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第5課三大改造大慶人的故事1954年組建的油建十一中隊,從玉門轉戰大慶油田,參加松遼盆地石油大會戰,取得了不俗戰績,他們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大慶人。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新中國成立60年,正逢大慶油田開發50年。這支隊伍正繼續發揚標桿隊作風,奮發大干,為油田獻禮,為祖國獻禮。21cnjy.com1954年,十一中隊在玉門油礦組建,以“更高標桿立祁連”的稱號享譽玉門。朱德同志在視察玉門油田時,對十一中隊夸贊道:“玉門新建石油城,全國示范做典型。六萬人民齊躍進,力爭上游比光榮。”www.21-cn-jy.com1960年,東北松遼盆地展開石油大會戰,懷著對祖國工業發展的一腔赤誠、對石油事業的熱愛,這支隊伍從西向東,趕到了大慶油田。21·世紀*教育網遠赴東北參加石油會戰,十一中隊再次取得不俗戰績,1965年,石油工業部授予十一中隊“自覺從嚴、好字當頭”的美譽。www-2-1-cnjy-com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那些老十一中隊人怎能忘記那段歲月,無論再苦再累,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不能讓國家為石油發愁啊!21*cnjy*com“到了大慶,才真正體會什么叫雨季。大草原上茫茫一片,住在板房里,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那會兒住平房,冷啊,恨不得睡覺都戴著狗皮帽子,穿著兜兜服,就靠燒原油取暖,煙大,灰多,早上起來鼻子熏得黢黑。”【版權所有:21教育】“20多公里管線連接時,為了投產一次成功,大家早上4點爬起來,到晚上看不見了才收工”……改革開放30年,國家繁榮富強,大慶油田碩果累累,十一中隊也在伴隨著共和國成長。如今,十一中隊相繼建成各種泵站236座,鋪設各種管線16400多公里,建成省部級以上優質工程52項,先后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石油工業部“五好標桿隊”、金、銀、銅牌施工隊,集團公司、國家能源部“先進集體”,黑龍江省委“先進黨支部”等榮譽稱號。“現在條件好了,住上空調房,冬暖夏涼,吃飯葷素搭配都是營養餐,洗上熱水澡,數字電視都接到了工地,還配備了活動室。這么好的條件更要干出好工程,否則對不起十一中隊老一輩贏來的稱號!”現任(第18任)隊長徐連貴自豪地說。2·1·c·n·j·y20世紀80年代,十一中隊開始實行全面質量管理,要求是所有配件必須質量過硬。從此,十一中隊“手中”建出的站就是這樣一個高標準。“這個綜合體就是要我們自覺要求自己什么都過得硬,要做就做到最好。十一中隊是一個整體,十一中隊的精神不是某一個部分做得好不好,工程干得行不行,而是要融在這個隊伍之中。”這是十一中隊員工的共同心聲。河南安陽縣歷史文化簡介安陽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2.5萬年前即有人類在此活動,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在縣境內多有遺存。自商王盤庚遷殷,先后有7個朝代在此建都,安陽曾幾度成為中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縣級政區,安陽始置于秦。漢廢,晉復置。東魏時曾并入鄴縣,隋又由鄴縣復名安陽縣。其后千余年間,雖歸屬多變,但作為縣級建制一直延續至今。2-1-c-n-j-y萬佛溝支提塔林、靈泉寺石窟造像、小南海北齊石窟、修定寺唐塔磚雕、《西門大夫廟記》碑的工楷書法,“韓陵片石”的絢麗辭采,以及建于宋朝的永和石橋的宏規巨制……無不閃爍著古老文化的光輝,昭示著安陽華夏故都的璀璨和文明。【來源:21cnj*y.co*m】公私合營前后的北京同仁堂提起同仁堂,家喻戶曉,它是我國久負盛名的中醫藥企業,始創于清康熙八年,距今已有330多年的歷史。北京解放前夕,同仁堂的經營狀況十分危急,只能勉強度日。1949年3月,同仁堂成立國藥業基金工會,樂松生任總經理,通過不斷學習,他對中國共產黨的民族工商業政策有了基本認識,堅信個人在政治上、企業經營管理上必須緊緊依靠共產黨和人民政府,重要決策聽取職工意見。在后來的“五反運動”中,同仁堂也經受了考驗,經過審查核實,被評為基本守法戶。【出處:21教育名師】同仁堂作為民族工商業,有其代表性,而所經營的中藥又是人民生活所需。因此.一直受到黨和政府的重視與關懷。彭真市長親自支持樂松生開展中醫藥研究,開發新品種的工作,并成立了中藥提煉廠。在黨的關懷下,同仁堂在解放后有了很大發展,工人生活穩定,而且質量有了很大提高。1953年,同仁堂盈利按國家所得稅、企業公積金、職工福利獎、資方股息分紅四部分分配。隨著國民經濟的恢復,黨適時地提出了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北京市積極響應,很快制定了利用、限制、改造資本主義工商業的具體措施,并召集在京民族工商業者召開工商業聯合大會,會上,同仁堂總經理樂松生積極發言,擁護總路線。會上,市地方工業局擬選同仁堂這個國藥大戶首先進行試點,為全行業合營擴展影響,奠定基礎,積累經驗。21*cnjy*com這一變革,不能不引起同仁堂樂氏家族的震動。他們因將失掉生產資料占有權、企業,現統治權和企業利潤分配權。這是切膚之痛。樂松生先生做為當時民族資產階級的代表,對其家族已經經營了200多年的同仁堂藥店面臨著抉擇。經過反復思考,他深感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歷史潮流不可違背。同時也看到,共產黨和職工群眾仍讓自己做同仁堂的總經理,生活待遇不薄,這是對自己的信任和期望,因此必須聽黨的話,走社會主義道路。于是他毅然決定同仁堂帶頭實行公私合營。在這次代表大會上,樂松生當選為工商聯執行委員,推動了同仁堂實行公私合營的進程。1954年2月16日,中共北京市委統戰部關于北京市工業公私合營工作計劃中明確提出同仁堂是第一批合營的單位。同年8月9日,在大柵欄同仁堂成立了公私合營籌備工作委員會。27日,同仁堂彩旗高掛,在慶樂戲院召開了慶祝公私合營大會,鑼鼓喧天,鞭炮齊鳴。全體員工歡欣鼓舞,這家古老的私營企業在風雨飄搖258個春秋之后,邁進了社會主義大門,開辟了同仁堂歷史上的新紀元。合營后,一切涉及公私關系問題的事情,樂松生總經理都和公方代表王蘇協商。針對一部分老職工怕合營后遭退休、怕降低工資等問題,工會通過多次不同層次的座談會,政策交心會,個別談心等方式,向職工講同仁堂合營的措施和合營后的前景,使大家認清形勢,了解各項政策,清除各種疑慮,職工們紛紛表示,要為同仁堂出力,多做貢獻,使合營工作得以順利進行。此外,合營后的同仁堂,還進行了資產清算,確定了資方資本和應得的股息。面對合營后的新情況,同仁堂黨支部領導全體職工先后進行人事勞動紀律、經營思想的整頓,并相應建立了勞保條例、成本核算、生產統計、質量檢查、專人配送料、出入庫等制度;制定年度、季度生產計劃,和用戶建立供銷合同,改變生產的盲目性;增加設備,改進工藝技術,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消耗;特別注意了建立公私方共事的制度;使資方有職有權。通過改善經營管理,開始體現了合營優勢,職工的情緒也空前高漲。經理樂松生滿意地說:“別家的流水日益下降,咱們的流水逐日上升,原來擔心合營工作會影響生產,沒想到合營后業務發展這么快,這下可放心了。”同仁堂率先實現公私合營,對其它國藥店、行、棧形響很大,而且影響到全市的私營工商業者。中央和市委領導對同仁堂非常關懷,1955年初,彭真同志親自到同仁堂會見樂松生經理,聽取合營后的工作情況匯報,并對各方面的工作給予了肯定。樂松生還以北京市工商聯主任委員的身份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接見。在同仁堂的影響下,全市私營國藥業,于1956年1月13日被北京市政府批準全行業公私合營。15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社會主義改造勝利聯歡大會,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接見了農業、手工業、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代表。樂松生代表工商界登上天安門,手捧巨大報喜信向黨中央、毛主席報喜。公私合營使同仁堂獲得了新生,解放了生產力,經過短短幾年的努力,企業面貌大改觀。1959年比解放前夕的1948年,職工人教由190人增加到539人,增長了近2.4倍;產值由16萬元增加到1251.9萬元,增長78.3倍;蜜制丸藥140萬丸,增加到6864.2丸,增長了49倍;水泛丸由4000斤增加到31.38萬斤,增長78.5倍;虎骨酒由3萬斤增加到30.5萬斤,增長了10倍。今天,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同仁堂已經走向世界,走向新的輝煌。胡玉美醬園廠與三大改造的淵源1954年安徽安慶胡玉美醬園廠在全省第一家實現公私合營。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一胡氏人家由徽州婺源(今屬江西)移居安慶,一個叫胡兆祥的人開始在本地走街串巷,肩挑販賣醬貨,繼而開設“四美”醬園、“玉成”醬園,后在安慶商業中心四牌樓創辦“胡玉美”醬園(“玉美”是店號,既以之志前人創業之艱辛,又寓之以“玉成其美”之意),至今已有180年,是一個負有盛名的“中華老字號”企業。19世紀末20世紀初,隨著業務的發展需要,“胡玉美”不僅在本市設立多處分店,還在上海、南京、漢口等地設立支店或經銷處,并逐步打開津浦、滬寧和平漢通渠,業務日漸發達。產品也不斷增多,新添罐頭、冷飲、糕點、藥酒等多個品種,尤以流傳甚久的蠶豆辣醬,蝦籽醬油等更特色。胡玉美主導產品蠶豆辣醬以“選料精細,做工考究,風味獨特”見長,為居家旅行調味之佳品,于1911-1929年間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西湖博覽會、南洋勸業展覽會等金銀獎章九枚,“胡玉美”得以聲名大振,享譽中外。由于1937年抗日戰爭的爆發,“胡玉美”也遭到致命的打擊,很快由盛極一時轉入衰敗及至瀕臨破產的邊緣。新中國成立后,“胡玉美”獲得了新生,尤其是1954年經重新整治后的“胡玉美”積極響應黨和政府的號召,在全市率先實行公私合營,生產力得到了徹底解放,使“胡玉美”又煥發了青春。三大改造與榮氏家族的興衰榮氏家族在上海工商界是第一大戶,榮宗敬1938年病逝后兩房分開,新中國成立前由于榮家子侄多數離開上海,帶走了大量資金,留下33歲的榮毅仁挑起申新的一副大擔子,申新紗廠和福新、茂新面粉廠由他總負責。當時作為上海人民銀行副行長的孫更舵,主管私營企業的貸款,因此和榮毅仁成為好友,甚至被戲稱為“榮毅仁的財神爺”。本來以榮毅仁的資歷和年紀,在上海工商界應屬晚輩。但是由于榮氏資產大,共產黨特別希望他能在工商界起到榜樣作用,因此十分重視榮毅仁。孫更舵說,上海人民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幫助工商業,其中包括大力扶植民族資本的棉紡織工業,比如鼓勵他們進口外棉,免征進口關稅。榮氏家族的申新總管理處成立后,約定其業務款項存儲于人民銀行,由人民銀行給以專項貸款。新政府愿意貸款給申新各廠恢復生產,消息傳到香港后,使得資本家很受感動,好幾位股東從香港匯回資金或運來原棉。1958年,孫更舵和榮毅仁曾一起下鄉到嘉定,“我負責他的改造過關,與他同吃同住3個月,看得出他是真心想跟上形勢,積極進步”。在同住的3個月里,榮毅仁談到了自己內心深處的想法:“民族資本家在新中國成立前過得也很艱難啊,我父親和伯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帝國主義放松侵略中國時發展起來。我父親一輩子辦工業,救國圖強,父輩曾經把希望寄托到國民黨身上。但是蔣介石上臺后第一手竟是無端通緝我的伯父榮宗敬,敲詐了10萬銀元。宋子文又想吃掉我們的企業。抗戰勝利后我父親榮德生又被淞滬警備司令部特務綁架,敲去了不少美元。“我本來不關心政治,但是國家不強盛,企業發展很艱難。共產黨來的時候,本來我的流動資金已經枯竭,政府讓申新恢復了生產,我真是很感激。”王老吉公私合營過程1828年,在廣州十三行,開設第一家王老吉涼茶鋪。這個店鋪的開設標志著王老吉商標的誕生;1840年,企業進一步發展擴大。在經營涼茶鋪的同時,以“前店后廠”的方式生產銷售王老吉涼茶包。1925年代表中國民族品牌在倫敦展出王老吉涼茶包民國十七年(也1928年),取得王老吉商號執照;在1956年之前,一直叫王老吉藥廠;1956年,公私合營,叫“王老吉聯合制藥廠”1965年,改名廣州中藥九廠1982年,改名廣州羊城藥廠,并于1992年進行股份改制1992年,開創性地生產出盒裝王老吉和罐裝王老吉涼茶,可謂國內最早的涼茶植物飲料,在華南市場上廣受追捧。1995年之后,鴻道集團才向當時的羊城藥業尋求合作,得到授權在一定期限內生產經營紅色罐裝和紅色瓶裝王老吉。2004年,變成了今天的廣州王老吉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后于2005年合資發展。在產品方面,王老吉也與時俱進,產品不斷地升級,從1828年的碗裝涼茶,再到民國時期的涼茶包,1992年廣藥集團羊城藥廠,成功推出盒裝和罐裝王老吉,盒裝王老吉單品銷售近25億元,已經成為利樂裝飲料第一品牌;21·cn·jy·com1995年之前盒裝王老吉和罐裝王老吉一直由廣藥集團生產經營,1995年廣藥集團授權香港鴻道集團,在一定期限內生產紅色罐裝王老吉,綠盒王老吉和紅罐王老吉比翼雙飛,演繹著品牌的傳奇。【來源:21·世紀·教育·網】我們的農業合作社在這場合作化運動中,燕山山脈的這個村落里傳出了一個有趣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叫王國藩的普通農民。1952年,王國藩把村里最窮的23戶農民聯合起來,辦起了一個初級社。辦社之初,他們只能靠農閑的時候上山砍柴,換來一些簡單的農具。社里唯一的一頭驢還有四分之一的使用權屬于沒有入社的村民,因此人們把他們叫做三條驢腿的窮棒子社。但是正是靠著這三條驢腿,這個窮棒子社在第二年就發展到了83戶,糧食畝產從120多斤增長到了300多斤。王國藩合作社的名氣越來越大。1955年,毛澤東為了推進合作化運動,親自編輯了《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一書,在書中寫道:“我看這就是我們整個國家的形象。難道六萬萬窮棒子不能在幾十年內,由于自己的努力,變成一個社會主義的又富又強的國家嗎?”到1956年底,全國已有96.3%的農戶加入了合作社,合作化運動順利完成。三大改造經過土地改革,農民們終于得到了他們殷殷期盼的土地,歡喜不已。農業的生產隨著他們的積極逐漸發展起來了。有喜亦有憂,雖然農業的發展蒸蒸日上,可是當時的農業的經營還是非常分散的,并不富裕的農民也沒有能力去解決農業上所需的條件,領導也是對這個問題操碎了心,為此想出了一個對策—建立農業生產合作社,這個對策能夠很好的將農民們集中起來,使得經營不會分散,走集體化和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道路,這就是國家對農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革。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農業合作化的優越,使得千千萬萬戶農民都積極參與,這股熱潮也推向了手工業。受農業合作化的運動,手工業也建立了手工業生產合作社,由于前面的反響很好,手工業生產合作社于1956年,就擁有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手工業者,可見對農業與手工業的改造是正確且成功的。既然對農業與手工業進行了改造,那么不可避免的就還有資本主義工商業。于1954年,國家開始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采取措施。國家先是公私合營,也就是公私雙方共同經營企業。當然,公方處于領導地位。慢慢地,國家又實行贖買政策,即按全行業公私合營時的資本家的資本發給定息。這個方法好在哪呢?好在這張政策,實現了和平過渡,不會給國家與資本家帶來矛盾,可謂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的創舉啊!以上對農業,手工業與資本主義工商業的改造稱為三大改造。三大改造將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這也是三大改造的實質。它使我國初步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進入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但在三大改造的后期,也存在著要求過急,工作過粗,改變過快的缺點。無疑的是,三大改造是我國對社會主義道路探索的一個成功點。上海水泥廠的前世今生1920年末,劉鴻生創辦了華商上海水泥股份有限公司,是華資第一家濕法水泥廠,水泥商標為著名品牌“象牌”。20世紀三十年代上海海關大樓等多幢標志性建筑,都是采用象牌水泥建造。水泥公司的成功運作,是劉鴻生經營才華的結晶,人稱“水泥大王”。新中國成立后,象牌水泥廣泛應用于上海市各大重點工程,享譽國內外。九十年以來,上海水泥廠為上海大都市建設做出豐功偉績。近百年歷史的水泥廠所在地,將建設成為上海西岸工業文化長廊。21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