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9新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整理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9新三年級上冊科學知識點整理

資源簡介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第二單元 空氣
2.1 感受空氣
1. 空氣的特征:無色、無味、透明、無固定形狀和體積、容易泄露、很輕、會流動、能使
袋子鼓起來,但摸上去很軟、容易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
2. 空氣與一般物體的相同特征:①都要占據空間,有體積②都有質量,只是很輕
3. 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比如,石頭和沙是 體,空氣是 體,水是 體。
2.2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
一、基礎知識:
1.空氣和水、石頭一樣,都能占據空間。
2.實驗過程及現象:
(1)壓杯入水
步驟:①在塑料杯底粘上一個紙團;
②在水槽上面撒一些漂浮物(比如泡沫),目的是方便觀察水位的變化;
③把杯子慢慢地豎直倒扣在水里。
現象:杯中水位下降,紙團沒濕
原因:空氣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導致水無法進入杯子里。
(2)扎孔觀察
步驟: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壓入水中。
現象:杯中水位上升,紙團濕了
原因:空氣從小孔中泄漏出去了,水進入杯子中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
(3)打氣觀察
步驟:用打氣筒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
現象:杯中水位下降
原因:空氣能夠將水擠出杯子,被水占據的空間又重新被空氣占據了。
實驗結論:空氣能占據空間
二、《作業本》P23 補充知識:
往 B管中吹氣,吹進去的氣體占據了瓶子中的空間,瓶中的水會從 A管流出。
往 A管中吹氣,水中會出現氣泡,氣體會從 B管流出。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2.3 壓縮空氣
一、基礎知識:
1.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占據的空間
可以被壓縮。
2.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
3.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
4.實驗現象
見右圖
5.解釋:
空氣是由許多空氣微粒組成的。空氣可以被
壓縮,是因為受到壓力后空氣微粒之間的距
離會變小;空氣可以被擴張,是因為拉伸時
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會變大(書本 P29 圖)
二、《作業本》P25 補充知識:
生活中的壓縮空氣:注射器、打氣筒、籃球、噴水壺、手風琴、氣釘槍、自動噴漆等
2.4 空氣有質量嗎 2.5 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
1.空氣充滿各處,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可以被測量。
2.證明空氣有質量的方法:簡易天平
(1)天平一端放上充好氣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綠豆,調節讓天平平衡(皮球=綠豆)
(2)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 10 筒空氣
(3)再把皮球放回天平,觀察現象
(4)現象:天平向皮球一側傾斜(皮球+10 筒空氣>綠豆)
(5)說明:空氣有質量
3.測量 20 筒空氣的質量:
(1)天平一端放上充好氣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綠豆,調節讓天平平衡(皮球=綠豆 1)
(2)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 20 筒空氣
(3)再把皮球放回天平,天平傾斜( 皮球+20 筒空氣 > 綠豆 1 )
(4)繼續加綠豆使天平平衡( 皮球+20 筒空氣 = 綠豆 1+綠豆 2 )
(5)記錄后來加入綠豆的數量( 20 筒空氣 = 綠豆 2 )
(注:綠豆 1 表示第一次加入綠豆的數量,綠豆 2 表示第二次加入綠豆的數量)
4. 一袋空氣(100 筒空氣)的質量怎么計算?
100 筒空氣 = 5×20 筒空氣 = 5×綠豆 2
5. 我們可以用回形針、綠豆等比較輕的物體放在天平上與空氣的質量進行比較。
6. 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天平、電子稱等工具測量出回形針、綠豆等輕小物品的質量。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2.6 我們來做“熱氣球”
1.空氣受熱后會上升,變冷后又下降。
2.加熱前,塑料袋是癟的、冷的;加熱后,塑料袋會慢慢鼓起來,空氣慢慢變熱。
3.塑料袋里的空氣受熱后,熱空氣比冷空氣更輕,導致“熱氣球”上升了
4.升到空中的“熱氣球”會下降,是因為袋中的熱空氣慢慢變冷,空氣的質量又增加了,
“熱氣球”就慢慢下降了。
5.熱空氣上升在生活中的應用:①蒸包子的蒸籠:即使蒸籠堆得很高,包子也能蒸熟;②
油煙機安置在上方或者側面,是因為含有油煙的熱空氣會上升;③熱氣艇,孔明燈是利用
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做的。
2.7 風的成因
1.風是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
2.風的模擬實驗
現象:紙條(小風輪)轉動,蚊香的煙霧流入盒子內
原因:點燃的蠟燭加熱了紙盒中的空氣,熱空氣上升,
吹動上方圓孔上的紙條(小風輪);同時紙盒外的冷空
氣從下方圓孔中補充進來,將洞口的蚊香煙霧帶進紙盒
中。產生了從外向內的風。
結論:空氣冷熱不均使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風是從冷空氣流向熱空氣的。
3.大自然中的蠟燭是什么?大自然中的風是如何形成的?
大自然中的蠟燭是太陽。太陽的熱量使空氣冷熱發生變化,冷熱不同的空氣流動形成了風。
4.風與人類的關系:①風能帶來降水;②風能調節大氣的溫度差異;③風可以發電;④植
物靠風傳播花粉;⑤帆船的航行依賴風;⑥風有利于空氣的凈化和污染空氣的擴散。
二、《作業本》P33 補充知識:
大自然的風:
在近海岸,白天陸地升溫比海洋快,風從海洋吹向大陸。
夜間,海上氣溫高于陸地,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科學家把
這樣的風取名為“海陸風”。
2.8 空氣和我們的生活
一、基礎知識:
1. 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稱為大氣層。
2. 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氣的蹤跡。
3. 動物呼吸、植物生長都離不開空氣。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
4. 我們對空氣的利用:①做飯時,幫助燃燒 ②用打氣筒給輪胎打氣 ③把空氣裝進充氣玩
具里 ④風力發電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5. 用表格對比空氣、水、石頭的特征
能否占據空間 能否被壓縮 是否有質量 是否會流動
空氣 能占據空間 能被壓縮 有質量 會流動
水 能占據空間 不能被壓縮 有質量 會流動
石頭 能占據空間 不能被壓縮 有質量 不會流動
6. 用氣泡圖表示空氣的特征和作用
7.空氣的特點
空氣是一種物質,地球生命離不開它,
它無色無味可感知,沒有形狀能占據空間。
可壓縮,可擴張;有質量,但很輕;
熱空氣,會上升;會流動,形成風。
二、《作業本》P38補充知識:
1.為空氣中的“氧”和“氮”命名的科學家是法國的拉瓦錫
2.空氣的組成:
其中,氧氣是供動植物呼吸的原料,能幫助燃燒;
二氧化碳是動植物呼吸的產物,不支持燃燒。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第三單元 天氣
3.1 我們關心天氣
1. 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可能不一樣(晴天的長城和雪天的長城);
2. 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12 月的海南和 12 月的黑龍江)。
3.天氣指的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
4.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
5.天氣總在不斷地變化著,有時十分迅速,有時候比較緩慢。
6.科學家利用工具觀測天氣、發現規律,告訴我們天氣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
7.制作天氣日歷,是我們長時間堅持觀察記錄天氣的好方式。
3.2 認識氣溫計
一、基礎知識:
1.氣溫計的結構:液泡、液柱、刻度、單位符號
2.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用℃表示。
3.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測量氣溫的溫度計叫氣溫計,也叫寒暑表;
測量體溫的溫度計叫體溫計,測量水溫的溫度計叫水溫計;它們測量的溫
度范圍不同,即量程不同,都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
4.溫度計的讀數步驟:①零起點選方向:
往下數字越大,說明是零下,讀數時往下數;
往上數字越大,說明是零上,讀數時往上數。
②找相鄰
③數格數(注意:一小格代表多少攝氏度)
④加單位
5.除了常用溫度計,根據不同的需求,人們還會使用到雙金屬溫度計、電子溫度計、紅外線溫度計。
二、《作業本》P42 補充知識:
1. 最早的溫度計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的。
2. 該溫度計是利用空氣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因此在測量溫度時玻璃泡與被測物
體接觸。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3.3 測量氣溫
一、基礎知識:
1. 選擇一天中的 5個時間點,每隔 2 小時測量一次氣溫,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
時間 8點 10 點 12 點 14 點 16 點
氣溫 7℃ 9℃ 12℃ 15℃ 11℃
2. 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柱狀圖(簡單、直觀地展示一天的氣溫變化規律)
3.一天中的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 2 到 3 時,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早晚氣溫低,午
后氣溫最高)
二、《作業本》P44 補充知識:
百葉箱:校園氣象站一般都會放置百葉箱,用來測量氣溫。常見的百葉箱一般是木質的,外表漆成
白色的。百葉箱的四壁由許多木板條組成。這樣的結構使得百葉箱既有很好的通風性能,又不會被
太陽直接照射,就像在樹蔭下,既通風又陰涼。
3.4 測量降水量
一、基礎知識:
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
2.降水量:衡量一個地區降水多少的數據,單位是毫米。
3.雨量器:測量降雨量多少的裝置。
4.自制雨量器的注意事項:①選用直筒透明杯②刻度條的零刻度線與容器內部的底面對齊刻度條外
貼上透明膠帶,用來防水
5.測量降雨量的注意事項:①將雨量器水平放置在室外無遮擋物的地方(固定好雨量器,不讓風吹
倒)②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④讀數時要加上單位“毫米”⑤每 24 小時
測量一次
使用氣溫計的注意事項:
1.放在陽光照射不到且空氣流通的地方(即陰涼通風)。
2.懸掛在空氣中。
3.保持干燥。
4.讓視線和液柱頂端保持齊平。
5.示數穩定后再讀數。
0 8 點 10 點 12 點 14 點 16 點
一天的氣溫柱狀圖氣溫(℃)
時間
5
10
15
20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6.降雨量等級標準通常分為 6 級,根據一個地方 24 小時降雨量的多少進行劃分:0.1~9.9 毫米為小
雨,10.0~24.9 為中雨,25.0~49.9 為大雨,50.0~99.9 毫米為暴雨,100.0~249.9 毫米為大暴雨,
250.0 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
7.怎樣來測量一場雪的降水量?答:使雨量器中收集到的雪完全融化成水后再讀數。
二、《作業本》P46 補充知識:
小雪:0.1~2.4 毫米;中雪:2.5 毫米~4.9 毫米;大雪:5.0~9.9 毫米;暴雪:10.0~19.9;特大暴
雪:超過 30.0 毫米
3.5 觀測風
1.風是我們周圍流動的空氣。
2.我們可以利用地面的物體、風旗、風向袋等知道風的大小和方向 。
3.風向和風速是風的兩個基本要素。
4.利用風旗判斷風:
①風向:風吹來的方向,通常用 8個方位來描述。
與風旗飄動的方向相反。
②風速:
5. 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可以對照蒲福風力等級表記錄風速。(將風速從 0-12 分為 13 個等級,書本
52 頁熟讀)
0級煙柱直沖天,1級青煙隨風偏,2級風來吹臉面,3級葉動紅旗展,4級風吹飛紙片,5級帶葉小
樹彎,6級舉傘步行艱,7級迎風走不動,8級風吹樹枝斷,9級屋頂飛瓦片,10 級拔樹又倒屋,11、
12 級陸上少見。
6. 氣象站,風向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即為風向)
而用風速儀測量風速。
3.6 觀察云
一、基礎知識:
1.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輕,可以浮在空氣中,這就形成了云。
2.根據云的形狀可以分為:①積云:大團、堆積的云(發展成積雨云,可能會下雨)②層云:均勻成
層、灰色似霧的云(可能會出現雨雪天氣)③卷云:纖維、羽毛狀的云(晴天)。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3. 根據云量的多少,可以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
4.天空中陽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記錄為晴;天空中云比較多,有時可以看到太陽,記錄為多云;
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陽,記錄為陰。
二、《作業本》P50 補充知識:
氣象諺語:
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氣候)
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氣溫)
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描述氣候) 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述天氣)
5.螞蟻搬家要下雨;蜻蜓低飛要下雨;燕子低飛要下雨。 6.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
3.7 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
1.我們可以通過云量、氣溫、風速和風向、降水量等方面進行描述天氣。
2.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
3.地球上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
4.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3.8 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
1.未來的天氣狀況是可以預測的,天氣預報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2.制作氣象預報主要的步驟:①數據收集②數值天氣預報③氣象員做出預報④天氣會商⑤發布天氣
預報。(書本 P58,讀一讀,理解每個步驟的具體含義)
3.獲取天氣預報的渠道:①電視;②廣播;③互聯網;④手機;⑤報紙
4.天氣預報一般包含云量、氣溫、濕度、氣溫、風向、風速、降水量、氣壓、空氣狀況(能見度、
空氣質量等),以及某些特殊災害性天氣(如寒潮、臺風等)信息。還包括紫外線指數、感冒指數、
穿衣指數、洗車指數等。
5.天氣預報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積極的作用,人們可以根據天氣預報提供的信息,提前做好準備。如
果遇到特殊的天氣,做好預防措施,比如:暴雨、冰雹、臺風等災害前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損失。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第一單元 水
1.1 水到哪里去了(蒸發)
一、基礎知識:
1. 蒸發就是:液體變成氣體的現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
2. 水蒸發就是:液態的水變成氣態的水蒸氣。(水→水蒸氣)
3.水在黑板上干了、濕的衣服干了、地上的水干了,都是是由于水蒸發了。
4.水蒸氣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無論夏天溫度高或者冬天溫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發。
5.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溫度;②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風)③液體表面積
溫度高,蒸發快;通風處蒸發快;液體表面積大,蒸發快。
二、《作業本》P1-2 補充知識:
6. 凝結就是:氣體變成液體。
7. 水蒸氣凝結就是:氣態的水蒸氣變成液態的水。(水蒸氣→水)
8. 從冰箱中拿出來的飲料瓶外壁有小水珠、冰淇淋外包裝上有小水珠、冬天眼鏡片起霧、
洗澡鏡子起霧等等,都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
1.2 水沸騰了(劇烈的蒸發現象)
一、基礎知識:
1. 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方法:書本 P5(背誦)
(1)手指拿溫度計的上端;
(2)將溫度計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
(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
(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
(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2. 酒精燈的使用方法:
(1)只能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其他酒精燈;
(2)酒精燈的火焰分為 3層,分別是外焰、內焰、焰心,用外焰加熱,因為外焰溫度最高;
(3)只能用燈帽蓋滅酒精燈,不能用嘴吹,蓋滅后需重新蓋一次。
3. 水沸騰時的現象:
(1)水中:大量氣泡上升,由小變大;水溫保持 100℃不變
(2)水面:氣泡到達水面就破了
(3)水面之上:冒“白氣”,燒杯內壁出現小水珠
4. 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變大。(套有漏斗的塑料袋實驗)
5. 《水沸騰實驗》材料及作用:
(1)酒精燈:加熱 (2)三腳架:支撐 (3)石棉網: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
(4)燒杯:裝水(5)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
二、《作業本》P4補充知識:
1.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稱為沸點,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 100℃,大氣壓改變后水的沸點也
會改變,比如在珠穆朗瑪峰上達到 73.5℃水就沸騰了,而高壓鍋內達到 130℃水才能沸騰。
2.水沸騰時,水面上有很多“白汽”,這不是水蒸氣,而是霧狀的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由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熱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空氣凝結而成的。水蒸氣是看不見的!
1.3 水結冰了(凝固)
一、基礎知識:
1. 凝固就是:液體變成固體的現象。
2. 水凝固就是:液態的水變成固態的冰,即水結冰了。(水→冰)
3. 當環境溫度低于 0℃,水的溫度下降到 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態變成固狀態。
4.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一直保持 0℃(此時是冰水混合物:冰和水共存的狀態),直到水
全部結冰后,溫度會下降到 0攝氏度以下。
5.在碎冰中加入食鹽的目的是:加快碎冰融化,制造更低的溫度。
6.水結冰后,體積變大,要占據更大的空間(實驗時,冰柱的高度高于水柱的高度)。
7.水在結冰的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冬天人們儲藏蔬菜時放一桶水,水結冰會放出
熱量,使地窖內溫度增加,防止蔬菜凍爛。)
二、《作業本》P6 補充知識:
1. 溫度低于 0℃時,水不一定會結冰。因為水結冰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必須有凝結核,純水中
沒有任何雜質,即沒有凝結核,所以無法結冰。
2. 氣溫在 0℃以下,水管容易凍裂,這是因為水結冰后體積變大了。
1.4 冰融化了
一、基礎知識:
1.融化就是:固體變成液體的現象。
2.冰融化就是:固態的冰變成液態的水。(冰→水)
3.當環境溫度高于 0℃,冰開始融化,固態的冰變成液態的水。
4.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周圍環境的溫度會降低(比如:夏天人們在房間放
冰塊來降溫)。熱量是使水的形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5.冰融化成水之后,體積變小。(實驗時,水柱的高度低于冰柱的高度)
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
是固態的冰
溫度低于 0℃
冰面有水出現,是冰水混合物,溫度
保持在 0℃
全部變成了水,是液態,溫度
高于 0℃,慢慢會升高到室溫。
6.在自然界,水是以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形態存在的,水的三態變化是由熱量變化引起的。
二、《作業本》P8 補充知識:
1. 溫度升高,熱量增加;溫度降低,熱量減少。
(-56℃的冰變成 0℃的冰,溫度升高,熱量增加了,所以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
2. 雪、霜、冰雹都是固態的水(小冰晶),雨、露、霧都是液態的水(小水珠),云可能是
液態的小水珠,也可能固態的小冰晶。
3.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1)加鹽 (2)加熱 (3)敲碎 (4)用手摩擦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質
一、基礎知識:
1. 我們把食鹽放入水中慢慢“消失了”、“不見了”的現象叫做溶解。
2. 生活中,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等物質都能溶解在水中。
3. 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
4. 在同樣多的水中,食鹽溶解得多,小蘇打溶解的少。說明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小
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弱。
5. 在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6. 50毫升水大約能溶解 18 克食鹽或 5 克小蘇打。
7. 實驗注意事項:(1)兩杯一樣多的水(50毫升)
(2)分別加入一份食鹽和一份小蘇打,充分攪拌
(3)第一份完全溶解以后才能加第二份,第二份完全溶解才能加第三份……
(4)直到不能完全溶解,停止實驗,記錄完全溶解的份數
二、《作業本》P10 補充知識:
1. 溶解度: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大小。例如:20℃時,100 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36 克食鹽,
我們就說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 克。對應溶解性等級表格,屬于易溶。
2. 溶解度對應溶解性等級:
溶解度 小于 0.01 克 0.01~1 克 1~10 克 大于或等于 10 克
溶解性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
1.6 加快溶解
一、基礎知識:
1. 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2. 我們把只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全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比實驗。
二、《作業本》P12 補充知識:
研究的問題 改變的條件 相同的條件 實驗結果
溫度與溶解快
慢的關系
溫度:一杯冷水
一杯熱水
水的體積、食鹽的質量和顆粒
大小、同時倒入、都不攪拌
食鹽在溫度高的水中溶解得快
是否攪拌與溶
解快慢的關系
是否攪拌:一杯攪拌
一杯不攪拌
水的溫度和體積、食鹽的質量
和顆粒大小、同時倒入
攪拌能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
研究的問題 改變的條件 相同的條件 實驗結論
顆粒大小與食
鹽溶解快慢的
關系
顆粒大小:一杯放粗鹽
一杯放細鹽
水的溫度和體積、食鹽的質
量、都不攪拌、同時倒入
顆粒越小,溶解得越快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
1.7 混合與分離
一、基礎知識:
1.用水分離食鹽和沙:
(1)加水溶解:將食鹽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玻璃棒輕輕攪拌(食鹽溶解在水中;沙
子不能溶解在水中而是沉淀在燒杯底部);
(2)過濾(分離鹽水和沙):濾紙、漏斗、鐵架臺、玻璃棒(引流)、燒杯
2.分離食鹽和水(加熱蒸發)
酒精燈:加熱;三腳架:支撐;石棉網:使蒸發皿均勻受熱;
蒸發皿:用于蒸發
①將鹽水倒入蒸發皿中,加熱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飛濺)
②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
發現:加熱鹽水的過程中,水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剩下的白色
顆粒是食鹽晶體。
用放大鏡觀察白色顆粒,發現它比原來的食鹽顆粒更小、顏色更白。
二、《作業本》P14 補充知識:
1. “鹽田法”制鹽的主要過程:海水→蒸發池→結晶池→粗鹽和母液
2. 分離鐵屑和木屑的方法:
(1)用磁鐵吸引,只有鐵屑能被磁鐵吸引
(2)放入水中,鐵屑沉入水底,木屑漂浮在水面上
1.8 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
一、基礎知識:
1.物質只是在大小、形狀、形態、顏色等方面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這種變化屬于
物理變化,如:折紙,捏橡皮泥,涂色,水蒸發,竹子制成竹筷等。
2.物質變化過程中產生了新的物質,這樣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如:蠟燭燃燒等。
★易錯詞:蒸發、凝結、凝固、融化、水蒸氣、固體、液體、氣體、固定形狀、沸騰、沸點、體積、
質量、溶解、食鹽、小蘇打、攪拌、上端、杯底、杯壁、溫度計、燈帽、外焰、酒精燈、石棉網、
三腳架、蒸發皿、漏斗、過濾、濾紙、玻璃棒、燒杯
食鹽和沙
的混合物
①加水
②過濾

鹽水
蒸發
水蒸氣
(杯底和濾紙上)
食鹽
(跑到空氣中)
(白色顆粒,蒸發皿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临泽县| 华安县| 石门县| 合肥市| 隆安县| 江门市| 沁阳市| 肥西县| 太保市| 临颍县| 高清| 普格县| 隆林| 安国市| 芦溪县| 株洲市| 北海市| 安顺市| 乡城县| 江安县| 乌什县| 镇坪县| 东乡| 永昌县| 常山县| 蒙城县| 赣榆县| 霍林郭勒市| 鄂托克旗| 西峡县| 吉林市| 呼图壁县| 前郭尔| 岚皋县| 北安市| 延庆县| 余江县| 瓮安县| 通江县| 凤凰县| 宝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