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單元《太陽、地球和月球》知識點第一課1.太陽是一顆恒星,自身發光發熱,給地球帶來光照和熱量。月球反射太陽光,不發光也不產生熱,月球是地球的衛星,繞著地球轉。2.太陽和月球都是球體,但是它們的表面各不相同。3.理解太陽和月球到地球的距離不同。4.韋恩圖第二課1. 一天中,在太陽光的照射下,物體的影子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我們發現:一天中的影子上午長,中午短,下午長,會由長變短,再變長;影子的方向會像時鐘一樣順時針轉動,會由西北到北,再到東北。2.日晷是古代測量時間的儀器。制作日晷排序:(1)根據太陽或指南針找方向。(2)對準方向、平放紙板。(3)在紙板中心立上短桿。(4)在紙板上描繪影子。3.太陽的位置變化會引起物體影子的變化。由于太陽的位置是由低-高-低,所以影子的長短發生了“長→短→長”的變化;又由于太陽是東升到南,再到西,而影子的方向和太陽正好相反,所以影子的方向也發生了變化。第三課1.行進中的光被阻擋時,就形成了阻擋物的陰影。光源、遮擋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產生的條件。光源發出光,光照射到屏上。遮擋物擋住了一部分的光,這時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2.光源和遮擋物的變化會導致影子長短、大小和方向的變化。當我們改變光源的照射角度時,影子的長短和方向會發生變化。當我們改變遮擋物的形狀時,影子的形狀會發生變化。影子的大小、方向、長短和形狀都可以發生變化。3.影子在我們生活中應用很多。人們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電影,藝術家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皮影戲,科學家用影子的原理發明了無影燈,讓醫生們在手術時不再受影子遮擋視線的困擾。3.我們仰望天空,天空中會有各種各樣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像桌子,它們是天然的遮光物,當陽光撒下的時候,會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上形成影子。例如陰天,其實我們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里。第四課1.月相是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2.月相變化有一定的規律:月初是弧形的,月中是圓形的,然后又變成弧形的。農歷上半月亮面朝西(右邊),農歷下半月亮面朝東(左邊)。第五課1.月球是地球的唯一天然衛星。月球它是個球體,它的正面和背面都有平原、高地,但是月球背面有更多的環形山。2.月球信息資料月球年齡:45億年;月球表面溫度:零下120攝氏度到150攝氏度;月球直徑:3474.8公里,地球的1/4,太陽的1/400;月球到地球的距離相當于地球到太陽的距離的1/400;月球的體積大概有地球的1/49,質量約7350億億噸,差不多相當于地球質量的1/81左右,月球表面的重力約是地球重力的1/6月球表面有陰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區域,亮區是高地(月陸),暗區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帶(月海)軌道運動:月球以橢圓軌道繞地球運轉。月球自轉:月球在繞地球公轉的同時進行自轉,正好是一個恒星月,所以我們看不見月球背面。5. 環形山的形成現有兩種說法:“撞擊說”與“火山說”。“撞擊說”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擊而有現在人類所看到的環形山。“火山說”是指月球上本有許多火山,最后火山爆發而形成了環形山。現在的科學家主張的是“撞擊說”。 6.月球對地球的影響有許多方面,一個很容易觀察到的現象是潮汐。月球對地球的引力可以使地球上的海平面升高或下降,形成有規律的漲潮和退潮。第六課1.地球和太陽、月球一樣,都是一個球體。2.地球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3.在研究“對比觀察船模在球面和平面上的移動”實驗時,一開始就觀察到了整個船模,說明了他是在平面上移動;先觀察到船模帆的頂部,之后又觀察到了整個船模,說明他是在球面上移動。4.1519年航海家麥哲倫帶領船隊繞地球航行了一圈,證明了地球是球形的 第七課1. 地球是一個液態水十分豐富的星球,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積遠大于陸地面積。2.有豐富的液態水對地球意義非常重大,它是地球這個星球擁有生命、擁有精彩的生物圈的非常重要的基礎,給地球帶來了很多的好處:豐富的淡水資源讓生命繁行生息,河流的流動造就了遼闊的平原,遼闊的海洋給海洋生物提供了生存環境海水的蒸發也給陸地帶來了降水等等。第八課1.太陽、地球和月球有不同的主題顏色。2.地球的資源十分豐富,比如水、土壤、巖石和形態多樣的動植物。顏色也是五彩繽紛。3.地球相比于其他星球,是十分美妙的,地球是我們共同的家園,需要我們共同保護。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