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中考鎖分】第11講:簡單機械(PPT+學案+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中考鎖分】第11講:簡單機械(PPT+學案+試卷)

資源簡介

(共30張PPT)
第十一講 簡單機械
中考一輪復習 浙江專版
考點透視
考點 考試要求
1.識別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 a
2.繪制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圖示 b
3.概述杠桿的平衡條件 b
4.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 c
識別人體中的杠桿 a
6.知道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 a
7.知道滑輪組的特點(限于兩個滑輪的滑輪組) a
8.使用滑輪組(限于兩個滑輪的滑輪組)解決簡單的問題 b
9.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及總功的含義 c
10.理解總功=有用功+額外功的表述方式 c
11.理解機械效率的含義及表達式 b
12.會應用機械效率的表達式進行有關計算 c
思維導圖
考點突破
知識點1:簡單機械的判斷
例1:某品牌膠棉拖把的主要結構如圖所示,使用前將棉頭浸泡于水中吸水,再向后拉動“拉手”,使之繞O點轉動,膠棉夾將棉頭中多余水分擠出。該拖把中的“拉手”屬于簡單機械中的__________。
【解析】該拖把中的“拉手”在使用時可繞固定點O轉動,屬于簡單機械中的杠桿。
【答案】杠桿
考點突破
知識點1:簡單機械的判斷
變式訓練
1.小敏設計并制造了一個能精確計時一百秒的器件。它的原理是:讓第一粒彈子落下跌入鐵罐,發出第一聲響,開始計時。彈子跌入鐵罐,使B點升高,管子里的活塞向上移動,第二粒彈子被推出管子,從H點沿軌道滾動,直至跌入鐵罐,發出第二聲響,這時正好是50秒。再推動第三粒彈子進入軌道,最后,也跌入鐵罐,發出第三聲響,剛好是100秒。這一器件中,彈子落下,推動活塞上升,使用的機械名稱是________,彈子從H點下落,到跌入鐵罐的過程中,機械能的轉化方式是____________。
考點突破
知識點1:簡單機械的判斷
【解析】彈子落下,使桿AOB能繞O點轉動,推動活塞上升,所以使用的機械名稱叫做杠桿;彈子從H點下落,到跌入鐵罐的過程中,高度減小,速度變大,質量不變,所以重力勢能減小,動能增大,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答案】杠桿 重力勢能轉化為動能
知識點2:杠桿類型判斷
例2:下圖是三類不同用途的杠桿模型。這三類杠桿中,一定是省力杠桿的是第________類,釣魚竿與第________類杠桿原理相同。
考點突破
【解析】第一類杠桿動力臂等于阻力臂為等臂杠桿,即不省力也不費力;第二類杠桿動力臂大于阻力臂為省力杠桿;第三類杠桿動力臂小于阻力臂為費力杠桿,釣魚竿與第三類杠桿原理相同。
【答案】二 三
考點突破
知識點2:杠桿類型判斷
變式訓練
1.如圖所示是小利設計的一種限流器原理圖,當電流超過限制電流時,會自動切斷電路。當電流超過限制電流時,銜鐵N被電磁鐵M吸引過去,勻質的金屬桿OA在彈簧拉力作用下繞O點轉動,電路斷開。剛轉動時,杠桿OA屬于___杠桿。
【解析】金屬桿OA可視為杠桿,支點為O點,彈簧的拉力為動力,OA的重力為阻力,此時杠桿的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OA屬于省力杠桿。
【答案】省力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例3:下列杠桿能平衡的是(桿重和摩擦均不計)(  )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考點突破
【解析】設杠桿一個小格代表一個單位長度L。A選項中,杠桿左端三個格,物體重10 N,所以杠桿左端為10 N×3L,杠桿右面兩個格,拉力為10 N,方向向下,所以杠桿右端為10 N×2L,左端大于右端,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不平衡,A不符合題意;B選項中,左端等于右端,但是拉力的方向向上,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不平衡,B不符合題意;C選項中,杠桿左端三個格,所以杠桿左端為10 N×3L,杠桿右端兩個格,拉力為15 N,所以杠桿右端為15 N×2L,左端等于右端,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C符合題意;D選項中,左端等于右端,但是拉力的方向向上,此時杠桿在水平位置不平衡,D不符合題意。故選C。
【答案】C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變式訓練
1.如圖是研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裝置,要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B處應掛與A處同樣大小的鉤碼個數為(  )
A.6個   B.4個   C.3個   D.2個
【解析】設每個鉤碼的重力是G,杠桿每格的長度是L,由圖示可知,動力F動=4G,動力臂l動=3L,阻力臂l阻=2L,由杠桿平衡條件得:F動×l動=F阻×l阻,即4G×3L=F阻×2L,所以F阻=6G,則在B處應掛6個鉤碼。故選A。
【答案】A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變式訓練
2.小金將長為0.6米、質量可忽略不計的木棒擱在肩上,棒的后端A掛一個40牛的物體,肩上支點O離后端A為0.2米,他用手壓住前端B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圖所示,小金的質量為50千克,則此時手壓木棒的力大小為__________牛,肩對木棒的支持力大小為______牛,人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__________牛(g=10牛/千克)。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考點突破
【解析】根據題意可知杠桿支點在人的肩膀上,杠桿受到的阻力F2=40 N,阻力臂長l2=0.2 m,動力臂l1=l-l2=0.6 m-0.2 m=0.4 m。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手壓木棒的力F1=20 N;木棒受到物體和人的總壓力為F壓=F1+F2=40 N+
20 N=60 N,肩膀對木棒的支持力與木棒對肩膀的壓力為相互作用力。即支持力F支=F壓=60 N;人的總重力G=mg=50 kg×10 N/kg=500 N,人對地面的壓力為F人=G+F物=500 N+40 N=540 N。
【答案】20 60 540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例4:如圖甲是制作面團的情景,把竹竿的一端固定在繩扣中,人騎在另一端施加一個向下的大小為F的力,面團被不斷擠壓后變得更有韌性,圖乙為壓面團原理圖。關于壓面團過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面團對桿的作用力方向向下
B. 面團對桿的作用力大小等于F
C. 面團被壓扁說明力能使物體發生形變
D. A點向下移動的距離小于B點向下移動的距離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考點突破
【解析】根據圖示,面團對桿的作用力方向向上,即A不正確;根據圖示,此杠桿為省力杠桿,因此面團對桿的作用力大于F,B不正確;省力杠桿,省力多移動距離大,A點較B點更省力,A點移動距離大于B點,即D也不正確。故選C。
【答案】C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變式訓練
1.如圖所示,杠桿OAB能繞O點轉動,在A點掛一重物G,為保持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在B點分別作用的四個力中最小的是(  ) 
A. F1 B. F2 C. F3 D. F4
【解析】由題圖可知,動力F3與OB垂直,則動力F3對應的動力臂就是OB,它是最長的動力臂。由杠桿平衡條件F阻×l阻=F動×l動可知,在阻力和阻力臂都一定的情況下,動力臂越長則動力越小。因為F3對應的動力臂最長,所以F3最小。故選C。
【答案】C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變式訓練
2.安全閥常作為超壓保護裝置,如圖是利用杠桿原理設計的鍋爐安全閥示意圖,閥的橫截面積S為6厘米2,OA∶AB=1∶2,若鍋爐能承受的最大壓強為5.81×105帕,大氣壓強為1.01×105帕,則在B處應掛______牛的重物;若鍋爐承受的最大壓強減小,為保證鍋爐安全,應將重物向________(選填“左”或“右”)移動。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考點突破
【解析】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F×OA=G×OB,因OA∶AB=1∶2,故OA∶OB=1∶3,則所掛物體的重力:G=1/3F=1/3pS=1/3×(5.81×105 Pa-1.01×105 Pa)×6×10-4 m2=96 N;若鍋爐承受的最大壓強減小,則F減小,故應減小OB,即應將重物向右移動。
【答案】96 右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變式訓練
3.在對汽車的發動機做檢修時需要將引擎蓋抬起,抬起過程應用了杠桿原理。圖2為引擎蓋的受力分析模式圖;引擎蓋可繞O點自由轉動,A為引擎蓋重心位置。由圖2可知,該杠桿屬于________杠桿。在引擎蓋抬起過程中,重力G的力臂逐漸________。
【解析】根據圖示,A點為阻力點,B點為動力點,OA阻力臂小于OB動力臂,即為省力杠桿;重力的方向始終豎直向下,因此在引擎蓋抬起的過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漸縮短。如圖所示,圖甲力臂OA慢慢被拉起,逐漸縮短如圖乙力臂OC。
【答案】省力 變短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例5: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安裝好杠桿,調節杠桿兩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把鉤碼掛在杠桿A點如圖甲,為方便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應在B點沿著____________的方向拉動彈簧測力計,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 如圖乙,當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轉至位置2的過程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測力計示數將____________________。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考點突破
【解析】(1)為方便直接從杠桿上讀出力臂,拉力應該與杠桿垂直,所以應豎直向下拉動測力計;(2)如題圖,彈簧測力計從位置1到位置2變化過程中,動力臂先變大后變小,阻力和阻力臂不變,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得,動力先變小后變大。
【答案】(1)豎直向下 (2)先變小后變大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變式訓練
1.小科在測量某鐵塊的重力時,發現鐵塊的重力超出了彈簧測力計的量程,一時又找不到其他測量工具,為了測出該鐵塊的重力,他找來木棒、細鐵絲等物品進行如下改進:

考點突破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變式訓練
步驟一:將細線系在木棒的A位置,在木棒的左端繞上適量細鐵絲,使木棒處于水平位置平衡,如圖甲;
步驟二:用手指勾住彈簧測力計的B處,對彈簧測力計進行調零,如圖乙;
步驟三:在木棒左端掛上鐵塊,右端用彈簧測力計豎直向下拉,如圖丙。
(1)步驟一中“在木棒左端繞上適量的細鐵絲,使木棒處于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防止______________對測量結果的影響。
(2)步驟三中,當木棒處于水平位置平衡時,彈簧測力計的示數如圖丁所示,則該鐵塊的重力________N。
知識點3:杠桿平衡條件及應用
考點突破
【解析】(1)在木棒左端繞上適量的細鐵絲,使木棒處于水平位置平衡,是為了防止木棒自身重力對測量結果的影響;(2)由圖丁知,測力計的分度值為0.2 N,示數為2.2 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G×L/4=F×(L-L/4),解得:G=3F=3×2.2 N=6.6 N。
【答案】(1)木棒自身重力 (2)6.6
考點突破
知識點4:滑輪、滑輪組的特點
例6:某同學設計了一種如圖所示的簡易電梯,由圖可知(  ) 
A. A是動滑輪
B. B是定滑輪
C. 如果電動機向下拉動繩子,電梯廂將上升
D. 電梯廂運動的速度與電動機拉繩的速度相等
【解析】由題圖可知A是定滑輪,B是動滑輪,電動機用力向下拉繩子,電梯廂會上升,因為與動滑輪相連的繩子段數n=2,所以電梯廂上升的速度是電動機拉繩的速度的一半,故C選項正確。故選C。
【答案】C
考點突破
知識點4:滑輪、滑輪組的特點
變式訓練
1.如圖所示,用同一滑輪勻速提升同一重物(不計摩擦),圖中F1、F2、F3、F4之間的大小關系正確的是(  )  
A. F1=F2 B. F3=F4
C. F1=1/2 F3 D. F2=1/2 F4
【解析】甲圖是一個動滑輪,能夠省一半的力,故F1=1/2(G物+G動);當拉力與豎直方向有夾角時,夾角越大,拉力越大,所以F2>F1;乙圖是定滑輪,只能改變力的方向,不省力也不費力,故F3=F4=G物;故選B。
【答案】B
考點突破
知識點5:滑輪相關計算
例7:如圖所示,用同一個動滑輪先后提升同一物體,使物體以相同的速度勻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用的力分別是F甲和F乙,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別是P甲和P乙。若不計摩擦、動滑輪重和繩重,則F甲和F乙、P甲與P乙之間的大小關系是(  )
A. F甲F乙 P甲>P乙
C. F甲>F乙 P甲=P乙 D. F甲【解析】因為F甲=2 mg,F乙=1/2 mg,所以F甲>F乙;由于不計摩擦、動滑輪重和繩重,所以拉力做的功等于重力做的功W甲=W乙=mgh,物體以相同的速度勻速上升相同的高度,所以時間相同,根據P=W/t,P甲=P乙。故選C。
【答案】C
考點突破
知識點5:滑輪相關計算
變式訓練
1.如圖所示裝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M沿水平地面做勻速直線運動,已知彈簧秤讀數為10牛,物體M的運動速度為1米/秒(若不計滑輪與繩子質量、繩子與滑輪間的摩擦、滑輪與軸間摩擦)。那么在此過程中(  )
A. 物體M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5牛
B. 物體M與地面間的摩擦力為10牛
C. 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為20瓦
D. 1秒內滑輪對物體M做功為10焦
考點突破
知識點5:滑輪相關計算
【解析】圖中滑輪為動滑輪,省一半力。由題知彈簧測力計拉力為10 N,則物體受到的拉力為20 N,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拉力與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拉力等于物體與地面的摩擦力,所以摩擦力為20 N,A、B錯誤;物體M的運動速度是1 m/s,則彈簧測力計的移動速度是2 m/s,根據公式P=Fv可得功率為20 W,即每秒做功20 J,C正確,D錯誤。故選C。
【答案】C
感謝欣賞



第11講 簡單機械

一、選擇題
1.(2019·山西)下列工具屬于省力杠桿的是( )

A.筷子 B.笤帚 C.瓶蓋起子 D.船槳
2.(2019·臨沂)如圖所示的簡單機械,正常使用時費距離的是( )

3.(2019·嘉興)如圖是一種切甘蔗用的鍘刀示意圖。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
A.刀刃很薄可以增大壓力 B.鍘刀實質上是一種費力杠桿
C.甘蔗放在a點比b點更易被切斷 D.手沿F1方向用力比沿F2方向更省力

   
4.( 2019·宜賓)指甲刀是生活中常用的小工具,如圖所示,它包含三個杠桿,關于這三個杠桿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一個省力杠桿,兩個費力杠桿
B.一個費力杠桿,兩個省力杠桿
C.三個都是省力杠桿
D.三個都是費力杠桿
5.( 2019·溫州)小明在按壓式訂書機的N點施加壓力,將訂書機釘入M點下方的紙條中,能正確表示他使用該訂書機時的杠桿示意圖是( )
A. B. C. D.
6.( 2019·咸寧)如圖所示的四幅圖中,力F的力臂畫法錯誤的是( )
A. B. C. D.
7.如圖所示,輕質杠桿OA中點懸掛重物,在A端施加一豎直向上的力F,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保持F的方向不變,始終與杠桿垂直,將杠桿從A位置勻速提升到B位置的過程中,力F將( )

A.變小 B.變大 C.先變大再變小 D.不變
8.如圖(甲)所示,重為80 N的物體在大小為10 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 m/s的速度做勻速直線運動。如圖(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變,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體勻速向右運動1 m。若不計滑輪、繩的質量和輪與軸間的摩擦,則( )

A.物體向左運動時,拉力F1的功率P1=30 W
B.物體向右運動時,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f=10 N
C.物體向右運動時,拉力F2=10 N
D.物體向右運動時,拉力F2所做的功W2=40 J
二、作圖題
9.( 2019·慶陽)如圖所示為生活中使用的“開瓶起子”,請在圖中畫出作用在“開瓶起子”上動力F1的力臂和阻力F2的示意圖。

三、簡答題
10.( 2019·上海)如圖(a)、(b)所示,分別用力F1、F2勻速提升重為10牛的物體,圖  中的滑輪可以看作省力杠桿;圖(a)中,若不計摩擦和滑輪重力,力F1的大小為   牛。

11.( 2019·杭州)小金將長為0.6米、質量可忽略不計的木棒擱在肩上,棒的后端A掛一個40牛的物體,肩上支點O離后端A為0.2米,他用手壓住前端B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圖所示,小金的質量為50千克,則此時手壓木棒的壓力大小為   牛,肩對木棒的支持力大小為   牛,人對地面的壓力大小為   牛(g=10牛/千克)。

12.如圖所示,用甲、乙兩滑輪勻速向上提升重物,物重都是600 N,不計動滑輪重及摩擦,繩子的拉力F甲為   N;F乙為   N。若將重物提高1 m,則甲滑輪繩子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m;乙滑輪繩子的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   m。
13.( 2019·揚州)“暴走”是一種快速的徒步運動方式。觀察分析人走路情形,可以將人的腳視為一根杠桿,如圖所示,行走時人的腳掌前端是支點,人體受到的重力是阻力,小腿肌肉施加的力是動力。已知某人的質量為80 kg,g=10 N/kg。

(1)請畫出小腿肌肉施加的拉力F的力臂l1。

(2)根據圖片,估算小腿肌肉產生的拉力是   N。
(3)人向前走一步的過程中,重心升高約4 cm,人克服自身重力約做了   J的功。
14.( 2019·襄陽)小明利用刻度均勻的勻質杠桿做探究“杠桿的平衡條件”實驗。
(1)實驗前,將杠桿的中點置于支架上,當杠桿靜止時,發現杠桿右端下沉,這時應將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調節,直到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2)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后,小明又進一步探究杠桿平衡時動力和動力臂的關系。實驗過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在杠桿水平平衡時,測出多組動力F1和動力臂L1的數據,并繪制了F1與L1的關系圖像,如圖所示,請根據圖像推算,當L1為0.1 m時,F1為   N。
四、科學探究題
15.在“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中:

(1)讓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2)杠桿平衡后,小英同學在圖甲所示的A位置掛上兩個鉤碼,可在B位置掛上   個鉤碼,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
(3)取下B位置的鉤碼,改用彈簧測力計拉杠桿的C點,當彈簧測力計由位置1轉至位置2的過程中,杠桿在水平位置始終保持平衡(如圖乙),測力計示數如何變化   。
(4)在探究過程中,我們需要測量和記錄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四個物理量,在進行多次實驗的過程中,我們   (選填“可以”或“不可以”)同時改變多個量,進行探究測量。
(5)完成實驗后,小英利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來測量杠桿的質量。
①若以杠桿上的B位置為支點,在B的右側掛質量為m的鉤碼,左右移動鉤碼的位置,使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圖丙)。
②用刻度尺測出此時鉤碼懸掛位置E到B的距離L1和   的距離L2。
③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以計算出杠桿的質量m桿=   (用題目中所給物理量表示)。
五、計算題
16.(2019·杭州).如圖甲,有一輕質桿,左右各掛由同種金屬制成、質量分別為m1和m2(m1>m2)的實心物塊后恰好水平平衡。
(1)求左右懸掛點到支點O的距離L1與L2之比。
(2)將兩物分別浸沒于水中(如圖乙),桿將會________(選填“左端下降”“右端下降”或“仍然平衡”),試通過推導說明。








17. (2019·河北)如圖所示,一輕質杠桿AB.長1m,支點在它中點O.將重分別為10N和2N的正方體M、N用細繩系于桿桿的B點和C點,已知OC:OB=1:2,M的邊長l=0.1m。

(1)在圖中畫出N受力的示意圖。
(2)求此時M對地面的壓強。
(3)若沿豎直方向將M左右兩邊各切去厚度為h的部分,然后將C點處系著N的細繩向右移動h時,M對地面的壓強減小了60Pa,求h為多少。









18.(2019·南充)如圖,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物體M1重為500N,OA:OB=2:3,每個滑輪重為20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80%,在拉力F的作用下,物體M2以0.5m/s速度勻速上升了5m。(杠桿與繩的自重、摩擦均不計)
求:(1)物體M2的重力;
(2)拉力F的功率;
(3)物體M1對水平面的壓力。







19.(2019·菏澤)如圖所示,一個質量600kg、體積0.2m3的箱子沉入5m深的水底,水面距離地面2m,若利用滑輪組和電動機組成的打撈機械,以0.5m/s的速度將箱子從水底勻速提到地面,每個滑輪重100N(不計繩重、摩擦和水的阻力,ρ水=1.0×103kg/m3,g=10N/kg)。求:
(1)箱子在水底時,箱子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
(2)箱子全部浸沒在水中時,箱子受到的浮力;
(3)物體完全露出水面后,繼續上升到地面的過程中,滑輪組的
機械效率;
(4)整個打撈過程中請你分析哪個階段電動機的輸出功率最大,并計算出這個最大值。









20.(2019·廣安)如圖所示,圖甲是使用滑輪組從水中打撈一正方體物體的簡化示意圖,在打撈過程中物體始終以0.1m/s的速度勻速豎直上升,物體未露出水面前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75%,圖乙是打撈過程中拉力F隨時間t變化的圖象。(不計繩重,忽略摩擦和水的阻力,g取10Nkg)求:
(1)物體的邊長;
(2)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
(3)物體的重力。





































參考答案
1.C;
2.D;
3.C;
4.A;
5.A;
6.D;
7.A;
8.D;
9.

10.b;10。
11.20;60;540。
12.200;300;3;2。
13.(1) (2)40;(3)32。

14.(1)左;(2)6。
15. (1)便于測量力臂大??;
(2)3;
(3)先變小后變大;
(4)可以;
(5)②O到B;③。
16. 答:(1)∵ 杠桿平衡時有:F1×L1=F2×L2
∴ m1g×L1=m2g×L2 變形得到:L1∶L2=m2∶m1
(2)仍然平衡
以浸沒于水的物體為研究對象進行受力分析:F拉+F浮=m物g
F拉=m物g-F浮=m物g-ρ水gV物=(1-)m物g
所以:F拉1×L1=(1-)m1gL1 F拉2×L2=(1-)m2gL2
∵ m1gL1=m2gL2 ∴F拉1L1=F拉2L2 因此杠桿仍然平衡

17. 答:(1)如上圖所示;
(2)此時M對地面的壓強為900Pa;
(3)h為0.05m。
解:(1)對N進行受力分析,由于N在空中處于靜止狀態,則N受到的重力和細繩對它的拉力是一對平衡力,所以二力的大小相等(F=G=2N),方向相反;
過N的重心分別沿力的方向各畫一條有向線段,并標上力的符號及大小,注意兩線段要一樣長,圖所示:

(2)設B端受到細繩的拉力為FB,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GN×OC=FB×OB,已知OC:OB=1:2,
則有:FB=GN×=2N×=1N;
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可知,細繩對M的拉力:F=FB=1N,
此時M對地面的壓力:F壓=F支=GM﹣F=10N﹣1N=9N,
M與地面的接觸面積:S=l2=(0.1m)2=0.01m2,
則此時M對地面的壓強:p===900Pa。
(2)若沿豎直方向將M兩邊各切去厚度為h后,
剩余M的底面積:S′=l(l﹣h﹣h)=l×(l﹣h),
剩余M的體積:V′=S′l=l2×(l﹣h),
剩余M的密度不變,則剩余部分的重力與原來重力的比值:
==,
所以剩余M的重力:GM′=×GM=×10N﹣﹣﹣﹣﹣﹣﹣﹣①
剩余的物體M對地面的壓強:p′=p﹣△p=900Pa﹣60Pa=840Pa,
剩余M的底面積:S′=l×(l﹣h)=0.1m×(0.1m﹣h),
地面對剩余的物體M的支持力:
F支′=F壓′=p′S′=840Pa×0.1m×(0.1m﹣h)﹣﹣﹣﹣﹣﹣﹣﹣﹣﹣②
沿豎直方向將M兩邊各切去厚度為h后,將C點處系著N的細繩向右移動h,
設此時B端受到細繩的拉力為FB′,
由杠桿平衡條件得,GN×(OC﹣h)=FB′×OB,
則有:FB′==,
即細繩對剩余M的拉力:F′=FB′=﹣﹣﹣﹣﹣﹣﹣﹣③
對剩余M進行受力分析,由力的平衡條件得,F支′+F′=GM′﹣﹣﹣﹣﹣④
將①②③式代入④式得:
840Pa×0.1m×(0.1m﹣h)+=×10N,
解得:h=0.05m。
18. 答:(1)物體M2的重力為80N;
(2)拉力F的功率為50W;
(3)物體M1對水平面的壓力為245N;
解:(1)因杠桿與繩的自重、摩擦均不計,故克服動滑輪重力做的功為額外功,
則滑輪組的機械效率:η,即:80%,
解得物體M2的重力:G=80N;
(2)由圖知,繩子的有效段數為2,繩的自重、摩擦均不計,則作用在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50N;
物體M2以0.5m/s速度勻速上升了h,繩子自由端移動的距離為:s=2h,
由v可得繩子自由端的速度為:
v繩=2v=2×0.5m/s=1m/s;
拉力F的功率:
P=Fv繩=50N×1m/s=50W;
(3)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B端對定滑輪向上的拉力:
F′B=3F+G定=3×50N+20N=170N,
根據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定滑輪對杠桿B端的拉力為:FB=F′B=170N,
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A×OA=FB×OB,
故繩子對杠桿A端的拉力為:FAFB170N=255N,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繩子對M1向上的拉力為FA′=FA=255N,
根據力的平衡,地面對M1的支持力:
F支=G1﹣FA′=500N﹣255N=245N;
由力的相互性可知,物體M1對水平面的壓力:
F壓=F支=245N。

19. 解:(1)箱子在水底時下表面的深度h=5m, 此處水產生的壓強:p=ρ水gh=1×103kg/m3×10N/Kg×5m=5×104Pa。
(2)箱子沉入水底,則V排=V=0.2m3, 則浮力F浮=ρ水gV排=1×103Kg/m3×10N/Kg×0.2m3=2×103N。
(3)物體完全露出水面后,在提升箱子過程中,不計繩重、摩擦和水的阻力,有用功是動滑輪對箱子的拉力所做的功,額外功是克服動滑輪重所做的功; 箱子的重力:G=mg=600Kg×10N/Kg=6×103N; 出水后,根據可得:
機械效率:

(4)由于箱子從水底勻速提到地面,根據P=Fv即可判斷出拉力最大時,功率最大; 箱子離開水面在空中時,對滑輪組的拉力最大,故此時電動機對滑輪組的拉力最大; 由于不計繩重、摩擦和水的阻力,則;
電動機上繩子的提升速度為v′=2v=2×0.5m/s=1m/s,
則p最大=f最大v′=3.05×103N×1m/s=3.05×103W。
答:(1)箱子在水底時,箱子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壓強為5×104Pa;
(2)箱子全部浸沒在水中時,箱子受到的浮力為2×103N;
(3)物體完全露出水面后,繼續上升到地面的過程中,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98.4%;
(4)整個打撈過程中箱子離開水面在空中時電動機的輸出功率最大,為3.05×103w。
20. 答:(1)邊長L=1m;(2)F?。?04N;(3)G物=9.25×104N
解:(1)由圖象可知正方體的邊長:
L=vt=0.1m/s×(110s﹣100s)=1m;
(2)物體浸沒在水中時受到的浮力為:
F?。溅阉甮V排=ρ水gV=1.0×103kg/m3×10N/m×(1m)3=104N;
(3)物體在水中勻速上升時,有:
η=
物體離開水面后,有:
G物+G動=3F
聯立得:
G物=9.25×104N






13





第11講 簡單機械

考點 常見題型 考點分值
1.識別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 選擇、填空 2~4分
2.繪制杠桿的動力臂和阻力臂圖示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3.概述杠桿的平衡條件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4.應用杠桿平衡條件解決簡單的問題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識別人體中的杠桿 選擇、填空 2~4分
知道動滑輪和定滑輪的特點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知道滑輪組的特點(限于兩個滑輪的滑輪組)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使用滑輪組(限于兩個滑輪的滑輪組)解決簡單的問題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理解有用功、額外功及總功的含義 選擇、填空 2~4分
理解總功=有用功+額外功的表述方式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理解機械效率的含義及表達式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會應用機械效率的表達式進行有關計算 選擇(綜合型)、填空 2~4分






一、杠桿
1.杠桿的五要素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______轉動的一根硬棒。
(2)圖示:
(3)杠桿的五要素
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阻力: 杠桿轉動的力F2
動力臂:從支點O到 作用線的距離l1
阻力臂:從支點O到 作用線的距離l2
2.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平衡定義:杠桿在______力和______力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或_________狀態,我們就說杠桿處于平衡。
(2)杠桿的平衡條件描述: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文字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符號公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①實驗器材[帶有刻度的杠桿、鐵架臺、鉤碼(1 N)、彈簧測力計]
②實驗裝置
(1)將杠桿支點設在中間的目的(減少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實驗前通過調節____________使杠桿平衡(左高左調,右高右調);
(3)使杠桿在_____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力臂的測量);
(4)杠桿的平衡狀態(杠桿在阻力和動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
③實驗數據分析
④根據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交流與分析
(1)某次實驗時將一組鉤碼換成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豎直拉動時使杠桿保持平衡,然后改變拉力的方向(如圖所示),測力計的示數會_____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斜拉時,拉力的力臂變?。?。
(2)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人體中的杠桿:
骨——一根硬棒;
肌肉收縮——_________的來源;
兩根骨之間可以活動的關節——_________;
移動肢體或物體——_________的來源。
5. 杠桿的實際應用
種類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示意圖
力臂的關系 l1____l2 l1____l2 l1____l2
力的關系 F1____F2 F1____F2 F1____F2
特點 _____距離 _____距離 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應用 撬棒、鍘刀、瓶蓋起子、手推車、鋼絲鉗等 釣魚竿、鑷子、筷子、理發剪刀、縫紉機腳踏板等 天平、蹺蹺板等

二、滑輪
1.滑輪的定義:一種周邊有槽、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輪子。
2.分類:_______滑輪和_______滑輪。
3.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特點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圖示
實質 ____杠桿 動力臂是阻力臂___倍的省力杠桿 /
F與G的關系(忽略滑輪重及摩擦) F1=____ F2=____ F3=____
特點 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省力但_____改變力的方向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s與h 的關系 s=______ s=______ s=______
三、機械效率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1)有用功:必須要做的功,用______表示。
(2)額外功(或無用功):并非人們需要,但又不得不 額外做的功,用______表示。
(3)總功定義: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用______表示。由于存在額外功,因此,總功必定大于有用功。
2.機械效率
(1)定義:科學上把_______跟_______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2)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 。
(3)因W總>W有用,所以機械效率總_______ 1,即機械效率不可能達到100%。
(4)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增大物重,減小滑輪組的重力,減小摩擦。















































參考答案

一、杠桿
1.杠桿的五要素
(1)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著_固定點_轉動的一根硬棒。
(2)圖示:
(3)杠桿的五要素
支點:杠桿可以繞其轉動的點O
動力:使杠桿轉動的力F1
阻力:_阻礙_杠桿轉動的力F2
動力臂:從支點O到_F1__作用線的距離l1
阻力臂:從支點O到_F2___作用線的距離l2
2.杠桿的平衡條件
(1)杠桿平衡定義:杠桿在_阻_力和__動_力的作用下,保持__靜止_或_勻速轉動_狀態,我們就說杠桿處于平衡。
(2)杠桿的平衡條件描述:動力乘以動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文字公式:__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___
符號公式:_____F1l1=F2l2_______
3.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
①實驗器材[帶有刻度的杠桿、鐵架臺、鉤碼(1 N)、彈簧測力計]
②實驗裝置
(1)將杠桿支點設在中間的目的(減少杠桿自重對杠桿平衡的影響);
(2)實驗前通過調節_平衡螺母_使杠桿平衡(左高左調,右高右調);
(3)使杠桿在_水平_位置平衡的目的(方便力臂的測量);
(4)杠桿的平衡狀態(杠桿在阻力和動力的作用下,保持靜止或勻速轉動狀態)。
③實驗數據分析
④根據數據可以得出杠桿的平衡條件____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___。
⑤交流與分析
(1)某次實驗時將一組鉤碼換成彈簧測力計,彈簧測力計豎直拉動時使杠桿保持平衡,然后改變拉力的方向(如圖所示),測力計的示數會_變大_(選填“變大”、“變小”或“不變”)。原因是斜拉時,拉力的力臂變?。?。
(2)本實驗多次測量的目的__排除偶然性,得出普遍規律_ 。
4.人體中的杠桿:
骨——一根硬棒;
肌肉收縮——__動力_的來源;
兩根骨之間可以活動的關節——__支點__;
移動肢體或物體——__阻力__的來源。
6. 杠桿的實際應用
種類 省力杠桿 費力杠桿 等臂杠桿
示意圖
力臂的關系 l1_>_l2 l1_<_l2 l1_=_l2
力的關系 F1_<_F2 F1_>_F2 F1_=_F2
特點 __費_距離 _省_距離 不省距離也不費距離
應用 撬棒、鍘刀、瓶蓋起子、手推車、鋼絲鉗等 釣魚竿、鑷子、筷子、理發剪刀、縫紉機腳踏板等 天平、蹺蹺板等
二、滑輪
1.滑輪的定義:一種周邊有槽、可以繞著中心軸轉動的輪子。
2.分類:__定__滑輪和__動__滑輪。
3.定滑輪、動滑輪、滑輪組的特點
定滑輪 動滑輪 滑輪組
圖示
實質 _等臂_杠桿 動力臂是阻力臂_2_倍的省力杠桿 /
F與G的關系(忽略滑輪重及摩擦) F1=_G_ F2=_1/2G_ F3=_1/nG__
特點 改變力的方向,但不省力 省力但_不能_改變力的方向 既可以省力,又可以改變力的方向
s與h 的關系 s=__h__ s=__2h_ s=_nh__
三、機械效率
1.有用功、額外功、總功
(1)有用功:必須要做的功,用_W有_表示。
(2)額外功(或無用功):并非人們需要,但又不得不額外做的功,用_W額_表示。
(3)總功定義:有用功與額外功之和,用__W總_表示。由于存在額外功,因此,總功必定大于有用功。
2.機械效率
(1)定義:科學上把_有用功__跟__總功_的比值叫做機械效率。
(2)表達式:___η= W有/W總×100%__ 。
(3)因W總>W有用,所以機械效率總_小于_ 1,即機械效率不可能達到100%。
(4)提高滑輪組機械效率的方法:增大物重,減小滑輪組的重力,減小摩擦。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屯留县| 汨罗市| 浪卡子县| 简阳市| 张家界市| 滁州市| 万荣县| 溆浦县| 乐东| 锡林浩特市| 中超| 吴旗县| 榕江县| 大荔县| 云安县| 汶上县| 金昌市| 通海县| 桂阳县| 临洮县| 罗平县| 九台市| 龙门县| 澳门| 贵州省| 万源市| 江都市| 洛隆县| 孟村| 雷波县| 金塔县| 德格县| 水城县| 河源市| 安徽省| 吴堡县| 朝阳市| 汉寿县| 尚义县| 民县| 永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