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4張PPT)限時訓練10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爭分奪秒:、選擇題(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中的數據說明了中國與印度、美國鋼和電產量的比較國家中國印度美國項目(1952年產量)(1950年產量)(1950年產量)鋼產量2.37公斤公斤538.3公斤(人均)發電量2.76千瓦時10.9千瓦時2949千瓦時(人均)A.對我國建設十分悲觀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C.我國工業、農業發展不平衡D.我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前,曾有1.5億人民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充分說明(B)A.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B.它體現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D.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保證3.每個歷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美麗的篇章。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成為當時全國人民的楷模的有(D)INHU3④A.①Q③B.①②④C.①3④4D.①②③344.1954年《憲法》包括總綱、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旗、國徽、首都等四章,共106條,總計8954個字。它作為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但還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憲法,它是一個過渡時期的憲法,它的制定基礎應是(A)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B.《臨時約法》C.美國1787年憲法D.《人權宣言》5.下面是1953-1977年中國人口遷移(估計)的數據表,由其內容可見年份流向人數(百萬)1953-1961年農村至城市39.241961-1977年城市青年上山下鄉67.25A.這一時期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B.“一五”計劃的實施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C.1961年調整國民經濟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D.“文化大革命”加快了我國城市化進程6.中國人起名往往追逐時代潮流,帶有時代的烙印。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住在東廂房里的另一戶人家,在這段時間里的一個狂風暴雨日,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嬰。這兩個女孩,長名互助,幼名合作。”由此判斷與這段描寫相關的時代背景是(C)A.土地改革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D.“大躍進7.“恒源祥”創始人沈萊舟曾對子女說:“現在我把廠都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股息,這又有什么不好?”這反映的是(B)A.土地改革運動B.全行業公私合營C.手工業合作化D.人民公社化運動限時訓練10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爭分奪秒:________分鐘一、選擇題(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下表中的數據說明了( D ) 中國與印度、美國鋼和電產量的比較國家 項目 中國 (1952年產量) 印度 (1950年產量) 美國 (1950年產量)鋼產量 (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發電量 (人均) 2.76千瓦時 10.9千瓦時 2949千瓦時A.對我國建設十分悲觀B.人民生活有待改善C.我國工業、農業發展不平衡D.我國工業基礎十分薄弱2.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公布前,曾有1.5億人民參加討論,提出118萬條修改和補充意見,這充分說明( B )A.這是新中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B.它體現了人民的意志C.它是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的D.它是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的保證3.每個歷史人物都是一本厚重的書,他們用自己的行動書寫著美麗的篇章。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上,成為當時全國人民的楷模的有( D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1954年《憲法》包括總綱、國家機構、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以及國旗、國徽、首都等四章,共106條,總計8 954個字。它作為新中國的第一部憲法,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但還不是完全的社會主義憲法,它是一個過渡時期的憲法,它的制定基礎應是( A )A.《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B.《臨時約法》C.美國1787年憲法D.《人權宣言》5.下面是1953—1977年中國人口遷移(估計)的數據表,由其內容可見( B )年份 流向 人數(百萬)1953—1961年 農村至城市 39.241961—1977年 城市青年上山下鄉 67.25A.這一時期我國城市化進程快速發展B.“一五”計劃的實施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C.1961年調整國民經濟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D.“文化大革命”加快了我國城市化進程6.中國人起名往往追逐時代潮流,帶有時代的烙印。莫言的小說《生死疲勞》中有這樣一段描寫:“住在東廂房里的另一戶人家,在這段時間里的一個狂風暴雨日,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嬰。這兩個女孩,長名互助,幼名合作。”由此判斷與這段描寫相關的時代背景是( C )A.土地改革 B.抗美援朝C.三大改造 D.“大躍進”7.“恒源祥”創始人沈萊舟曾對子女說:“現在我把廠都交給了國家,由國家去經營管理,我坐在家里不用花一點心思收股息,這又有什么不好?”這反映的是( B )A.土地改革運動 B.全行業公私合營C.手工業合作化 D.人民公社化運動8.不同時代的宣傳畫體現了不同的時代風貌。下面的兩幅圖出現在( D )A.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B.社會主義過渡時期C.“文化大革命”時期D.“大躍進”時期9.下面是1949—1975年我國經濟發展曲線圖,以下對曲線圖的理解中,不正確的一項是( D )A.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促進了工農業生產總值的增長B.1953年至1956年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C.1958年,“大躍進”運動的開展,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了困難D.1961年,中共八大的召開,使國民經濟得到了恢復、調整10.下圖是1967年1月13日的美國《時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澤東,與此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C )A.“大躍進”運動 B.人民公社化運動C.“文化大革命” D.“兩個凡是”方針的提出二、非選擇題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 新中國成立后,為進行社會主義建設,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從各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索時間 史實1953—1957年 國家開始實施“一五”計劃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實行,規定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1956年底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1958年 八大二次會議提出“鼓足干勁,力爭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興起,“左”傾錯誤嚴重泛濫1966—1976年 “文化大革命”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1)結合材料,指出我國開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事件是什么。答: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2)根據材料,概括中國共產黨通過哪些方式帶領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答:制定計劃;制定憲法;召開會議;進行改造。(3)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概括新中國在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時呈現出的主要特點是什么。答:社會主義建設在探索中前進,成就與失誤并存。12.探究問題。材料一 1953年,我國開始了以實施發展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為中心的大規模經濟建設。這一年,黨正式提出逐步實現社會主義工業化,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是“一化三改”。材料二 中國“一五”計劃編制大事記時間 主要史實1951年 中央財經委員會(簡稱中財委)試編第一個五年計劃的粗略綱要1952年 中財委開始第二次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草案;8月中央組織代表團訪問蘇聯,蘇聯同意幫助中國設計一批企業并提供設備1953年 中國按照預定時間表開始進行大規模經濟建設,國民經濟第一個五年計劃進入邊實施邊編制的狀態1954年 歷時近四年,五易其稿,第一個五年計劃編制完成初稿1955年 全國人大一屆二次會議正式通過“一五”計劃。由于當時的主客觀條件,“一五”計劃在實施兩年半后才最終定案材料三 “一五”計劃是我們黨編制的第一個中長期規劃。抗美援朝戰爭1953年7月才結束,蘇聯援助的156個項目1954年10月才全部確定,這些因素使計劃編制受到很大制約,且中國共產黨首次編制中長期建設規劃,沒有經驗,材料缺乏,國家大,情況復雜,又處于新舊社會變遷、新民主主義經濟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據材料一,“一化”指的是什么?答:社會主義工業化。(2)據材料二,概括“一五”計劃的編制過程有何特點。試據材料和所學知識,探究其原因。答:特點:修訂時間長,不斷補充修改。原因:當時抗美援朝戰爭還在繼續;對如何建設社會主義工業化缺乏認識;缺乏編制長期計劃的經驗;資料不全;基礎設施薄弱。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0中考單元復習(中國現代史):第十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doc 2020中考單元復習(中國現代史):第十單元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ppt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