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闖關沖刺主題十四 人民解放戰爭(原卷版)【考點闖關】考點1:重慶談判 政治協商會議 國民黨發動內戰【例1】(2019年江蘇鎮江)1945年9月,毛澤東幽默地說:“國共和談,宛似兩個人談戀愛,總要論及婚娶。現在吾黨有誠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澤東所說的“國共和談”指的是( )A.國民黨一大 B.北平和談 C.西安事變 D.重慶談判【例2】1946年1月,在重慶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簽訂了《關于政府組織問題的協議》《和平建國綱領》《關于國民大會的協議》《關于憲草問題的協議》《關于軍事問題的協議》等五項協議。這次會議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國民黨一大 D. 政治協商會議【例3】抗戰勝利后,中國進入和平發展的好時機,國共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這些協定墨跡未干,國民黨就不顧輿論譴責,大肆進攻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其爆發的標志是( )A.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 B.國民黨進攻陜甘寧解放區C.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舉一反三】1.(2019年四川南充)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彌天下勇壯軍威。雙十協定應運生,中華人民主沉浮”該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西安事變 B.重慶談判 C.淮海戰役 D.解放南京2.在毛澤東回到延安的歡迎晚會上,張治中發表感想說:“毛先生此次去重慶,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時,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 達成了整編軍隊的協議 B. 決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保證人民權利C. 達成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協議 D. 達成了召開國民大會的協議3.對于重慶談判,有人說成功了,有人說失敗了。下列哪一史實說明了重慶談判的失敗 ( )A. 簽訂“雙十協定” B. 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C. 全面內戰的爆發 D. 對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考點2: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例4】(2018?濟寧)歷史課上,老師出示了如圖地圖,據此判斷本節課要學習的主題( )轉戰陜北、指揮若定 B.千里躍進、戰略反攻C.戰略決戰、全勝可期 D.國民革命、洪流奔涌【例5】(2019年四川涼山州)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個徹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領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法》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中國土地法大綱》【例6】(2018·江蘇無錫)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先后跨越重重障礙,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完成了一次無后方依托,以長驅直人插進敵人戰略縱深為特點的特殊形式的進攻行動。這一“行動”( )A.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是抗戰中發動的最大規模戰役C.揭開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 D.標志著解放戰爭取得徹底勝利【舉一反三】4.(2018·山東東營)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解放戰爭時期的史實,按其發生時間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淮海戰役 ②轉戰陜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進大別山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5.(2019年山東濰坊)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6.(2018?山西)“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 )A.平型關大捷 B.百團大戰 C.挺進大別山 D.渡江戰役考點3:三大戰役 南京解放 國民黨南京政權覆滅與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例7】(2019年江蘇蘇州)下圖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一幅地圖,據此判斷,他研究的課題可能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成果 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C.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D.人民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例8】(2019年內蒙古赤峰)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提到“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其中“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意義在于( )A.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B.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例9】(2019年廣西貴港)毛澤東1946年夏與美國記者斯特朗談話時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澤東認為( )A.戰爭勝利的關鍵取決于人心向背 B.決定戰爭勝敗的是新式武器C.美國的支持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D.戰術決定戰爭的勝敗【舉一反三】7.(2019年黑龍江大慶)從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發動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是( )①遼沈戰役 ②淮海戰役 ③平津戰役 ④渡江戰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8.(2019年遼寧大連)“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澤東詩句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淮海戰役取得勝利 B.日本無條件投降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D.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9.(2018·湖北孝感)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東有580余萬農民,冀中有480余方農民支援前線。淮海戰役中,華東解放區共組織出動民工150萬人,擔架30.5萬副,大小車88萬輛,牲畜6300頭,為淮海戰役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陳毅司令員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戰爭勝利是一個重要原因是( )A.民眾的大力支援 B.解放軍作戰勇敢C.國民黨軍戰斗力低下 D.黨中央指揮正確【考點沖刺】選擇題1.(2019年山東日照)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是在( )A.北伐戰爭時期 B.國共對峙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2.(2019年重慶A)1946年,重慶經濟面臨崩潰。據不完全統計,停產或半停產的工廠達1200家以上,大量工人失業,造成商業蕭條。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①四大家族瘋狂搶奪物資②美國大量傾銷商品③一部分內遷工廠遷回原地④國民政府將重慶定為中華民國陪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2019年山東濱州)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相反。不過,他愿意談,我就談;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來的客人,客隨主便嘛!”據此判斷,這次會客是在( )A.西安 B.重慶 C.上海 D.北平4.(2019年江蘇南京)蔣介石曾寫道:“對毛澤東應召來渝后之方針,決以誠摯待之。政治與軍事應整個解決,但對政治之要求,予以極度之寬容。而對軍事則嚴格之統一,不稍遷就。”這里的“渝”指的是( )A.廣州 B.瑞金 C.西安 D.重慶5.(2019年內蒙古呼和浩特)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是在( )A.解放戰爭爆發之初 B.劉鄧大軍展開戰略進攻時C.國共戰略決戰之際 D.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后6.(2019年江西)下圖所示情景發生在( )A.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7.(2019年湖南懷化)1948年底,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大師梁思成先生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故宮、頤和園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戰爭對文物的損壞。這與當時正在進行的哪一戰役有直接關系(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8.(2019年山東德州)電影海報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種招貼形式。用于介紹推廣電影。以下反映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的影響是( )9.(2019年四川自貢)與下圖相關的歷史事件( )A.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B.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C.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礎D.宣告國民黨在大陸22年反動統治的覆滅10.(2019年湖南衡陽)“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走了兩步最關鍵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殲滅黃伯韜兵團,爭取了戰役主動權;二是截斷徐蚌線,對整個戰役的發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渡江戰役 D.準海戰役11.(2019年吉林)解放戰爭時期,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戰役是( )A.挺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12.(2019年江蘇鹽城)4月23日的那一晚,整個南京城的人們恐怕都難以入眠,等待著這個城市的又一次歷史交替,國民黨的軍隊和警察都撤了。與上述情景相關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13.(2019年四川廣安)下列各圖,反映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主要軍事力量被基本消滅,使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成為定局的是( )14.(2019年山東濟寧)歷史圖片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關于下圖所反映歷史事件的說法正確的是( )A.時間是1946年7月B.地點在陜西西安C.此后,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農民踴躍參軍,支援前線15.(2019年湖南岳陽)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的基礎。三大戰役是指( )①遼沈戰役②渡江戰役③淮海戰役④平津戰役⑤臺兒莊戰役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16.(2019年廣東深圳)一位老戰士回憶1949年的戰況:“司令部接到部隊報告,我軍已經占領了總統府,總統府的日歷只翻到4月22日……”他回憶的歷史事件是( )A.解放沈陽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抗美援朝17.(2019年云南昆明)為適應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從1946年到1948年底,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 )A.實行減租減息政策 B.開展土地改革運動C.推行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 D.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18.(2019年山東泰安)下列選項屬于人民解放戰爭期間鄧小平參與的重大事件有( )①南昌起義②武漢會戰③千里躍進大別山④淮海戰役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19.(2019年湖南常德)《毛澤東選集》中收錄了一封電報,摘抄如下:“為了殲滅這些敵人,你們現在就應該準備使用主力于該線,而置長春、沈陽兩敵于不顧,并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為了殲滅這些敵人”而進行的戰役的影響是( )A.使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B.使華北全境解放C.解放了東北全境 D.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20.(2019年四川巴中)1948年,人民解放軍已發展到280萬人,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中共中央軍委果斷地作出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決策,下列哪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A.渡江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21.(2019年北京)下圖新聞報道中事件的意義是( )A.粉碎了國民黨全面進攻 B.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C.華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統治22.(2019年江蘇南通)下圖是蘇皖九專署發給南通船工渡江支前的服務證。與此相關的歷史事性是( )A.強渡烏江 B.淮海戰役 C.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23.(2019年湖南常德)南京,見證了近代中國的滄桑歷史。有人形象地說它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對下面四幅圖片反映的史實解讀正確的是( )A.圖1條約簽訂,說明清政府淪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B.圖2現象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府C.圖3場景標志著中華民族擺脫民族壓迫,實現了完全獨立D.圖4反映的史實標志著國民黨政權統治的垮臺24.(2019年山東泰安)關于中國近代史上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B.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都達成了有利于中華民族利益的共識C.重慶談判的成果最終被撕毀D.毛澤爾和周恩來都直接參與了談判25.(2019年山東濟寧)從整體上看,該年代尺為我們呈現的歷史發展進程是( )A.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B.北伐戰爭C.舊民主主義革命 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6.(2019年山東濟寧)下列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有( )①淞滬會戰 ②渡江戰役 ③淮海戰役 ④孟良崮戰役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7.(2019年湖南株洲)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入“近代重慶”一詞,顯示的信息可能有( )①《馬關條約》增開重慶為通商口岸②日軍占鎖上海后,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重慶③日本在重慶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④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8.(2019年遼寧沈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是開展革命事業的重要保障。將下列軍隊名稱的序號與相應歷史時期的字母符號連接正確的一組是(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C.①—b②—c③—a D.①—c②—a③—b二、綜合題:29.(2019年湖南湘西州)寫出《三大戰役示意圖》中序號所代表的戰役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30.(2019年甘肅天水)列舉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31.(2019年山東菏澤節選)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六年聚焦“三農”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農村廣泛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農民的迫切要求。這一政策在當時起到了怎樣的作用?32.(2019年湖南岳陽節選)中國共產黨是沒有特殊利益的政黨,是為廣大人民謀幸福的政黨。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二請回答:(3)材料二中,圖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的場景?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赴重慶的目的是什么?33.(2019年江蘇鎮江節選)中國近代史上,不同的階級都先后提出過解決土地問題的綱領。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材料三 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區有一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翻身后的農民積極參軍,支援前線。 ——摘編自《復興之路》請回答:(3)據材料三指出,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目標是什么?土地改革為哪場戰爭的迅速勝利提供了可靠保證?(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階級提出的土地綱領有何共同之處?34.(201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節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歷史的軌跡中,可以把握走向光輝未來的規律。請你參與下面的探究活動。探究二 【民族大義】理清線索——構建時空觀念(1)請寫出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____________初步形成。(2)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請寫出敵后戰場彭德懷指揮的著名戰役和正面戰場最大勝利的戰役。(3)1945年抗戰勝利后,為了爭取和平,中共通過在哪一事件中的努力,簽署了“雙十協定”?請你完成填空。寫出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的標志。70年前的十月一日,誰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5.(2019年四川內江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人民解放軍于哪一年占領南京?該事件結束了哪一政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合1945年重慶談判時蔣介石的談判目的,說明該政黨在中國大陸統治的覆滅原因。36.(2019年湖北黃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由張黎執導的革命戰爭歷史題材劇。其中許多情節反映了近代中國的重大歷史現象,電視劇梗概如下:20世紀20年代,楊立仁、楊立青兄弟二人前往廣州,后來,立仁加入國民黨,踏入蔣介石集團的政治核心圈。立青考入黃埔軍校,當時,共產黨人瞿恩任黃埔軍校教官,在瞿恩的影響下,立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后,林娥(瞿恩的妻子)被中共派往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負責情報工作,林娥將截獲的情報通報給立仁,粉碎了日軍對蔣介石黃山官邸的轟炸。中條山會戰期間,國民黨范希亮部的十二師被日軍圍攻,時任八路軍新二團團長的楊立青獲知此情報,立即按上級命令,率部前往營救。范希亮部得以安全撤離.抗戰勝利后,立仁和立青更在情報戰場上展開廝殺。1949年,南京解放,立仁敗退臺灣,從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隔海而望。結合中國近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國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電視劇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比較準確全面。)37.(2019年山東濟寧節選)近現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繪就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天翻地覆】材料三(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所示事件發生于何時(年月日)?圖二所示事件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38.(2019年江蘇常州)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臣等將夷船繳到煙土二萬余箱在粵銷毀……將煙土切碎拋入石池,泡以鹽鹵,爛以石灰,統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時送出大海。遠近民人觀看者,無不肅然懔畏。——摘自《林則徐選集》材料二 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摘自《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材料三 中華民族從1840年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所獲得的勝利是把“民族救亡”的百年命題最終打了個結。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精神洗禮,是任何說教、任何精神財富都不可比擬的。——摘編自金一南《浴血榮光》請回答:依據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歷史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并說明兩者性質有何相似之處?(2)從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角度看,材料二與材料三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關聯?(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奮斗歷程中,匯聚成了怎樣的民族精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闖關沖刺主題十四 人民解放戰爭(解析版)【考點闖關】考點1:重慶談判 政治協商會議 國民黨發動內戰【例1】(2019年江蘇鎮江)1945年9月,毛澤東幽默地說:“國共和談,宛似兩個人談戀愛,總要論及婚娶。現在吾黨有誠意,事情先成功一半。”毛澤東所說的“國共和談”指的是( )A.國民黨一大 B.北平和談 C.西安事變 D.重慶談判【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的“1945年9月”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8月,蔣介石邀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到重慶談判。經過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故D符合題意;國民黨一大是1924年召開,北平和談發生在1949年,西安事變發生在1936年。故ABC與題干時間不符。故選D。【例2】1946年1月,在重慶召開的一次會議上簽訂了《關于政府組織問題的協議》《和平建國綱領》《關于國民大會的協議》《關于憲草問題的協議》《關于軍事問題的協議》等五項協議。這次會議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七大 C. 國民黨一大 D. 政治協商會議【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A項召開的時間是1921年,B項召開的時間是1945年;C項召開的時間是1924年;D項召開的時間是1946年,材料內容符合政治協商會議,故選D。【例3】抗戰勝利后,中國進入和平發展的好時機,國共雙方簽訂了停戰協定。但是,這些協定墨跡未干,國民黨就不顧輿論譴責,大肆進攻解放區,內戰全面爆發。其爆發的標志是( )A.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 B.國民黨進攻陜甘寧解放區C.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 D.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46年6月22日,國民黨單方面撕毀了《雙十協定》,國民黨20多萬人,向中原解放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全面內戰由此爆發。C項符合題意;“內戰”爆發指的是戰爭爆發,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不代表軍事行動,A項不合題意;國民黨進攻陜甘寧解放區屬于重點進攻。B項不合題意;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軍戰略反攻的序幕。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舉一反三】1.(2019年四川南充)有一首詩這樣寫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彌天下勇壯軍威。雙十協定應運生,中華人民主沉浮”該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西安事變 B.重慶談判 C.淮海戰役 D.解放南京【答案】B【解析】根據“雙十協定”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雙方簽訂雙十協定,所以該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重慶談判。所以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2.在毛澤東回到延安的歡迎晚會上,張治中發表感想說:“毛先生此次去重慶,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時,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就。”這里“很大的成就”主要指 ( )A. 達成了整編軍隊的協議 B. 決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保證人民權利C. 達成了建立聯合政府的協議 D. 達成了召開國民大會的協議【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國共雙方的重慶談判,經過43天的斗爭,終于迫使蔣介石在10月10日簽訂了國共雙方“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保證人民享有民主、自由的權利。因此“很大的成就”主要指決定召開政治協商會議,保證人民權利。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點睛】解答此題,抓住題干材料“毛先生此次去重慶,造成了普遍的最良好的印象,同時,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就”,聯系所學內容,主要對重慶談判及《雙十協定》的內容進行分析,即可回答。3.對于重慶談判,有人說成功了,有人說失敗了。下列哪一史實說明了重慶談判的失敗 ( )A. 簽訂“雙十協定” B. 在重慶召開政治協商會議C. 全面內戰的爆發 D. 對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答案】C【解析】重慶談判本來就是蔣介石施展的假和談真備戰的政治騙局,談判中毫無誠意,雖然簽定了《雙十協定》,卻始終不承認解放區的政權和軍隊。蔣介石要打內戰方針早已確定,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不久便撕毀了《雙十協定》,于1946年6月向中原解放區大舉進犯,發動了全國規模的反革命內戰。內戰的爆發證明談判無效,協定無效。類型二: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例4】(2018?濟寧)歷史課上,老師出示了如圖地圖,據此判斷本節課要學習的主題( )轉戰陜北、指揮若定 B.千里躍進、戰略反攻C.戰略決戰、全勝可期 D.國民革命、洪流奔涌【答案】A【解析】本題以歷史課上,老師出示了如圖地圖為切入點,考查的是全面內戰爆發的相關知識點。分析圖片可知,體現了1946年夏,國民黨軍隊在美帝國主義的援助下先后向中原、華東、晉冀魯豫、晉綏等解放區大舉進攻,全面內戰爆發了,經過八個月的作戰,人民軍隊殲滅敵人十多萬人,粉碎了國民黨軍的全面進攻,粉碎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A選項符合題意。故選:A。 【例5】(2019年四川涼山州)1947年,中共中央公布了一個徹底的反封建的土地革命綱領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法》C.《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D.《中國土地法大綱》【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47年7月17日—9月13日,中共中央工委在西柏坡村召開黨的全國土地會議,劉少奇主持會議并作了報告和總結。會議總結了1946年5月4日中共中央《關于土地問題的指示》發布以來土地改革的情況,會議通過了《中國土地法大綱》,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是在全國消滅封建剝削制度的綱領。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擇D。【例6】(2018·江蘇無錫)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先后跨越重重障礙,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完成了一次無后方依托,以長驅直人插進敵人戰略縱深為特點的特殊形式的進攻行動。這一“行動”( )A.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B.是抗戰中發動的最大規模戰役C.揭開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序幕 D.標志著解放戰爭取得徹底勝利【答案】C【解析】本題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描述為依托,考查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知識點。劉鄧大軍以銳不可當之勢,先后跨越重重障礙,經過20多天的艱苦跋涉和激烈戰斗,完成了一次無后方依托,以長驅直人插進敵人戰略縱深為特點的特殊形式的進攻行動。這一“行動”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1947 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故選:C。【舉一反三】4.(2018·山東東營) 時空觀念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之一。下列解放戰爭時期的史實,按其發生時間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淮海戰役 ②轉戰陜北 ③解放南京 ④挺進大別山A.④①③② B.②④①③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答案】B【解析】按發生時間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②④①③,①淮海戰役在1948年;②轉戰陜北在1946年;③解放南京在1949年;④挺進大別山在1947年。故選:B。5.(2019年山東濰坊)下列年代尺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這表明中國共產黨( )A.不斷擴大農村革命根據地 B.放棄攻打中心城市計劃C.建立根據地抗日民主政權 D.重視發揮農民革命作用【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信息“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的土地政策”,這說明該題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不同時期都很重視農民的利益,解決農民的土地問題,以此來贏得農民對黨的革命事業的支持。D項符合題意。ABC三項不合題意。故選D。6.(2018?山西)“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 )A.平型關大捷 B.百團大戰 C.挺進大別山 D.渡江戰役【答案】C【解析】本題以“猶如一把鋼刀,插入敵人心臟,嚴重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同時又能吸引國民黨大量軍隊來援,減輕對華北解放區的壓力。”材料描述的軍事行動是挺進大別山。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從國民黨重點進攻的山東和陜甘寧解放區中間發起進攻,“像一把尖刀,插入敵人胸膛”。 劉鄧大軍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嚴重地威脅了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鎮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故選:C。類型三:三大戰役 南京解放 國民黨南京政權覆滅與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例7】(2019年江蘇蘇州)下圖是某同學在研究性學習中使用的一幅地圖,據此判斷,他研究的課題可能是( )A.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成果 B.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C.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 D.人民解放戰爭的三大戰役【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題干圖反映的是三大戰役。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主力展開戰略決戰,先后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江南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故D符合題意;北伐戰爭勝利進軍的成果、工農武裝割據局面的形成、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與題干無關,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例8】(2019年內蒙古赤峰)毛澤東在《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中提到“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其中“百萬雄師過大江”的意義在于( )A.解放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B.粉碎國民黨軍隊的重點進攻C.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 D.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答案】A【解析】據“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可知,這描述的是渡江戰役。三大戰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放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所以A符合題意,BCD三項均不是渡江戰役的意義,所以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A。【例9】(2019年廣西貴港)毛澤東1946年夏與美國記者斯特朗談話時說:“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澤東認為( )A.戰爭勝利的關鍵取決于人心向背 B.決定戰爭勝敗的是新式武器C.美國的支持是戰爭勝負的關鍵 D.戰術決定戰爭的勝敗【答案】A【解析】根據“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可知,材料中毛澤東認為戰爭勝利的關鍵取決于人心向背。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舉一反三】7.(2019年黑龍江大慶)從19484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發動舉世聞名的三大戰役是( )①遼沈戰役 ②淮海戰役 ③平津戰役 ④渡江戰役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①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三大戰役,其中包括1948年9—11月由林彪、羅榮桓指揮東北解放軍發動的遼沈戰役,故①正確;②人民解放軍發動三大戰役,其中包括1948年11月—1949年1月由劉伯承、鄧小平、陳毅、粟裕、譚震林等指揮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動的淮海戰役,故②正確;③人民解放軍發動三大戰役,其中包括1948年11月—1949年1月由聶榮臻、林彪等率領的華北解放軍和東北解放軍發動的平津戰役,故③正確;④1949年4月,百萬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發動渡江戰役,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與三大戰役時間“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不符,故④錯誤;所以①②③正確,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8.(2019年遼寧大連)“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毛澤東詩句所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淮海戰役取得勝利 B.日本無條件投降C.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D.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答案】D【解析】材料出自毛澤東的《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本詩反映的歷史事件是1949年的渡江戰役,該戰役摧毀了國民黨的長江防線,結束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D符合題意;淮海戰役是以徐州為中心,A不符合題意;日本無條件投降是1945年,B不符合題意;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是1912年,C不符合題意。故選D。9.(2018·湖北孝感)1946年7月到1948年9月,山東有580余萬農民,冀中有480余方農民支援前線。淮海戰役中,華東解放區共組織出動民工150萬人,擔架30.5萬副,大小車88萬輛,牲畜6300頭,為淮海戰役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以至陳毅司令員說,淮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這段材料反映了解放戰爭勝利是一個重要原因是( )A.民眾的大力支援 B.解放軍作戰勇敢C.國民黨軍戰斗力低下 D.黨中央指揮正確【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中的“民工150萬人,擔架30.5萬副,大小車88萬輛,牲畜6300頭,為淮海戰役勝利提供了有力保障。”“準海戰役的勝利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可以看出,人民群眾的支持在人民解放戰爭中發揮了不可估量的作用。A項符合題意。BCD三項也是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但題干中沒有體現,不合題意。由此可知B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A。【真題演練】選擇題1.(2019年山東日照)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是在( )A.北伐戰爭時期 B.國共對峙時期 C.抗日戰爭時期 D.解放戰爭時期【答案】D【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人民解放戰爭初期,面對國民黨軍隊的瘋狂進攻和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揭示了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蔣介石集團的本質,提出了“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堅定了解放區軍民的信心,為人民革命戰爭的勝利奠定了思想理論基礎。故D符合題意;排除ABC三項,故選擇D。2.(2019年重慶A)1946年,重慶經濟面臨崩潰。據不完全統計,停產或半停產的工廠達1200家以上,大量工人失業,造成商業蕭條。出現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①四大家族瘋狂搶奪物資②美國大量傾銷商品③一部分內遷工廠遷回原地④國民政府將重慶定為中華民國陪都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A【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反映的是解放戰爭時期,出現材料中這一現象的原因是四大家族瘋狂搶奪物資;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的簽訂促使美國大量傾銷商品;同時抗戰勝利后,一部分內遷工廠遷回原地。①②③符合題意;國民政府將重慶定為中華民國陪都與題意沒有關系,排除④,B、C和D項排除。故選A。3.(2019年山東濱州)1945年9月,毛澤東會客時說:“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相反。不過,他愿意談,我就談;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來的客人,客隨主便嘛!”據此判斷,這次會客是在( )A.西安 B.重慶 C.上海 D.北平【答案】B【解析】由“我們的目標是‘和平民主’,這與蔣介石打算正相反。不過,他愿意談,我就談;他愿意打,我就打。反正我是延安來的客人,客隨主便嘛!”可知是重慶談判。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1945年8月,毛澤東偕周恩來、王若飛前往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經過40多天的艱苦談判,10月10日,國民黨被迫同中國共產黨正式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也就是著名的“雙十協定”,所以B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4.(2019年江蘇南京)蔣介石曾寫道:“對毛澤東應召來渝后之方針,決以誠摯待之。政治與軍事應整個解決,但對政治之要求,予以極度之寬容。而對軍事則嚴格之統一,不稍遷就。”這里的“渝”指的是( )A.廣州 B.瑞金 C.西安 D.重慶【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蔣介石曾寫道:“對毛澤東應召來渝后之方針,決以誠摯待之。政治與軍事應整個解決。”結合所學知識,重慶談判,是抗日戰爭勝利之際,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兩黨就中國未來的發展前途、建設大計在重慶進行的一次歷史性會談。從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經過43天談判,國共雙方達成《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重慶談判及達成的“雙十協定”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和平、民主、團結的希望和曙光。雖然在1946年國民黨統治集團違背全國人民迫切要求休養生息、和平建國的意愿,悍然撕毀“雙十協定”,但其歷史意義和啟示仍是非常重大的。D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5.(2019年內蒙古呼和浩特)毛澤東提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的著名論斷是在( )A.解放戰爭爆發之初 B.劉鄧大軍展開戰略進攻時C.國共戰略決戰之際 D.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后【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46年8月6日,毛澤東在和美國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談話中指出:“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鼓舞了同國民黨作戰的士氣,當時處于解放戰爭爆發之初。故選A。B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A。6.(2019年江西)下圖所示情景發生在( )A.八國聯軍侵華時期 B.抗日戰爭時期 C.解放戰爭時期 D.抗美援朝時期【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關鍵詞“1946年7月5日”,結合所學可知,1946年6月國民黨進攻中原解放區,標志著內戰爆發,人民解放戰爭開始,故1946年7月5日屬于解放戰爭時期,故C符合題意;1900—1901年是八國聯軍侵華時期、1931—1945年是抗日戰爭時期、1950—1953年是抗美援朝時期,故ABD與題干時間不符,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7.(2019年湖南懷化)1948年底,我國著名的建筑學大師梁思成先生曾寫信給中共中央,提出要盡可能地保護故宮、頤和園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戰爭對文物的損壞。這與當時正在進行的哪一戰役有直接關系(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的“北京”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8年11月—1949初的平津戰役,和平解放了北平,避免了戰爭對北京文物的損壞故。故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8.(2019年山東德州)電影海報是影片上映前推出的一種招貼形式。用于介紹推廣電影。以下反映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的影響是( )【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長江北岸的解放軍百萬雄師,從江西湖口,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土崩瓦解。1949年渡江戰役,攻破國民黨的長江防線,解放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垮臺,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故D符合題意;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的主力,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9.(2019年四川自貢)與下圖相關的歷史事件( )A.粉碎了敵人的重點進攻B.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C.為解放長江以南各省奠定基礎D.宣告國民黨在大陸22年反動統治的覆滅【答案】B【解析】依據圖片中的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可知,圖片主要反映的是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序幕,故B正確。AC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CD項。故選B。10.(2019年湖南衡陽)“毛澤東和中央軍委走了兩步最關鍵又最精彩的棋:一是首先殲滅黃伯韜兵團,爭取了戰役主動權;二是截斷徐蚌線,對整個戰役的發展起了加速作用。”材料中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平津戰役 C.渡江戰役 D.準海戰役【答案】D【解析】據題干中的關鍵信息“以殲滅黃(百韜)兵團為目標”“截斷徐蚌線”可知,該戰役是淮海戰役。?1948年11月,在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等統一指揮下,中原解放軍和華東解放軍發起了以徐州為中心的淮海戰役,人民解放軍先解放徐州,又在河南東部全殲黃(百韜)兵團。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中下游以北廣大地區的基礎,所以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1.(2019年吉林)解放戰爭時期,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的戰役是( )A.挺進大別山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2.(2019年江蘇鹽城)4月23日的那一晚,整個南京城的人們恐怕都難以入眠,等待著這個城市的又一次歷史交替,國民黨的軍隊和警察都撤了。與上述情景相關的戰役是(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后,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渡江戰役開始,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放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13.(2019年四川廣安)下列各圖,反映國民黨反動派發動內戰的主要軍事力量被基本消滅,使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成為定局的是( )【答案】A【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三大戰役的勝利基本消滅了國民黨的主要軍事力量,使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成為定局。三大戰役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和平津戰役。A項是平津戰役;B項是抗日戰爭時期的戰役;C項是北伐戰爭;D項是長征。所以BCD項與題意不符,A項符合題意。【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根據圖片上文字信息判斷圖片事件是否屬于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的事件即可。14.(2019年山東濟寧)歷史圖片蘊含了豐富的歷史信息,下列關于下圖所反映歷史事件的說法正確的是( )A.時間是1946年7月B.地點在陜西西安C.此后,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D.土地改革翻身后的農民踴躍參軍,支援前線【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圖片“中國土地法大綱”,結合所學知識,1947年中共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故A不符合題意。《中國土地法大綱》通過是在河北省平山縣西柏坡,故B不符合題意。土地改革運動在全國范圍內迅速掀起是在1949年新中國建國后,故C不符合題意。1947年中共頒布了《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開展土地改革,結果激發了農民的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D符合題意。故選D。15.(2019年湖南岳陽)解放戰爭時期,三大戰役基本消滅了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的基礎。三大戰役是指( )①遼沈戰役②渡江戰役③淮海戰役④平津戰役⑤臺兒莊戰役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解放戰爭時期,主力決戰,即三大戰役,是從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中華民國國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150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①遼沈戰役、③淮海戰役、④平津戰役,符合題意;選項②⑤不符合題意,可排除。因此只有選項①③④符合題意,故選A。16.(2019年廣東深圳)一位老戰士回憶1949年的戰況:“司令部接到部隊報告,我軍已經占領了總統府,總統府的日歷只翻到4月22日……”他回憶的歷史事件是( )A.解放沈陽 B.解放南京 C.解放北平 D.抗美援朝【答案】B【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的總統府。23日南京解放,統治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故國民黨的日本只翻到4月22日。B項符合題意;1948年9—11月的遼沈戰役,解放沈陽。A項不合題意;1948年11月—1949年1月的平津戰役解放了北平,C項不合題意;1950—1953年抗美援朝的勝利,沉重打擊了美帝國主義統治。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B。17.(2019年云南昆明)為適應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從1946年到1948年底,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 )A.實行減租減息政策 B.開展土地改革運動C.推行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 D.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適應廣大農民的土地要求,從1946年到1948年底,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運動。選項B符合題意;實行減租減息政策是抗日戰爭時期;推行農業生產合作化運動、掀起人民公社化運動是建國后的;選項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18.(2019年山東泰安)下列選項屬于人民解放戰爭期間鄧小平參與的重大事件有( )①南昌起義②武漢會戰③千里躍進大別山④淮海戰役A.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47年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1948年鄧小平參與指揮淮海戰役,仔細審查C.③④符合題意;鄧小平沒有參與南昌起義、武漢會戰,故含有①②的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9.(2019年湖南常德)《毛澤東選集》中收錄了一封電報,摘抄如下:“為了殲滅這些敵人,你們現在就應該準備使用主力于該線,而置長春、沈陽兩敵于不顧,并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為了殲滅這些敵人”而進行的戰役的影響是( )A.使人民解放軍轉入戰略反攻 B.使華北全境解放C.解放了東北全境 D.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信息“為了殲滅這些敵人,你們現在就應該準備使用主力于該線,而置長春、沈陽兩敵于不顧,并準備在打錦州時殲滅可能由長、沈援錦之敵。”可知,“為了殲滅這些敵人”進行的戰役是遼沈戰役,其影響是解放了東北全境。1948年9月發動的遼沈戰役,在東北人民解放軍迅速攻占錦州后,截斷了東北敵人向關內的退路,接著解放長春和沈陽,解放了東北全境,C符合題意,ABD與題意不符,故本題選C。20.(2019年四川巴中)1948年,人民解放軍已發展到280萬人,根據戰爭形勢的發展,中共中央軍委果斷地作出同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的決策,下列哪次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 )A.渡江戰役 B.遼沈戰役 C.淮海戰役 D.平津戰役【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淮海戰役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C符合題意;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統治中國長達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覆滅,A不符合題意;遼沈戰役解放了東北全境,B不符合題意;平津戰役解放了華北全境,D不符合題意。所以AB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C。21.(2019年北京)下圖新聞報道中事件的意義是( )A.粉碎了國民黨全面進攻 B.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C.華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 D.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答案】C【解析】本題新聞報道“古都北平解放”為切入點,考查三大戰役。1949年1月31日,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勝利,華北全境基本解放。22.(2019年江蘇南通)下圖是蘇皖九專署發給南通船工渡江支前的服務證。與此相關的歷史事性是( )A.強渡烏江 B.淮海戰役 C.解放南京 D.抗美援朝【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圖片上的民國三十八年應是1949年,再結合“渡江支前”,可知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4月,百萬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C項符合題意;強渡烏江是在1934—1936年長征期間,淮海戰役發生在渡江戰役之前,抗美援朝是1950—1953年,ABD三項與“渡江”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C。23.(2019年湖南常德)南京,見證了近代中國的滄桑歷史。有人形象地說它既是中國近代史的起點,也是中國近代史的終點。對下面四幅圖片反映的史實解讀正確的是( )A.圖1條約簽訂,說明清政府淪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B.圖2現象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民主政府C.圖3場景標志著中華民族擺脫民族壓迫,實現了完全獨立D.圖4反映的史實標志著國民黨政權統治的垮臺【答案】D【解析】依據圖4“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可知,此場景發生在解放戰爭的渡江戰役中。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D說法正確,《辛丑條約》的簽訂,清政府淪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A說法錯誤,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革命果實被袁世凱竊取,沒有建立民主政府,B說法錯誤,日本投降,中國沒有實現完全獨立,C說法錯誤,故本題選D。24.(2019年山東泰安)關于中國近代史上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相關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B.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都達成了有利于中華民族利益的共識C.重慶談判的成果最終被撕毀D.毛澤爾和周恩來都直接參與了談判【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毛澤東和周恩來都直接參與了重慶談判,毛澤東沒有參與西安談判,故D表述錯誤,符合題意;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都達成了有利于中華民族利益的共識、重慶談判的成果最終被撕毀,故ABC表述正確,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25.(2019年山東濟寧)從整體上看,該年代尺為我們呈現的歷史發展進程是( )A.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 B.北伐戰爭C.舊民主主義革命 D.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1921年開天辟地是指中國共產黨誕生,1927年“軍旗升起”可知是指1927年南昌起義,標志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后面則是國共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戰爭、國共再次內戰的解放戰爭,最終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故A符合題意。北伐戰爭發生在1926—1927年間,只是對應部分年份,故B不符合題意。舊民主主義革命在1919年五四運動中已經宣告結束,故C不符合題意。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對應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26.(2019年山東濟寧)下列戰役,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的有( )①淞滬會戰 ②渡江戰役 ③淮海戰役 ④孟良崮戰役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和所學知識,解放戰爭時期是1946—1949年間,淞滬會戰發生在1937年,屬于抗日戰爭時期,故①不符合題意。渡江戰役發生在1949年4月,屬于解放戰爭時期,故②符合題意。淮海戰役屬于解放戰爭中三大戰役之一,故③符合題意。孟良崮戰役屬于解放戰爭中粉碎國民黨軍隊重點進攻的戰役之一,故④符合題意。②③④符合題意,故選B。27.(2019年湖南株洲)互聯網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極大的方便,如果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輸入“近代重慶”一詞,顯示的信息可能有( )①《馬關條約》增開重慶為通商口岸②日軍占鎖上海后,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重慶③日本在重慶向國民政府遞交投降書④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1895年,中日簽訂的《馬關條約》中,開放的通商口岸中包括重慶;②日軍占鎖上海后,國民政府由南京遷至重慶,遷移的地址是重慶;④國共兩黨在重慶談判,簽訂了《雙十協定》,談判地點在重慶;③1945年9月9日,日本在南京向國民政府遞交了投降書。所以①②④符合題意,③不符合題意。故A符合題意,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28.(2019年遼寧沈陽)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軍隊是開展革命事業的重要保障。將下列軍隊名稱的序號與相應歷史時期的字母符號連接正確的一組是( )A.①—a②—b③—c B.①—a②—c③—bC.①—b②—c③—a D.①—c②—a③—b【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國共合作對峙時期,人民軍隊叫工農紅軍,長征在國共合作對峙時期;全民族抗戰時期人民軍隊叫八路軍(新四軍),百團大戰在全民族抗戰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人民軍隊叫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在解放戰爭時期。軍隊名稱的序號與相應歷史時期的字母符號連接正確的一組是①—c、②—a、③—b,選項D符合題意;選項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二、綜合題:29.(2019年湖南湘西州)寫出《三大戰役示意圖》中序號所代表的戰役名稱。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答案】①遼沈戰役②平津戰役③淮海戰役【解析】根據所學知識,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東北解放軍首先占領遼寧錦州,隨后攻占長春、沈陽,解放東北全境。11月,中原野戰軍和華東野戰軍在以徐州為中心的廣大地區發起淮海戰役,1949年1月勝利結束。與此同時,東北解放軍和華北解放軍共同發起平津戰役。結合圖片信息,①是遼沈戰役,②是平津戰役,③是淮海戰役。30.(2019年甘肅天水)列舉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答案】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解放戰爭相關史實的準確識記,聯系已學知識可知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黨軍隊進行了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河、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31.(2019年山東菏澤節選)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十六年聚焦“三農”問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農村廣泛宣傳《中國土地法大綱》(1)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當時農民的迫切要求。這一政策在當時起到了怎樣的作用?【答案】(1)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獲得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作用: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解析】(1)第一問依據材料一信息結合所學可知,當時農民的迫切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獲得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1947年解放區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32.(2019年湖南岳陽節選)中國共產黨是沒有特殊利益的政黨,是為廣大人民謀幸福的政黨。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二請回答:(3)材料二中,圖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的場景?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赴重慶的目的是什么?【答案】(3)重慶談判。目的是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同時還可以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還可以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解析】(3)根據材料二圖二“毛澤東與蔣介石在重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國共產黨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揭露美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團結和教育人民,1945年8月28日,毛澤東在周恩來、王若飛陪同下飛抵重慶,同國民政府進行談判。圖二反映的是重慶談判;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赴重慶的目的是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同時還可以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還可以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33.(2019年江蘇鎮江節選)中國近代史上,不同的階級都先后提出過解決土地問題的綱領。閱讀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問題。材料三 1947年,中國共產黨頒布的《中國土地法大綱》規定:“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一年后,解放區有一億多農民獲得了土地。翻身后的農民積極參軍,支援前線。 ——摘編自《復興之路》請回答:(3)據材料三指出,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目標是什么?土地改革為哪場戰爭的迅速勝利提供了可靠保證?(4)綜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不同階級提出的土地綱領有何共同之處?【答案】(3)耕者有其田。解放戰爭。(4)目的都是使農民擁有土地。【解析】(3)據材料三的“廢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實現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可以看出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目標是耕者有其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4)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頒布的《天朝田畝制度》主張用平均分配土地的方式讓農民獲得土地。孫中山主張用核定地價讓農民獲得土地。解放區土地改革的目標是耕者有其田。由此可見,近代不同階級提出的土地綱領的目的都是使農民擁有土地。34.(201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節選)歷史是最好的老師,從歷史的軌跡中,可以把握走向光輝未來的規律。請你參與下面的探究活動。探究二 【民族大義】理清線索——構建時空觀念(1)請寫出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____________初步形成。(2)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請寫出敵后戰場彭德懷指揮的著名戰役和正面戰場最大勝利的戰役。(3)1945年抗戰勝利后,為了爭取和平,中共通過在哪一事件中的努力,簽署了“雙十協定”?請你完成填空。寫出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結束的標志。70年前的十月一日,誰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答案】(1)上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2)百團大戰、臺兒莊戰役。(順序錯了不給分)(3)重慶談判 南京解放(或解放南京)。毛澤東。【解析】(1)根據所學可知: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的地點是上海。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根據所學可知: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敵后戰場與正面戰場相互配合。敵后戰場彭德懷指揮的著名戰役是1940年的百團大戰;正面戰場最大勝利的戰役是1938年李宗仁指揮的臺兒莊戰役。(3)1945年8月,蔣介石先后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面商國家大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高瞻遠矚,以驚人的膽魄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1949年10月1日下午3點,在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了開國典禮。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35.(2019年四川內江節選)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七律·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人民解放軍于哪一年占領南京?該事件結束了哪一政黨在中國大陸的統治?結合1945年重慶談判時蔣介石的談判目的,說明該政黨在中國大陸統治的覆滅原因。【答案】(2)1949年。國民黨。原因:假和平、真內戰,違背人民的意愿。【解析】(2)第一小問,依據材料二“百萬雄師過大江”和所學可知人民解放軍于1949年占領南京;渡江戰役的勝利標志著國民黨統治在大陸的覆亡;原因:依據重慶談判時期國民黨玩弄假和平、真內戰,違背人民的意愿回答。36.(2019年湖北黃岡)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間正道是滄桑》是由張黎執導的革命戰爭歷史題材劇。其中許多情節反映了近代中國的重大歷史現象,電視劇梗概如下:20世紀20年代,楊立仁、楊立青兄弟二人前往廣州,后來,立仁加入國民黨,踏入蔣介石集團的政治核心圈。立青考入黃埔軍校,當時,共產黨人瞿恩任黃埔軍校教官,在瞿恩的影響下,立青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抗戰爆發后,林娥(瞿恩的妻子)被中共派往重慶八路軍辦事處負責情報工作,林娥將截獲的情報通報給立仁,粉碎了日軍對蔣介石黃山官邸的轟炸。中條山會戰期間,國民黨范希亮部的十二師被日軍圍攻,時任八路軍新二團團長的楊立青獲知此情報,立即按上級命令,率部前往營救。范希亮部得以安全撤離.抗戰勝利后,立仁和立青更在情報戰場上展開廝殺。1949年,南京解放,立仁敗退臺灣,從此,兄弟二人天各一方,隔海而望。結合中國近代史的所學知識,從上述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國重大歷史現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象。(要求:簡要寫出所提取的電視劇情節及歷史現象,對歷史現象的概述和評價比較準確全面。)【答案】說明:本題為開放性題,閱卷時不必死摳示例中的條條。示例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示例一:故事情節:共產黨人瞿恩任黃埔軍校教官。歷史現象:國民大革命或第一次國共合作。概述評價:國民黨一大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國共合作推動了國民革命的高漲,黃埔軍校建立、北伐勝利進軍,反帝反軍閥的國民運動蓬勃開展。后來,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大肆屠殺共產黨人,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大革命失敗。國民革命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勢力。示例二:故事情節:楊立青營救范希亮部(林娥與立仁情報共享,粉碎日軍陰謀)。歷史現象:國共合作抗日或第二次國共合作。概述評價: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國共合作正式開始。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為全民族抗戰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在國共合作、全民族團結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解析】本題為開放性題,閱卷時不必死摳示例中的條條。示例只作評卷參考,不作為唯一標準。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據可同等給分。37.(2019年山東濟寧節選)近現代以來:無數仁人志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努力,繪就了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譜寫了氣壯山河的奮斗贊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天翻地覆】材料三(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所示事件發生于何時(年月日)?圖二所示事件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地位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答案】(3)1949年4月23日(年月日都正確),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變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長期執政的黨。【解析】(3)第一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所示事件是指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總統府,1949年4月,百萬人民解放軍兵分三路,橫渡長江,4月23日占領南京。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圖一所示事件是指開國大典,宣告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開始從領導人民為奪取全國政權而奮斗的黨,變為領導人民掌握全國政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并長期執政的黨。38.(2019年江蘇常州)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 臣等將夷船繳到煙土二萬余箱在粵銷毀……將煙土切碎拋入石池,泡以鹽鹵,爛以石灰,統俟戳化成渣,于退潮時送出大海。遠近民人觀看者,無不肅然懔畏。——摘自《林則徐選集》材料二 山東大勢一去,就是破壞中國的領土!中國的領土破壞,中國就亡了!……務望全國工商各界,一律起來……外爭主權,內除國賊。中國存亡,就在此一舉了!——摘自《北京學界全體宣言》材料三 中華民族從1840年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所獲得的勝利是把“民族救亡”的百年命題最終打了個結。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精神洗禮,是任何說教、任何精神財富都不可比擬的。——摘編自金一南《浴血榮光》請回答:依據所學知識,分別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歷史事件發生的直接原因,并說明兩者性質有何相似之處?(2)從中國近代民主革命的角度看,材料二與材料三反映的歷史事件有什么關聯?(3)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新中國成立的偉大歷史意義。(4)綜合上述材料,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奮斗歷程中,匯聚成了怎樣的民族精神?【答案】(1)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權利益遭到踐踏。都具有反侵略斗爭的性質。(2)材料二中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材料三中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3)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4)勇于反抗外來侵略,為國家和民族利益而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等。【解析】(1)依據材料一“臣等將夷船繳到煙土二萬余箱在粵銷毀,……將煙土切碎拋入石池”可知反映的是銷毀鴉片。結合課本所學可知,工業革命后,英國為了把中國變為的商品傾銷市場、原料掠奪地,開始向中國走私鴉片。鴉片泛濫給中華民族帶來深重災難。威脅到中國的統治,統治者開始了銷毀鴉片;由材料二“……外爭主權,內除國賊”“摘自《北京學界全體宣言》”可知反映的是五四運動。結合課本所學,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主權利益遭到踐踏。消息傳到中國,引發北京學生發起了五四運動;銷毀鴉片顯示了中華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由此可知兩者都具有反侵略斗爭的性質。(2)依據第一問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五四運動;由材料三“中華民族從1840年以來,一直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所獲得的勝利是把‘民族救亡’的百年命題最終打了個結。”可知反映的是新中國的成立。結合課本所學可知,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新中國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3)依據材料三“中國革命的勝利,是中華民族的勝利,給中華民族帶來的精神洗禮”可知是對中華民族的影響。結合課本所學可知,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一百多年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4)依據前面的材料,英國侵略中國,中國人民進行銷煙斗爭;面對外交的失敗,中國學生掀起了五四運動,得出中國無產階級在中華民族近代以來的奮斗歷程中,中國人民勇于反抗外來侵略,為國家和民族利益而獻身的愛國主義精神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一遍過主題十四 解放戰爭考點1:重慶談判 政治協商會議 國民黨發動內戰【2011】版課標·知道重慶談判,理解中國共產黨為爭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認識國民黨實行獨裁、發動內戰的本質。【中考預測】·知道重慶談判。【考點解讀】 重慶 談判 時間 1945年8月28日—10月10日 地點 重慶 目的 蔣介石 的目的 一方面是為發動內戰爭取時間, 另一方面是想在政治輿論上獲得主動, 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強加到中國共產黨身上。 共產黨 的目的 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和平,毛澤東親赴重慶與國民黨進行和平談判。 中共代表 毛澤東、周恩來等 結果 國共雙方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政治協商會議 時間 1946年1月10日 地點 重慶 內容 會議討論了建立聯合政府、和平建國綱領、召開國民大會、修改憲法草案、調整軍隊等問題。并通過一系列決議,再一次確定了避免內戰、和平建國的方針。 影響 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 國民黨發動內戰 時間 1946 年6月 標志 1946 年 6 月,蔣介石公然違背“雙十協定”,撕毀政協決議全力圍攻中原解放區,發動了全面內戰。 全面進攻 高峰 1946年10月,占領張家口,全面進攻達到最高峰 粉碎 1947年3月,國民黨全面進攻被粉碎。 重點進攻 全面進攻被粉碎后,開始發動對陜北解放區和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名師點撥】重慶談判戳穿了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使中國共產黨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動,在人民面前表現了 和平的誠意,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國民黨統治區的影響,團結和教育了人民。考點2: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三大戰役 南京解放 國民黨南京政權覆滅與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原因【2011】版課標·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南京解放。·知道解放區的土地改革;簡析國民黨南京政權覆滅和人民解放戰爭迅速勝利的主要原因。【中考預測】·了解中共中央轉戰陜北和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的史實;知道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名稱、意義及南京解放。【考點解讀】 中共中央轉戰陜北 背景 1947年3月,國民黨向延安發動突然襲擊。 方針 主動撤離延安,轉戰陜北。 結果 彭德懷率領的西北野戰軍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戰役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隊對陜北的重點進攻;華東野戰軍在山東孟良崮消滅國民黨王牌主力整編第七十四師,打退了敵人對山東解放區的重點進攻。 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政策 將抗戰時期的減租減息改為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 措施 (1)頒布《中國土地法大綱》: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制定土地改革總路線: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有步驟地、有分別地消滅封建性剝削的土地制度,發展農業生產 結果 歷時一年多的土改革命順利完成,廣大農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糧食和衣物。 意義 (1)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 (2)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時間 1947年夏 概況 劉伯承、鄧小平等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開辟大別山根據地。 影響 直接威脅到國民黨統治中心南京和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戰役名稱 戰役時間 指揮員 作戰部隊 殲滅和改編敵人數 歷史意義遼沈戰役 關門打狗 1948年9月--11月 林彪、 羅榮桓 東北解放軍 47萬 余人 合 共150多 萬 人 解放東北全境(首役) 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淮海戰役 猛虎掏心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 中原、華東解放軍 55萬 余人 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地區 (中心徐州) 平津戰役 甕中捉鱉 1948年11月-1949年 1月 林彪、羅榮桓、聶榮臻 東北、華北解放軍 52萬 余人 北平和平解放,華北全境解放 南京解放 1949 年 4 月,人民解放軍百萬雄師兵分三路,橫渡長江,占領南京,結束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國民黨殘余勢力退往臺灣。人民解放戰爭勝利的原因 (1)中國共產黨代表了廣泛人民的根本利益,得到人民群眾的認可和支持。 (2)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和正確的戰略戰術。 (3)人民解放軍的英勇作戰。 (4)土地改革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人民群眾的支持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根本保證。【易錯警示】1.三大戰役與渡江戰役的區別:基本消滅國民黨主力的是三大戰役;最終結束國民黨在大陸統治的是渡江戰役。2.解放戰爭勝利的標志是新中國的成立,南京國民政府垮臺的標志是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名師點撥】1.在解放戰爭的第一年里,戰場主要在解放區內,是“內線作戰”,戰略上我軍防御;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后,戰場轉向國統區,開始了 “外線作戰”,我軍由守轉攻,揭開了 戰略進攻的序幕。2.在中國近代史上,國共關系變化呈現什么特征?出現這一特征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1)特征: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2)主要原因: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國共兩黨代表的階級利益不同;國際環境和國際勢力的影響等。(3)啟示:和則兩利,分則兩傷。【相關圖片】毛澤東和蔣介石 三大戰役示意圖 人民解放軍強渡長江 【時空觀念】主題時間 1945-1949年主題空間 重大戰役相關城市:錦州、長春、沈陽、天津、張家口、北京、徐州、南京 主要區域:東北、華北、華中地區【史料學史】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這是一件轟動國內外的大事,使許多人進一步認清中國共產黨謀求和平的真誠愿望,受到輿論的熱烈贊譽。詩人柳亞子賦詩,稱頌毛澤東的這一行動是“彌天大勇”。張治中也說,這是“中國歷史上一件大事”。 —— 摘自《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設問】材料反映的是中國近代史上的哪件大事?除此之外,中國共產黨為和平還做了哪些努力?請列舉一例。 側重體現史料實證 【解答】重慶談判;參加政協會議(1946年)歷史時序考點突破核心素養提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十四人民解放戰爭(原卷版).doc 專題十四人民解放戰爭(解析版).doc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一遍過(專題十四解放戰爭).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