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導 學 案課題 折形狀 課型 【學習目標】1、認識常見的四種形狀。2、能夠通過實驗探究物體形狀與承受力大小的關系。3、知道不同形狀的物體承受力的大小不同。4、知道改變形狀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重點難點】教學重點:探究物體形狀和承受力大小的關系。教學難點:不同形狀的紙筒的承受力對比實驗的變量。【學法指導】 1、指導學生探究杠桿省力原理。2、指導學生找杠桿的支點、力點、重點。【學具準備】1、實驗材料;(1)A4紙空心的鋼管(或空心的塑料)同樣粗的實心鋼筋(實心的塑料)生雞蛋一枚。【自主學習我最棒】 一、1、讀課本,物體常見的四種形狀是:( )、( )、( )、( )。2、用紙折一折,卷一卷,再加上重物,觀察形狀改變前后,加載重量的不同,思考原因。。自我評價: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探究展示我在行】 我愛實驗。實驗材料A4紙我會用腦:邊做實驗邊思考。紙的實驗:(參看課本17頁上圖)A、一張紙樹立起來,能不能立起來?答案:( )B、把紙折幾次樹立起來,能不能立起來? 答案:( )【拓展延伸展才華】 一、填空: 1、薄材料折疊或彎曲,( )。2、紙筒豎直( )。3、空心材料實驗:(課本18頁上一組圖。) 空心的鋼管(或空心的塑料)同樣粗的實心鋼筋(實心的塑料)用鋼材料多少一樣嗎?哪個省材料?用同樣的力(一樣的勁)哪一張先彎曲(或斷)不彎曲(或先斷)是空心材料□, 實心材料□ 。 □內打“√”小結:空心材料( )、( )。4、雞蛋殼受力實驗:(課本18頁下一組圖。)生雞蛋一枚用手用力握碎,五指均勻用力。雞蛋殼已握碎 □,雞蛋殼沒握碎 □ 。 □內打“√”小結:蛋殼形的承受力( )。二、在自然界或生活中,哪些地方體現或應用了今天所學的科學道理? 【教學反思不可少】自我評價: 小組評價: 教師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