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第二單元 空氣2.1 感受空氣1. 空氣的特征:無色、無味、透明、無固定形狀和體積、容易泄露、很輕、會流動、能使袋子鼓起來,但摸上去很軟、容易壓縮、壓縮空氣有彈性……2. 空氣與一般物體的相同特征:①都要占據空間,有體積②都有質量,只是很輕3. 物體可以分為固體、液體和氣體三類。比如,石頭和沙是 體,空氣是 體,水是 體。2.2 空氣能占據空間嗎一、基礎知識:1.空氣和水、石頭一樣,都能占據空間。2.實驗過程及現象:(1)壓杯入水步驟:①在塑料杯底粘上一個紙團;②在水槽上面撒一些漂浮物(比如泡沫),目的是方便觀察水位的變化;③把杯子慢慢地豎直倒扣在水里。現象:杯中水位下降,紙團沒濕原因:空氣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導致水無法進入杯子里。(2)扎孔觀察步驟:在杯底扎一個小孔,再把杯子壓入水中。現象:杯中水位上升,紙團濕了原因:空氣從小孔中泄漏出去了,水進入杯子中占據了杯子里的空間。(3)打氣觀察步驟:用打氣筒從杯底的小孔向杯中打入一些空氣。現象:杯中水位下降原因:空氣能夠將水擠出杯子,被水占據的空間又重新被空氣占據了。實驗結論:空氣能占據空間二、《作業本》P23 補充知識:往 B管中吹氣,吹進去的氣體占據了瓶子中的空間,瓶中的水會從 A管流出。往 A管中吹氣,水中會出現氣泡,氣體會從 B管流出。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2.3 壓縮空氣一、基礎知識:1.空氣占有一定的空間,空氣占據的空間可以被壓縮。2.水不容易被壓縮,空氣容易被壓縮。3.壓縮的空氣具有彈性。4.實驗現象見右圖5.解釋:空氣是由許多空氣微粒組成的。空氣可以被壓縮,是因為受到壓力后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會變小;空氣可以被擴張,是因為拉伸時空氣微粒之間的距離會變大(書本 P29 圖)二、《作業本》P25 補充知識:生活中的壓縮空氣:注射器、打氣筒、籃球、噴水壺、手風琴、氣釘槍、自動噴漆等2.4 空氣有質量嗎 2.5 一袋空氣的質量是多少1.空氣充滿各處,空氣具有一定的質量,可以被測量。2.證明空氣有質量的方法:簡易天平(1)天平一端放上充好氣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綠豆,調節讓天平平衡(皮球=綠豆)(2)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 10 筒空氣(3)再把皮球放回天平,觀察現象(4)現象:天平向皮球一側傾斜(皮球+10 筒空氣>綠豆)(5)說明:空氣有質量3.測量 20 筒空氣的質量:(1)天平一端放上充好氣的皮球,另一端放上綠豆,調節讓天平平衡(皮球=綠豆 1)(2)取出皮球,用打氣筒打入 20 筒空氣(3)再把皮球放回天平,天平傾斜( 皮球+20 筒空氣 > 綠豆 1 )(4)繼續加綠豆使天平平衡( 皮球+20 筒空氣 = 綠豆 1+綠豆 2 )(5)記錄后來加入綠豆的數量( 20 筒空氣 = 綠豆 2 )(注:綠豆 1 表示第一次加入綠豆的數量,綠豆 2 表示第二次加入綠豆的數量)4. 一袋空氣(100 筒空氣)的質量怎么計算?100 筒空氣 = 5×20 筒空氣 = 5×綠豆 25. 我們可以用回形針、綠豆等比較輕的物體放在天平上與空氣的質量進行比較。6. 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天平、電子稱等工具測量出回形針、綠豆等輕小物品的質量。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2.6 我們來做“熱氣球”1.空氣受熱后會上升,變冷后又下降。2.加熱前,塑料袋是癟的、冷的;加熱后,塑料袋會慢慢鼓起來,空氣慢慢變熱。3.塑料袋里的空氣受熱后,熱空氣比冷空氣更輕,導致“熱氣球”上升了4.升到空中的“熱氣球”會下降,是因為袋中的熱空氣慢慢變冷,空氣的質量又增加了,“熱氣球”就慢慢下降了。5.熱空氣上升在生活中的應用:①蒸包子的蒸籠:即使蒸籠堆得很高,包子也能蒸熟;②油煙機安置在上方或者側面,是因為含有油煙的熱空氣會上升;③熱氣艇,孔明燈是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做的。2.7 風的成因1.風是地球上的一種自然現象,它是由空氣流動引起的。2.風的模擬實驗現象:紙條(小風輪)轉動,蚊香的煙霧流入盒子內原因:點燃的蠟燭加熱了紙盒中的空氣,熱空氣上升,吹動上方圓孔上的紙條(小風輪);同時紙盒外的冷空氣從下方圓孔中補充進來,將洞口的蚊香煙霧帶進紙盒中。產生了從外向內的風。結論:空氣冷熱不均使空氣流動形成了風。風是從冷空氣流向熱空氣的。3.大自然中的蠟燭是什么?大自然中的風是如何形成的?大自然中的蠟燭是太陽。太陽的熱量使空氣冷熱發生變化,冷熱不同的空氣流動形成了風。4.風與人類的關系:①風能帶來降水;②風能調節大氣的溫度差異;③風可以發電;④植物靠風傳播花粉;⑤帆船的航行依賴風;⑥風有利于空氣的凈化和污染空氣的擴散。二、《作業本》P33 補充知識:大自然的風:在近海岸,白天陸地升溫比海洋快,風從海洋吹向大陸。夜間,海上氣溫高于陸地,風從大陸吹向海洋。科學家把這樣的風取名為“海陸風”。2.8 空氣和我們的生活一、基礎知識:1. 地球被一層厚厚的空氣包圍著,稱為大氣層。2. 在空中、地下和水中都有空氣的蹤跡。3. 動物呼吸、植物生長都離不開空氣。空氣中的氧氣和二氧化碳對生命具有重要意義。4. 我們對空氣的利用:①做飯時,幫助燃燒 ②用打氣筒給輪胎打氣 ③把空氣裝進充氣玩具里 ④風力發電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5. 用表格對比空氣、水、石頭的特征能否占據空間 能否被壓縮 是否有質量 是否會流動空氣 能占據空間 能被壓縮 有質量 會流動水 能占據空間 不能被壓縮 有質量 會流動石頭 能占據空間 不能被壓縮 有質量 不會流動6. 用氣泡圖表示空氣的特征和作用7.空氣的特點空氣是一種物質,地球生命離不開它,它無色無味可感知,沒有形狀能占據空間。可壓縮,可擴張;有質量,但很輕;熱空氣,會上升;會流動,形成風。二、《作業本》P38補充知識:1.為空氣中的“氧”和“氮”命名的科學家是法國的拉瓦錫2.空氣的組成:其中,氧氣是供動植物呼吸的原料,能幫助燃燒;二氧化碳是動植物呼吸的產物,不支持燃燒。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第三單元 天氣3.1 我們關心天氣1. 同一地點、不同時間的天氣可能不一樣(晴天的長城和雪天的長城);2. 同一時間、不同地點的天氣可能不一樣(12 月的海南和 12 月的黑龍江)。3.天氣指的是一個地方在某一短時間里大氣的冷暖、陰晴、雨雪以及風等情況。4.我們的地球被一層大氣圈包圍著,我們觀察到的各種天氣現象都是發生在大氣圈中的自然現象。5.天氣總在不斷地變化著,有時十分迅速,有時候比較緩慢。6.科學家利用工具觀測天氣、發現規律,告訴我們天氣可能發生什么樣的變化,7.制作天氣日歷,是我們長時間堅持觀察記錄天氣的好方式。3.2 認識氣溫計一、基礎知識:1.氣溫計的結構:液泡、液柱、刻度、單位符號2.常用的溫度單位是攝氏度,用℃表示。3.測量溫度的儀器叫溫度計,測量氣溫的溫度計叫氣溫計,也叫寒暑表;測量體溫的溫度計叫體溫計,測量水溫的溫度計叫水溫計;它們測量的溫度范圍不同,即量程不同,都是利用液體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4.溫度計的讀數步驟:①零起點選方向:往下數字越大,說明是零下,讀數時往下數;往上數字越大,說明是零上,讀數時往上數。②找相鄰③數格數(注意:一小格代表多少攝氏度)④加單位5.除了常用溫度計,根據不同的需求,人們還會使用到雙金屬溫度計、電子溫度計、紅外線溫度計。二、《作業本》P42 補充知識:1. 最早的溫度計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發明的。2. 該溫度計是利用空氣熱脹冷縮的原理制成的,因此在測量溫度時玻璃泡與被測物體接觸。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3.3 測量氣溫一、基礎知識:1. 選擇一天中的 5個時間點,每隔 2 小時測量一次氣溫,將測量結果記錄下來。時間 8點 10 點 12 點 14 點 16 點氣溫 7℃ 9℃ 12℃ 15℃ 11℃2. 根據記錄的數據繪制柱狀圖(簡單、直觀地展示一天的氣溫變化規律)3.一天中的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下午 2 到 3 時,最低氣溫一般出現在清晨日出前。(早晚氣溫低,午后氣溫最高)二、《作業本》P44 補充知識:百葉箱:校園氣象站一般都會放置百葉箱,用來測量氣溫。常見的百葉箱一般是木質的,外表漆成白色的。百葉箱的四壁由許多木板條組成。這樣的結構使得百葉箱既有很好的通風性能,又不會被太陽直接照射,就像在樹蔭下,既通風又陰涼。3.4 測量降水量一、基礎知識:1.降水的形式很多,常見的有雨、雪、冰雹等。2.降水量:衡量一個地區降水多少的數據,單位是毫米。3.雨量器:測量降雨量多少的裝置。4.自制雨量器的注意事項:①選用直筒透明杯②刻度條的零刻度線與容器內部的底面對齊刻度條外貼上透明膠帶,用來防水5.測量降雨量的注意事項:①將雨量器水平放置在室外無遮擋物的地方(固定好雨量器,不讓風吹倒)②待液面穩定后再讀數③讀數時,視線要與液面平行④讀數時要加上單位“毫米”⑤每 24 小時測量一次使用氣溫計的注意事項:1.放在陽光照射不到且空氣流通的地方(即陰涼通風)。2.懸掛在空氣中。3.保持干燥。4.讓視線和液柱頂端保持齊平。5.示數穩定后再讀數。0 8 點 10 點 12 點 14 點 16 點一天的氣溫柱狀圖氣溫(℃)時間5101520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6.降雨量等級標準通常分為 6 級,根據一個地方 24 小時降雨量的多少進行劃分:0.1~9.9 毫米為小雨,10.0~24.9 為中雨,25.0~49.9 為大雨,50.0~99.9 毫米為暴雨,100.0~249.9 毫米為大暴雨,250.0 毫米以上為特大暴雨。7.怎樣來測量一場雪的降水量?答:使雨量器中收集到的雪完全融化成水后再讀數。二、《作業本》P46 補充知識:小雪:0.1~2.4 毫米;中雪:2.5 毫米~4.9 毫米;大雪:5.0~9.9 毫米;暴雪:10.0~19.9;特大暴雪:超過 30.0 毫米3.5 觀測風1.風是我們周圍流動的空氣。2.我們可以利用地面的物體、風旗、風向袋等知道風的大小和方向 。3.風向和風速是風的兩個基本要素。4.利用風旗判斷風:①風向:風吹來的方向,通常用 8個方位來描述。與風旗飄動的方向相反。②風速:5. 在天氣日歷中,我們可以對照蒲福風力等級表記錄風速。(將風速從 0-12 分為 13 個等級,書本52 頁熟讀)0級煙柱直沖天,1級青煙隨風偏,2級風來吹臉面,3級葉動紅旗展,4級風吹飛紙片,5級帶葉小樹彎,6級舉傘步行艱,7級迎風走不動,8級風吹樹枝斷,9級屋頂飛瓦片,10 級拔樹又倒屋,11、12 級陸上少見。6. 氣象站,風向用風向標來測量(風向標箭頭所指的方向即為風向)而用風速儀測量風速。3.6 觀察云一、基礎知識:1.小水滴或小冰晶非常輕,可以浮在空氣中,這就形成了云。2.根據云的形狀可以分為:①積云:大團、堆積的云(發展成積雨云,可能會下雨)②層云:均勻成層、灰色似霧的云(可能會出現雨雪天氣)③卷云:纖維、羽毛狀的云(晴天)。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3. 根據云量的多少,可以分為:晴天、多云和陰天4.天空中陽光明媚,只有少量的云記錄為晴;天空中云比較多,有時可以看到太陽,記錄為多云;云多而密,看不到太陽,記錄為陰。二、《作業本》P50 補充知識:氣象諺語:1.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描述氣候)2.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述氣溫)3.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描述氣候) 4.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描述天氣)5.螞蟻搬家要下雨;蜻蜓低飛要下雨;燕子低飛要下雨。 6.朝霞不出門,晚霞行千里。3.7 整理我們的天氣日歷1.我們可以通過云量、氣溫、風速和風向、降水量等方面進行描述天氣。2.一個地方長期的天氣平均狀況叫氣候。3.地球上有的地方四季分明,有的地方四季如春,也有的地方常年干旱。4.二十四節氣歌: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3.8 天氣預報是怎樣制作出來的1.未來的天氣狀況是可以預測的,天氣預報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2.制作氣象預報主要的步驟:①數據收集②數值天氣預報③氣象員做出預報④天氣會商⑤發布天氣預報。(書本 P58,讀一讀,理解每個步驟的具體含義)3.獲取天氣預報的渠道:①電視;②廣播;③互聯網;④手機;⑤報紙4.天氣預報一般包含云量、氣溫、濕度、氣溫、風向、風速、降水量、氣壓、空氣狀況(能見度、空氣質量等),以及某些特殊災害性天氣(如寒潮、臺風等)信息。還包括紫外線指數、感冒指數、穿衣指數、洗車指數等。5.天氣預報對我們的生活有著積極的作用,人們可以根據天氣預報提供的信息,提前做好準備。如果遇到特殊的天氣,做好預防措施,比如:暴雨、冰雹、臺風等災害前采取措施,避免造成損失。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第一單元 水1.1 水到哪里去了(蒸發)一、基礎知識:1. 蒸發就是:液體變成氣體的現象。(蒸發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2. 水蒸發就是:液態的水變成氣態的水蒸氣。(水→水蒸氣)3.水在黑板上干了、濕的衣服干了、地上的水干了,都是是由于水蒸發了。4.水蒸氣在我們周圍的空氣中,無論夏天溫度高或者冬天溫度低,水都在不停地蒸發。5.影響蒸發快慢的因素:①溫度;②液體表面空氣流動快慢(風)③液體表面積溫度高,蒸發快;通風處蒸發快;液體表面積大,蒸發快。二、《作業本》P1-2 補充知識:6. 凝結就是:氣體變成液體。7. 水蒸氣凝結就是:氣態的水蒸氣變成液態的水。(水蒸氣→水)8. 從冰箱中拿出來的飲料瓶外壁有小水珠、冰淇淋外包裝上有小水珠、冬天眼鏡片起霧、洗澡鏡子起霧等等,都是因為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凝結成小水珠。1.2 水沸騰了(劇烈的蒸發現象)一、基礎知識:1. 用溫度計測量水溫的方法:書本 P5(背誦)(1)手指拿溫度計的上端;(2)將溫度計的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4)在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2. 酒精燈的使用方法:(1)只能用火柴點燃酒精燈,不能用燃著的酒精燈點燃其他酒精燈;(2)酒精燈的火焰分為 3層,分別是外焰、內焰、焰心,用外焰加熱,因為外焰溫度最高;(3)只能用燈帽蓋滅酒精燈,不能用嘴吹,蓋滅后需重新蓋一次。3. 水沸騰時的現象:(1)水中:大量氣泡上升,由小變大;水溫保持 100℃不變(2)水面:氣泡到達水面就破了(3)水面之上:冒“白氣”,燒杯內壁出現小水珠4. 水變成水蒸氣后,體積會變大。(套有漏斗的塑料袋實驗)5. 《水沸騰實驗》材料及作用:(1)酒精燈:加熱 (2)三腳架:支撐 (3)石棉網:使燒杯底部受熱均勻(4)燒杯:裝水(5)溫度計:測量水的溫度二、《作業本》P4補充知識:1.液體沸騰時的溫度稱為沸點,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 100℃,大氣壓改變后水的沸點也會改變,比如在珠穆朗瑪峰上達到 73.5℃水就沸騰了,而高壓鍋內達到 130℃水才能沸騰。2.水沸騰時,水面上有很多“白汽”,這不是水蒸氣,而是霧狀的小水珠,這些小水珠是由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熱的水蒸氣遇到較冷的空氣凝結而成的。水蒸氣是看不見的!1.3 水結冰了(凝固)一、基礎知識:1. 凝固就是:液體變成固體的現象。2. 水凝固就是:液態的水變成固態的冰,即水結冰了。(水→冰)3. 當環境溫度低于 0℃,水的溫度下降到 0℃時,水開始結冰,從液態變成固狀態。4.水結冰的過程中,溫度一直保持 0℃(此時是冰水混合物:冰和水共存的狀態),直到水全部結冰后,溫度會下降到 0攝氏度以下。5.在碎冰中加入食鹽的目的是:加快碎冰融化,制造更低的溫度。6.水結冰后,體積變大,要占據更大的空間(實驗時,冰柱的高度高于水柱的高度)。7.水在結冰的過程中,要向周圍放出熱量。(冬天人們儲藏蔬菜時放一桶水,水結冰會放出熱量,使地窖內溫度增加,防止蔬菜凍爛。)二、《作業本》P6 補充知識:1. 溫度低于 0℃時,水不一定會結冰。因為水結冰的其中一個條件是必須有凝結核,純水中沒有任何雜質,即沒有凝結核,所以無法結冰。2. 氣溫在 0℃以下,水管容易凍裂,這是因為水結冰后體積變大了。1.4 冰融化了一、基礎知識:1.融化就是:固體變成液體的現象。2.冰融化就是:固態的冰變成液態的水。(冰→水)3.當環境溫度高于 0℃,冰開始融化,固態的冰變成液態的水。4.冰在融化過程中,要從周圍吸收熱量,周圍環境的溫度會降低(比如:夏天人們在房間放冰塊來降溫)。熱量是使水的形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5.冰融化成水之后,體積變小。(實驗時,水柱的高度低于冰柱的高度)冰融化前 冰融化一半 冰完全融化是固態的冰溫度低于 0℃冰面有水出現,是冰水混合物,溫度保持在 0℃全部變成了水,是液態,溫度高于 0℃,慢慢會升高到室溫。6.在自然界,水是以固態、液態、氣態三種形態存在的,水的三態變化是由熱量變化引起的。二、《作業本》P8 補充知識:1. 溫度升高,熱量增加;溫度降低,熱量減少。(-56℃的冰變成 0℃的冰,溫度升高,熱量增加了,所以需要從外界吸收熱量。)2. 雪、霜、冰雹都是固態的水(小冰晶),雨、露、霧都是液態的水(小水珠),云可能是液態的小水珠,也可能固態的小冰晶。3. 加快冰融化的方法:(1)加鹽 (2)加熱 (3)敲碎 (4)用手摩擦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1.5 水能溶解多少物質一、基礎知識:1. 我們把食鹽放入水中慢慢“消失了”、“不見了”的現象叫做溶解。2. 生活中,食鹽、小蘇打、白糖、紅糖、味精等物質都能溶解在水中。3. 食鹽和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4. 在同樣多的水中,食鹽溶解得多,小蘇打溶解的少。說明食鹽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強,小蘇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弱。5. 在同樣多的水中,不同物質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6. 50毫升水大約能溶解 18 克食鹽或 5 克小蘇打。7. 實驗注意事項:(1)兩杯一樣多的水(50毫升)(2)分別加入一份食鹽和一份小蘇打,充分攪拌(3)第一份完全溶解以后才能加第二份,第二份完全溶解才能加第三份……(4)直到不能完全溶解,停止實驗,記錄完全溶解的份數二、《作業本》P10 補充知識:1. 溶解度:表示物質的溶解能力大小。例如:20℃時,100 毫升水最多能溶解 36 克食鹽,我們就說食鹽在水中的溶解度是 36 克。對應溶解性等級表格,屬于易溶。2. 溶解度對應溶解性等級:溶解度 小于 0.01 克 0.01~1 克 1~10 克 大于或等于 10 克溶解性 難溶 微溶 可溶 易溶1.6 加快溶解一、基礎知識:1. 通過提高水的溫度和攪拌,能夠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速度。2. 我們把只改變一個條件,其他條件全都相同的實驗叫做對比實驗。二、《作業本》P12 補充知識:研究的問題 改變的條件 相同的條件 實驗結果溫度與溶解快慢的關系溫度:一杯冷水一杯熱水水的體積、食鹽的質量和顆粒大小、同時倒入、都不攪拌食鹽在溫度高的水中溶解得快是否攪拌與溶解快慢的關系是否攪拌:一杯攪拌一杯不攪拌水的溫度和體積、食鹽的質量和顆粒大小、同時倒入攪拌能加快食鹽在水中的溶解研究的問題 改變的條件 相同的條件 實驗結論顆粒大小與食鹽溶解快慢的關系顆粒大小:一杯放粗鹽一杯放細鹽水的溫度和體積、食鹽的質量、都不攪拌、同時倒入顆粒越小,溶解得越快海寧市許村鎮許巷中心小學科學組1.7 混合與分離一、基礎知識:1.用水分離食鹽和沙:(1)加水溶解:將食鹽和沙的混合物倒入水中,用玻璃棒輕輕攪拌(食鹽溶解在水中;沙子不能溶解在水中而是沉淀在燒杯底部);(2)過濾(分離鹽水和沙):濾紙、漏斗、鐵架臺、玻璃棒(引流)、燒杯2.分離食鹽和水(加熱蒸發)酒精燈:加熱;三腳架:支撐;石棉網:使蒸發皿均勻受熱;蒸發皿:用于蒸發①將鹽水倒入蒸發皿中,加熱時用玻璃棒攪拌(防止液體飛濺)②當有白色顆粒出現時,熄滅火焰,用余溫將白色顆粒慢慢烘干發現:加熱鹽水的過程中,水變成水蒸氣跑到空氣中,剩下的白色顆粒是食鹽晶體。用放大鏡觀察白色顆粒,發現它比原來的食鹽顆粒更小、顏色更白。二、《作業本》P14 補充知識:1. “鹽田法”制鹽的主要過程:海水→蒸發池→結晶池→粗鹽和母液2. 分離鐵屑和木屑的方法:(1)用磁鐵吸引,只有鐵屑能被磁鐵吸引(2)放入水中,鐵屑沉入水底,木屑漂浮在水面上1.8 它們發生了什么變化一、基礎知識:1.物質只是在大小、形狀、形態、顏色等方面發生了變化,沒有產生新物質,這種變化屬于物理變化,如:折紙,捏橡皮泥,涂色,水蒸發,竹子制成竹筷等。2.物質變化過程中產生了新的物質,這樣的變化屬于化學變化,如:蠟燭燃燒等。★易錯詞:蒸發、凝結、凝固、融化、水蒸氣、固體、液體、氣體、固定形狀、沸騰、沸點、體積、質量、溶解、食鹽、小蘇打、攪拌、上端、杯底、杯壁、溫度計、燈帽、外焰、酒精燈、石棉網、三腳架、蒸發皿、漏斗、過濾、濾紙、玻璃棒、燒杯食鹽和沙的混合物①加水②過濾沙鹽水蒸發水蒸氣(杯底和濾紙上)食鹽(跑到空氣中)(白色顆粒,蒸發皿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一單元水復習資料(印).pdf 第三單元天氣復習資料(印).pdf 第二單元空氣復習(印).pdf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