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人教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8.《論教養》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通讀全文,理順文章的論證思路。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3、明確作者的觀點,學會做一個真正有教養和優雅風度的人。【教學重點】1.理解作者的觀點,梳理文章的論證思路。 2.理解本文使用的舉例論證和對比論證的作用。 【教學難點】學習本文舉例論證時舉例加分析的具體論證思路。【教學時間】1課時【教學過程】1、新課導入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她是花叢中最嬌嫩的而又最質樸的、最美麗的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教養。”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說過:“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呢?獲得教養的途徑又有哪些?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利哈喬夫的《論教養》一文,一同探討什么是真正的教養。二、自學檢測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扭捏(niē) 貿然(mào) 附庸風雅(yōng)恪守(kè) 箴言(zhēn) 自吹自擂(léi)允諾(yǔn) 妨礙(ài) 矯揉造作(jiǎo)愚蠢(chǔn) 尷尬(gān) 絮絮叨叨(dāo)積淀(diàn) 諺語(yàn) 大發雷霆(tíng)2、解釋下列詞語。(1)貿然:輕率地,不加考慮地。(2)箴言: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3)彬彬有禮: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容文雅。(4)漠不關心:態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5)隨心所欲: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隨,任憑;欲,想要。(6)一意孤行: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7)自吹自擂: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擂,打鼓。(8)矯揉造作: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9)附庸風雅: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多含貶義)。(10)徒有其表:空有其外表,不實在。(11)隨機應變: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形勢。(12)扭捏作態: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3、作者簡介:德米特里·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保衛戰。從1946年至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視頻朗讀《論教養》1.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哪里?明確: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家里。2.第5—10段主要論述了什么?這幾段的論述有什么共同點?明確:第5—10段主要從反面論述了一個人沒有教養的表現。這幾段的論述都是先假設一個人在外面表現得彬彬有禮,但是在家里卻表現得不尊重家人。在對比中反映了一個人怎樣做才算有教養。3.怎樣理解本文的題目?明確:“論教養”中,“論”這個字,確定了文章的議論性質;“教養”是本文的論題,也隱含著文章的論點即“有教養”“真正的教養”等。 4、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層意。(組內合作完成,教師巡視點撥,交流后明確。)明確:第一部分(1、2):開門見山,引入論題。第二部分(3—12):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論述什么是“有教養”。第一層(3—10):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事例。第二層(11、12):從正面論述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第三部分(13—18):通過列舉事例和現象,論證什么是“優雅風度”。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明確:做一個有教養、有優雅風度的人。6、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中心論點的?明確:①教養首先應該體現在家里;②要有優雅的風度。四、研讀文本,深層探究(以小組交流的形式,圍繞如下問題展開討論,深度研究文本。)1.第二部分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明確:這樣對比起來寫,有利于突顯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尤其在列舉了大量事例和現象后,讓讀者在對比中了解了“有教養”是一個怎樣的表現。2.文中作者由論述“教養”轉向論述“風度”,它們二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明確:教養是風度的基礎,風度是教養的外在表現形式。一個人處處時時有教養,就會形成優雅的風度。3.作者在論述“風度”時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明確:首先由談論“風度”的書籍談起,提出待人接物的問題,然后批駁錯誤的觀點。接著解說風度的緣起。接著列舉有風度的現象,論述養成優雅風度應遵循的準則。最后得出結論: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才能保持優雅的舉止。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4、如何理解“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這句話?明確:修養能夠折射出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的態度,一切的行為舉止都是自我修養的表現,修養的本質是尊重,有教養的人都會慎重對待世間萬物。五、賞讀文本,品味語言(教師引導學生反復誦讀下面的語句,然后結合文章的主旨和前后語句的關系理解重點詞語或語句的表達效果。小組討論,班內交流。)品味亮點詞語:(1)品味“切記不要互相妨礙”中加線詞語的作用。明確:“切記”是務必牢記的意思。這里既是一種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觀點。(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中加線詞語的表達效果。明確:“如果……再加上……那么……”這一組關聯詞語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邏輯關系,也恰當地論述了“風度”怎樣才會得來。(3)“假如一個人已經進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那么同樣不能說他是個有教養的人?!边@一句中的關聯詞語起著怎樣的作用?明確:“假如……那么……”構成了一組假設復句。這里表明這種現象是假設的,不一定真實存在;通過假設起因,推理得出假設的結論,符合人們的思維;映射某種社會現象,讓個別有類似現象的人覺醒。(4)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完美的典范。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處方”比喻讓人們擁有教養的獨特的方法,用語生動形象。(5)有教養的人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讓,無論接觸的人年長還是年幼,是社會賢達還是平民百姓。明確:“一律”和“無論”強調了有教養的人從內心深處尊重別人,對人們的謙讓和禮讓是無條件的。6、探究主旨,學習寫法1.、舉例說明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明確:(1)舉例論證。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述。第5—10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舉了“優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活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2)對比論證。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前兩層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2、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對眾多事例進行了比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讓我們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指導我們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七、拓展延伸、總結收獲1.作者通過一系列身邊小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教養”。親愛的同學們,還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增強自我修養呢?提示: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能促進人的精神成長,增強自我修養,提高審美追求。經典文學作品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峰。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不斷地有所收獲。隨著經驗的不斷增長,閱讀的逐漸深入,人們就能不斷地有新的發現。......2.文中作者舉了大量的有教養的例子,請你也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看看哪些事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提示:①認真接過路上兼職人員發的傳單。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接受,也報以微笑,表示感謝。②上菜時對服務員,或付款時對收銀員說謝謝。③進出公寓和公共場合的大門,幫別人扶住門,方便他們進出,尤其是帶小孩的和手里拿著東西的路人。④掛電話時,等對方先掛斷。⑤公共場合洗完手不隨意甩手,防止水甩到別人身上。⑥遞剪刀、刀子等物品時,把尖銳的一邊朝向自己。⑦上下樓梯腳步要輕;敲門一次敲2—3下,停10秒再敲第二次。.......2、全文總結本文行文活潑、靈動,思路清晰,從討論教養本身,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其中貫穿著作者的基本見解:教養的本質是尊重。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文中既有探討問題的邏輯和推論,又有大量生動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觀點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復咀嚼、品味。尤其本文所闡述的道理更值得每一位學生學習,從而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和與別人的交往中做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 7、課后作業1、積累并抄寫本課優美的詞語;2、結合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請你舉出我們身邊的“無教養”的表現。3、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9張PPT)德米特里·利哈喬夫《論教養》語文部編版九年級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任何東西能比人類的愛更富有智慧、更復雜。她是花叢中最嬌嫩的而又最質樸的、最美麗的和最平凡的花朵,這個花叢的名字叫教養?!毕ED哲學家赫拉克利特也說過:“教養是有教養的人的第二個太陽。”那么,怎樣才能成為一個有教養的人呢?獲得教養的途徑又有哪些?今天就讓我們一同走進利哈喬夫的《論教養》一文,一同探討什么是真正的教養。1、給下列加線字注音。扭捏( ) 貿然( ) 附庸風雅( )恪守( ) 箴言( ) 自吹自擂( )允諾( ) 妨礙( ) 矯揉造作( )愚蠢( ) 尷尬( ) 絮絮叨叨( )積淀( ) 諺語( ) 大發雷霆( )niēmàoyōngkèzhēnléiyǔnàijiǎochǔngāndāodiànyàntíng2、解釋下列詞語。(1)貿然:(2)箴言:(3)彬彬有禮:(4)漠不關心:輕率地,不加考慮地。勸誡的話。箴,勸告、勸誡。 形容文雅、有禮貌的樣子。彬彬,原意為文質兼備的樣子,后形容文雅。態度冷淡,毫不關心。漠:冷淡。(5)隨心所欲:(6)一意孤行:(7)自吹自擂:(8)矯揉造作:(9)附庸風雅:(10)徒有其表:(11)隨機應變:(12)扭捏作態:隨著自己的意思,想要干什么就干什么。隨,任憑;欲,想要。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擂,打鼓。形容過分做作,極不自然。矯,把彎的弄直。揉,把直的弄彎。為了裝點門面而結交文人,參加有關文化活動(多含貶義)。空有其外表,不實在。隨著情況的變化靈活機動地應付。機,時機,形勢。具有矯揉造作或夸張的性格;不是天然或自然的。 德米特里·利哈喬夫(1906—1999),是20世紀俄羅斯著名的知識分子之一,政治家、作家、文藝理論家。他生于圣彼得堡,目睹了十月革命。17歲時進大學學習人類學與語言學。1938年,入列寧格勒的俄羅斯文學研究所。參加過慘烈的列寧格勒3、作者簡介:保衛戰。從1946年至1953年,在列寧格勒大學任教授。1971年,被推舉為蘇聯科學院(現俄羅斯科學院)院士。1986年,他開始重新尋找俄羅斯文化之根。蘇聯解體后其地位相當于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為文化大師,他把他的一生都獻給了他的祖國,成為20世紀俄羅斯的知識象征。視頻朗讀《論教養》1.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哪里?明確:作者認為教養首先體現在家里。2.第5—10段主要論述了什么?這幾段的論述有什么共同點?明確:第5—10段主要從反面論述了一個人沒有教養的表現。這幾段的論述都是先假設一個人在外面表現得彬彬有禮,但是在家里卻表現得不尊重家人。在對比中反映了一個人怎樣做才算有教養。3.怎樣理解本文的題目?明確:“論教養”中,“論”這個字,確定了文章的議論性質;“教養”是本文的論題,也隱含著文章的論點即“有教養”“真正的教養”等。 4、梳理本文的論證思路,劃分結構層次,并概括層意。(組內合作完成,教師巡視點撥,交流后明確。)明確:第一部分(1、2):開門見山,引入論題。第二部分(3—12):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論述什么是“有教養”。第一層(3—10):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事例。第二層(11、12):從正面論述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第三部分(13—18):通過列舉事例和現象,論證什么是“優雅風度”。5、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明確:做一個有教養、有優雅風度的人。6、作者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中心論點的?明確:①教養首先應該體現在家里;②要有優雅的風度。(以小組交流的形式,圍繞如下問題展開討論,深度研究文本。)1.第二部分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寫有什么好處?明確:這樣對比起來寫,有利于突顯什么是真正的有教養。尤其在列舉了大量事例和現象后,讓讀者在對比中了解了“有教養”是一個怎樣的表現。2.文中作者由論述“教養”轉向論述“風度”,它們二者之間有什么內在聯系?明確:教養是風度的基礎,風度是教養的外在表現形式。一個人處處時時有教養,就會形成優雅的風度。3.作者在論述“風度”時的論證思路是怎樣的?主要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明確:首先由談論“風度”的書籍談起,提出待人接物的問題,然后批駁錯誤的觀點。接著解說風度的緣起。接著列舉有風度的現象,論述養成優雅風度應遵循的準則。最后得出結論:必須以尊重的態度對待別人,才能保持優雅的舉止。主要運用了舉例論證。4、如何理解“自我修養,與其說是注重行為舉止,莫如說是重視行為舉止的內涵,是以慎重的態度對待世界”這句話?明確:修養能夠折射出一個人對自己和他人,乃至對社會和自然的態度,一切的行為舉止都是自我修養的表現,修養的本質是尊重,有教養的人都會慎重對待世間萬物。品味亮點詞語:(1)品味“切記不要互相妨礙”中加線詞語的作用。明確:“切記”是務必牢記的意思。這里既是一種警告,又是在表明自己的觀點。(2)理解“如果你懂得了這一點,再加上幾分隨機應變的智慧,那么風度就會自動來到你的身邊”中加線詞語的表達效果。明確:“如果……再加上……那么……”這一組關聯詞語表明了句子前后的邏輯關系,也恰當地論述了“風度”怎樣才會得來。(3)“假如一個人已經進入成年,仍把接受父母的關愛看作理所當然的事情,與此同時卻看不到父母也需要關愛和幫助,那么同樣不能說他是個有教養的人?!边@一句中的關聯詞語起著怎樣的作用?明確:“假如……那么……”構成了一組假設復句。這里表明這種現象是假設的,不一定真實存在;通過假設起因,推理得出假設的結論,符合人們的思維;映射某種社會現象,讓個別有類似現象的人覺醒。(4)我不敢貿然提供有關教養的“處方”,因為我不認為自己是教養完美的典范。明確: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用“處方”比喻讓人們擁有教養的獨特的方法,用語生動形象。(5)有教養的人對別人一律謙讓和禮讓,無論接觸的人年長還是年幼,是社會賢達還是平民百姓。明確:“一律”和“無論”強調了有教養的人從內心深處尊重別人,對人們的謙讓和禮讓是無條件的。1.、舉例說明本文主要的論證方法。明確:(1)舉例論證。 本文的第5—10段、第17段都進行了集中舉例論述。第5—10段集中列舉了“無教養”的例子,第17段集中列舉了“優雅風度”的具體表現。這些例子都鮮活地證明了怎樣才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2)對比論證。 本文多處使用了對比論證方法。第5—10段每一段都是通過假設、對比,列舉了沒有教養的表現,體現了沒有教養的具體指向。第二部分的前兩層先談“無教養”的例子,再談“有教養”的表現,這樣對比起來,更能體現真正的教養。2、說說本文的主要內容。明確:本文透過眾多“有教養”及“無教養”的現象,探究“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的本質,對眾多事例進行了比較、分析,自然而然地得出結論,讓我們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教養和優雅風度,指導我們努力做一個有教養的人。1.作者通過一系列身邊小事,讓我們明白了什么是“教養”。親愛的同學們,還可以通過什么途徑增強自我修養呢?提示:閱讀經典文學作品,能促進人的精神成長,增強自我修養,提高審美追求。經典文學作品既是民族與人類文化的結晶,也是語言藝術的典范,它代表一個時代人文和語文的頂峰。讀者運用自己的經驗深入閱讀,融會貫通,就能不斷地有所收獲。隨著經驗的不斷增長,閱讀的逐漸深入,人們就能不斷地有新的發現。2.文中作者舉了大量的有教養的例子,請你也仔細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看看哪些事能體現一個人的教養。提示:①認真接過路上兼職人員發的傳單。如果有特殊原因不能接受,也報以微笑,表示感謝。②上菜時對服務員,或付款時對收銀員說謝謝。③進出公寓和公共場合的大門,幫別人扶住門,方便他們進出,尤其是帶小孩的和手里拿著東西的路人。④掛電話時,等對方先掛斷。⑤公共場合洗完手不隨意甩手,防止水甩到別人身上。 本文行文活潑、靈動,思路清晰,從討論教養本身,到剖析教養的重要表現——“優雅風度”,其中貫穿著作者的基本見解:教養的本質是尊重。作為一篇寫給青少年的“書簡”,文中既有探討問題的邏輯和推論,又有大量生動的事例。加上精辟的觀點和格言式的句子,引人深思,值得反復咀嚼、品味。尤其本文所闡述的道理更值得每一位學生學習,從而能在自己的生活中和與別人的交往中做一個真正有教養的人。 2、全文總結1、積累并抄寫本課優美的詞語;2、結合在學校的學習生活,請你舉出我們身邊的“無教養”的表現。3、結合自己的實際生活,談一談如何做一個有教養的人。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8.《論教養》教學設計.doc 8.《論教養》精品課件.ppt 8.《論教養》視頻朗讀.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