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闖關沖刺主題十五 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原卷版)【考點闖關】考點1:張謇興辦實業 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例1】(2019年湖南懷化)“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這是對晚清狀元張謇的真實評價,其“興國之夢”是指( )A.實業救國 B.民主科學 C.民主共和 D.變法圖強【例2】(2019年山東德州)下圖漫畫反映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透過漫畫我們可以得出的歷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C.內憂外患的危機,嚴重阻礙著民族工業的正常發展D.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舉一反三】1.(2018?恩施州)“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這是對清末狀元張謇的評價,他的“興國之夢”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學 C.實業救國 D.變法圖強2.(2019年安徽)下圖是中國棉紡織業布機數(1912—1921年)和機制面粉業年產量(1913—1921年)柱狀圖。該圖反映了( )A. 列強加大對中國的商品傾銷 B.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開始起步C.中國重工業獲得了初步發展 D.民族工業獲得快速發展良機考點2: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例3】(2019年湖北孝感)梁實秋在《過年》一文中曾回憶道,早在民國建立前一兩年,家中除歲方式已然做了“維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我從此不再是磕頭蟲兒。”促使春節習俗發生變化主要是因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響C.民國政府移風易俗,革除陋習 D.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例4】(2018?郴州)鴉片戰爭后,中外聯系日益增多,中國近代化進程逐步推進,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一種新的娛樂方式,人們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人,向之欲出也”。這里的“它”指的是( )A.電報 B.電話 C.電影 D.照相【例5】(2018?梧州)1911年2月5日,法國《小日報》刊登的一幅石印畫(圖)再現了當時一些中國人當眾剪掉長辮的場景該畫反映出( )A.剪辮易服已成為當時社會的共識 B.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已被推翻C.民國政府剪辮易服法令得到貫徹 D.中國社會習俗呈現新舊并存特征【舉一反三】3.(2018·山東濟寧)電視劇《闖關東》中有傳武兄弟剪辮子的情節,“剪辮令”的頒布是在( )A.洋務運動期間 B.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C.戊戌變法期間 D.辛亥革命后4.(2019年湖北荊州)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規定取消“老爺”“大人”等稱謂,代之以“先生”稱呼;人們在社交場合中,出現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禮節。這些變化體現出當時的( )A.婚姻自主意識 B.崇洋逐新趨向 C.民族風情特征 D.自由平等風尚5.(2018?咸寧)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A.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 B.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C.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 D.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考點3: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例6】(2019年內蒙古呼和浩特)1862年清政府開設京師同文館后,新式學堂在各派別主持下不斷建立。請判斷下列學堂建立的先后順序( )①北洋西學堂 ②南洋公學 ③福州船政學堂 ④京師大學堂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例7】(2018?安徽)圖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報》,其表明《申報》( )創辦于辛亥革命期間 B.專門報道政治新聞C.宣傳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宣傳報【舉一反三】6.(2019年山東濰坊)1905年5月,依然被稱為“老爺”的京師大學堂學生,穿起了短袖衫,開始了首屆西式運動會。這反映了京師大學堂( )A.是中國近代首所新式學校 B.具有新舊交織的時代特點C.創辦于科舉制度廢除之后 D.首創完備的新式教育體制7.(2018?青島)報刊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之一。下列報刊出現最早的是( )A.《新青年》 B.《萬國公報》 C.《申報》 D.《每周評論》考點4:魯迅 茅盾 齊白石 徐悲鴻 聶耳 冼星海【例8】(2019年湖南懷化)抗戰期間由湖南著名的戲劇藝術家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抗戰歌曲是( )A.《黃河大合》 B.《義勇軍進行曲》 C.《東方紅》 D.《團結就是力量》【例9】(2019年山東青島)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下列文化藝術成就對應不正確的是( )A.魯迅——《狂人日記》 B.聶耳——《義勇軍進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黃河大合唱》【例10】(2018?綏化)創作《黃河大合唱》的人民音樂家是( )A.徐悲鴻 B.聶耳 C.冼星海 D.魯迅【舉一反三】8.(2019年江蘇鹽城)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義勇軍進行曲》赫然名列在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表中,其曲作者是( )A.田漢 B.冼星海 C.聶耳 D.徐悲鴻9.(2018?湘西州)我國著名作家丁玲是湖南臨灃人,她的代表作是( )A.《青春之歌》 B.《邊城》 C.《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D.《山鄉巨變》10.(2018?株洲)有位湘潭籍的現代著名畫家,他大器晚成,從一位民間木匠成長為“人民藝術家”,擅長花鳥蟲魚的寫意畫,這位畫家是( )A.徐悲鴻 B.張大千 C.吳冠中 D.齊白石 【考點沖刺】選擇題1.(2019四川南充5)引發下表所示列強在中國設廠總數變化的因是( )時間 1894年 1900年列強在中國設廠總數 80家 933家A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B.増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C.外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雙方協議D.清政府鼓勵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2.(2018·山東威海)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是中國的“百年老站”。鑄造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的“鐵路之父”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嚴復 D.侯德榜3.(2018·甘肅)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步觀點,加強了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緊迫感。此書的譯著者是( )A.魏源 B.嚴復 C.曾國藩 D.梁啟超4.(2018?甘肅)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步觀點,加強了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緊迫感。此書的譯著者是( )A.魏源 B.嚴復 C.曾國藩 D.梁啟超5.(2018?湘西州)面對舊中國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一些愛國知識分子開始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其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是湖南隆回人( )A.林則徐 B.嚴復 C.魏源 D.李鴻章6.(2018·山東德州)歷史學家章開沅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與張謇選擇實業有關的是( )A.創辦湖北織布局 B.創辦大生紗廠 C.創辦輪船招商局 D.創辦漢陽鐵廠7.(2019河南4).19世紀末,清政府逐漸意識到:對于民間資本的殘酷排擠是極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國所有廠礦企業的資本額中,屬于民族資本的商辦企業的資本額,由占22. 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時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主要是由于( )A.洋務運動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寬C.列強侵華的放松 D.“實業救國”的推動8.(2018·重慶A卷)利用帝國主義忙于一戰之機,1913~1921年,我國創辦了123家面粉廠。1914年我國面粉入超(指一定時期內,外貿進口總值超過出口總值。反之則稱為出超。)200萬擔以上.從1915年起開始出超,1920年達到300多萬擔。而隨著帝國主義卷土重來,面粉業再度受挫。這表明當時( )①一戰客觀上有利于我國面粉業發展 ②我國面粉業發展曲折③一段時期內我國面粉大量銷往海外 ④我國面粉生產技術領先世界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9.(2018?廣安)下列各項,屬于張謇的是( )A.提倡在不損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進外資B.主持建成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C.專著《制堿》向世界披露了索爾維制堿法奧秘D.“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 10.(2019年山東濱州)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得到很大發展。以下史實不能反映這種變化的是( )A.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辦《申報》B.落第舉人王長益到京師大學堂報名C.商務印書館出版《最新教科書》D.濱州杜氏家族一門十二進士11.(2018?長沙)如圖是1914年12月《新聞報》發表的題為《急起直追》的時政漫畫,貨物上寫著“國貨出口”,“歐風”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進以追上前面冒著煙的貨輪。該漫畫表達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飛速發展B.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提供了機會C.中國帆船的航速遠不如西方國家的貨輪D.中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緊迫性12.(2018?新疆)清末狀元張謇提倡實業救國。以下內容與他有關的是( )A.修建京張鐵路 B.創辦大生紗廠 C.研制工業純堿 D.編寫《海國圖志》13.(2018?威海)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是中國的“百年老站”。鑄造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的“鐵路之父”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嚴復 D.侯德榜14..(2018·湖北恩施)“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這是對清末狀元張謇的評價,他的“興國之夢”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學 C.實業救國 D.變法圖強15.(2018?德州)歷史學家章開沅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與張謇選擇實業有關的是( )A.創辦湖北織布局 B.創辦大生紗廠 C.創辦輪船招商局 D.創辦漢陽鐵廠 16.(2018?揚州)魏源發憤編著《海國圖志》,宣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直接觸發他去編著的原因是( )A.鴉片戰爭的爆發 B.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C.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17.(2018?懷化)今天的中國正在走向富強,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曾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貢獻的仁人志士:其中近代著名的狀元實業家是( )A.詹天佑 B.曾國藩 C.李鴻章 D.張謇 18(2018?黑龍江)創辦大生紗廠,提出實業救國的狀元實業家是( )A.張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魏源19.(2018?福建)如圖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憑據上的時間是公元( )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20..(2018?百色)以下為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情況表。出現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廠家 資本 工人1913年 689家 33億 27萬多人1920年 1795家 50億 55萬多人A.外商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B.清政府放寬民間辦廠的限制C.西方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 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實力雄厚21.(2019·山東濟南萊蕪8)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法令,廢除跪拜禮,代之以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稱呼。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目的是去除或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 B.盲目學習推行西方禮節C.社會習俗在短時間內得到完全改交 D.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22.(2018·湖北荊州)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23.(2018·江蘇淮安)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創辦于( )A.戊戌變法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新文化運動時期 D.五四運動時期24.(2018·云南)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但也曾出現過短暫繁榮的局面,被稱為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下表中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出現在(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1918廠家數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25.(2018·廣西百色)以下為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情況表。出現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廠家 資本 工人1913年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人1920年 1795家 50億元 55萬多人A.外商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B.清政府放寬民間辦廠的限制C.西方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 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實力雄厚26.(2018·廣西賀州)圖表2為18世紀~20世紀初中國、美國和德國制造業份額數據表。導致中國制造業份額發生重大變化,是由于當時我國( )A.依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沒有主動向西方學習C.錯失兩次工業革命之機 D.國內政權更替頻繁27.(2018?云南)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但也曾出現過短暫繁榮的局面,被稱為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下表中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出現在( )年份 1912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廠家數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28.(2018·湖南郴州)鴉片戰爭后,中外聯系日益增多,中國近代化進程逐步推進,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一種新的娛樂方式,人們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這里的“它”指的是( )A.電報 B.電話 C.電影 D.照相29.(2018?廣東)1912年春,廣東省臨時省議會上首次出現了數十名女性代議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議會也特設了女子旁聽席。上述材料說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廣東女性地位比湖北高C.男尊女卑思想被徹底打破 D.女性參政議政權利得到保障30.(2019江蘇徐州17).右圖為清政府創辦的某學堂課程內容,該學堂最早出現于( )A.十八世紀末 B.十九世紀四十年代 C.十九世紀六十年代 D.二十世紀初31.(2018?濰坊)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 )A.思想觀念解放 B.大眾報業發展 C.鐵路交通發達 D.輪船航運繁榮32.(2018·山東濰坊)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 )A.思想觀念解放 B.大眾報業發展 C.鐵路交通發達 D.輪船航運繁榮33.(2018·山東青島)報刊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之一。下列報刊出現最早的是( )A.《新青年》 B.《萬國公報》 C.《申報》 D.《每周評論》34.(2018·內蒙古呼和浩特)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辦,在它有關圣誕節的報道中,經常使用“外國冬至”、“西國冬至”、“洋冬至”等字樣,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社會( )A.對侵略者的厭惡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盤西化的態度 D.天朝上國的心理35.(2018?云南)《義勇軍進行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 浪潮,很快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新中國成立后,它被確定為代國歌,后來被確定為國歌.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漢 B.聶耳 C.冼星海 D.徐悲鴻36.(2018?河南)如圖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國( )書信往來徹底結束 B.社會禮儀發生變化C.信息傳遞主要靠電話 D.出現了新興的職業二、材料分析題37. (2019年湖南衡陽)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等民生問題與經濟的發展或政治變革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1913年的一則日記(部分)“大清宣統五年,正月初三。自變亂以來,一切新黨竟襲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一日……來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無一頂戴之人,間有洋帽之人,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哪些變化?38.(2019年湖南衡陽)人才選拔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和中西交流的密切,人們看到科舉考試的狹隘之處,“所舉非所用,所用非所舉”,認為新式學堂教育才是培養國家建設人才、開啟民智的正途。“科舉不停,學校不廣,士心既莫能堅定,民智復無由大開,求其進化日新也難矣。”——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2)針對材料二所述情況,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舉措?39、(2019·四川德陽34)(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奏設同文學館于上海,譯出西書頗多。四年,又在上海設江南制造局,附設譯書局。五、六年間,左宗棠奏請在福建設船廠,附設船政學校。六年,設同文館于京師。九年,李鴻章設機器制造局于天津。十年,曾國藩、李鴻章始派學生赴美國留學。十一年,設輪船招商局。 光緒元年(1875年),籌辦鐵甲兵船。二年,設船政學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學生赴英、法學習造船和駕船。六年,設水師學堂于天津,又設電報局。七年,設開平礦務局。八年,設上海機器制布廠。十一年,設天津武備學堂。十三年,又開漠河金礦。十四年,李鴻章成立北洋海軍。十五年,總署請造鐵路,張之洞請先筑盧漢線,迨二十二年(1896年),乃以盛宣懷督辦其事。是年,又設郵政局。此戊戌以前所辦新政之大略也。———摘編自《中國近代史》(1)據材料,指出“新政”的起止年代。(2)據材料,概括“新政”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逐條分析這些措施的影響。(3)關于材料中的“新政”,中國學術界一般稱之為“洋務運動”,外國史學界一般稱之為“自強運動”,還有學者稱之為“同光新政”“自救運動”等。你最認同其中的哪一種稱呼?請簡要說明理由。40、(2019年江蘇省連云港18)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歷史使命。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研讀經典是走進傳統文化的第一步。概括材料甲中“仁”的含義,孔子倡導“仁”是為了解決當時的什么問題?體驗情懷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概括材料乙中唐太宗的執政理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踐行這一執政理念的具體措施。傳承傳統文化須與現實相結合。歸納上丙圖反映的歷史現象。指出其產生的現實背景。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闖關沖刺主題十五 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解析版)【考點闖關】考點1:張謇興辦實業 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例1】(2019年湖南懷化)“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這是對晚清狀元張謇的真實評價,其“興國之夢”是指( )A.實業救國 B.民主科學 C.民主共和 D.變法圖強【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的“晚清狀元張謇”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為了挽救民族危機,清末狀元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回家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企業。故A符合題意,BCD與張謇無關,不符合題意。故選A。【例2】(2019年山東德州)下圖漫畫反映了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狀況,透過漫畫我們可以得出的歷史信息是( )A.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B.辛亥革命后,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C.內憂外患的危機,嚴重阻礙著民族工業的正常發展D.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圖片信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結合所學可知,中國近代民族工業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三座大山的夾縫中求生存,圖發展;內憂外患的危機,嚴重阻礙著民族工業的正常發展,故C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甲午中日戰爭后,民族工業的初步發展、辛亥革命后,掀起了發展實業的熱潮、一戰期間,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的春天,故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舉一反三】1.(2018?恩施州)“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這是對清末狀元張謇的評價,他的“興國之夢”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學 C.實業救國 D.變法圖強【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狀元實業家張謇。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張謇的“興國之夢”是“實業救國”。《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故選:C。2.(2019年安徽)下圖是中國棉紡織業布機數(1912—1921年)和機制面粉業年產量(1913—1921年)柱狀圖。該圖反映了( )A. 列強加大對中國的商品傾銷 B.中國近代民族工業開始起步C.中國重工業獲得了初步發展 D.民族工業獲得快速發展良機【答案】D【解析】根據“中國棉紡織業布機數(1912—1921年)和機制面粉業年產量(1913—1921年)柱狀”可知,題干反映中國棉紡織業布機數(1912—1921年)和機制面粉業年產量(1913—1921年)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結合所學可知,辛亥革命的成功,沖擊了封建制度,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發展;海外華僑競相投資國內近代企業;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了發展機會,進入“黃金時代”。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考點2: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例3】(2019年湖北孝感)梁實秋在《過年》一文中曾回憶道,早在民國建立前一兩年,家中除歲方式已然做了“維新”。“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我從此不再是磕頭蟲兒。”促使春節習俗發生變化主要是因為( )A.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B.西方文化和民主思潮的影響C.民國政府移風易俗,革除陋習 D.新文化運動的影響【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信息“民國建立前一兩年、我不再奉派出去挨門磕頭拜年,我從此不再是磕頭蟲兒。”,結合所學可知,在西方工業文明沖擊下和民主思潮的影響下,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使國人思想觀念發生很大變化,故B符合題意;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民國政府移風易俗,革除陋習、新文化運動的影響與題干無關,故A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例4】(2018?郴州)鴉片戰爭后,中外聯系日益增多,中國近代化進程逐步推進,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一種新的娛樂方式,人們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人,向之欲出也”。這里的“它”指的是( )A.電報 B.電話 C.電影 D.照相【答案】C【解析】本題以鴉片戰爭后,中外聯系日益增多,中國近代化進程逐步推進,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為依托,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知識點。人們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人,向之欲出也”。這里的“它”指的是電影。近代中國的大門被資本主義列強打開,但同時歐風美雨也把世界創造的文明帶到中國。近代中國人在社會生活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交通方面,出現了火車、輪船,大大加快了人們的出行速度。文化生活方面,照相技術開始出現,人們可以拍照片、看電影、看報紙等。通訊上,19世紀70 年代,中國開始有了有線電報,后來有了電話,使人們遠距離的聯系變得非常便捷。故選:C。【例5】(2018?梧州)1911年2月5日,法國《小日報》刊登的一幅石印畫(圖)再現了當時一些中國人當眾剪掉長辮的場景該畫反映出( )A.剪辮易服已成為當時社會的共識 B.清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已被推翻C.民國政府剪辮易服法令得到貫徹 D.中國社會習俗呈現新舊并存特征【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相關史實。石印畫反映的是一些中國人當眾剪掉長辮的場景,并非社會共識,排除選項A,選D.由時間來看,辛亥革命尚未爆發,故排除選項B、C;選項A以偏概全,排除。故選:D。 【舉一反三】3.(2018·山東濟寧)電視劇《闖關東》中有傳武兄弟剪辮子的情節,“剪辮令”的頒布是在( )A.洋務運動期間 B.甲午中日戰爭期間 C.戊戌變法期間 D.辛亥革命后【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近代社會習俗變化。電視劇《闖關東》中有傳武兄弟剪辮子的情節,“剪辮令”的頒布是在辛亥革命后。辛亥革命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但傳統習俗很難在短期內完全改變。故選:D。4.(2019年湖北荊州)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規定取消“老爺”“大人”等稱謂,代之以“先生”稱呼;人們在社交場合中,出現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禮節。這些變化體現出當時的( )A.婚姻自主意識 B.崇洋逐新趨向 C.民族風情特征 D.自由平等風尚【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規定取消“老爺”“大人”等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人們在社交場合中,出現鞠躬、握手、鼓掌等新禮節。這些變化體現出當時的自由平等風尚,故D正確;材料沒有涉及婚姻,故排除A項。材料沒有涉及崇洋趨勢,故排除B項。材料沒有涉及民族風情,故排除C項。故選D。5.(2018?咸寧)在近代西方工業文明的沖擊下,新的事物和思想觀念影響著中國的社會生活。下列不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的是( )A.禁纏足,倡女權,男女平等新追求 B.稱先生,道某君,人格平等意義深C.旗袍西服中山裝,穿著舒適又大方 D.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近代社會生活變化。辮子搭肩三尺長,之乎者也說荒唐不能反映民國時期社會習俗變化。辛亥革命在對舊制度進行改造的同時,也沖擊了與封建制度相伴隨的一些陳規陋習,民國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廢止纏足等法令,還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文明簡單的鞠躬、握手禮;取消“大人”、“老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的平等稱呼,體現了資產階級追求平等的愿望,但傳統習俗很難在短期內完全改變。故選:D。考點3: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例6】(2019年內蒙古呼和浩特)1862年清政府開設京師同文館后,新式學堂在各派別主持下不斷建立。請判斷下列學堂建立的先后順序( )①北洋西學堂 ②南洋公學 ③福州船政學堂 ④京師大學堂A.①②④③ B.②④③① C.③①②④ D.④①③②【答案】C【解析】北洋西學學堂,誕生于1895年,盛宣懷創辦。南洋公學為盛宣懷1896年(光緒22年)創建于上海,與北洋大學堂同為中國近代歷史上中國人自己最早創辦的大學。福州船政學堂是中國第一所近代海軍學校,在船政大臣沈葆禎的主持下于1866年在福州設立。京師大學堂作為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學校創辦于1898年7月3日,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立大學,③①②④順序正確。AB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C。【例7】(2018?安徽)圖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報》,其表明《申報》( )創辦于辛亥革命期間 B.專門報道政治新聞C.宣傳了民主革命思想 D.是革命派的宣傳報【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申報》。據圖是1912年1月1日出版的《申報》報道的內容可知,其表明《申報》宣傳了民主革命思想。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刊載新聞、評論等內容,還有廣告,報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報紙,被譽為“中國大眾傳播媒體的先驅”。故選:C。【舉一反三】6.(2019年山東濰坊)1905年5月,依然被稱為“老爺”的京師大學堂學生,穿起了短袖衫,開始了首屆西式運動會。這反映了京師大學堂( )A.是中國近代首所新式學校 B.具有新舊交織的時代特點C.創辦于科舉制度廢除之后 D.首創完備的新式教育體制【答案】B【解析】依據題干材料,1898年百日維新期間,清政府決定創辦京師大學堂。當時京師大學堂的學生一方面仍被稱為“老爺”,這是舊時代的稱呼,另一方面“穿起了短袖衫,開始了首屆西式運動會”,這又體現了新時代的特點。B項符合題意;洋務運動中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中國近代首所新式學校,A項不合題意;1905年清政府下令停止科舉考試,存在1300多年的科舉制度被廢除了。C項不合題意;清政府擬定了《奏定學堂章程》,首創完備的新式教育體制。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B。7.(2018?青島)報刊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之一。下列報刊出現最早的是( )A.《新青年》 B.《萬國公報》 C.《申報》 D.《每周評論》【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申報》。出現最早的報刊是《申報》。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等城市創辦了外文報紙,后來中文報紙也出現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它刊載新聞、評論、廣告等內容。報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故選:C。考點4:魯迅 茅盾 齊白石 徐悲鴻 聶耳 冼星海【例8】(2019年湖南懷化)抗戰期間由湖南著名的戲劇藝術家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抗戰歌曲是( )A.《黃河大合》 B.《義勇軍進行曲》 C.《東方紅》 D.《團結就是力量》【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時期,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后由田漢作詞。《義勇軍進行曲》,后來被定為國歌。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例9】(2019年山東青島)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中華民族歷史的認知和運用。下列文化藝術成就對應不正確的是( )A.魯迅——《狂人日記》 B.聶耳——《義勇軍進行曲》C.茅盾——《愚公移山》 D.冼星海——《黃河大合唱》【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愚公移山》是徐悲鴻的代表作,C不符合題意,ABD項搭配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C。【例10】(2018?綏化)創作《黃河大合唱》的人民音樂家是( )A.徐悲鴻 B.聶耳 C.冼星海 D.魯迅【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黃河大合唱》。冼星海的《黃河大合唱》作于1939年3月,這部作品由詩人光未然作詞,以黃河為背景,熱情歌頌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光榮歷史和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痛訴侵略者的殘暴和人民遭受的深重災難,廣闊地展現了抗日戰爭的壯麗圖景,并向全中國全世界發出了民族解放的戰斗警號,從而塑造起中華民族巨人般的英雄形象。故選:C。 【舉一反三】8.(2019年江蘇鹽城)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義勇軍進行曲》赫然名列在盟軍勝利凱旋的曲目表中,其曲作者是( )A.田漢 B.冼星海 C.聶耳 D.徐悲鴻【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結束之際,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由著名戲劇家田漢作詞,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意志。所以C符合題意,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9.(2018?湘西州)我國著名作家丁玲是湖南臨灃人,她的代表作是( )A.《青春之歌》 B.《邊城》 C.《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D.《山鄉巨變》【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丁玲。解放區的創作的優秀小說主要有:趙樹理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丁玲的《太陽照在桑干河上》等。我國著名作家丁玲是湖南臨灃人,她的代表作是《太陽照在桑干河上》。故選:C。10.(2018?株洲)有位湘潭籍的現代著名畫家,他大器晚成,從一位民間木匠成長為“人民藝術家”,擅長花鳥蟲魚的寫意畫,這位畫家是( )A.徐悲鴻 B.張大千 C.吳冠中 D.齊白石【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人民藝術家”齊白石。齊白石,祖籍安徽宿州碭山,生于湖南長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人。齊白石是近現代中國繪畫大師,早年曾為木工,后以賣畫為生,五十七歲后定居北京。擅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筆墨雄渾滋潤,色彩濃艷明快,造型簡練生動,意境淳厚樸實。所作魚蝦蟲蟹,天趣橫生。1953年1月7日,北京文化藝術界200余人參加“齊白石90歲生日慶祝會”,文化部授予齊白石杰出的人民藝術家稱號。故選:D。 【考點沖刺】選擇題1.(2019四川南充5)引發下表所示列強在中國設廠總數變化的因是( )時間 1894年 1900年列強在中國設廠總數 80家 933家A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 B.増開漢口、南京等十處為通商口岸C.外商進出口貨物應納稅款,必須經雙方協議D.清政府鼓勵興辦工礦企業,發展農、工、商業【答案】A【解析】1895年清政府同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其中規定,日本可以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設廠,從此,西方國家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從以商品輸出為主轉為以資本輸出為主,商品輸出為輔,故才有了19世紀末,列強在華設廠的總數由以前的80家猛增到933家。A項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是引發題干表格所示列強在中國設廠總數變化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2.(2018·山東威海)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是中國的“百年老站”。鑄造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的“鐵路之父”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嚴復 D.侯德榜【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9年,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全線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為中國工程界贏得了榮譽。故鑄造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的“鐵路之父”是詹天佑。故A符合題意;魏源和嚴復是著名的思想家。故BC不符合題意;侯德榜是著名的化學家,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3.(2018·甘肅)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步觀點,加強了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緊迫感。此書的譯著者是( )A.魏源 B.嚴復 C.曾國藩 D.梁啟超【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天演論》 是嚴復翻譯的赫胥黎的《進化論與倫理學》的前半部分。嚴復在《天演論》 中闡述了自己的觀點,書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思想,對當時國內鼓吹變法圖強和提倡維新運動起過積極作用。故選B。4.(2018?甘肅)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步觀點,加強了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緊迫感。此書的譯著者是( )A.魏源 B.嚴復 C.曾國藩 D.梁啟超【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嚴復。赫胥黎的《天演論》以“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進步觀點,加強了中國人救亡圖存的緊迫感。此書的譯著者是嚴復。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認為要救國,只有效法西方,推行維新改革。嚴復譯著的《天演論》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后勝于今”的進步觀點,啟發了當時中國知識界去探索西方先進的社會,打擊了封建頑固勢力。故選:B。5.(2018?湘西州)面對舊中國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一些愛國知識分子開始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其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是湖南隆回人( )A.林則徐 B.嚴復 C.魏源 D.李鴻章【答案】C【解析】本題以面對舊中國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一些愛國知識分子開始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為依托,考查魏源思想主張的知識點。面對舊中國的腐朽落后和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一些愛國知識分子開始尋求革新救國的方法。其中提出“師夷長技以制夷”主張的是湖南隆回人是魏源。鴉片戰爭后,列強的入侵,民族的危難,使魏源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故選:C。6.(2018·山東德州)歷史學家章開沅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與張謇選擇實業有關的是( )A.創辦湖北織布局 B.創辦大生紗廠 C.創辦輪船招商局 D.創辦漢陽鐵廠【答案】B【解析】歷史學家章開沅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與張謇選擇實業有關的是創辦大生紗廠。《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故選:B。7.(2019河南4).19世紀末,清政府逐漸意識到:對于民間資本的殘酷排擠是極其不合理的,在此背景下,近代中國所有廠礦企業的資本額中,屬于民族資本的商辦企業的資本額,由占22. 4%上升到70%。材料表明,此時的民族資本主義發展主要是由于( )A.洋務運動的刺激 B.政府政策的放寬C.列強侵華的放松 D.“實業救國”的推動【答案】B【解析】分析材料可知,體現了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為支付日本巨額戰爭賠款,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8.(2018·重慶A卷)利用帝國主義忙于一戰之機,1913~1921年,我國創辦了123家面粉廠。1914年我國面粉入超(指一定時期內,外貿進口總值超過出口總值。反之則稱為出超。)200萬擔以上.從1915年起開始出超,1920年達到300多萬擔。而隨著帝國主義卷土重來,面粉業再度受挫。這表明當時( )①一戰客觀上有利于我國面粉業發展 ②我國面粉業發展曲折③一段時期內我國面粉大量銷往海外 ④我國面粉生產技術領先世界A.①②③ B. ①②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答案】A【解析】據題干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一戰期間帝國主義國家忙于戰爭,面粉業迅速發展,說明一戰客觀上有利于我國面粉業發展,1915年開始我國面粉大量銷往海外,一戰結束后,隨著帝國主義卷土重來,面粉業再度受挫,這說明我國面粉業發展曲折。①②③符合題意,故選A。9.(2018?廣安)下列各項,屬于張謇的是( )A.提倡在不損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進外資B.主持建成中國人自己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C.專著《制堿》向世界披露了索爾維制堿法奧秘D.“為抗戰發出怒吼,為大眾譜出呼聲”【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狀元實業家張謇。《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張謇認為發展實業應該“聽之民辦”,應該重點放在紡織和鋼鐵工業上。他還提倡在不損害民族利益的前提下,引進外資。故選:A。 10.(2019年山東濱州)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得到很大發展。以下史實不能反映這種變化的是( )A.英國商人美查在上海創辦《申報》B.落第舉人王長益到京師大學堂報名C.商務印書館出版《最新教科書》D.濱州杜氏家族一門十二進士【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得到很大發展,近代出現的報紙有《申報》,近代創辦的出版機構有商務印書館,近代創辦的新式學堂有京師大學堂。而中國近代新式教育制度是在廢除科舉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1905年9月2日,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清廷詔準自1906年開始,所有鄉會試一律停止,各省歲科考試亦即停止,并令學務大臣迅速頒發各種教科書。所以濱州杜氏家族一門十二進士屬于科舉制的范疇,不屬于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變化,D項符合題意。由此分析ABC三項均是中國近代教育和文化事業的變化,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D。11.(2018?長沙)如圖是1914年12月《新聞報》發表的題為《急起直追》的時政漫畫,貨物上寫著“國貨出口”,“歐風”吹起船帆,促使帆船加速前進以追上前面冒著煙的貨輪。該漫畫表達的主旨是( )A.辛亥革命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飛速發展B.第一次世界大戰為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提供了機會C.中國帆船的航速遠不如西方國家的貨輪D.中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緊迫性【答案】B【解析】本題以1914年12月《新聞報》發表的題為《急起直追》的時政漫畫為切入點,考查的是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依據課本知識,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由于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有利的外部環境,所以出現了中國帆船貨物的“國貨出口”,加速前進以追上前面冒著煙的西方國家的貨輪,中國民族工業獲得了迅速發展的良機,出現了“短暫的春天”,B選項符合題意。故選:B。 12.(2018?新疆)清末狀元張謇提倡實業救國。以下內容與他有關的是( )A.修建京張鐵路 B.創辦大生紗廠 C.研制工業純堿 D.編寫《海國圖志》【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狀元實業家張謇。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與清末狀元張謇提倡實業救國有關的是創辦大生紗廠。故選:B。13.(2018?威海)京張鐵路青龍橋車站見證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是中國的“百年老站”。鑄造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的“鐵路之父”是( )A.詹天佑 B.魏源 C.嚴復 D.侯德榜【答案】A【解析】本題京張鐵路為切入點,考查詹天佑的相關知識。根據題干給出的“京張鐵路”可知鑄造了“中國鐵路百年前的榮耀”的“鐵路之父”是詹天佑。1905年,清政府決定修建京張鐵路,任命詹天佑為總工程師。他克服重重困難,出色完成居庸關和八達嶺兩處艱難的隧道工程,設計出“人”字形路軌。1909年全線通車,這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干線。故選:A。14..(2018·湖北恩施)“他一生孤獨,最大的精神支撐是內心崇高的社會理想,是一個狀元告別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興國之夢。”這是對清末狀元張謇的評價,他的“興國之夢”是( )A.民主共和 B.民主科學 C.實業救國 D.變法圖強【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張謇是江蘇南通人,清末狀元,近代著名實業家、教育家。在《馬關條約》簽訂后,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被稱作“狀元實業家”。故C是張謇的“興國之夢”,符合題意;民主共和是資產階級革命派的“興國之夢”,故A不符合題意;民主科學是新文化運動的口號,故B不符合題意;變法圖強是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興國之夢”,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C。15.(2018?德州)歷史學家章開沅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與張謇選擇實業有關的是( )A.創辦湖北織布局 B.創辦大生紗廠 C.創辦輪船招商局 D.創辦漢陽鐵廠【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大生紗廠。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主張。歷史學家章開沅說:“1895年中國有三個人各自作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選擇:康有為選擇了變法,孫中山選擇了革命,張謇選擇了實業。”與張謇選擇實業有關的是創辦大生紗廠。《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故選:B。 16.(2018?揚州)魏源發憤編著《海國圖志》,宣傳“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直接觸發他去編著的原因是( )A.鴉片戰爭的爆發 B.第二次鴉片戰爭的爆發 C.甲午中日戰爭的爆發 D.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爆發【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魏源的《海國圖志》的相關史實。鴉片戰爭后,列強的入侵,民族的危難,使魏源認識到要改變現狀,必須學習西方的長處,魏源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并說明編寫的目的是“師夷長技以制夷”。直接觸發魏源發憤編著《海國圖志》的原因是鴉片戰爭的爆發。故選:A。17.(2018?懷化)今天的中國正在走向富強,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曾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貢獻的仁人志士:其中近代著名的狀元實業家是( )A.詹天佑 B.曾國藩 C.李鴻章 D.張謇【答案】D【解析】本題以今天的中國正在走向富強,我們不能忘記那些曾為挽救民族危亡做出貢獻的仁人志士為切入點,考查的是狀元實業家張謇。清末狀元實業家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所以D選項符合題意。故選:D。 18(2018?黑龍江)創辦大生紗廠,提出實業救國的狀元實業家是( )A.張謇 B.詹天佑 C.侯德榜 D.魏源【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狀元實業家張謇的相關史實。根據題干材料中給出的大生紗廠、實業救國等信息可知這位狀元實業家是張謇。《馬關條約》簽訂后,帝國主義在中國開礦設廠,利用中國廉價的原料和勞動力,直接剝削中國人民。清末狀元張謇深感要挽回中國的利益,必須發展本國的工商業,于是他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主動放棄高官厚祿,回鄉創辦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故選:A。19.(2018?福建)如圖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憑據上的時間是公元( )A.1921年 B.1922年 C.1931年 D.1932年【答案】D【解析】本題以圖片信息為依托,考查公元紀年法和民國紀年法的知識點。觀察圖片可知,所示南通大生公司股份憑據上的時間是中華民國二十一年,根據所學知識,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并定1912年為民國元年。公元紀年法轉換為民國紀年法的方法是:民國紀年法年份=公元紀年法年份﹣1912+1.因此民國二十一年為公元1932年。故選:D。20..(2018?百色)以下為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情況表。出現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廠家 資本 工人1913年 689家 33億 27萬多人1920年 1795家 50億 55萬多人A.外商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B.清政府放寬民間辦廠的限制C.西方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 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實力雄厚【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題干給出的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情況表表明這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較快,這主要得益于西方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年),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個迅速發展的良機,進入了“黃金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后,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特別是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民族工業再度受挫。故選:C。21.(2019·山東濟南萊蕪8)辛亥革命后,民國政府頒布法令,廢除跪拜禮,代之以鞠躬、握手禮;取消“老爺”“大人”之類的稱謂,代之以“先生”“君”等稱呼。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目的是去除或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 B.盲目學習推行西方禮節C.社會習俗在短時間內得到完全改交 D.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后,國民政府頒布了剪辮、易服和勸禁纏足等革除社會陋習的法令;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的稱呼;教育方面,提倡男女同校等,目的是去除或改變愚昧落后的習俗,體現了社會觀念的轉變和自由平等的新風尚,但社會習俗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完全改變,A符合題意。題干內容體現了社會觀念的轉變和自由平等的新風尚,不是盲目學習推行西方禮節,B不符合題意。社會習俗在短時間內難以得到完全改變,C不符合題意。題干內容沒有體現否定了中國傳統文化,D不符合題意。所以B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A。【點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2.(2018·湖北荊州)1898年6月,光緒皇帝在詔書中說:“京師大學堂(今北京大學)為各行省之倡,尤應首先舉辦。”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 )A.洋務運動 B.戊戌變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運動【答案】B【解析】結合材料 (?https:?/??/?www.5ykj.com?/?Article?/?" \t "http:?/??/?c.360webcache.com?/?_blank?)中的時間1898年再據所學知,與創辦京師大學堂相關的歷史事件是戊戌變法。故選B。23.(2018·江蘇淮安)京師大學堂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它創辦于( )A.戊戌變法時期 B.辛亥革命時期 C.新文化運動時期 D.五四運動時期【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京師大學堂是1898年戊戌變法中在孫家鼐的主持下在北京創立的,屬于戊戌變法的“新政”之一,百日維新失敗后被保留下來,成為是當時中國的最高教育行政機關。選項A符合題意;而選項B辛亥革命時期,是1911年;選項 C新文化運動時期,是1915年;選項 D五四運動時期,是1919年;因此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所以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24.(2018·云南)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但也曾出現過短暫繁榮的局面,被稱為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下表中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出現在( )年份 1912 1913 1914 1915 1917 1918廠家數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答案】D【解析】依據表格數據可知,一戰時期,當時西方列強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獲得了快速發展,被稱為“黃金時代”。故選:D.25.(2018·廣西百色)以下為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情況表。出現表中數據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廠家 資本 工人1913年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人1920年 1795家 50億元 55萬多人A.外商企業的資金和技術支持 B.清政府放寬民間辦廠的限制C.西方列強暫時放松經濟侵略 D.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實力雄厚【答案】C【解析】題干給出的1913-1920年中國民族工業發展情況表表明這期間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較快,這主要得益于西方列強忙于一戰,暫時放松經濟侵略。故選:C。26.(2018·廣西賀州)圖表2為18世紀~20世紀初中國、美國和德國制造業份額數據表。導致中國制造業份額發生重大變化,是由于當時我國( )A.依然實行閉關鎖國政策 B.沒有主動向西方學習C.錯失兩次工業革命之機 D.國內政權更替頻繁【答案】C【解析】根據圖表反映出的信息,可以看到在第一次工業革命之前,中國的制造業總額遠遠高于美國和德國;1860年第一次工業革命完成以后,中國制造業總額開始下降,美國和德國制造業份額上升,190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中國制造業總額落后于美國和德國。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是由于中國在明清時期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加之列強當時對中國的侵略,錯失了兩次工業革命的機會。A項中國在1840年鴉片戰爭后,被迫開放;B項中國從洋務運動時期開始主動向西方學習;D項與題意不符。故選C。27.(2018?云南)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發展舉步維艱,但也曾出現過短暫繁榮的局面,被稱為民族工業的“黃金時代”。下表中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出現在( )年份 1912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廠家數 622 941 1275 1644 1973 2321A.洋務運動時期 B.戊戌變法時期 C.辛亥革命時期 D.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根據題干給出的廠家數可以看出1914年﹣1918年即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是我國民族工業發展的“黃金時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1914﹣1918年),帝國主義忙于戰爭,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經濟的掠奪,中國民族工業得到一個迅速發展的良機,進入了“黃金時代”。故選:D。28.(2018·湖南郴州)鴉片戰爭后,中外聯系日益增多,中國近代化進程逐步推進,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從西方傳入中國的一種新的娛樂方式,人們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這里的“它”指的是( )A.電報 B.電話 C.電影 D.照相【答案】C【解析】依據題干所給信息“人們初看它,感到很新奇,‘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呼之欲出也’”,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鴉片戰爭后,近代中國的大門被資本主義列強打開,但同時歐風美雨也把世界創造的文明帶到中國,人們的傳統娛樂方式也發生了變化。1895年12月,法國人發明了電影,僅過數月,上海人就接觸到了這一新的娛樂方式。人們初看電影,感到很新奇,“人物動作,惟妙惟肖,屬目者皆以為此中有人,呼之欲出也”。所以,題干中的“它”指的是電影,C項符合題意;AB兩項屬于近代中國通訊方面的變化,與題干“一種新的娛樂方式”信息不符;D項不能把生活中的情景和故事生動地展示出來,與題干“人物動作,惟妙惟肖”信息不符。由此可知ABD三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29.(2018?廣東)1912年春,廣東省臨時省議會上首次出現了數十名女性代議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議會也特設了女子旁聽席。上述材料說明( )A.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 B.廣東女性地位比湖北高C.男尊女卑思想被徹底打破 D.女性參政議政權利得到保障【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了近代社會生活和觀念的變化。1912年春,廣東省臨時省議會上首次出現了數十名女性代議士的身影。同年秋,湖北省議會也特設了女子旁聽席。“女性代議士、女子旁聽席”的出現說明女性政治地位有所提高。故選:A。 30.(2019江蘇徐州17).右圖為清政府創辦的某學堂課程內容,該學堂最早出現于( )A.十八世紀末 B.十九世紀四十年代 C.十九世紀六十年代 D.二十世紀初【答案】C【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本題考查的是京師同文館的相關內容。在洋務運動期間,洋務運動為適應中外交涉和開展洋務運動的需要,開始興辦新式學堂,1862年(十九世紀六十年代)成立的京師同文館,它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故C項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31.(2018?濰坊)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 )A.思想觀念解放 B.大眾報業發展 C.鐵路交通發達 D.輪船航運繁榮【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了近代社會生活變化。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大眾報業發展。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等城市創辦了外文報紙,后來中文報紙也出現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它刊載新聞、評論、廣告等內容。報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故選:B。 32.(2018·山東濰坊)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 )A.思想觀念解放 B.大眾報業發展 C.鐵路交通發達 D.輪船航運繁榮【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了近代社會生活變化。1882年10月24日,順天鄉試剛剛發榜,次日凌晨,印著中榜者名單的《申報》就出現在江蘇、安徽、浙江的各售報點,這期報紙大為暢銷。這反映了大眾報業發展。鴉片戰爭后,外國人在上海等城市創辦了外文報紙,后來中文報紙也出現了,其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它是中國近代第一份商業性報紙。它刊載新聞、評論、廣告等內容。報紙成為人們獲取信息和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故選:B。33.(2018·山東青島)報刊是人們獲取信息,了解社會的主要傳媒工具之一。下列報刊出現最早的是( )A.《新青年》 B.《萬國公報》 C.《申報》 D.《每周評論》【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新青年》創辦于1915年,《萬國公報》創辦于1898年,《申報》創辦于1872年,《每周評論》創辦于1918年,由此可知,《申報》是出現最早的報刊,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的報刊不是出現最早的,排除;故選C。34.(2018·內蒙古呼和浩特)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辦,在它有關圣誕節的報道中,經常使用“外國冬至”、“西國冬至”、“洋冬至”等字樣,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社會( )A.對侵略者的厭惡 B.中西交融的情形 C.全盤西化的態度 D.天朝上國的心理【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72年,《申報》在上海創辦,時值洋務運動時期,開始向西方學習;有關圣誕節的報道,是圣誕節在中國近代的節日化,體現中西文化的交融。所以“洋冬至”等字樣,這一現象反映出當時社會中西交融的情形,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CD不符合材料內容。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35.(2018?云南)《義勇軍進行曲》伴隨著抗日救亡運動的 浪潮,很快傳遍了長城內外、大江南北.新中國成立后,它被確定為代國歌,后來被確定為國歌.這首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漢 B.聶耳 C.冼星海 D.徐悲鴻【答案】B【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近代文學藝術家及其相關成就的掌握情況。根據所學可知,20世紀三四十年代,中華民族處在危亡關頭,聶耳投身于抗日洪流中,以其卓越的音樂才能,創作了大量振奮民族精神的救亡歌曲,其《義勇軍進行曲》,極大地激發了中華民族的抗戰意志。故選:B。36.(2018?河南)如圖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國( )書信往來徹底結束 B.社會禮儀發生變化C.信息傳遞主要靠電話 D.出現了新興的職業【答案】D【解析】本題以圖片信息為依托,考查近代生活的變遷和社會習俗的變化的知識點。近代中國的大門被資本主義列強打開,但同時歐風美雨也把世界創造的文明帶到中國。近代中國人在社會生活領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交通方面,出現了火車、輪船,大大加快了人們的出行速度。通訊上,19世紀70 年代,中國開始有了有線電報,后來有了電話,使人們遠距離的聯系變得非常便捷,圖反映的情景表明近代中國出現了新興的職業。故選:D。 二、材料分析題37. (2019年湖南衡陽)人們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等民生問題與經濟的發展或政治變革息息相關。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1913年的一則日記(部分)“大清宣統五年,正月初三。自變亂以來,一切新黨竟襲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一日……來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無一頂戴之人,間有洋帽之人,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2)材料二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哪些變化?【答案】(2)陰歷為陽歷,服色亦效洋式。【解析】(2)依據材料二信息“大清宣統五年,正月初三。自變亂以來,一切新黨竟襲洋夷之皮毛,不但遵行外洋之政治,改陰歷為陽歷,即服色亦效洋式,而外洋各國之夷蠶食鯨吞,日甚一日……來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無一頂戴之人,間有洋帽之人,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分析概括可知,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社會習俗的變化是陰歷為陽歷,服色亦效洋式。38.(2019年湖南衡陽)人才選拔制度和教育制度的建立和改革是社會發展的重要體現,也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和中西交流的密切,人們看到科舉考試的狹隘之處,“所舉非所用,所用非所舉”,認為新式學堂教育才是培養國家建設人才、開啟民智的正途。“科舉不停,學校不廣,士心既莫能堅定,民智復無由大開,求其進化日新也難矣。”——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八年級上冊(2)針對材料二所述情況,清政府采取了什么舉措?【答案】(2)開辦新式學堂,開啟民智。【解析】(2)依據材料二信息,隨著社會發展對人才的新需求和中西交流的密切,人們看到科舉考試的狹隘之處,“所舉非所用,所用非所舉”,認為新式學堂教育才是培養國家建設人才、開啟民智的正途。“科舉不停,學校不廣,士心既莫能堅定,民智復無由大開,求其進化日新也難矣”分析概括可知,針對材料二所述情況,清政府采取的舉措是開辦新式學堂,開啟民智。39、(2019·四川德陽34)(14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同治元年(1862年),李鴻章奏設同文學館于上海,譯出西書頗多。四年,又在上海設江南制造局,附設譯書局。五、六年間,左宗棠奏請在福建設船廠,附設船政學校。六年,設同文館于京師。九年,李鴻章設機器制造局于天津。十年,曾國藩、李鴻章始派學生赴美國留學。十一年,設輪船招商局。 光緒元年(1875年),籌辦鐵甲兵船。二年,設船政學堂于福州,并派船政學生赴英、法學習造船和駕船。六年,設水師學堂于天津,又設電報局。七年,設開平礦務局。八年,設上海機器制布廠。十一年,設天津武備學堂。十三年,又開漠河金礦。十四年,李鴻章成立北洋海軍。十五年,總署請造鐵路,張之洞請先筑盧漢線,迨二十二年(1896年),乃以盛宣懷督辦其事。是年,又設郵政局。此戊戌以前所辦新政之大略也。———摘編自《中國近代史》(1)據材料,指出“新政”的起止年代。(2)據材料,概括“新政”的主要措施,并結合所學知識逐條分析這些措施的影響。(3)關于材料中的“新政”,中國學術界一般稱之為“洋務運動”,外國史學界一般稱之為“自強運動”,還有學者稱之為“同光新政”“自救運動”等。你最認同其中的哪一種稱呼?請簡要說明理由。【答案】(1)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中期。(2)措施:文化教育上:設立翻譯館,翻譯西方書籍。興辦新式學校,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作用:在中國傳播西方文化,沖擊了中國的傳統文化教育,培養了新式人才,促進中國文化教育的近代化進程。軍事上:創辦近代軍事企業,建立新式海軍,設立軍事學校,培養軍事人才。作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軍隊的戰斗力,對外國侵略勢力有一定的抵抗力,開始了中國軍隊的近代化進程。經濟上:設立近代民用企業,修建鐵路。作用: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一定的抵制作用。開啟了中國經濟近代化進程。社會生活方面:設立電報局、郵政局。作用:便利了人們的生活,促進社會生活近代化。①我最認同第一種稱呼。理由:“新政”的主要內容是向西方學習包括經濟、文化教育、軍事等方面的相關事務,因此可以叫做“洋務運動”。②我最認同第二種稱呼。理由:“新政”是清朝封建地主階級洋務派為了維護清朝的統治進行的一項運動,他前期的口號是“自強”,因此可以叫做“自強運動”。③我最同意第三種稱呼。理由:“新政”開始于同治元年,一直持續到光緒二十二年,因此可以叫“同光新政”;“新政”是地主階級洋務派為了維護自己的封建統治,救亡圖存而進行的一次運動,因此可以叫做“自救運動”。(言之有理即可)40、(2019年江蘇省連云港18)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的歷史使命。運用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研讀經典是走進傳統文化的第一步。概括材料甲中“仁”的含義,孔子倡導“仁”是為了解決當時的什么問題?體驗情懷是學習傳統文化的主要方式。概括材料乙中唐太宗的執政理念。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他踐行這一執政理念的具體措施。傳承傳統文化須與現實相結合。歸納上丙圖反映的歷史現象。指出其產生的現實背景。【答案】(1)愛人,要廣泛的是理解和體貼別人。為了救世,追求的是一個以“仁”為核心,以“和諧”為目標的境界。(2)居安思危,以史為鑒,吸取隋亡教訓,政治清明,政策開放,從善如流。輕徭薄賦,重視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負擔,革除弊政,善于用人,虛心納諫,人民生產和生活安定,大量荒地被開墾出來,國力強盛;邊疆各族同漢族通好,冊封邊疆少數民族首領;唐政府推行開放的外交政策,鼓勵對外貿易。(3)民間興辦實業。《馬關條約》后,清政府被迫放寬了民間設廠限制,激發了民間興辦實業的熱潮。為了維護中國利益,發展中國工商業,獲得利益,張謇提出了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一遍過主題十五 近代經濟 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考點1:張謇興辦實業 近代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2011】版課標·以張謇興辦實業為例,初步認識近代中國民族工業的曲折發展。【中考預測】·知道張謇興辦實業。【考點解讀】張謇 興辦 實業近代 民族 工業 的曲 折發 展 口號 狀元實業家張謇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 代表人物 榮氏兄弟(福新面粉公司)、盧作孚、侯德榜 發 展 歷 程 產生 19 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 甲午中日戰爭后 狀元實業家張謇“實業救國”,創辦大生紗廠。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 西方列強暫時放松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出現了“短暫的春天” 一戰結束后 帝國主義經濟勢力卷土重來,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再度受挫 南京國民政府時期 民族工業的發展受到嚴重阻礙 特點 總的來說還比較落后,發展不平衡,集中在輕工業,沿海沿江的大城市考點2:近代社會習俗的變化【2011】版課標·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中考預測】·了解民國以來剪發辮、易服飾等社會習俗方面的變化。【考點解讀】生活 方式 近代交通事業的發展 傳入 19世紀70年代以后,西方發明的火車、輪船、電車、汽車、飛機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繼傳入中國。 影響 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出行,促進了商品的流通。 風俗 習慣 的變 化 風俗習慣的變化 辛亥革命后: (1)強令男子剪掉辮子。 (2)勸禁女子纏足。 (3)廢除有損人格的跪拜禮,代之以簡單的鞠躬、握手禮。 (4)取消“老爺”“大人”的稱謂,代之以“先生”。 (5)易服飾(中山裝,旗袍) (6)新式風俗。 特點 (1)近代中國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不平衡的。 (2)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考點3: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2011】版課標·以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和科舉制度的廢除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發展的主要史實;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近代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中考預測】·以京師大學堂的開辦和科舉制度的廢除為例,了解近代新式教育發展主要史實;以《申報》、商務印書館等為例,了解近代新聞出版事業的發展。【考點解讀】近代新式教育的發展 新式教育的創辦 (1)洋務運動時創辦了京師同文館。 (2)戊戌變法時創辦了京師大學堂。 科舉制度的廢除 (1)1905年廢除了科舉制度,存在約1300年的科舉制度至此壽終正寢。 (2)清政府通令興辦學堂,頒布各級學堂章程,統一全國學制。 近代新聞出版業的發展 新聞業的發展 《申報》 時間 1872年 地點 上海 地位 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 報紙 天津的《大公報》、上海的《新聞報》和延安的《解放日報》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報紙 刊物 上海的《東方雜志》、陳獨秀創辦的《新青年》和鄒韜奮主辦的《生活》周刊,是民國時期影響較大的刊物 出版業的發展 商務印書館 時間 1897年 地點 上海 地位 是近代中國人創辦的第一個也是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中華書局、生活書店、開明書店等,也是當時有影響的出版機構 新華書店 中國共產黨在解放區創辦的新華書店,成為出版發行進步書刊的重要陣地。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 洋務運動時期 洋務派興辦了京師同文館、福州船政學堂等一批新式學校 甲午戰爭后 清政府在天津創辦北洋西學堂,在上海創辦南洋公學 戊戌變法時期 1862年奕?創辦了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改為北京大學。考點4:魯迅 茅盾 齊白石 徐悲鴻 聶耳 冼星海【2011】版課標·知道魯迅、茅盾、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中考預測】·知道魯迅、茅盾、齊白石、徐悲鴻、聶耳、冼星海等人的成就。魯迅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考點解讀】文藝成就 20世紀初以后,中國文藝創作空前繁榮,成就突出,涌現出一批優秀作品。 代表人物 魯迅 《狂人日記》,《阿Q正傳》 茅盾 代表作《子夜》 齊白石 齊白石擅繪花鳥草蟲,畫法上工筆、寫意兼長,造詣精深。代表作《蝦》 徐悲鴻 代表作品《愚公移山》《田橫五百士》 聶耳 代表作品《義勇軍進行曲》(田漢作詞),后被定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冼星海 代表作品《黃河大合唱》 影視藝術的發展 (1)傳入:20世紀初,西方發明的照相和電影傳入中國。 (2)無聲電影:1905的《定軍山》 (3)有聲電影:1931的《歌女紅牡丹》 (4)著名明星:趙丹、周璇【相關圖片】辛亥革命后剪辮子 《申報》 《新青年》上發表魯迅的《狂人日記》 《愚公移山》【史料學史】?1894年的春天,年逾不惑、躊躇滿志的張謇成為全國驚羨的新科狀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然而他卻走上了與傳統士大夫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出于對國家權利喪失的憤慨,1896年他毅然棄官返鄉興辦實業。? ——《古老中國的發展傳奇》【設問】結合所學分析材料中張騫棄官辦廠的重要原因是什么?除了張騫,請你再列舉兩位為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發展做出貢獻的人物。 側重體現歷史解釋【解答】《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列強的侵華方式由商品輸出轉向資本輸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侯德榜、榮氏兄弟等。考點突破核心素養提升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十五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原卷版).doc 專題十五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解析版).doc 備戰2020年中考歷史考點一遍過(專題十五近代經濟、社會生活與教育文化事業的發展).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