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冬去春來(教案)【教學目標】1.知識方面:通過活動,總結出冬去春來之際,動植物、人類以及天氣的一些變化。2.能力方面:重點培養學生觀察大自然、動植物、人類以及天氣的能力,和搜集天氣情況以及分析資料的能力。3.態度情感:培養學生關注季節變化的興趣,初步感知季節變化對動植物的影響。【教學方法】觀察、比較法【教學重點】通過活動,總結出冬去春來之際,動植物、人類以及天氣的一些變化。【教學難點】搜集天氣情況以及分析資料的能力。【教學準備】水彩筆【教學過程】一、導入1.放一段具有冬季顯著特征的錄像(如下雪、動物冬眠、植物落了葉、人的一些活動等)2.談話:寒冷的冬天已經過去,現在是什么季節?(春天)那就讓我們來感知春天的氣息吧。二、探究研討了解冬去春來,動植物的變化及人的活動3.感知植物的變化。活動:到校園里找春天,發現植物的變化,并作簡單的記錄。4.交流自己的發現。5.初步了解動物的變化。提問:與冬天比,你們知道動物們有哪些變化嗎?(課下繼續觀察并記錄,隨時與同學交流)6.了解人類的變化。(1)觀察教材上的圖片或放一小段春天人類典型活動的錄像。(2)提問:你還知道人們在春天里有哪些活動?7.小結:春天來了,許多植物發芽,冬眠的動物開始活動,人們忙著耕田播種。8.討論:為什么會發生這些變化呢?(柳樹為什么要到春天才會發芽呢?)——(引出天氣的變化)三、了解冬去春來天氣的變化1.出示上學期的夏去秋來天氣記錄表。2.提問:你還記得從夏天到秋天天氣變化的規律嗎?3.學生匯報記錄整理20天的天氣紀錄。(學生匯報,教師可用電腦打出來,先是在大屏幕上,或寫在一張大記錄表上展示給學生)4.小組活動:根據資料分析從冬季到春季天氣變化的規律。5.比較冬去春來與夏去秋來天氣變化規律的異同。四、總結1.活動:每個小組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春天。(文字、圖畫、歌唱……)2.教師總結。冬去春來(學案)【學習目標】1.科學概念知道春天來臨動物發生的變化,初步了解春天天氣的特點。2.過程與方法會運用收集資料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冬去春來的現象和變化。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課外能積極收集與冬春有關的資料,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有關冬去春來發生的現象和變化的信息。【學習重難點】重點:春天來臨動物發生的變化。難點:掌握用收集資料的方法來探索春天來臨后生物發生的變化。【學習過程】一、思考導入冬天的天氣有什么特點?春天呢?二、合作探究1.探究新知(活動一)到野外,感受春天的氣息,和小伙伴們分享自己的感受。2.探究新知(活動二)討論:從報紙上查找10天的天氣情況,并記錄后10天的天氣情況,比較從冬到春天氣變化與從夏到秋天氣變化的情況。如何利用數據資料總結出天氣變化的特征呢?操作部分思考:為什么冬到春與夏到秋天氣變化的情況是不一樣的?三、拓展延伸課后思考題:春天來臨,動物發生的變化一樣嗎?為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