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四單元 經濟大危機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第13課 羅斯福新政一、經濟大危機1.根本原因:資本主義制度的基本矛盾 2.爆發:1929年10月,首先從美國金融行業股票價格暴跌開始3.特點:⑴波及范圍廣,從美國開始,迅速席卷了整個資本主義世界。⑵持續時間長,從1929年直至1933年。⑶破壞性極大,整個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產量下降40%以上,國際貿易額減少2/3,失業工人超過3000萬。4.影響:工業產量下降,貿易額減少;大量企業破產,銀行倒閉;失業人數激增。二、羅斯福新政1.目的:為了應付經濟危機2.開始:1933年,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宣布實施新政。3.特點:采用國家干預經濟手段4.內容:(1)整頓金融體系(通過《緊急銀行法案》);(2)中心措施:加強對工業的計劃指導(通過《國家工業復興法》規定公平競爭法規,協調各個工業部門的企業活動;談判確定工資工時標準;通過《全國勞工關系法》一定范圍內維護工人合法權益。);(3)調整農業政策(《農業調整法》,限制產量,穩定農產品價格);(4)推行“以工代賑”(投資興建公共設施,給失業者提供就業機會);(5)建立社會保障制度(通過《社會保障法》)。5.影響:作用:①美國經濟得到緩慢復蘇,工業生產有所恢復,人民生活得到改善。②新政增強了政府的宏觀調控能力,恢復了美國人民的信心,③對資本主義世界產生了深遠影響(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先河。資本主義制度獲得新生,成為繼續向前發展的新起點)。局限性:新政是在維護資本主義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調整(實質),沒有改變資本主義的本質,無法解決美國社會的根本矛盾。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擴張*資本主義國家擺脫經濟危機的方式:美國:改革(羅斯福新政)(采用國家干預經濟的手段)德國、日本:建立法西斯專政,對外侵略擴張意大利:對外侵略擴張意大利法西斯專政背景:一戰后初期,意大利經濟衰退,政治混亂。2.建立:1922年,墨索里尼組織的法西斯黨徒向羅馬進軍,標志法西斯政權在意大利建立。3.法西斯統治:對內獨裁,對外擴張。1936年吞并埃塞俄比亞。德國法西斯專政1.背景:經濟大危機沉重打擊了德國2.建立:1933年,希特勒出任德國總理,建立法西斯專政,世界大戰的歐洲策源地形成。3.法西斯統治:(1)對內獨裁:利用“國會縱火案”,打擊德國共產黨;焚燒大量的進步書籍;殘酷迫害猶太人。(2)對外擴張:撕毀《凡爾賽條約》,實行義務兵役制;派兵進入萊茵非軍事區;1938年吞并奧地利,1939年吞并捷克斯洛伐克。日本法西斯專政1.背景:在經濟大危機中,日本經濟受到重創。2.建立: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上臺組閣,建立法西斯專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亞洲策源地形成。3.對外擴張:1931年發動九一八事變;占領中國東北三省,扶植建立偽滿洲國;1937年,制造七七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第15課 第二次世界大戰一、全面爆發:時間:1939年9月1日 標志:德軍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初期戰況:1940年4-6月,德國占領北歐、西歐(丹麥、挪威、荷蘭、比利時、法國;德軍空襲英國不列顛,英國軍民在丘吉爾的領導下進行頑強的抵抗),歐洲西線戰場形成。三、戰爭擴大:1.1941年6月,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莫斯科保衛戰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歐洲東線戰場形成。2.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美、英對日宣戰,德、意也對美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四、國際聯合——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形成1.聯合原因:德日意法西斯的大肆侵略,激起世界各國人民的憤怒,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國際反法西斯國家開始走向聯合。2.標志:1942年1月,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的代表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發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形成。3.《聯合國家宣言》內容:簽字國保證使用自己的全部軍事和經濟資源,對德、日、意及其仆從國作戰,相互合作,決不單獨同敵人停戰議和。(理解即可)4.作用:反法西斯國家相互支援,協同作戰,逐漸了扭轉了戰局。五、重大轉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保衛戰是二戰的轉折點;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六、第二戰場:1944年,美、英盟軍在法國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德國陷入東西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七、重大會議1.開羅會議: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發表《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竊取的中國領土如中國東北、臺灣和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2.雅爾塔會議:時間:1945年2月 參加國:美、英、蘇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雅爾塔召開會議。目的:世界反法西斯形勢發生根本轉變,為了協調盟軍行動,取得戰爭的最后勝利;(也為了瓜分戰后世界)。內容:決定徹底消滅德國法西斯,戰后德國由美、英、蘇等國實行分區占領;決定戰后成立聯合國;蘇聯承諾在歐洲戰事結束后3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3.波茨坦會議:1945年7月,美、英、蘇三國首腦,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敦促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公告重申《開羅宣言》的條件必須實施。八、戰爭結束:1.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意大利宣布無條件投降2.德國投降:1945年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歐洲戰事結束。3.日本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九、二戰性質: 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 十、二戰的影響:(1)是人類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戰爭,世界上大部分地區和人口卷入其中,造成前所未有的破壞與災難,是人類歷史上一場的浩劫。(2)徹底粉碎了法西斯主義和軍國主義通過戰爭稱霸世界的野心,徹底結束了列強通過爭奪殖民地瓜分世界的歷史,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瓦解。(3)對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產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4)在二戰中為戰勝法西斯國家而進行的新式武器的研究,在戰后客觀上推動了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十一、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建立(或世界反法西斯各國的聯合)十二、啟示:反對戰爭,珍愛和平,加強國際合作等九年級歷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