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71張PPT)年級:九年級專題:如何構建歷史時空體系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病源在哪里?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1月22日發病 無武漢相關史、無外出、 無接觸類似或確癥病例①號病例 小家電售貨員②號病例 ①號的丈夫2月1日發病 無武漢相關史、無外出、 密切接觸、照顧①號③號病例 珠寶區售貨員1月24日發病 1月8日外地進貨曾接觸未診斷發熱者 與①同樓層,不認識、無接觸。④號病例 鞋區售貨員1月21日發病 1月12-13日到L市進貨,L市為疫區。 與①、③號同樓層,不認識、無接觸。⑤號病例 顧客1月29日發病 1月23日下午3-6點到百貨大樓 鞋區、服裝區、珠寶區等購物。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時間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①號病例 小家電售貨員③號病例 珠寶區售貨員④號病例 鞋區售貨員⑤號病例 顧客空間破解天津寶坻百貨大樓迷局——見證時空案例時空分析什么是時空觀念?時空觀念 人類從古代就開始認識時間與空間的性質,最早是在哲學領域認識時間和空間,隨著科學的發展,分離出物理學科的時空觀,主要探討“時間與空間是什么”馬克思 哲學領域的時空觀,主要是講“人與時空的關系”。 歷史時空觀念應該是最基本的歷史意識,講的是運用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想觀點作為指導,“在時間與空間中認識人類的實踐活動”。時空觀念什么是歷史時空觀念?歷史學科核心素養核心理論:唯物史觀核心思維:時空觀念核心方法:史料實證核心能力:歷史解釋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認識歷史所必備的重要觀念核心思維時空觀念時空觀念的分解時間 空間時間的表達方式 關于時間的表達方式⑴基本表達: 時、刻、日、月、紀年(王公、干支、公元、年號、民國)、年代、朝代、世紀、公元前(后)等⑵分期方式: 史前、古代、近代、現代;先秦時期、秦漢時期、魏晉南北朝時期、隋唐時期、宋元時期、明清時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資本主義萌芽時期、地理大發現時期、文藝復興時期、資產階級革命時期、一戰時期、二戰時期、戰后、冷戰時期等。關于時間的表達方式⑶特定歷史現象(或概念)所表達的時間術語: 大危機(大蕭條)時代;(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時期:沙俄—俄國—蘇俄—蘇聯—俄羅斯。關于時間的表達方式什么是時間軸 時間軸:指依據事件分類和時間把歷史史實歸類和排序的方式,依據時間順序,把一方面或多方面的事件串聯起來,形成相對完整的記錄體系,再運用圖文的形式呈現;時間軸最大的作用就是把過去的事物系統化、完整化、精確化。什么是時間軸?時間軸的應用原始社會封建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社會主義社會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公元前476年戰國開始奴隸社會1840年鴉片戰爭1949年新中國成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國史(社會制度)原始社會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春秋戰國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公元前476年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秦秦西漢東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9年220年581年唐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楚漢之爭公元前202年25年618年中國史(朝代)時間軸的應用唐 五代十國北宋元朝960年1127年1368年907年979年618年南宋1271年1276年明 清朝統治前期中華人民共和國1840年1912年1644年1368年中華民國1949年清朝統治晚期中國史(朝代)時間軸的應用中國先秦史時間軸的應用中國古代史時間軸的應用中國古代史時間軸的應用中國近代史時間軸的應用中國現代史時間軸的應用世界古代史時間軸的應用世界近代史時間軸的應用世界現代史時間軸的應用時間軸(年代尺類)史料解讀技巧1.年代尺類試題要求學生既要準確記憶重大歷史事件發 生的時間和所處的歷史階段,還要掌握重大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系,試題難度較大。2.做年代尺類試題時要注意如下幾個方面:(1)注意年代尺上的時間信息,以及時間所對應的歷史事件(2)聯系所學知識,進行知識遷移;(3)根據問題,分析設問考查的知識點。時間軸的應用難度:1.時空觀念是歷史核心素養之一,下面是中國近現代史發展標尺,也是一部中華民族懷揣強國之夢不懈追求的歷史,請觀察并回答問題。問題:依據材料中不同時期之間的社會狀況表述,寫出年代尺上A、B所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答案:A—開國大典;B—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線索要求內容時間軸的應用難度:2.繪制年代尺是培養時空觀念的有效方式一。觀察下面的年尺,方框內應填寫的是( )春秋爭霸戰國七雄東漢隋唐 明 前5世紀波斯帝國前4世紀亞歷山大帝國2世紀羅馬國帝6世紀8世紀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A.阿拉伯帝國 B.大清帝國 C.拜占庭帝國 D.大英帝國中國西方15世紀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拜占庭帝國帝國唐朝(618—907)A時間軸的應用難度:3.(2018年廣東中考第17題) 右圖所示信息反映了( ) A.農民工群體素質提高 B.農業勞動力迅猛增加 C.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 D.我國綜合國力顯著提升。解題思路: 本題主要考查學生讀圖和分析能力。從圖中可以了解到,從1980-2015年“外出6個月以上的農民工的人數”在逐年增加。 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農村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解放更多的農村生產力,同時,城市國有企業改革及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促使更多的農民到城里工作。所以這一現象反映了“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入”,故選C。線索能力圖中沒有提到素質提高圖中指外出打工而非農業勞動力圖中沒有提到綜合國力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城市國有企業改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時間軸的應用C空間的表達方式 關于空間的表達方式 ⑴常見的地理名稱: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秦嶺—淮河、中原地區、嶺南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等關于空間的表達方式 ⑴常見的地理名稱: 黃河流域、長江流域、秦嶺—淮河、中原地區、嶺南地區、東部地區、西部地區等關于空間的表達方式 ⑵重要的歷史事物的地理位置、古今地名對照。洛陽——斟鄩(zhēn xún)、西亳(bó)、洛邑、洛陽。關于空間的表達方式 ⑵重要的歷史事物的地理位置、古今地名對照。洛陽——斟鄩(zhēn xún)、西亳(bó)、洛邑、洛陽。北京——薊( jì )、幽州、燕京、南京、中都、大都、北平、北京、京師關于空間的表達方式 ⑶一些必要的地理常識 江左——長江東面 山東——山的東面。 關東——古代指崤(xiáo)山以東,近代指山海關以東的東北地區。 山水陰陽——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以山北、水南為陰。關于空間的表達方式 ⑷特定的時空概念: 東西方、遠東 ⑸中國古代地理名詞: 八方、九土、九州、 五湖四海、四海八荒等空間地圖的應用地圖類史料解讀技巧1.根據地圖標題,明確考察對象(若題目未給出地圖標題,則需要根據圖中信息進行分析),有助于進一步提取信息與解題。2.理清歷史地圖的范圍。歷史地圖不同于一般的地理圖,歷史地圖即有地理范圍,又具備了時間范疇。3.了解圖例,有些歷史地圖在標明歷史現象發生的地理位置的同時,還附有圖例,以各種符號和顏色在地圖上標示出該圖代表的內容與指標的說明。關注圖例,能更準確的提取地圖的有效信息。4.作答時應聯系教材知識點,挖掘地圖中的隱性知識。時間軸的應用 1.法老被看做是神的化身,他們為自己建造了巨大的陵墓,金字塔,金字塔就成為了法老權利的象征,因為這些巨大的陵墓外形形似漢字的金字,因此,我們將其稱之為金字塔,金字塔是古代勞動人民光輝燦爛文明的代表,凝聚者,古代人類的智慧金字塔誕生于圖中的哪一地區?( )空間地圖的應用ABCDA難度:線索線索問題空間地圖的應用難度:2.觀察下圖,據此分析,這 場戰役( ) A.標志著歐洲戰事的結束 B.宣告了德國閃電戰破產 C.標志著二戰的全面爆發 D.成為二戰的重要轉折點線索線索解題思路: 仔細觀察圖片,此地是斯大林格勒,1942年7月,德軍開始集中力量進攻斯大林格勒,舉世聞名的斯大林格勒會戰由此開始。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會戰以蘇軍的勝利宣告結束,從此蘇軍開始了全線反攻,這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關鍵戰役,極大的消耗了德軍的有生力量,斯大林格勒不僅是蘇德戰場根本轉折的開始,而且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此題以圖片為依托,考察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基礎知識點,要求掌握相關基礎知識。D德國投降莫斯科保衛戰德國進攻波蘭,英法對德宣戰斯大林格勒會戰空間地圖的應用難度: 3.右圖為近代中國不同時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圖,通商口岸開辟的變化,反映出這一階段 ( )A.中國領土主權一步步遭到破壞B.西方列強完全壟斷中國進出口貿易C.外國侵略勢力從沿海深入到內地D.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題思路 近代中國由于社會制度的落后,國力衰落,中國成為西方列強侵略的對象,鴉片戰爭后,中國有獨立的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圖1和圖2,分別反映了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后,中國被迫開放更多通商口岸,體現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加深,中國領土主權一步步遭到破壞。線索C通商口岸領土主權屬于中國圖中未反映進出口貿易圖1《南京條約》的簽訂從《南京條約》到《馬關條約》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例1:在我國古代,有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都反映了古人的時空觀念,比如赤壁之戰中雙方的勝負在很大程度由各自的時空觀決定。第16課 三國鼎立 P74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例1:在我國古代,有許多以少勝多的經典戰例都反映了古人的時空觀念,比如赤壁之戰中雙方的勝負在很大程度由各自的時空觀決定。第16課 三國鼎立 P74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曹操把失敗原因歸於疾病,他寫信給孫權說:“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燒船自退,橫使周瑜虛獲此名。” 裴松之評論赤壁之戰是說:“至於赤壁之敗,蓋有運數。實由疾役大興,以損凌厲之峰,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 李友松的《曹操兵敗赤壁與血吸蟲病關系之探討》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戰兵敗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蟲病。赤壁之戰的戰場恰恰是當時血吸蟲病嚴重流行的地區,而且時間又是血吸蟲病的感染季節。赤壁之戰是在冬天開始的,但曹軍在轉徙、訓練時間是在秋天。曹操水軍在赤壁之戰戰前染上血吸蟲病,經過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發病了,致使大戰時疲病交加,不堪一擊。 而劉、孫軍隊長期在血吸蟲流行的疫區中從事生產、生活,士兵體內或多或少已產生一定的免疫力。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時 間空間 大航海系列的作品,其背景時期理所當然設定為15世紀至16世紀西歐的“大航海時代”。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梁啟超曾說,鄭君之初航海,當哥倫布發見(現)亞美利加以前60余年,當維哥達嘉馬(達·伽馬)發現印度新航路以前70余年,……哥倫布以后,有無量數之哥倫布,維哥達嘉馬以后,有無量數之維哥達嘉馬。而我則鄭和以后,竟無第二之鄭和,噫嘻,是豈鄭君之罪也。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鄭和時代的中國,則是真正承擔了一個文明大國的責任:強大卻不稱霸,播仁愛于友邦,宣昭頒賞,厚往薄來。 從1405年到1433年,鄭和遠航七次,訪問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非洲東海岸和紅海沿岸,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壯舉。專家學者高度評價了明代航海家鄭和的航海壯舉,認為他們當之無愧的“世界海洋第一人”。政治:亞非友好,航海壯舉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早在13,14世紀,連接歐亞非地區的世界貿易網已經形成,歐洲在其中一直處于邊緣地位,16世紀歐洲在世界經濟貿易中的這種處境開始改善。——弗蘭克《白銀資本》14世紀前后歐亞之間主要商路經濟:歐亞貿易邊緣—開始改善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新航路的開辟,是指歐洲從15世紀開始,為了籌集商品經濟快速發展所需的貨幣和資本的原始積累需要,加之奧斯曼帝國控制了亞洲和歐洲的路上通道,從而使得歐洲新興資產階級對外尋找的通往中國和印度的運動,而歷經迪亞士,哥倫布,達·伽馬,麥哲倫等人的探索后,最終找到了通往亞洲的通道。經濟:為商品經濟貿易探索新的路線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新航路開辟運動影響重大,他改變了各州間基本封閉的狀況,為后來歐洲的掠奪和三角貿易打下了基礎,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生產資料和市場。托勒密著作中的世界地圖(公元2世紀)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新航路開辟開通了經過好望角的歐亞航路、發現了美洲并開通了美洲和亞洲之間的跨太平洋航線,將歐亞世界和以往孤立的外圍世界初步整合。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世界觀念也從此確立起來。地理大發現:世界開始連為一個整體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對歐洲的影響: 歐洲商人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業聯系,貿易范圍迅速空前擴大,世界市場雛形開始出現,貿易中心由原來的地中海轉移到大西洋沿岸,引發商業革命,進而引發嚴重的價格革命,價格革命以后,西歐封建制度解體加速,資本主義得到迅速發展。經濟:歐洲資本主義發展,世界市場逐步形成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新航路開辟也給美洲和亞洲等國家帶來了沉重的災難。經濟:15—17世紀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經濟:15—17世紀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對美洲的影響: 罪惡——屠殺印第安人直接掠奪財富和特產,掠奪土地滅絕部分物種,傳播疾病。 進步——開發美洲,推廣先進生產方式,傳播先進文化,將美洲帶入世界。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經濟:15—17世紀西方殖民者的殖民侵略對非洲的影響: 非洲本土文化被損毀,尤其是罪惡的奴隸貿易,至少奪走了一億非洲人,人口銳減,土地荒蕪,非洲經濟衰退,生產力停滯不前。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對亞洲中國的影響: 西方殖民者開始侵略中國,破壞中國主權,給沿海人民帶來深重災難。一方面直接阻礙了中國正常經濟文化發展,另一方面,有客觀上對中國商品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積極作用,帶來了先進科技知識、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15,16世紀以來。人們通常使用“哥倫布發現美洲”的提法,“發現”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歐洲文明”。 1984年,部分拉美學者倡議改稱“美洲發現——兩個文明匯合”, 199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主張以“兩個大陸相遇500年”為主題舉行哥倫布航抵美洲紀念活動。文明:歐洲文明——兩個文明匯合、兩個大陸相遇利用時空觀念分析問題 新航路開辟之后,以中國為例,給中國帶來了新的農作物,促進了中國農業生產的發展,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中國因人口迅速發展面臨的糧食壓力,有利于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發展。文明:開創世界史物種大交換 通過時空觀念的分析,我們看到新航路的開辟后,世界從有地域性,走向真正意義的統一世界,人類社會終于迎來了近代的曙光。謝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