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課件33張PPT。 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官員、讀書人,甚至是皇帝,你生活的幸福指數高嗎?請說出你的理由: 你認為社會的發展應該創設怎樣的環境?民主自由開放創新時京官每旦入朝,必與妻子訣,及暮無事則相慶,以為又活一日。 ——《稗史匯編》還原歷史現場你認為明清時期“讀書人”最大的擔憂是什么?最期盼的事是什么事情?文字獄科舉考試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明清時期的文字獄 統治者從知識分子的詩詞文章中摘取只言片語,借題發揮,加以歪曲解釋,然后羅織罪名制造了大批冤假錯案。人們稱這種做法為“文字獄”。一、文字獄朱元璋收到一賀信,上面寫道:朱元璋認為“生”與“僧”同音,“光”也是罵他當過和尚,“則”與“賊”同音,是罵他參加過造反的起義軍。大怒,立即把寫賀信的這個文人處死了。2、表現1、目的:鞏固統治,加強思想文化專制一、文字獄(1)朱元璋屢興文字獄明清之前40801201602000明朝清朝文字獄案件數量統計20余起近200起,處決200多人,涉及3000多人。不足10起清朝大興文字獄√√√維 止一維止 雍正四年,查嗣庭出任考官,以《詩經》中的“維民所止”為考題。查嗣庭被打入監獄,在獄中病死。雍正命人把他戮尸示眾,其家人也受到牽連被流放。查嗣庭科場試題案 卻被說成是想去掉“雍正”二字之頭。雍正年間 徐駿 作“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的詩句,被認為是譏諷朝廷而處死。乾隆年間 有人引用《黑牡丹》詞句“奪朱非正色,異種也稱王”,被殺害。“明月有情還顧我,清風無意不留人。”是雍正時期所作,作詩之人被處斬。推測下,統治者認為這首詩有什么問題?懷念明朝諷刺清朝清朝文字獄的主要對象是什么人?他們因為什么卷入文字獄?獲罪的大多是下層知識分子他們之所以卷入文字獄,或因滿腹牢騷,愛發議論;或因僻居鄉村,不知忌諱;或因吟詩作文,用字不慎。(2)清朝大興文字獄①原因:為了樹立權威,加強君主專制。為了防范漢族人民的反抗,大力加強思想統治。②主要對象:獲罪的大多是下層知識分子(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為殘酷)資料1 據《清代文字獄簡表》統計,乾隆在位60年,退休后又管朝政4年,共計64年,制造的大、小規模的文字獄計130多起,平均五個月對文人“刀斧伺候”一次。資料2 “到乾隆年間,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來說話了。所謂讀書人,便只好躲起來讀經,校刊古書,做些古時的文章和當時毫無關系的文章。” ——魯迅結合所學知識及以上材料,說說文字獄的嚴重影響。文字獄制造了恐怖的氣氛,知識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議論時政,不敢研究現實,思想文化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3、文字獄的危害魯迅評價文字獄: 文人不敢表露獨立的思想,遣詞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觸犯忌諱。 到乾隆年間,大家便更不敢用文章來說話了。讀書人,便只好躲起來讀經,校勘古書,做些古時的文章。為了籠絡天下的知識分子,清政府編修了《四庫全書》。二、編纂《四庫全書》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360多位高官、學者編撰,3800多人抄寫,費時13年編成。叢書分經、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庫。共有3500多種書,7.9萬卷,3.6萬冊,約8億字。 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匯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存、整理和傳播中國古代文獻作用。 在編纂過程中,全國圖書都要進行檢查,不利于滿清的文獻都被禁毀。查繳禁書竟達3000多種,15,0000多部,總共焚毀的圖書超過70,0000部, 禁毀書籍與四庫所收書籍一樣多。歷史學家吳晗:“清人纂修《四庫全書》而古書亡矣!” 大批書籍因被認定對清朝統治不利,遭到銷毀或篡改,是清朝加強了文化專制的表現。二、編纂《四庫全書》 清政府在編纂《四庫全書》過程中,對全國圖書作了一次大檢查,大批書籍因被認定對清朝統治不利,遭到銷毀或篡改。《四庫全書》的編者對于反映民族矛盾和民族戰斗精神的作品盡量摒棄,對于不能不收錄的名家名作則大肆篡改。《四庫全書》是在清文化專制的產物。我們如何來正確認識?《四庫全書》包羅宏大,是中國古代思想文化遺產的總匯。但在編纂過程中,清政府對全國圖書作了一次大檢查,大批文化精典被 銷毀或篡改。辯證一分為二明清讀書人的夢與罪你認為好文章的標準應是怎樣的?甲:標新立異,首先觀點要 獨道。想象要豐富,構 思要精妙。乙:擅于采百家之言,引用名人警句 。答題觀點:要代圣人立言,不得有自己 的想法. 所論內容主要據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明清時期怎樣的文章才能在數千名考生中脫穎而出呢?X√三、明清科舉制---八股取士命題范圍答題觀點文體特點“四書”“五經”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考生必須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必須分為八個部分,叫作“八股文”內容必須以程朱學派的注釋為準。考生不得發表新論,沒有獨立思考的余地。破題 承題 起講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科舉制演變為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結果: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用兩句話將題目的意義破開承接破題的意義而說明之議論的開始起講后入手之處束股后股中股起股入手起講破題承題什么是八股文?清代科舉考試的作弊工具:一本不足成人半個手掌大小的抄本。上面竟然完整地抄錄了《四書》 《五經》,可以暗藏在衣袖內。 一件抄有范文的夾帶衫,是當時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作弊用的。 讀書人為了走上仕途,想盡各種辦法,鋌而走險,力圖通過科舉考試出人頭地。江南貢院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間,江南貢院達到鼎盛。僅考試號舍就有20644間,加上附屬建筑數百間,占地超過30余萬平方米。其規模之大、占地之廣居全國各省貢院之冠,創中國古代科舉考場之最。1905年(清光緒三十一年)袁世凱、張之洞奏請立停科舉,以便推廣學堂,咸趨實學。從此江南貢院便結束了它的使命。從貢院落成到晚清廢除科舉江南貢院為國家輸送了800余名狀元、10萬名進士、上百萬名舉人,明清時期全國半數以上官員都出自江南貢院。唐伯虎、鄭板橋、林則徐、施耐庵、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陳獨秀等歷史名人均為江南貢院的考生或考官。中國最后一個狀元張謇也出于此。 作為一名讀書人最大的夢想就是通過科舉考試實現自己的功名夢,但畢竟成功的是少數人,絕大多數是夢斷遭罪。所以才有了…… 請列舉幾個具體事例。明清讀書人的夢與罪蒲松齡在科舉場中極不得志,雖滿腹實學,鄉試屢不中。《范進中舉》我看八股取士有這樣一篇八股文,題目是《論語》中的一句話“殺雞為黍而食之”。其中寫道“其或公雞歟yú ?抑或母雞歟?抑或不公不母之閹雞歟?其或白雞歟?其或黑雞歟?抑或不白不黑之麻雞歟?”材料說明了 什么?八股文空洞無物我看八股取士資料1 清代小說《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男主人公賈寶玉不愿參加考舉考試,認為那是“須眉濁物”“國賊祿蠹”之流用以沽名釣譽的手段。清朝時有人作歌諷刺參加科舉考試的考生“辜負光陰,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資料2 清人吳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寫了形形色色的知識分子,其中包括大量熱衷科舉的文人。像馬二先生好談文章而不識李清照,范進當了一省的學道而不知蘇軾為何人。你怎樣認識八股取士?八股文一方面造成了讀書人的知識面日益狡隘,另一方面也導致讀書人的心靈創傷。馬二先生好談文章而不知李清照,范進當了一省的學道而不知蘇軾為何人。危害 八股取士一方面造成讀書人的知識面日益狹隘,另一方面也導致讀書人的心靈創傷。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對中國的思想、文化、科技發展造成嚴重阻礙。三、明清科舉制---八股取士命題范圍答題觀點文體特點“四書”“五經”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經》《尚書》《禮記》《周易》《春秋》考生必須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必須分為八個部分,叫作“八股文”內容必須以程朱學派的注釋為準。考生不得發表新論,沒有獨立思考的余地。破題 承題 起講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危害: 一方面造成讀書人的知識面日益狹隘, 另一方面也導致讀書人的心靈創傷。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辨識八股取士資料 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說:“八股之害,等于焚書,百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觀點1 隋唐時期創立的科舉制,通過考試來選擇人才,在古代來說是相對公平的一種方式,在歷史上也發揮過很大的作用。顧炎武這種批評不大合理。觀點2 歷史總是在不斷發展。到明清時期,科舉制度 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成為統治者鉗制人們思想的工具。顧炎武這種批評是對的。談談你對兩種觀點的理解觀點1混淆了科舉制度與八股取士的兩個概念。顧炎武批判八股取士,并不意味著他完全反對科舉制度。八股取士是科舉制度發展至明清時期才出現的,顧炎武批判的對象,就是明清時期的八股取士。如何評價八股取士雙方各有道理①使考試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對以后的考試制度也有借鑒意義。②規定過于僵硬死板,以文體束縛了內容的發揮,命題內容狹窄,束縛了思想。③只讀四書五經,而不講究實際學問,敗壞了學風,阻滯了科學技術的發展。八股文入選浙江名校高中語文教材——“糟粕”復燃還是“精華”傳承 對我國傳統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經過科學的揚棄后使之為我所用。 1、目的:加強思想文化專制,鞏固統治. 2、表現:(1)朱元璋屢興文字獄一、文字獄 (2)清朝大興文字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最為殘酷) ①原因: 為了樹立權威,加強君主專制; 為了防范漢族人民的反抗,大力加強思想統治。 ②主要對象:獲罪的大多是下層知識分子 3、危害:文字獄制造了恐怖的氣氛,知識分子人人自危,不敢議論時政,不敢研究現實,思想文化呈現萬馬齊喑的景象,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摧殘了文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二、編纂《四庫全書》(乾隆):大批書籍因被認定對清朝統治不利,遭到銷毀或篡改。命題范圍:“四書”“五經”答題觀點:考生必須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發揮自己的見解 文體特點:答卷必須用八股文。危害:一方面造成讀書人的知識面日益狹隘; 另一方面也導致讀書人的心靈創傷。許多讀書人為了中試,只顧埋頭攻讀 經書,鉆研八股,不講求實際學問。考中做官后,他們大都成為皇帝的忠實奴仆。禁錮了思想,摧殘了文化,嚴重阻礙了社會的進步和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2.1文化專制和八股取士.pptx 文化專制與八股取士.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