1405年)奉使西洋,怠今七次,所歷番國……大小凡三十余國,涉滄溟十萬余里……和等上荷圣君寵命之隆,下致遠夷敬信之厚,統舟師之眾,掌錢帛之多,夙夜拳拳,唯恐弗逮,敢不竭忠以國事,盡誠于神明乎!
(2)根據材料一與材料二及結合所學知識,歸納鄭和航海活動的特點。
答案:人多、船大、時間早、次數多、航程遠。
材料三 倭寇一直闖到徽州、蕪湖、南京、淮安和徐州一帶。他們殺人越貨、擄人勒贖或出賣。
(3)材料三中的“倭寇”來自哪個國家?針對材料一中反映的這種情況,明朝中期,明政府派哪一位將領到浙江沿海抗倭?請你用一句話來評價這位將領。
答案:日本。戚繼光。我國古代的民族英雄。
(共16張PPT)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典圖解讀]





《天工開物》一書,是中國歷史上偉大的科技著作,被譽為“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微點撥]
★明清時期的科技巨著,總結性內容較多,缺乏創新性。
★《三國演義》以三國的史實為基礎;《西游記》以玄奘西游為原型創作。
★元朝著名的戲劇家是關漢卿,代表作是《竇娥冤》;明朝著名的戲劇家是湯顯祖,代表作是《牡丹亭》。
【自主學習】
一、科技巨著
1.《本草綱目》:作者①    ,是一部藥物學著作,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2.《天工開物》:②    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
3.《農政全書》:作者③    ,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二、明清建筑
1.明長城
(1)目的:防御北方④      南擾。?
(2)概況:東起⑤      、西至⑥     ,總長萬余里。?
(3)作用:是一個完整的⑦     體系,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李時珍
宋應星
徐光啟
蒙古貴族
鴨綠江邊
嘉峪關
軍事防御
2.北京城
(1)修建:⑧    時期,在元大都的基礎上修建而成。?
(2)組成:由⑨    、⑩    、內城和外城組成,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
(3)核心:宮城即     ,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明成祖
宮城
皇城
紫禁城
三、小說和藝術
1.小說
(1)《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       ,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 。?
(2)《水滸傳》:作者     ,是一部優秀的長篇小說。?
(3)《     》:作者吳承恩,是一部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    。?
2.書畫藝術
(1)書畫:書法名家董其昌,繪畫名家徐渭等。
(2)戲劇:明朝時期,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代表作是
    的《牡丹亭》。?
羅貫中
施耐庵
西游記
神話小說
湯顯祖
【釋疑解惑】
1.明長城與秦長城的比較。
(1)目的:明長城的修建是為了防范蒙古騎兵的侵擾;秦長城的修建是為了抵御匈奴南下。
(2)起止: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秦長城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3)建筑成就:在長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堅固,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
2.歷史小說不同于歷史。
歷史是要求準確地再現已經發生過的事實。歷史小說的前提是要求能本質反映歷史的真實面貌,以歷史題材為基礎,通過文學創作,允許對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進行藝術加工和虛構,其故事情節和人物事跡與歷史實際并不完全一致。

1.右圖所示巨著的作者是(  )
A.扁鵲
B.華佗
C.張仲景
D.李時珍
2.(2019青海)“丐大業文人,棄擲案頭!此書和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此書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這本書是(  )
A.《齊民要術》 B.《農政全書》
C.《本草綱目》 D.《天工開物》
D
D
3.(2019呼倫貝爾)明代末年有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他是(  )
A.《齊民要術》 B.《天工開物》
C.《農政全書》 D.《本草綱目》
4.你在這次期末考試中取得了好成績,爸媽獎勵你去北京旅游,你向他們介紹北京著名景點長城時說:“今天我們看到的長城主要是   留下來的。”(   ) ?
A.秦朝 B.漢朝
C.隋朝 D.明朝
5.(2019泰安新泰市期末)四大名著是全人類共同的寶貴文化遺產,在整個華人世界中有著深遠的影響。下面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艱難歷程的神話小說是(  )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
C.《西游記》 D.《紅樓夢》
C
D
C
【鞏固與提升】
1.(2019岳陽)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用畢生精力編寫,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是(  )



A B C D
2.(2019臨沂)如圖所反映的這部書是中國歷史上一部重要的科學技術著作,其特點是圖文并茂、注重實際、重視實踐。外國學者稱這部書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這部書”是(  )
A.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B.明朝時期一部手工業生產技術專著
C.明代中后期規模空前的藥物學著作
D.關于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科技巨著
B
D
3.下圖是道光年間重刊的《農政全書》封面。《農政全書》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它的作者是( )



A.賈思勰 B.宋應星 C.徐光啟 D.祖沖之
4.(2019云南)“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華民族的史詩。”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隋朝大運河
C.明長城 D.北京故宮
C
C
5.(2019合肥蜀山模擬)某校歷史興趣小組整理了下列一組圖片,請你擬定一個恰當的主題(  )







A.古代勞動人民智慧 B.古代民族交往交融
C.古代經濟重心南移 D.古代社會生活變化
A

長城 大運河 北京故宮
6.諾貝爾委員會給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的頒獎詞是“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下列根據民間故事創作的描寫神魔虛幻世界的長篇小說是(  )



A.《水滸傳》 B.《三國演義》 C.《西游記》 D.《紅樓夢》
7.(2019齊齊哈爾)成語“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這部小說也是我國最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它是(  )
A.《西游記》 B.《水滸傳》
C.《紅樓夢》 D.《三國志通俗演義》
C
D
8.明朝時期,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大眾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下面關于明朝小說、戲曲發展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明朝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
B.明代小說對戲劇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C.戲劇表演成為城鄉人民重要的文化活動
D.關漢卿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
D
【啟示與感悟】
9.(2019海南模擬)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圖一 錦衣衛印 圖二 明長城示意圖
(1)圖一中“錦衣衛”的設立者是誰?它的設立反映了明朝統治的什么特點?

(2)圖二中明長城東西起止點。根據圖二,明朝大規模修筑長城的直接目的是什么?
答案:設立者:朱元璋(或明太祖)。特點:明朝時皇權高度膨脹(或君權不斷加強;封建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君主專制高度強化)。
答案: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直接目的:抵御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
材料二 《本草綱目》的作者對當時傳世的藥物學資料做了相當全面的吸納。他不僅閱讀各種本草著作,而且搜閱了其他文獻中的有關資料。書中所收1 892種藥物中,總結舊有本草著作而來的有1 518種,有374種是前人未曾記述過的新增品種。
材料三 《天工開物》的作者參考了不少前人的著作,在實際調查中了解了農業、手工業的技術經驗和科學方法等,然后將這些長期積累的知識加以總結整理,編著了此書。書中的記載有最早、最詳等優點。如《殺青》中敘述造紙技術的部分,在文獻中亦屬最早的記錄。
(3)根據材料二、三,概括《本草綱目》和《天工開物》在內容上的相似之處。


(4)以上材料從哪些方面介紹了明朝的歷史?(至少三個方面)
答案:相似之處:吸收和總結了前人有關著述的成果;具有創新性(在內容上有大量的創新)。
答案:政治、軍事(民族關系)、文化(科技、建筑)。
(共16張PPT)
第17課 明朝的滅亡

[微點撥]
★推翻明朝的是李自成的農民起義軍,不是清朝的軍隊。
★清朝的建立者是皇太極,不是努爾哈赤。
【自主學習】
一、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
1.政治腐敗: 皇帝疏于朝政,大臣結黨營私。
2.社會動蕩:官吏貪贓枉法,土地兼并嚴重,農民流離失所。
二、李自成起義推翻明朝
1.原因:政治腐敗,階級矛盾尖銳;連年大旱,官府催征如故。
2.口號:“①      ”。?
3.建立政權:1644年,李自成在②    建立政權,國號③    。?
4.推翻明朝:④    年,崇禎帝自縊,明朝滅亡。?
均田免賦
西安
大順
1644
三、滿洲興起和清兵入關
1.滿洲興起:1616年,⑤     統一女真各部,建立政權,國號
⑥    ,史稱⑦    。?
2.清朝建立:1635年,⑧   改族名為滿洲,次年改國號為⑨  。?
3.清兵入關:明朝滅亡后,⑩    引清兵入關,聯合夾擊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起義失敗。?
努爾哈赤
大金
后金
皇太極


【釋疑解惑】
1.我國封建社會有哪些著名的農民起義?爆發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農民起義:①秦末農民起義,包括陳勝、吳廣起義,劉邦和項羽分別領導的農民戰爭。②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③隋末農民起義。④唐末農民起義,以黃巢領導的起義最為有名。⑤元末農民起義,朱元璋領導的最為有名。⑥明末農民起義,李自成領導的起義最為有名。
(2)共同原因:朝政腐敗、社會矛盾尖銳,農民災難深重,不堪忍受。
2.努爾哈赤有哪些功績?他同宋元時期的幾位少數民族首領有哪些共同之處?
(1)功績: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政權,反抗明朝統治。
(2)相同之處:努爾哈赤和阿保機、阿骨打、元昊、成吉思汗等少數民族首領一樣,都統一了本民族各部;建立政權,推動本民族的發展;都是杰出的少數民族政治家、軍事家。
3.元朝和清朝比較。
朝代 元朝 清朝
統一各部 鐵木真 努爾哈赤
建國 1206年,蒙古國 1616年,后金
改國號 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 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
都城 大都 盛京,后遷都北京
評價 元朝和清朝都是全國統一的少數民族政權

1.(2019姜堰質檢)右圖是明代《流民圖》局部,與該圖契合的主題是(  )
A.弘揚了中華傳統藝術
B.滿洲興起與清兵入關
C.政治腐敗與社會動蕩
D.李自成起義備受擁護
2.“殺牛羊,備酒菜,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時不納糧。”上述是引自《石匱書后集》一書的一段材料,材料中的“闖王”是指(  )
A.陳勝 B.劉邦
C.黃巢 D.李自成
C
D
3.(2019北京豐臺模擬)右圖為北京故宮吳英殿,歷史上李自成曾在此稱帝。李自成起義推翻的朝代是(  )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4.(2019泰安新泰質檢)右圖圖示中“族名”和“國號”的改變都是哪一人物所為(  )
A.成吉思汗
B.努爾哈赤
C.忽必烈
D.皇太極
D
D
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朝求升,暮求合,近來貧漢難求活,早早開門拜闖王,管叫大小都歡悅。”
——《明季北略》
材料二 “金江山,銀江山,闖王江山不納捐。”
——《明史》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國社會怎樣的背景?



(2)上述材料中“闖王”指的是誰?他為什么受到人民的愛戴?
答案:明末爆發農民起義。
答案:李自成。提出“均田免賦”的口號;軍紀嚴明,嚴禁搶掠,還向貧苦民眾發放錢糧。
【鞏固與提升】
1.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敗,統治危機加深,其主要表現有( )
①皇帝昏庸 ②大臣結黨營私 ③八股取士  ④皇室內部紛爭 ⑤土地兼并嚴重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2.顧炎武在《日知錄》中寫道:“吳中(蘇州一帶)之民,有田者什一,為人佃作者什九。”這主要反映了( )
A.官吏貪贓枉法 B.土地兼并嚴重
C.民眾不堪重負 D.農民流離失所
C
B
3.大一統的王朝屢屢被農民起義推翻,一再印證了“舟水之喻”。秦末和明末農民起義的共同點是( )
A.以民間宗教為組織形式
B.帶有反民族壓迫的特色
C.為反抗苛政而舉兵
D.以“平等”的口號相號召
4.(2019深圳龍華質檢)李自成率領的起義軍進入中原后,隊伍很快發展到100多萬人,主要原因是(  )
A.“均田免賦”的口號得到人民的擁護
B.嚴明的軍紀
C.起義軍英勇作戰
D.各路起義軍聯合作戰
C
A
5.(2019高郵質檢)明朝是繼漢唐之后的黃金時期。明代無漢之外戚、唐之藩鎮、宋之歲幣,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而明朝滅亡的標志是(  )
A.明末農民起義爆發
B.李自成率軍攻占北京
C.吳三桂引清軍入關
D.清朝統治者遷都北京
6.某同學的歷史筆記本上寫了這樣幾個詞:女真首領、八旗制度、舉兵反明。與這幾個詞有關的人物是(  )
A.朱元璋 B.努爾哈赤
C.皇太極 D.吳三桂
B
B
7.(2019河南柘城模擬)閻崇年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述的《明亡清興的60年》吸引了眾多的歷史愛好者。其中講到“皇太極新政”時我們不可能聽到的內容情節是(  )
A.統一女真各部,建立后金
B.改女真族名為滿洲
C.在盛京稱帝,改國號為清
D.重視發展生產,改革內政
8.少數民族為我國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歷史上以少數民族為主建立的統一全國的政權有( )
①北魏 ②遼 ③金 ④元 ⑤清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
A
D
【啟示與感悟】
9.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帝(明熹宗)性機巧,好親斧鋸髹(xiū把漆涂在器物上)漆之事,積歲不倦。每引繩削墨時,忠賢輩輒奏事。帝厭之,謬曰:“朕已悉矣,汝輩好為之。”
——《明史·魏忠賢傳》
材料二 官豪勢要之家……其田連阡陌,地盡膏腴,多奪民之田以為田也。至于子弟恃氣凌人,受奸人之投獻,山林湖泊,奪民利而不敢言。當時之時,天下財貨,皆聚于勢豪之家。
——《明經世文編》
材料三 ……自去歲[崇禎元年(1628年)]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采山間蓬草而食……至十月以后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殆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計六奇《明季北略》
(1)根據材料一、二、三,概括明末農民起義的原因?



材料四 ……是故明之亡,亡于流賊,而其致亡之本,不在于賊也。
——《明史·流賊》
(2)材料四中的“流賊”指什么?“流賊”最重要的首領是誰?


(3)材料四的認識正確嗎?結合材料一、二、三,談談你的看法。
答案:材料一:皇帝疏于朝政;材料二:土地兼并嚴重;材料三:天災嚴重。
答案:“流賊”指農民起義軍。首領:李自成。
答案:認識基本正確。對于明朝來說,雖然是被農民起義軍推翻的,但其根源在于政治的腐敗。而政治腐敗又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我們今天在建設國家的同時,要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懲治貪污腐敗現象,同時也要關注民生。(意思相近即可)
(共17張PPT)
第18課 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和發展






金奔巴瓶即金瓶,金瓶掣簽制度,反映了清朝加強對西藏的有效管轄。
[微點撥]
★清朝在西藏設駐藏大臣,在新疆設伊犁將軍。
★清朝對少數民族地區加強管理的方式:冊封、設立行政機構、制定法律、平定叛亂。
★清朝的疆域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這充分說明釣魚島、南海諸島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
【自主學習】
一、清朝對全國的統治:政治上加強①     ,思想上推崇
②    學說。?
二、 清朝對臺灣的管轄
1.收復臺灣:明朝末期,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 1662年,民族英雄
③    收復臺灣。?
2.臺灣建制:1684年,清朝設置④    ,隸屬福建省;⑤    年,臺灣正式建省。?
中央集權
儒家
鄭成功
臺灣府
1885
三、清廷對西藏地區的有效管轄
1.冊封:順治帝冊封“⑥    ”,康熙帝冊封“⑦       ”。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2.設機構:1727年,設置⑧     ,代表清朝朝廷與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事務。西藏地方大活佛轉世,需通過⑨     ,報請朝廷批準。?
3.頒布法律:1793年,清朝頒布《⑩         》29條,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
達賴喇嘛
班禪額爾德尼
駐藏大臣
金瓶掣簽
欽定藏內善后章程
四、鞏固西北邊疆
1.平定叛亂:     三次率軍親征,平定了準噶爾部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回部       的叛亂。?
2.機構管理:清朝設置      ,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3.民族回歸:1771年,渥巴錫率領       回歸祖國。?
康熙帝
大、小和卓
伊犁將軍
土爾扈特部
五、抗擊沙俄
1.雅克薩之戰:17世紀中期,沙俄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康熙帝兩次派兵在     打敗沙俄軍隊。?
2.《尼布楚條約》: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了第一個邊界條約《 ______
    》,這個條約從法律上肯定了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
    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六、清朝的疆域
1.疆域:西跨蔥嶺,西北至巴勒喀什池,北接      、西南達喜馬拉雅山脈,東北至外興安嶺和庫頁島,東臨太平洋,東南到     及其附屬島嶼,包括     、赤尾嶼等,南至南海諸島。?
2.地位: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       國家。?
雅克薩
尼布楚
條約
庫頁島
西伯利亞
臺灣
釣魚島
統一多民族 
【釋疑解惑】
1.用史實說明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
(1)三國時,吳國派衛溫率萬人船隊到達夷洲,加強了臺灣和大陸的聯系。
(2)元朝時,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澎湖和琉球。歷史上中央王朝首次在臺灣地區正式建立行政機構。
(3)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收復臺灣。
(4)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1684年,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2.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
地區 史實 啟示
西藏 唐朝時:唐蕃“和同為一家” 西藏、新疆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任何分裂祖國統一的陰謀都不能得逞
元朝時:中央設宣政院;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
清朝時:冊封達賴、班禪;設立駐藏大臣
新疆 西漢時:設西域都護,開始隸屬中央政府的管轄
唐朝時:先后設立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
清朝時:設立伊犁將軍

1.(2019安徽模擬)《丟失的殖民地》一書寫的是荷蘭人丟失了他們在臺灣島上最大的要塞,從此撤出臺灣的經過。迫使荷蘭人撤出臺灣的歷史人物是(  )
A.鄭和 B.岳飛
C.鄭成功 D.李時珍
2.(2019廣東模擬)清朝在新疆地區實行軍、民分治,民政根據維吾爾各族原有的社會組織進行管理,軍政則主要依靠(  )
A.西域都護 B.駐藏大臣
C.伊犁將軍 D.宣政使
C
C
3.清朝初期,康熙帝兩次組織雅克薩之戰,戰勝了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  )
A.沙俄侵略者
B.荷蘭侵略者
C.法國侵略者
D.英國侵略者
4.中國對南海擁有無可爭議的主權。清朝建立了一個空前統一和強大的國家,基本奠定了當今中國疆域的版圖,其中清初疆域南至( )
A.臺灣島 B.海南島
C.南海諸島 D.庫頁島
A
C
5.(2019濟南歷城質檢)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元朝疆域圖和某機構印章




(1)依據材料一,回答元朝管轄西藏地區的中央機構名稱是什么。此機構的設立有什么重要意義?
答案:機構:宣政院。意義:從此,西藏正式成為中央直接管轄下的一個地方行政區域。
材料二 “清朝重新統一西藏以來,經過一段時間的摸索,在總結前朝治藏經驗和本朝治藏實踐的基礎上,逐步通過冊封、定制、設官、駐軍、用兵等舉措鞏固了對西藏的統治,在一段時期內達到了維護清朝在西藏統治的目的,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楊恕、曹偉《評清朝的西藏政策》
(2)依據材料二,結合所學,寫出清朝管轄西藏地區的兩項具體措施。



(3)依據材料,結合所學,談談中央政府加強對西藏地區管轄的影響。
答案:措施:冊封達賴和班禪;設置駐藏大臣;確立金瓶掣簽制度等。
答案:影響:加強了對西藏地區的管轄,維護了民族團結等。
【鞏固與提升】
1.清朝是一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國力強大的統一多民族國家。下列有關清朝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清朝統治者進入北京后,以北京為都城
B.清朝建立起對全國的統治沒有受到任何抵抗
C.清朝在政治上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
D.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推崇儒家學說
2.(2019百色)清軍平定臺灣后,主帥施瑯認為臺灣地大物博,是江蘇、浙江、福建、廣東等東南沿海各省的重要門戶,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為此,清政府設置(  )
A.澎湖巡檢司 B.宣政院轄地
C.臺灣府 D.臺灣省
B
C
3.(2019北京通州模擬)某同學對中國古代王朝中央對邊疆地區的治理非常有興趣。他根據老師課上提供的圖片資源(下圖)進一步擬定了課下的研究主題。其主題應該是(  )




A.唐朝對吐蕃加強管理 B.元朝實行的行省制度
C.明朝設置奴爾干都司 D.清朝對西藏加強管轄
4.(2019黃石模擬)“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結合。”下列史實能體現“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的是(  )
A.戚繼光抗倭 B.鄭成功收復臺灣
C.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D.雅克薩之戰
D
C
5.右圖是某同學暑期外出旅游所拍攝的歷史舊址圖片,據此可推斷這位同學旅游的地區是( )
A.臺灣 B.海南
C.西藏 D.新疆
6.(2019新疆)1771年,戰勝重重困難,返回新疆,為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譜寫了光輝篇章的事件是(  )
A.平定噶爾丹叛亂 B.平定大、小和卓叛亂
C.左宗棠收復新疆 D.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7.有人說“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領土”,這個說法的法律依據是(  )
A.清朝疆域圖 B.中俄《尼布楚條約》
C.雅克薩之戰 D.中俄《璦琿條約》
D
D
B
【啟示與感悟】
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臺灣者,中國之土地也,久為貴國所踞,今余既來索,則地當歸我。
材料二 明清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主要特點就是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對內同分裂和叛亂勢力作斗爭,兩者密切結合。
——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教師教學用書》
材料三
(1)材料一引自我國古代一位民族英雄寫給侵略者頭目的信。這位民族英雄是誰?他的主要歷史功績是什么?“貴國”是哪個國家?



(2)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所涉及的史實體現了材料二的哪一觀點?請你再用清朝的一例史實來證明材料二的另一個觀點。


(3)填寫材料三“清朝前期疆域”示意圖上缺失的內容。并指出哪一點最能有力駁斥日本的不實言論,向世界證明釣魚島是中國固有的領土。
答案:鄭成功。收復臺灣。荷蘭。
答案:觀點:對外抗擊外敵入侵。史實:康熙帝平定噶爾丹叛亂;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設置伊犁將軍。(任選一例即可)
答案:①巴勒喀什池 ②黑龍江以北的外興安嶺和庫頁島 ③臺灣及其附屬島嶼 清朝疆域東南到臺灣及其附屬島嶼,包括釣魚島、赤尾嶼等,明確規定了釣魚島是中國的領土。
(共17張PPT)
第19課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微點撥]
★清朝手工業、商業獲得較大發展,但“重農抑商”的政策沒有改變。
★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是:農業的恢復和發展、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人口增長。
★經濟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增長,人口增長過快,又制約了經濟的發展。
【自主學習】
一、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1.原因:順治、康熙、雍正、乾隆都重視農業生產,大力推行①   政策。?
2.表現:清朝前期,②     不斷擴大;大力興修③    ;糧食產量大幅度提高;經濟作物的種植面積不斷擴大。?
墾荒
耕地面積
水利
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
1.原因:④     的發展,對手工業和城鎮商品經濟的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2.手工業:有了很大的發展,尤其是⑤    、⑥    、⑦   、
⑧    等方面;當時已經出現了比較成熟的⑨      。?
3.商業:很發達,形成了⑩   ;很多農村地區發展成為    ;大城市中的工商業非常繁榮;在商業活動中形成的     對當時社會經濟的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三、人口的增長:乾隆末年,全國人口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快速增長帶來了許多問題。
農業生產
絲織
棉織
印染
制瓷
手工業工場
商業網
工商業市鎮
商幫
【釋疑解惑】
1.清朝是封建社會衰落時期,為什么封建經濟還在繼續發展?
(1)國家統一安定,統治者調整統治政策。
(2)高產作物的引進推廣。
(3)人民的辛勤勞動,生產技術的進步。
(4)前代生產發展的基礎等。
2.清朝前期社會經濟的發展。

1.(2019濱州)以下中國古代清明治世,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①貞觀之治 ②開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④
2.1661年至1766年,清朝時期耕地面積大幅增加。導致這種趨勢出現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
A.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
B.政府鼓勵海外貿易
C.廣大人民的辛勤勞作
D.大力推行墾荒的政策
D
B
3.(2019濰坊)有人估算,十七、十八世紀,約占世界總產量一半的白銀輸入中國,大多成為流通貨幣。這反映出當時中國(  )
A.君主專制強化 B.商品經濟發達
C.科技領先世界 D.農業經濟衰落
4.清朝前期,我國商業發達,形成一些大的商幫,乾隆時期在全國各地開設“票號”的商幫是(  )
A.晉商 B.徽商
C.浙商 D.粵商
5.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長開始于( )
A.順治年間 B.康熙年間 
C.雍正年間 D.乾隆年間
B
A
B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中國歷代糧食畝產研究》認為,明代一石重153.5斤,一斤重594.6克,明代糧食總產量應為1 500億市斤左右,較之前各朝代有大幅提高。王育民教授認為,萬歷年間明朝人口達到峰值,實際人口在一億四千萬左右。
材料二  根據嘉慶《清會典》,嘉慶十七年(1812),全國總產糧約為3 013億市斤,約為1.5億噸。清朝康熙時,全國人口總數已達到1.5億;乾隆末年,全國人口發展到3億,占當時世界總人口的1/3。
(1)為發展農業生產,清朝前期的統治者采取了怎樣的措施?
答案:大力推行墾荒政策;興修水利;改進種植技術,改良新品種;推廣玉米、甘薯等高產作物。
(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歸納明清時期人口發展的原因。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人口過快發展帶來的負面影響。
答案: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糧食產量提高。
答案:人地矛盾逐漸突出;許多天然植被和原始森林遭到破壞,水土流失嚴重,地力下降;龐大的人口也造成社會壓力,影響了經濟的持續發展。
【鞏固與提升】
1.(2019北京西城質檢)如圖是雍正帝還是雍親王時命人繪制的《耕織圖》(局部),圖中站在田邊的正是雍正。從中可以看出(  )
A.清朝統治者重視農業生產
B.新型耕作工具曲轅犁產生
C.開墾荒田緩解了人口壓力
D.稻麥復種技術得到了推廣
2.清朝前期,農業得到恢復和發展,其表現不包括( )
A.耕地面積不斷擴大
B.重視興修水利
C.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
D.促進商品經濟發展
A
D
3.清朝流行的歌謠:“蘇杭絲、松江棉;景德瓷、揚州鹽;武昌木材、成都茶。”反映了( )
A.農業的發展
B.手工業的發展
C.商業的繁榮
D.商業都市的興起
4.清朝前期的商業很發達。如廣東佛山鎮、湖北漢口鎮、河南朱仙鎮、江西景德鎮,已經名聞天下,被稱為“四大鎮”,其中漢口鎮又有“船碼頭”之稱。這些屬于清朝商業網中的( )
A.農村集市
B.城鎮市場
C.區域性市場
D.全國性市場
B
B
5.(2019保定唐縣質檢)蘇州城外黃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曠地,煙戶甚稀”;到了清代前期,“生齒日繁,人物殷富,閭閻(指門戶、人家)日千,鱗次櫛比”。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交融推動人口增長
B.商品經濟發展帶動市鎮繁榮
C.地主兼并土地,城郊得到開發
D.對外貿易繁榮,社會財富增加
B
6.(2019高郵質檢)山西人擅長經商。有人說,凡有麻雀的地方,就有山西商人的足跡,晉商的足跡遍及長城內外,大江南北,甚至遠到蒙古、俄國和日本。對此敘述理解正確的是(  )
A.晉商形成于明清時期
B.晉商資本雄厚,經營的物品齊全
C.晉商經商范圍廣泛,遠至海外
D.“晉商精神”是開拓創業、講究誠信
7.“康乾盛世”是中國清王朝前期統治下的盛世,期間社會穩定,經濟快速發展。這一時期社會經濟發展的表現不包括( )
A.農業生產的恢復和發展
B.手工業的發展和商業的繁榮
C.人口的增長
D.多民族國家的鞏固
C
D
【啟示與感悟】
8.閱讀下列材料,探究問題。
材料一 清朝前期我國人口統計簡表






(1)依據材料一,說明清朝前期人口數量變化的趨勢,并結合當時政治、經濟等方面的因素,簡要分析出現這一趨勢的原因。
答案:趨勢:人口迅速大幅度增長。原因:統一局面穩固,社會較為安定;經濟發展;糧食產量的提高;人民的傳統思想觀念。(言之有理即可)
時間 全國人口統計數
順治十八年(1661年) 1 920萬人
康熙九年(1670年) 1 939萬人
乾隆八年(1743年) 15 000萬人
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 31 000萬人
材料二 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積簡表





材料三 清朝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隸永定河邊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則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漲,水無所容,甚至漫溢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黃河“河灘地畝,盡皆耕種麥苗,并多居民村落……筑圍打壩,填塞日多”。
——《清高宗實錄》
時間 全國人均耕地面積統計數
順治十八年(1661年) 6.88畝
康熙六十年(1721年) 8.26畝
雍正十二年(1734年) 8.13畝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 2.51畝
(2)依據材料三,說明黃河流域出現的突出社會現象。依據材料一、二簡要分析其原因。






(3)從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歷史現象中,你能得出什么認識?
答案:人們盲目開墾沿河與沿湖的土地,河水流域面積不斷縮小;破壞生態平衡,導致水災越來越嚴重。(意思相近即可)原因:人地矛盾突出(人口增加的速度過快與耕地有限的矛盾所致)。
答案: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增長需要平衡;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環境。(言之有理即可)
(共18張PPT)
第20課 清朝君主專制的強化

[典圖解讀]





軍機處,成為執政的最高國家機關和封建皇權的統治工具,君主專制達到頂峰。
[微點撥]
★清朝大興文字獄,加強對知識分子的思想控制,根本目的是加強君主專制。
★閉關鎖國政策是嚴格限制對外貿易,而非完全斷絕往來。
【自主學習】
一、對內:強化君主專制
1.措施
(1)政治:雍正年間,設立①    ,軍政大事完全由皇帝裁決,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2)思想:康雍乾三朝大興“②    ”,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3)文化:實行③    政策。?
2.結果:④     加劇,政治腐敗,經濟衰退,國力虛弱,社會貧富分化嚴重,社會危機重重。?
軍機處
文字獄
專制
社會矛盾
二、對外:實行⑤     政策?
1.原因
(1)內因: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不需要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
(2)外因:擔心殖民者向東擴展勢力,從而使國家領土主權受到侵犯;懼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危及統治。
2.表現:順治時期頒布“⑥    ”;在臺灣設立行政建制后,放開幾個通商口岸,但有嚴格限制;1757年,只開放⑦    一處,由朝廷特許的“⑧     ”統一經營對外貿易。?
3.影響
(1)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曾起到一定的自衛作用。
(2)消極: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閉關鎖國
禁海令
廣州
廣州十三行 
【釋疑解惑】
1.有人說:“軍機處的設立,提高了辦事效率,有好處。”也有人說:“設立軍機處,官員們什么都得聽皇帝的,他們的政治責任感和創造精神都沒有了,一點好處也沒有。”你同意他們誰的說法,為什么?
兩種說法都有道理,又都不全面。
第一種說法,強調了軍機處起到君主集中大權、可以快速下達命令、避免大臣辦事消極的作風。
第二種說法,強調了軍機大臣什么都得聽皇帝的,自己沒有任何權力,從而喪失政治責任感和創造精神。如果將兩種看法結合起來,就更全面、客觀了。軍機處的設置可以說使中國的專制統治達到了頂峰。皇帝一個決策的失誤可能會造成整個社會的倒退,這也使中國社會潛伏著危機。
2.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你如何評價“閉關鎖國”政策?結合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所造成的嚴重后果,談談你對當前中國改革開放的看法。
(1)評價:從歷史發展的角度來看,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是一種消極的防御政策,是違背歷史發展潮流的政策,最終導致清朝脫離世界歷史發展的潮流,使自己閉塞、停滯、倒退。
(2)看法:吸取“閉關鎖國”政策的教訓,應對外廣泛交往。交往過程中應積極學習別國的長處,發展自己。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1.(2019濱州惠民模擬)清朝雍正時期,為確保皇帝意志暢通無阻所采取的措施是(  )
A.廢除丞相制度 B.設立錦衣衛
C.設立東廠 D.設立軍機處
2.(2019廣東模擬)清朝乾隆皇帝曾說:“朕從不以言語文字罪人。”下列史實能推翻其言論的是(  )
A.焚書坑儒 B.獨尊儒術
C.文字獄 D.八股取士
D
C
3.大清帝國在空前的繁榮盛世下潛伏著巨大的危機。“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和珅跌倒,嘉慶吃飽”反映了清朝( )
A.皇帝好大喜功,花費無度
B.官吏貪污腐敗,敲詐民眾
C.軍隊養尊處優,軍備廢弛
D.國家經濟衰退,國力虛弱
4.清朝前期,閉關鎖國政策嚴格地限制海外貿易。外國人來華貿易的唯一合法口岸是( )
A.廣州 B.天津 C.北京 D.廈門
B
A
5.(2019黃岡模擬)觀察右圖,漫畫反映了(  )
A.閉關鎖國政策
B.休養生息政策
C.輕徭薄賦政策
D.重文輕武政策
A
6.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材料一中A處所應填寫的是哪個朝代?這一朝代所實行的行政區劃制度叫什么?

(2)材料一中B處應該填寫的地方機構是什么?C處指的是明朝設置的特務機構,請說出這一時期兩個特務機構的名稱。
答案:元朝。行省制度。
答案:三司。錦衣衛和東廠。
材料二 清代史學家趙翼說:“(軍機大臣)只供傳述繕撰,而不能稍有贊畫于其間也。”
(3)材料二中軍機大臣應屬于清朝設置的哪一機構?材料二說明軍機大臣的權力如何?



(4)根據兩則材料,說一說明清時期君主制度有了怎樣的變化。
答案:軍機處。沒有任何實權,只是跪受筆錄。
答案:君主專制權力得到了空前的加強。(其他符合題意均可)
【鞏固與提升】
1.故宮導游說:“這個不起眼的偏房,(如圖)在雍正時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為了這個王朝的權力中心。”這個偏房是(  )
A.內閣
B.南書房
C.軍機處
D.宣政院
2.為了加強君主專制,清朝的統治者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將人們禁錮于思想的牢籠。材料中的“思想的牢籠”是指(  )
A.焚書坑儒 B.罷黜百家
C.大興文字獄 D.閉關鎖國
C
C
3.(2019大慶)如果把“錦衣衛”“東廠”“軍機處”“文字獄”確定為一個學習單元,則主題應該是(  )
A.專制統治的加強 B.特務統治的強化
C.經濟控制的加強 D.思想控制的加強
4.(2019保定唐縣質檢)嘉慶帝還是皇阿哥的時候隨父親南巡,在杭州他目睹八旗將士接受騎射檢閱,但見“射箭箭虛發,馳馬人墜地”。他當政后,每次述說此事都引以為戒。可見乾隆時,      的情況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應是(  )
A.君主集權 B.文化專制
C.結黨營私 D.軍備廢弛
A
D
5.(2019汕頭濠江模擬)清初詩人屈大均有詩:“洋船爭出是官商,十字門開向二洋。五絲八絲廣緞好,銀錢堆滿十三行。”下列政策與“銀錢堆滿十三行”的現象有關的是(  )
A.休養生息 B.閉關鎖國
C.輕徭薄賦 D.重農抑商
6.《國史概要》中指出:“外國商人必須住在廣州城外特別居住區域內的商館,并且必須通過稱為廣東十三行的公行進行交易。……貿易季節一過,行商有責任催促外商離境,或返回澳門居住,不準在廣州過冬。”這表明清政府(  )
A.加強沿海軍事防御 B.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C.重視維護外商利益 D.禁止外國商人來華
B
B
7.有人用“盛世與危機”概括中國的明清時期。中國的明清時期之所以出現了危機,主要是因為( )
A.文化專制和閉關鎖國
B.白銀外流與殖民入侵
C.重農抑商和焚書坑儒
D.外族入侵和軍閥割據
A
【啟示與感悟】
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軍國大計,罔不總攬。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內閣而于軍機處,蓋隱然執政之府也。
(1)材料一是對清代哪一機構的記述?它的設立對歷史的發展有何影響?
答案:軍機處。影響:便于皇帝獨斷朝政,使皇帝具有至高無上的權威,一切都要服從皇帝的意志,從而使君主專制進一步強化。
材料二 在清朝殘酷的文化壓迫下,中華文化受到嚴重的摧殘。雍正十一年(1733年),清政府下詔征舉士人,想學康熙重開博學鴻儒科,誰知響應寥寥,只得作罷。人才凋零,文治廢弛,以至于此,其消極影響于此可見。
(2)材料二中清朝實行了什么政策使中華文化受到嚴重的摧殘?這一政策有著怎樣的消極影響?
答案:文字獄與文化專制政策。消極影響:禁錮了人們的思想言論,嚴重阻礙了思想、學術的發展和進步。
材料三 故步自封是清朝對外政策的基本特征。自清中葉開始,清朝實行限制貿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廣州一口對外通商……限制貿易政策的實施,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很大的消極作用。它不僅沒有起到民族自衛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國失去對外貿易的主動權和機遇,使中國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經濟文化的交流基本斷絕,拉大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中國歷史十五講》
(3)依據材料三,指出清朝采取的對外政策。材料中認為該政策產生了怎樣的影響?
答案:政策:閉關鎖國(或限制海外貿易)。影響:導致國家的閉塞,使中國錯失向西方學習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的機會,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共10張PPT)
第21課 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

[典圖解讀]





曹雪芹創作的《紅樓夢》堪稱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的高峰,在世界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微點撥]
★《紅樓夢》的作者是曹雪芹和高鶚,不只是曹雪芹。
★《紅樓夢》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是我國古典小說的高峰。
★《牡丹亭》是明朝昆曲的代表作,《長生殿》《桃花扇》是清代昆曲的傳世之作。
【自主學習】
一、《紅樓夢》
1.作者:清朝①    、②    。?
2.內容:通過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變化,揭示了③    走向衰亡的歷史命運。?
3.價值:歌頌了反抗④     、追求個性解放、敢于抗爭的精神,批判了以⑤     為代表的頑固勢力,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
4.地位:思想性強、藝術性高,是世界文化寶庫中不可多得的文學名著。
曹雪芹
高鶚
封建社會
封建禮教
專制家長
二、昆曲
1.興起:原是流行于⑥    昆山一帶的昆山腔。?
2.發展:明朝萬歷時期,成為一個全國性的劇種,代表作有⑦    創作的《牡丹亭》。?
3.頂峰:清朝前期發展到頂峰,洪昇的《⑧     》、孔尚任的
《⑨    》成為昆曲的傳世之作。?
4.衰落:清朝中期以后,逐漸走向衰落。
蘇州
湯顯祖
長生殿
桃花扇
三、京劇
1.背景:1790年(乾隆時),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獻藝,贏得觀眾喜愛。
2.形成:⑩    吸收多種地方戲的優點,在     年間逐漸形成一個新的劇種“皮黃戲”,后被稱為“京戲”或“京劇”。?
3.發展:經不斷創新,成為最主要的劇種,流傳四方。
徽調
道光

1.(2019深圳)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歷史文化名人出現最晚的是(  )                  
A.曹雪芹 B.玄奘
C.王羲之 D.蘇軾
2.(2019漣源質檢)下面是我國古代一部古典文學名著的目錄(節選),這部作品應是(  )



A.《三國志通俗演義》 B.《水滸傳》
C.《西游記》 D.《紅樓夢》
A
D
第四十一回 賈寶玉品茶櫳翠庵 劉姥姥醉臥怡紅院
第七十回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詞
3.明清時期,成為城鄉人民重要文化活動的是( )
A.詩歌朗誦 B.觀看武術表演
C.觀看戲劇表演 D.觀看小品表演
4.學史要學會制作卡片,積累資料。以下是某同學學習清朝前期的文學藝術后制作的一張卡片,根據卡片內容判斷,該劇種是( )




A.昆劇
B.越劇
C.京劇
D.豫劇
C
C
劇種:   ?
1.別稱:皮黃戲、京戲
2.形成:19世紀中期
3.特點:既博采眾長,又帶有北京地方特色,角色行當劃分明確
【鞏固與提升】
1.目前全國共有三處曹雪芹紀念館,其中北京的紀念館坐落于北京植物園(原海淀區四季青鄉正白旗村所在地),被專家普遍認為是他晚年著書之處“西山黃葉村”。曹雪芹在此處所著之書是( )
A.《西游記》 B.《三國演義》
C.《水滸傳》 D.《紅樓夢》
2.(2019商丘模擬)小說以四大家族為背景,著重敘述了賈氏家族由盛到衰的過程,抨擊了封建禮教對人性的束縛,揭露了貴族統治集團的荒淫腐朽,展示了傳統等級社會日趨沒落的歷史命運。這部小說(  )
A.創作于宋元時期 B.是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
C.是有浪漫色彩的神話小說 D.代表古典長篇小說的最高成就
D
D
3.(2019惠州惠城質檢)清中期以后,昆曲逐漸陷入因循守舊的境地,所上演的劇目多為逃避現實或歌功頌德的工具。北京百姓“所好為秦聲、羅、戈,厭聽吳騷,聞歌昆曲,輒哄然散去”。這說明(  )
A.昆曲已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
B.京劇已經形成
C.中國地方戲曲豐富多彩
D.北京是休閑文化中心
4.“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萬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幾更時萬古千秋。”這些詩句是對我國哪種傳統藝術特點的描述( )
A.魔術 B.繪畫 C.戲劇 D.雜技
A
C
5.清朝前期,藝術發展到頂峰。成為昆曲傳世之作的是( )
①湯顯祖的《牡丹亭》 ②洪昇的《長生殿》 ③王實甫的《西廂記》 ④孔尚任的《桃花扇》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6.(2019青島)2010 年,京劇被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京劇是中國文化的“國粹”之一, 被譽為“國劇”。下列關于京劇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帶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B.形成于乾隆年間
C.形成中得到皇室的扶持
D.經過不斷創新,成為最主要的劇種
D
B
第三單元復習與拔高





                     
【知識整合】
1.明清中外交往
明 朝 友好: 鄭和下 西洋 1405-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
沖突: 戚繼光 抗倭 16世紀中期,戚繼光率領“戚家軍”使東南沿海倭患基本平息。戚繼光領導的抗倭戰爭是一場反侵略的戰爭,他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民族英雄
清 朝 閉關鎖 國政策 原因:①清朝統治者認為天朝物產豐富,無所不有,無需同外國進行經濟交流;②清政府擔心國家的領土主權受到外國侵犯;③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國人交往,會危及自己的統治
表現:①實行嚴厲的禁海政策;②強迫沿海居民內遷數十里,不許出海;③只留廣州一地為通商口岸,只準廣州十三行經營對外貿易
影響:①積極:對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動,起了一定的自衛作用;②消極:使中國逐漸落伍于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
啟示:一個國家只有對外開放,積極交流才能有所進步,閉關鎖國是一種消極的政策,只能導致落后乃至最后的挨打


2.清朝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對臺灣的 管理(東南) 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
1683年,清軍進入臺灣,臺灣歸入清朝的版圖
1684年(康熙時),清朝設置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1885年,臺灣正式建省,成為中國的一個行省
對西藏地 區的管轄 (西南) 確立冊封達賴、班禪的制度。順治帝接見五世達賴,賜予“達賴喇嘛”的封號;康熙帝賜予五世班禪“班禪額爾德尼”的封號,此后,歷代達賴和班禪都必須經過中央政府的冊封
雍正帝時(1727年)開始設置駐藏大臣,監督西藏地方政務
1793年,清朝頒布《欽定藏內善后章程》29條,規范了西藏地方行政體制和法規
鞏固西 北邊疆 康熙三次率軍親征,平定了蒙古貴族噶爾丹叛亂,穩定了西北部邊疆地區
乾隆帝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亂
設置伊犁將軍,管轄包括巴爾喀什湖在內的整個新疆地區
1771年,渥巴錫率領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
東北 1685年和1686年康熙帝命令清軍進行兩次雅克薩之戰
1689年,中俄雙方簽訂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



1.(2019菏澤)下表是一位同學整理的關于明朝加強專制統治措施的學習筆記。請你從下列選項中幫他再補充一項( )
                
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
1 廢丞相,權分六部
2 設內閣大學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設立軍機處 D.設廠衛特務機構
2.(2019成都)英國人加文·孟席斯在2002年出版了《1421:中國發現世界》一書。書中提出了一個驚人的觀點:中國探險家早于哥倫布發現了美洲。這里的“探險家”是指( )
 A  B
 C  D
3.(2019東營)土地和賦稅問題是農民普遍關注的問題。“均田免賦”口號是下列哪次農民起義中提出的(  )
A.陳勝、吳廣起義 B.黃巾起義
C.李自成起義 D.太平天國運動
4.(2019臨沂)1683年,清軍進攻臺灣,鄭氏軍隊戰敗,清政府將臺灣納入清朝的版圖。第二年,清政府設立臺灣府,隸屬( )
A.福建省 B.浙江省
C.廣東省 D.江蘇省
5.(2019廣東)乾隆、嘉慶時期,文人大多埋頭于古籍,不敢過問社會現實,考據之風大盛,形成為考據而考據的現象。這反映了清代( )
A.思想專制加強 B.傳統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6.(2019青島)乾隆皇帝通知浙海關把關稅稅率提高一倍,企圖通過關稅手段讓洋商無利可圖,使他們不再來寧波貿易。但英國東印度公司仍不斷派商船前往寧波貿易,于是清廷在 1757 年關閉了其他港口,只開放廣州一處作為對外通商口岸。這反映了清朝( )
A.乾隆時期商業不發達
B.完全禁止對外貿易
C.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D.設市舶司管理海外貿易
7.(2019柳州)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問題關系到國家的穩定和社會的發展。古代的統治者在處理民族關系上為我們留下了許多經驗。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唐太宗宣稱“自古皆貴中華,賤夷狄,朕獨愛之如一”。吐蕃首領松贊干布仰慕中原文化,多次向唐請求通婚,于是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了他。唐中宗時,應吐蕃首領尺帶珠丹的請求,送金城公主入藏成親,尺帶珠丹高興地上書唐朝皇帝說,吐蕃和唐朝已經“和同為一家”了。
(1)材料一反映唐朝統治者實行了怎樣的民族政策?



材料二
10-13世紀我國民族政權示意圖   北宋初年,宋遼互有征戰。1004年,宋遼締結“澶淵之盟”。宋每年給遼絹20萬匹、銀10萬兩。西夏建立后,多次進攻北宋。1044年,宋夏議和,宋每年賜給西夏歲幣。宋和遼、夏和議以后,恢復了經濟文化交流。


(2)材料二反映宋朝民族關系有何特點?宋在與其他民族政權交往的過程中,屢屢處于被動挨打的地位,這與宋朝實行的什么國策有關?




材料三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時期,為了加強對西藏、西北地區的管轄,先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①冊封達賴和班禪,②建立金瓶掣簽制度,③設置駐藏大臣,④設立烏里雅蘇臺將軍,⑤設立伊犁將軍。
(3)請從材料三中分別找出清朝管轄西藏和新疆地區的措施各一項。(填寫序號)
西藏:         新疆:      ?
(4)請你談談處理好民族關系的重要意義。








第三單元復習與拔高
拔高訓練
1.D 2.C 3.C 4.A 5.A 6.C
7.答案:(1)開明的民族政策。
(2)戰和并存,以和為主。重文輕武。
(3)管轄西藏:①②③;管轄新疆:⑤。
(4)有利于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發展;有利于國家穩定。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浮梁县| 东乡族自治县| 乐平市| 罗平县| 无极县| 恭城| 眉山市| 淮阳县| 屏南县| 左云县| 聂荣县| 利津县| 吴堡县| 闸北区| 竹山县| 喀什市| 阿拉善左旗| 巴里| 崇文区| 华容县| 共和县| 阿鲁科尔沁旗| 长沙市| 泌阳县| 来凤县| 遂平县| 涟水县| 台北市| 岳阳市| 洛宁县| 敦化市| 万荣县| 蕉岭县| 新乐市| 武川县| 金寨县| 吉水县| 明光市| 嫩江县| 信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