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遼宋夏金元時期:民族關系發(fā)展和社會變化第11課 元朝的統(tǒng)治元朝的行省制度行省制是蒙古族統(tǒng)治者在中原地區(qū)行政區(qū)劃和政治制度方面留給后世的一份重要遺產(chǎn)。自元行省始,行省三司督撫的高層督政區(qū)體制較穩(wěn)定地確立了下來。然而,元代行省制的特點與歷史作用究竟如何?人們的看法不盡相同。一般認為,元朝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統(tǒng)一國家發(fā)展壯大過程中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不斷調整、完善的產(chǎn)物。它并非單純的中央集權或地方分權。元行省制的歷史價值在于:它創(chuàng)立了一種以行省為樞紐,以中央集權為主,輔以部分地方分權的新體制。該體制有三個特點:行省性質具有兩重性又長期代表中央分馭各地,主要為中央收權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權力,所握權力大而不專。元行省制引起了13、14世紀中央與地方權力結構的較大變動,對元代社會和后來的明清、近代影響至深。1.行省溯源省,原是皇帝宮禁的代名詞。漢魏之際,尚書、中書、門下等中樞組織皆在宮禁內(nèi),省又被轉用于設在禁中的宰相官署。行,起初是唐宋官制中職務兼代的俗語,即高官理低職、大官兼管小官之事的意思。合而言之,行省就是中書省(或尚書省)宰執(zhí)受派遣到地方或臨時在外設置的分支機構。元行省最早可上溯到魏晉隋唐的行臺。就名稱和在外代朝廷行事而言,元行省與魏晉隋唐的行尚書臺(省)有許多相似之處。然而,行尚書臺(省)唐初即告廢罷,只能視為元行省制度的淵源。元行省受金行尚書省和蒙古國燕京等三斷事官的實際影響最大,此二者應是元行省的直接來源。21世紀教育網(wǎng)版權所有2.元代演化元代行省的性質與使命,需要從行省的設置、演化過程談起。元代行省是行中書省的簡稱,其淵源可追溯到魏晉隋唐的行臺和金代行尚書省。只不過此類兩重性僅表現(xiàn)在云南等少數(shù)行省范圍內(nèi),多數(shù)行省的性質仍然是朝廷的臨時派出機構。21教育網(wǎng)大約在世祖末成宗初,隨著江浙、湖廣、江西、陜西、四川、甘肅、遼陽、河南等行省的改置或增設,行省逐漸演化為常設的、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幾乎與此同時,元廷又對行省的名稱、品秩、事權作了重要調整:其一,“嫌于外重”,一律取消中書省宰執(zhí)“系銜”;其二,降行省品秩為從一品,通常以平章政事二名為長官、少數(shù)行省特許增置左丞相一員,但品秩仍比都省低一級;其三,江南等處行樞密院并入行省,實行“絜兵民二枋而臨制于閫外”的體制。這三項舉措大體奠定了行省作為地方常設機構的規(guī)模和權力框架。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行省演化為固定的地方官府,是指其主要性質而言。即使上述演化完成以后,行省仍長期保留著朝廷派出機構的某些原有性質。許有壬云:“都省握天下之十省分天下之治”。虞集說:“國家置中書省以治內(nèi),分行省以治外”?!对贰ぐ俟僦酒摺芬舱f:“行中書省……掌國庶務.統(tǒng)郡縣,鎮(zhèn)邊鄙,與都省為表里?!币陨先幟餮孕惺 胺痔煜轮巍?,“掌國庶務”,且與朝廷都省互為“表里”,密切相連。另,終元一代,行省官一直屬于“內(nèi)任”官。元未柳貫、孫作、虞集稱行省為“外廷”、“政府”和“外宰相”。這些都顯示:世祖、成宗朝以后行省仍具有地方最高官府和朝廷派出機構的兩重性質,其代表中央分馭各地的使命依然如故。與世祖前期行省的兩重性質不同的是,其地方最高官府的性質已占主導,朝廷派出機構的舊有性質則退居次要地位。徐元瑞《吏學指南·府號》說:“分鎮(zhèn)方面,故為行省。”《元史》《明宗紀》和《達識帖睦邇傳》也說,行省官掌“方面之權”,充“方面之寄”。此“分鎮(zhèn)方面”和“方面之權”,對理解行省的兩重性和代表中央分馭各地的使命,很有幫助?!胺宙?zhèn)方面”、“方面之權”和“方面之寄”,顯然不是一般地方官府在某地域范圍內(nèi)“畫地統(tǒng)民”,而蘊含著由中央派出,代表中央統(tǒng)轄“方面”的意思。另外,從滅南宋之后湖廣、江西、江淮、陜西數(shù)省的轄區(qū)均與中書省直轄區(qū)“腹里’接壤,其治所均在與京師最近的水陸交通線上,也不難窺見行省代中央“分鎮(zhèn)方面”之職能是相當突出的。當然,我們還需要正視和承認世祖朝以后行省性質的主要方面演化為常設地方最高官府的事實。元行省的這一半性質,也可在元人筆下窺其端倪:如大德五年(1301年)成書的徐元瑞《吏學指南》稱行省為“分鎮(zhèn)方面”;但時至元末,柳貫則云“行省得畫地統(tǒng)民”,與柳貫同仕于順帝朝的湖廣行省平章星吉也自稱:“吾受天子命為藩大臣”。既然元后期文人中不乏行省“畫地統(tǒng)民”和“藩大臣”等說,元世祖朝以后行省新增的地方最高官府的性質也就十分清楚了。21cnjy.com總之,具有兩重性質和代表中央分馭各地的使命,是元行省制的一個基本特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