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十六年前的回憶》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部編版內容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四組教學主題:革命品質課 時:2課時 第2課時授課對象:六年級學生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基于識字寫字: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基于閱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受到優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勵,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擴展閱讀面。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00萬字。基于口語交際: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學情分析基于識字寫字:本課要寫的字中,“哼”和“執”在書寫的時候容易將“亨”多寫一橫,而漏掉“丸”的一點,教師要及時指導。 基于閱讀:本單元的閱讀目標是關注外貌、神態、言行的描寫,體會人物品質,是在第三單元的閱讀策略的基礎上拓展而來,第三單元本班學生對間接表達情感的方式掌握的不錯,因此這一塊著重復習,不是難點,但由于本單元的主題是革命者的品質,對于小學生而言,革命者大多數是歷史人物,和孩子們生活相去甚遠,對文本的理解也就有了一定的障礙,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基于口語交際:學生能認真傾聽,把握主要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達到具體生動有一定難度。3. 教材分析:《十六年前的回憶》一文是李大釗同志的女兒李星華在1943年李大釗遇難十六周年的時候寫的一-篇回憶錄。這篇文章從女兒的視角,為我們還原了- -位革命先烈在危難時刻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從容赴死的感人形象,表達了對父親為理想獻身的精神的理解、敬佩。表達了對反動派殘殺革命者的痛恨,以及對父親的敬仰與深切的懷念。評價任務1. 默讀課文,能夠找出描寫李大釗的語言、動作、外貌的詞句,并簡要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達成目標一)2. 全班交流,在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的基礎上,感受到李大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勇于犧牲的革命形象(達成目標一)3. 在感受到人物品質的基礎上,自然生發出對革命烈士的敬佩之情(達成目標一)4. 能夠找出文中前后照應的段落,說出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現手法。(達成目標二)5. 通過老師的引導,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前后照應的寫作好處。(達成目標二)課題 十六年前的回憶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語文 年級 六學習 目標 抓住描寫李大釗的語言、動作、外貌的詞句,感受李大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勇于犧牲的革命形象理解課文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現手法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導入新課 一. 復習導入師: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回憶了父親李大釗被捕前,被捕時,在法庭上以及父親遇難后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父親深切的懷念。李大釗同志具有怎樣的品格呢?【課件1】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那年春天,通過李大釗的外貌、神態、言行來讀懂他,同時結合我們上節課查閱的關于他的資料,加深對李大釗的理解,這也是我們這一單元所要達成的學習目標 自主學習感知主要內容 二. 教授新課一、抓住人物描寫,體會人物品質S:請同學們拿起筆,打開書,默讀課文,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順序,畫出描寫父親李大釗語言、動作、表情的語句,圈出句子中的關鍵詞,批注你的感受,思考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時間5分鐘 [課件2]S: 相信同學們已經批注的差不多了,請將你們的答案發到屏幕區里吧。連麥2人:你來說一說你找到的句子,和你的批注吧。(學生說哪句話,老師就相應的PPT)【被捕前的言行】 [他每天夜里回來的很晚,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時候他又出去了。他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課件3]這說明了什么呢? 早出晚歸、工作忙碌再加上工友閻振三一早上街買東西,直到夜里還不見回來。這一切的行為都在提示我們什么呢? 是的,局勢越來越嚴峻,父親的工作也越來越緊張。當時的局勢是怎樣的?[課件4] 李大釗負責領導北京黨組織的革命工作,他早出晚歸為革命事業日夜操勞,他燒掉書籍和文件,表明形勢已經相當嚴峻了。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很多資料不能留下來,工友被抓預示著敵人已經開始瘋狂地鎮壓革命者,暗示父親的處境越來越危險?!靖赣H和我的對話】 有同學關注到我和父親的一個對話,請讀一讀[課件5]”父親平日對我的態度是耐心的,而現在的態度是含糊的,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這是為什么呢?(學生交流……) “不論……總是……總是”體現了父親對待我們的慈愛和善,[課件6]但是當時的局勢十分嚴峻,不是同孩子談心的時候,而且防止革命的書籍和文件落到敵人手里,這樣的事情也不是幾句話能夠說清楚的,由此表明父親對待工作的認真、嚴肅。【父親與母親的對話】 母親為什么要勸父親離開呢? 那父親知道自己的處境嗎? 在明知山有虎情況下,他作出了這樣的回應:[課件7]父親的這段語言描寫中,父親的語氣是怎樣的呢?從他的話語中,哪兒能讀出來堅定的信念? 由此,你感受到了李大釗的精神品質的嗎?是什么?(學生交流……)是的,李大釗把革命工作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甚至比自己的生命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勢的險惡,處境的危險,但絕不能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表現了他對革命工作高度負責的精神。就在被捕之前,李大釗還在為策應北伐而努力著,堅決以此表明了他的決心。[課件8]我哪能離開?一個反問句,加強了語氣和情感。同學們,你們從人物的語言中體會到人物的品質了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朗讀這段話。朗讀這段話,語氣一定要堅定有力,表現出為革命工作鞠躬盡瘁的決心。[課件9] 【父親被捕時的表現】[父親不慌不忙的向外走去]這是對李大釗的什么描寫呢?[課件10] 而此時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又是誰呢?是敵人,敵人還沒進屋就先放槍,還紛亂的喊叫。這是敵人的虛張聲勢。作者通過將兩撥人的行為進行了?對比……可以凸顯李大釗的什么品質呢? 是的,沉著鎮定、處變不驚,臨危不懼。[課件10]憲兵、偵探、警察一人傾巢而出,一擁而入,像魔鬼一樣。而槍口對著的只有我和父親。而父親的表現是什么樣的呢?你找到了嗎?同樣,通過對比,我們可見敵人的殘暴和對李大釗的重視和恐懼。[課件11]【父親在法庭上的表現】[父親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可是沒戴眼鏡,我看到了他那亂蓬蓬的長頭發下面的平靜而慈祥的臉。]對父親的外貌描寫中,你關注到了哪些詞?這說明了什么呢?你感受到了什么?[課件12](這有一段視頻,一起來看)[播放視頻]同學們在查閱了關于李大釗同志犧牲的史實資料時,可能會得知李大釗被捕后,受盡了敵人的殘酷拷打和折磨,敵人慘無人道的用竹簽敲進他的指縫里,最后竟剝去了他雙手的指甲。食指連心痛,但他始終無所畏懼,堅貞不屈,嚴守黨的機密。平靜、而慈祥是對他的神態描寫。平靜說明什么呢?對了,說明李大釗在經歷了殘酷折磨后依舊堅強。慈祥這個詞又讓我們感受到了什么呢?是。那是李大釗對親人的愛。 當我們都哭喊出來時,父親瞅了瞅我們,沒對我們說一句話,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個力量,他平日對我們講的,他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這一段話,打動你的有哪些詞語呢?[課件13]是的,安定,沉著,為什么會這樣呢?[課件13] 因為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這就是對于革命事業的信心。[課件14]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在極端危險和困難的情況下,他對革命工作仍然鞠躬盡瘁。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在被捕時才能格外的鎮定、從容、處變不驚。正因為李大釗同志對革命事業充滿必勝的信心,所以在敵人的嚴刑拷打下堅貞不屈,毫不動搖。同時也不因親人的哭喊而憂傷。相反的,他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走之前父親說完話又望了望我們,這一望竟是我們最后的訣別,我想這眼神中一定飽含著太多的心情和囑托。如果眼睛會說話,他要表達什么呢?同學們想一想,我想這眼神可能在說,我的好女兒,你們懂事了,長大了,爸爸為你們感到自豪、感到欣慰,你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長大后完成我未盡的心愿,爭取革命的勝利,過上幸福的生活。我想兒女們一定不會辜負父親的囑托。那么讓我們來回顧一下這部分的內容,這部分我們通過李大釗同志的外貌、神態、言行等描寫,我們讀懂了他的內心,感受到了他崇高的品格。所以在我們自己的寫作中,我們也要學會通過外貌、神態、言行來表現人物的品格。二、 體會表達手法1. 同學們讀最后的這三個自然段,[課件15]再和文章的開頭來比較一下。他們之間有什么聯系呢?① 是的,這幾個自然段按都提到了一個日子,那就是4月28日,[課件16]前面寫到的,后面也有所交代。后面提到的前面也做了鋪墊,這種寫法叫做前后照應。如果前后照應,在開頭和結尾的位置,就叫首尾照應。我們前段時間學習的課文匆匆,開頭和結尾都提到了,我們的日子為什么一去不復返呢?也是采用了首尾照應的寫法。 同學們想一想,首尾照應,這樣寫的好處是什么呢?對了,這樣寫可以使文章結構更加緊湊,突出中心,表現了作者一直把父親的被害牢記在心的思想感情。[課件17]這篇課文除了在開頭和結尾處有之外,在文章的中間部分也有前后照應的地方,同學們你能找到嗎?[課件 18] 在第幾自然段,什么事情呢?畫下來文章在燒文件和閻振三兩處也進行了前后照應。這兩處寫法的好處是什么呢?還是讓文章的結構緊湊嗎?[課件19] 不是的。這樣顯示讀者對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的印象和感受也更深刻。比如如果前面不提到閻振三上街買東西一直不回來,后面在李大釗被捕時,軍警中間卻出現了閻振三、讀者讀到這里時,心里就會畫許多的小問號,這個人是怎么回事?哪里來的人物?所以在前面做了鋪墊之后,就會讓讀者將事情的來龍去脈了解得更加清楚些。[課件19]三、 拓展延伸,激發情感 1. 就讓我們記住這些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的幸福,浴血奮戰、前赴后繼,革命先烈吧。讓我們一起來讀這首詩《囚歌》[課件20][播放音頻]同學們,讀完了,你有什么感受呢?和你的家人,朋友說一說吧。2. 正是這些在烈火與熱血中的革命先烈們,正是因為他們為了中華民族能夠在世界上挺起脊梁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課件21]而現在,我們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沒有辜負他們的犧牲,在世界上占據了一席之地,成為了世界強國,中國人的脊梁永遠不屈,以前是這樣,現在依舊還有那顆奉獻的心,這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有的美好品質,這次疫情之下,同樣,中國人再次被全世界敬佩,因為無數人的犧牲和奉獻,我們才得以平安在家。他們,同樣是英雄。 默讀課文,能夠找出描寫李大釗的語言、動作、外貌的詞句,并簡要談一談自己的感受(達成目標一) 全班交流,在分析人物語言、動作、外貌的基礎上,感受到李大釗臨危不懼,視死如歸,勇于犧牲的革命形象(達成目標一) 能夠找出文中前后照應的段落,說出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表現手法。(達成目標二) 通過老師的引導,在交流的基礎上得出前后照應的寫作好處。(達成目標二) 在感受到人物品質的基礎上,自然生發出對革命烈士的敬佩之情(達成目標一)課堂小結 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課下去搜集資料有關“疫情之下的英雄”,用你自己喜歡的形式,來歌頌這些英雄們,表達你對他們的敬佩與感激吧。形式不限,可以是文章,可以是手抄報,可以是美篇,可以是手賬,可以是你搜集的圖片和文字自己制作的抖音視頻 。【上傳形式,可以是鏈接,可以是圖片 可以是word文檔 也可以是錄音】唯一的要求:真情實感, 用心。[課件22、23]整理課堂筆記 板書 教學反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9張PPT)課前準備1.上課認真聽2.筆記認真做3.問題積極答4.不做無關事1.準備好學習用品2.端坐在學習桌前3.排除掉外在干擾閱讀提示: 默讀課文,按“被捕前、被捕時、法庭上”順序,畫出描寫父親李大釗語言、行動、表情的語句,圈出關鍵詞,思考: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早出晚歸工作忙碌 軍閥張作霖在帝國主義支持下,率兵進關,占領河北、山東等地,以武力威脅北伐國民革命軍,下令通緝李大釗同志。1927年春天局勢危急 李大釗領導并親自參加北京人民反對日、英帝國主義和反對軍閥張作霖吳佩孚的斗爭。1926年春天必須爭分奪秒工作對話對比充分表明了父親對“我們”的慈愛也表明父親對革命事業是很慎重的父親對工作高度負責舍小家,顧大家 反問句 李大釗堅決不離開北京,不離開自己的工作崗位。堅持到底忠于黨 為了革命工作,他早已把個人安危置之度外,表現了他對革命高度負責的精神。仍舊穿著他那件灰布舊棉袍沒戴眼鏡亂蓬蓬的長頭發平靜而慈祥的臉。暗示敵人對父親施了重刑。表明父親經歷殘酷的折磨后依舊堅強。父親對親人的愛法庭上 他臉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著。 思考:聯系上下文說說父親為什么“安定”“沉著”?“他的心被一種偉大的力量占據著”面對敵人嚴刑拷打不動搖面對親人不憂傷。 用“安定”“沉著”影響親人,使他們化悲痛為力量對革命事業必勝的信心因為所以 讀讀最后兩個自然段,思考:與開頭有什么聯系?你覺得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課文最后兩個自然段照應開頭。這種前后照應、首尾連貫的寫法,使整篇文章顯得非常緊湊,同時突出了作者一直把父親被害的事情牢牢地記在心里。(課后第4題) 找一找課文還有哪些前后照應的句子,畫出來,并說說前后照應的好處。 “有時候他留在家里,埋頭整理書籍和文件”“把書和有字的紙片投到火爐里去。”使讀者對人物的做法了解得更加清楚,得到更深的印象。 “軍閥張作霖要派人來檢查。為了避免黨組織被破壞,父親只好把一些書籍和文件燒掉。”前面埋下伏筆后面揭示答案 為人進出的門緊鎖著, 為狗爬出的洞敞開著, 一個聲音高叫著: 爬出來吧,給你自由! 我希望有一天, 地下的烈火, 將我連這活棺材一起燒掉, 我應該在烈火與熱血中得 到永生! 囚歌 葉挺 我渴望自由, 但我深深地知道—— 人的身軀怎能從狗洞 子里爬出! 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是無數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除了李大釗,你知道為國犧牲的革命者還有哪些?(課后第5題) 作業:搜集資料有關“疫情之下的英雄”,用你自己喜歡的形式,來歌頌這些英雄們,表達你對他們的敬佩與感激吧。 要求: 1. 形式不限,可以是文章,可以是手抄報,可以是美篇,可以是手賬,可以是你搜集的圖片和文字自己制作的抖音視頻 。 2. 上傳形式,可以是鏈接,可以是圖片 可以是word文檔 也可以是錄音 3. 唯一的要求:真情實感, 用心。 本文按照時間順序,寫了被捕前父親燒掉文件和書籍,工友閻振三被抓,反映出 ,被捕時,寫了敵人的 ___與父親的 ;法庭上描寫了李大釗的 ,被害后寫了 ,展現了革命先烈的 品質,表達了作者對父親的 。敬仰與懷念形勢險惡、危險心虛、殘暴處變不驚鎮定、沉著無比沉痛忠于革命寫作手法 好處 例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統編版六下冊《十六年前的回憶》第2課時基于標準.doc 六年級《十六年前的回憶》課件.pptx 囚歌經典朗誦_視頻在線觀看-56.com.mp4 揭秘:李大釗到底是被誰殺害的?臨終前受了怎么樣的酷刑?-西瓜視頻.mp4 美聲圖書館-《十六年前的回憶》朗讀者-慕林杉.mp3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