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第1課 鴉片戰爭虎門銷煙的民族英雄——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趨避之!林則徐,字元撫,又字少穆。生于乾隆五十年,歷經嘉慶、道光兩代,咸豐登基后不久病故。他從政為官四十年,先后擔任多職,但他的正直清廉,為他的人民所敬仰,并贏得“林青天”的美譽。他最大的功績是領導了中國歷史上轟轟烈烈的禁煙運動——虎門銷煙,指揮了抗英斗爭,維護了國家主權和民族的尊嚴,成為中國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愛國者。19世紀初,以英國為首的西方殖民主義者,不顧中國政府的禁煙令,通過各種渠道向中國輸出罪惡的鴉片,到30年代,每年輸入鴉片達4萬多箱,嚴重的毒害了200萬中國人,同時使中國每年外流白銀達1000萬兩。面對洶涌而至的鴉片潮,清廷內部出現了弛禁派(投降派)與嚴禁派的斗爭。深感禁煙關系國家命運和民族存亡的林則徐極力主張禁煙。?早在1823年在江蘇任按察使時,就曾下令秘訪嚴拿勾結衙門差役、開設鴉片煙館的土豪惡棍。1832年,他任江蘇巡撫后,與兩江總督陶澍“志同道合,相得無間”共商奏請嚴禁鴉片,自鑄銀幣,緩征救災,開浚河道,興利除弊等等。1837年林則徐任兩江總督,他繼續開展禁煙運動。1838年,林則徐以“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政治眼光上書清廷:“鴉片流毒天下,為害其巨,法當從嚴。若猶泄泄視之,是使數十年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道光皇帝為維護統治,接受了林則徐的主張。?1838年12月,任林則徐為欽差大臣,前往廣州查禁鴉片。1839年3月,他一到廣州,便在兩廣總督鄧廷禎等的積極協助下,雷厲風行地開展禁煙。他們大力整頓海防,倡辦義勇,嚴拿煙販,懲處受賄官員,并責斥英、美外國鴉片販子交出鴉片。嚴正聲明:“若鴉片一日不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結果,收繳鴉片近2萬箱,在虎門當眾銷毀,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在廣州虎門海灘上,人頭攢動,人山人海,觀看中國近代史上最大快人心的一幕,即虎門銷煙。這次銷煙使用的不是火,而是海水、生石灰和鹽鹵。事先,林則徐也曾試用過火燒,即用桐油與鴉片煙膏摻在一起焚毀,但此法即費桐油,又不徹底,有些煙膏會滲入泥土中,“癮君子”仍可挖泥熬取。因此,林則徐經過調查得知,鴉片在熬制時如遇上生石灰和鹽鹵會變成無用的渣沫。于是他令下屬在虎門要塞的海灘上,專門挖了兩個大池,池底砌石,四壁打樁釘板,防止滲漏,并有涵洞與大海相通。鴉片銷毀時,打開涵洞,將大池灌滿海水,再灑入鹽鹵,然后把切碎的鴉片投入池中沒泡半日,最后將一塊塊生石灰投下。霎時,池水沸騰,煙霧彌漫,鴉片被慢慢熔成廢物。海水退潮時,打開涵洞,將池水放出,鴉片便宣告銷毀。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經過20天,徹底處理了由英美煙販非法運入的237萬斤毒害中國人民的鴉片。銷煙后,林則徐曾給清廷上了一份奏折——虎門銷化煙土一律完竣折,敘述了這次銷煙的全過程,除林則徐具名外,尚有鄧廷楨和怡良的名字,道光皇帝朱批:“可稱大快人心一事。”虎門銷煙,是人類歷史上曠古未有的壯舉,虎門銷煙,展示出中華民族無以倫比的偉大形象,是抗擊外來侵略的勝利虎門銷煙,使世界震驚,沉重的打擊了英國侵略者,表現了我國的民族尊嚴和浩然正氣,表明了中國人民的禁煙決心,揭開了我國近代反殖民主義斗爭的序幕。林則徐,理所當然地是這一事件的組織者、指揮者和完成者。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已毫無愧色地成為歷史巨人了。銷煙的正義行動,取得了廣大人民的支持,虎門海灘每天都有上萬人觀看,人們無不拍手稱快。外國人看到這情形,也對林則徐禁煙的果斷表示欽佩。虎門銷煙是我國近代史上反帝斗爭中的光輝一頁,林則徐領導禁煙運動的勝利,是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史上第一個偉大勝利,這一壯舉,嚴厲地打擊了外國鴉片販子,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和利益,增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21教育網盡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對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21cnjy.com林則徐從政40年,歷官13省,是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地主階級改革派的代表人物。雖然作為封建官吏,存在“忠君”思想,鎮壓過少數民族起義,但在中華民族面臨淪入半殖民地的緊要關頭,他挺身而出,“置禍福榮辱于度外”,堅決實行禁煙,抵抗外國武裝侵略,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還主張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發展民族工商業。這是他一生活動和思想的主流。林則徐不愧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21·cn·jy·com同許多偉大歷史人物一樣,林則徐是人,不是神,因而不可避免地帶有階級和歷史的局限性。林則徐生活在中國封建社會行將解體、外國資本主義人侵、國家獨立受到嚴重威脅的時代。他和愛國開明的封建士大夫魏源、龔自珍等人一起,矢志探索挽救腐朽的清王朝,臻國家于富強和外御強敵、捍衛國家獨立、民族生存之道。他把反對外來侵略和維護清朝統治當作解除“ 內憂外患” 的兩大重任。他以年高病弱之身,毅然應詔前往桂林鎮壓天地會起義,足以說明他的封建正統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林則徐的局限性恐怕主要在此。 琦善與鴉片戰爭“讀史使人明志”,歷史的教訓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所銘記。中國上下五千年歷史,從繁盛一時的唐朝再到腐朽的清朝,有無數的故事。今天我講的故事:中國的恥辱——近代史的開端:第一次鴉片戰爭。www.21-cn-jy.com在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有一個特別的人,他是清朝直隸總督——琦善。1840年4月,英國國會進行正式投票,最終以271票贊成對262票反對的微弱優勢通過了對清朝進行軍事行動的決議,英國人要用堅船利炮打開大清王朝閉關鎖國的大門。6月28日,英國海軍艦隊抵達廣州,英軍司令官下令封鎖珠江口,第一次鴉片戰爭拉開帷幕。鴉片戰爭開始了,但是英國人沒有在廣州與林則徐開戰,而是直接北上,他們要向清朝皇帝討要個說法。大不列顛的皇家海軍于中途順手把定海給占領了,只用了半天時間。這是英國人戰略的一部分。道光皇帝接到奏報,百思不得其解,難道我大清的將官士兵都是酒囊飯袋嗎?林則徐為此也很抑郁,給道光上折子請求處分,說這都是我的錯!道光皇帝冷淡地回了一句:“知道了!”林則徐隨后又上了一道折子,說皇上你得加強天津防衛,洋人極有可能要殺過去!道光皇帝氣暈了:我讓你去廣東禁煙,你卻給我惹出戰端來,還提醒我小心性命,滾!2·1·c·n·j·y道光皇帝一直不知道大不列顛英吉利這國家在什么地方,也沒見過英國軍艦是什么樣的,英國軍艦到了天津之后,琦善先去看了一眼,回北京告訴道光皇帝:這都是從未見過的東西,可以說是三個先進的代表!道光皇帝聽罷,一下子三個自信沒了。恰在此時,林則徐又給朝廷上了一道折子,給道光皇帝鼓勁:堅持抗戰,最后的勝利一定屬于掌握宇宙真理的大清朝!道光皇帝憋著一肚子邪氣,回他一副對聯:上聯:無理!下聯:可惡!橫批:一派胡言!這是道光皇帝在林則徐奏折上的朱批。21·世紀*教育網在英國政府宣布對大清國開戰之前,清朝的廣東水師和零星的英國軍艦交過兩次手,戰果不用說,吃虧是必然的。所謂廣東水師也就是在較大一點的木船之上,裝載著一群拿著長矛大刀的清軍士兵,這種水師鎮壓個打漁曬網的草民百姓還成,在英國人的軍艦面前,就是笑話。更搞笑的是,林則徐明明知道戰況如何,在給道光皇帝上折子時卻說謊稱“七戰七勝”。天朝官員一屁兩謊,這是人品!www-2-1-cnjy-com林則徐的這個“七戰七勝”的喜報,符合天朝官員的慣例,報喜不報憂是必須的,這是為圣上分憂,龍顏大悅之下,好處多多。果然,林則徐的喜報讓道光皇帝喜不自禁,連聲叫好,還鼓勵林則徐:給我狠狠地打!要打出大清的威風來!有脾氣千萬別在懷里摟著,我不怕你們沖動,放開手腳,打他個生活不能自理!林則徐的這個“七戰七勝”的謊言,把自己給將死在棋盤上了,他再想和英國人坐下來好好談談,道光皇帝都不答應!只能繼續往下作!英國女王在得知大清朝這么個節奏之后,嘟囔了一句:真是找死!2-1-c-n-j-y英國軍艦到了天津,道光皇帝派琦善負責交涉,琦善算是開了眼界,知道了英國人的軍艦是什么樣子。回北京向道光皇帝匯報,道光問:洋鬼子干什么來了?琦善懷里揣著英國人的強硬通牒,他不敢拿出來,因為實話不能實說。琦善在肚子里琢磨著怎么措辭,才能讓皇上覺得臉上有面子。最后他告訴道光皇帝:英國人受了天大的冤屈,不遠萬里上訪來了(雪冤),請您老人家給他們做主(乞恩),讓他們繼續做貿易,賞一口飯吃。1840年9月28日,在鴉片戰爭爆發三個月的日子里,道光皇帝下旨革去林則徐黨內外一切職務,暫時給予雙規,在規定的時間和地點,交代“受人欺蒙,措置失當”的原因。這道圣旨算是給英國訪民雪冤解恨了。21*cnjy*com林則徐被道光皇帝革去職務,由琦善全權負責與英國人交涉。琦善是個聰明之人,先給天津大沽口英國軍艦上的士兵們送去雞鴨魚肉,算是慰問辛苦。然后他對英國人說:這北方的天氣不好,容易著涼感冒不說,而且還特別影響好心情,要不咱到廣州再說這事兒?英國人腦袋瓜子里面一根筋,說:“OK,咱廣東再見!”然后順著來時的航線退回廣州,耐心等待琦善前來談判。道光皇帝大喜過望,覺得琦善真是牛!這叫不戰而屈人之兵,三言兩語說退千軍萬馬,就是諸葛再生,也不過如此啊!【來源:21cnj*y.co*m】與英國人談判,銀子不是問題,大清朝什么都差,就是不差錢!但是,有一件事讓琦善頭大了,英國人索要香港。雖然當時的香港就是一塊荒地,要說拱手送人,琦善沒有這個權力。但是英國人不依不饒,勢在必得。琦善見識過英國人的軍艦,知道人家的實力,他沒有不答應的籌碼,他希望道光皇帝能夠答應這個條件,于是在談判中與英國人反復修改文本,但就是不簽字,這就是傳說中的“穿鼻草約”。【出處:21教育名師】在與英國人的談判中,琦善真是使出了全身解數,可以說是絞盡腦汁,殫精竭慮。他把英國人對香港的要求委婉地稱為“寄居一隅”,這道折子上奏朝廷之后,被道光皇帝痛罵不止:你這么和鬼佬談判,實在是有辱國體,讓朕以后如何去見列祖列宗?琦善看到道光皇帝的這個朱批,頓時傻眼了。從此之后,就開始在談判桌上和英國人玩虛的了,再無誠意。最后終于把英國人給逼急眼了:你特么這是拿我們尋開心啊!開打!廣州城外虎門炮臺,血肉橫飛。【版權所有:21教育】說第一次鴉片戰爭,不能沒有林則徐,他是主角,一張大臉,紅光滿面,巍巍然矗立在那。但是,鴉片戰爭也絕不能沒有琦善,歷史是需要細節的,人也一樣。琦善和林則徐相比,自有他的過人之處。林則徐的問題是沒事兒就仰望星空,做高大上的范兒,而琦善則是個腳踏實地的人。林則徐明明天天與洋人見面打交道,卻散布謠言說洋人的膝蓋不能打彎。與英國人交手,明明敗仗連連,去撒謊說“七戰七勝”。我以為這絕對是人品問題。琦善與英國人談判是徹底沒戲唱了,英國人惱羞成怒,攻打廣州。琦善被迫應戰招架。他只能招架,根本沒有還手的能力。廣州城附近的幾個炮臺,很快被英國人攻克。守衛炮臺的清軍士兵還覺得奇怪呢,不是說洋人的膝蓋不能打彎么?原來是忽悠人的啊!我不賣命了!接二連三的戰敗,有人指責琦善備戰不力,這真是冤枉琦善了。當時大清朝的軍備水平與英國人相比,在當時有觀察家點評:三個世紀的差距。這場實力懸殊的戰爭你讓琦善怎么打?護衛廣州的幾個炮臺被英國人攻克,琦善心急如焚,他真的不知道下一步該怎么辦才好。就在這時,道光皇帝的圣旨到了,琦善因為被人密折告狀,說他“私許香港”,被道光皇帝革職,并鎖拿回京問罪。可憐的琦善,北京城里人人敬仰的大清朝一等一的爵爺,南下廣州時意氣風發,決意要為國家做點什么,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萬沒想到回北京的時候是披頭散發,乘特制囚車。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琦善被鎖拿回京問罪,接下來朝廷又派過來幾位在內戰中能征慣戰的武將,跟英國人死磕。每一場戰爭都是一場笑話,可以說是笑話連連看,無不一敗涂地。令人稱奇的是,道光皇帝所接到的都是喜悅的捷報,這些敗軍之將無一例外地都用謊言編寫勝利的篇章。易中天說這段歷史,有那么一句話:這些大清朝的將軍們,白天是軍事家,到了晚上,就特么成文學家了。從林則徐的“七戰制勝”開始,大清朝的命運就已經注定了,始于作偽,終于無恥。一個歷史人物,評判他的好與壞,錯與對,應分兩面來看:就拿琦善來說,我們大多聽說關于琦善的故事,無一不反映出他是個令人憎恨的賣國賊,因為今天的中國人民,在林則徐民族英雄的金字招牌之下,大多數人認定了琦善是個貪生怕死的賣國賊,因為他主和。其實真的不是這樣。琦善千里迢迢一路顛簸到了廣州之后,竭盡全力和英國人在談判桌上周旋,人家有軍艦,他只有一條舌頭,琦善想把英國人給說死。英國人漫天要價,獅子口一張索要賠償2000萬!最后被琦善硬給砍價到600萬!你們誰有這功夫?說琦善是賣國賊,沒良心!琦善是何許人也?皇室宗親,不僅聰明絕頂,而且頗有才干,在大清朝做直隸總督,那是疆臣之首,在北京城里人人見他都得低眉順眼,抬起頭來就得尊稱一聲爵爺!說他是賣國賊,沒有可能!21*cnjy*com每一個歷史人物都值得我們細細品味,他們的成功給我們前車之鑒,他們的失敗給我們敲響警鐘,不讓我們重蹈覆轍。這就是歷史故事里人物的魅力!林則徐智斗洋商清朝末期的時候,到處都是抽鴉片的中國人。因此,清朝派林則徐去廣州禁煙。林則徐到了廣州才發現,外國人不但在鴉片上剝削中國人,就連在一些基本的貿易上也巧取豪奪。 那時候,在對外貿易中,清朝主要是進口一些西方國家的布匹等,而出口多是瓷器茶葉等,可是這樣的貿易卻讓當時的清朝官員吃盡了苦頭。原來在與洋商的貿易中,清朝總是吃虧:洋商在運輸布匹的時候,常常在途中遇到風浪,船艙就會進水,布匹浸了海水質量就會受損。 可是他們欺負清朝官員沒有辦法檢查,每當船艙進水的時候,這些洋商就會在到達港口前停在一些隱蔽的島嶼上把那些被海水泡過的布匹晾干,這樣晾干的布匹一時之間很難檢查出來,因此清朝的官員只有收下這些布匹,可是這些布匹一浸水,質量就會大大下降。 而清朝出口的瓷器、茶葉等,盡管用稻草扎,可是經過海上風浪顛簸,到國外時有很多瓷器碎了,茶葉受潮了,洋商則是百般壓價。 林則徐來到廣州后,查處鴉片的同時看著洋商使手段使白花花的銀元流入洋人的口袋,很是心痛,卻又無計可施。 有一天,林則徐在船艙上偶然撿到一粒綠豆,他看著這粒綠豆,突然心生一計。他到衙門后召集洋商,宣布道:“今后,我國進口洋布,同時進口綠豆。你們裝船時,必須一行布匹,一行綠豆間隔排好,船到港口時,先驗艙后起貨,否則布匹一律拒收。”緊接著,林則徐又召集當地的商人宣布:“出口瓷器時,必須在瓷器空隙處也放進綠豆,否則一律不得出口。” 就在林則徐宣布完規定不久,有一批英國商人的貨船靠岸了。林則徐親自驗貨。他問道:“船艙可曾進水?”英國商人在胸前劃了個十字,說道:“靠上帝保佑,一路風平浪靜,船艙沒有進一滴水。” 林則徐微微一笑,下令衙役倒出綠豆,只見不少綠豆已經發芽,林則徐撿起一根綠豆芽,正色問道:“如果船艙沒有進水,綠豆怎么會發芽呢?”英國商人啞口無言,只能按規定接受罰款。英國商人想:中國的瓷器運出去的時候,多有破碎,到時候以牙還牙,一定能把這筆錢撈回來的。 等中國的船舶到英國港口的時候,英國商人都涌了過來,想把在中國港口的損失撈回來。可是,這些洋商失望了,瓷器保存得十分完好,沒有一件破碎的。原來林則徐讓人在瓷器中塞滿綠豆,而且灑上清水,這樣綠豆一發芽,就可以將瓷器中的空隙全部填滿。如此一來,任憑多大的風浪,瓷器也安然無恙了,而且這些發芽的綠豆也可以做為飼料出售,一舉兩得。英國商人的如意算盤落空了。【來源:21·世紀·教育·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