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屆政治高考一輪復習:探究世界的本質【復習導入】本節課弄清以下三個問題:世界的本質是什么?世界的本質是物質的。物質以什么樣的方式存在?物質是運動的。物質是怎樣運動的?物質運動是有規律的。物質、運動、規律這三個關鍵詞就是本節課學習的重點。【考綱解讀】1、主要考點①哲學的物質概念:自然界的物質性;人類社會的物質性。②哲學的運動概念:運動和物質的關系;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③物質運動的規律:規律的概念;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2、能力要求①比較哲學上的物質概念與具體物質形態的區別;說明世界統一于物質。②區分運動與靜止。③理解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要求我們必須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以及如何正確認識和利用規律造福人類。【考點精講】一、世界是物質的原理:自然界、人類社會具有物質性;人的意識依賴于物質,是物質的產物,因此世界是物質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質性。【世界本原是物質】方法論:想問題辦事情一切從實際出發。1、物質的內涵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實在。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不依賴于人的意識”是指物質具有客觀實在性,無論人們是否感受到或者是否承認它的存在,它都客觀的存在著,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為人的意志所反映”是指物質具有可知性,能被人們所反映、所認識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是物質的唯一特性。2、物質與具體的物質形態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實在性,不生不滅,永恒存在。具體的物質形態除客觀實在性外,還有自身個別屬性,有生有滅,暫時存在。物質是從萬事萬物即具體的物質形態中概括抽象出來的萬事萬物的本質屬性和共同屬性。也就是說物質是對具體的物質形態的抽象概括。物質依賴于具體的物質形態,離開了具體的物質形態,就沒有了物質。強調:不能用物質代替具體的物質形態,否則就會抹殺事物的特性,就看不到世界的豐富多彩。不能用具體的物質形態代替物質,否則就抹殺了世界的物質性。3、客觀實在與客觀存在“客觀實在性”是指不管人們喜不喜歡、知不知道、承不承認,它都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實實在在的存在著。是對世界萬事萬物和現象的共同特性的抽象概括,是相對于意識而言的,是第一性的東西,不包括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存在性”是相對于主觀而言的,它既可以指具體的物質形態,也可以指具體的思想。“客觀存在”的東西除了物質現象之外,還有精神、意識現象。“客觀實在”是一種“客觀存在”,“客觀存在”不僅包括“客觀實在性”的物質現象,還包括不具有“客觀實在性”的精神、意識現象。二、物質與運動1、物質是運動的物質世界上一切事物都處于運動和變化之中。物質是運動的物質,運動是物質固有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反對離開運動談物質的形而上學。【刻舟求劍】2、運動是物質的運動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反對離開物質談運動的唯心主義。【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萬物都在運動,但只是在概念中運動;世界的發展是“絕對精神”的自我運動。】3、運動和靜止運動是絕對、無條件的、永恒的。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狀態。世界是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的統一。【靜者靜動,非不動也。靜即含動,動不舍靜。】反對否認運動是形而上學的不變論,否認靜止導致相對主義和詭辯論。【飛矢不動;人一次也不能踏進同一條河流。】三、認識和利用規律1、規律的含義規律是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在這里要強調,規律是一種聯系,并不是所有的聯系都是規律。聯系具有多樣性,但只有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才是規律。規律是看不見的,要通過一定的形式表現出來。蘋果落地,是一種現象,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現象呢?萬有引力規律。啟示:我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要善于發現規律,認識和利用規律。2、規律是客觀性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這里主要強調規律不能由人的主觀意識任意改變,規律的存在和發生作用是有條件的。一旦客觀條件發生變化,規律也會隨之變化,因此“規律永恒存在”這種說法是錯誤的。規律有好壞之分,它既可以給人帶來積極作用,也可以帶來消極作用。但是人可以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規律存在和發生作用的條件,從而創造有利于規律發揮積極作用的條件,限制某些規律發生破壞作用的范圍,做到趨利避害,為人類造福。因此,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3、規律的普遍性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的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4、原理與方法論①規律的普遍性和客觀性,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規律辦事,而不能違背規律。一旦違背其規律,必將受到規律的懲罰。【按規律辦事】②在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人能夠認識和利用規律】5、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二者是辯證統一的。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發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的必要條件。方法論: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規律辦事,又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高考真題】考點一?世界的物質性1、(09海南卷20) 2009年是達爾文誕辰200周年,他發表于1859年的《物種起源》至今深刻影響著人們對生命起源和進化歷程的認識,盡管人們對其進化假說一直存在爭議,但他的基本觀點還是閃爍著真理的光彩,不斷被科學的發展所證實,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長期發展的產物,不是神的意志的產物②生物進化的自然選擇說揭示了生物進化的根本內因③人類的起源是生物進化的結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說④勞動在從古猿到人的轉化過程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2、(15年全國2卷22)“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從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看,對蘇軾的《琴詩》理解正確的是(? )①琴聲是人的活動的產物,具有鮮明的“人化”特點②琴聲來自于琴與指之間的相互作用,與人的主觀世界無關③琴、指、琴聲以及三者之間的聯系都具有客觀實在性④只要指與琴發生相互作用,就能產生美妙的音樂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3、(2016·浙江卷·29)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幅達到近幾十年來的新高,這再次引起人們對全球變暖問題的擔憂。有研究指出,二氧化碳濃度的暴增,部分可能是厄爾尼諾現象造成的,但主要是人類活動中二氧化碳的持續排放導致的。這表明(??? )①事物發展的方向是前進的、上升的②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③人類在自然規律面前是無能為力的④整個世界是一個普遍聯系的有機整體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18年江蘇卷.25)在今天這樣一個工業文明的時代,傳統手工藝仍然有其獨特的價值,它不僅可以通過動手重新喚醒人們手腦心的整合協調能力,而且可以強化國人內心深處對于自身文化傳統的守護感和參與感。由此可見(??? )A.運動是無條件的、絕對的B.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反映C.靜止是有條件的、相對的D.意識具有目的性和自覺選擇性.考點二?物質與運動1、(09江蘇卷26)“少年安能長少年,海波尚變為桑田。”唐代詩人李賀的這一詩句體現了A.運動是永恒的、絕對的和有條件的B. 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C.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D. 運動是靜止的特殊狀態2、(2010四川卷) 29.范氏之亡者,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已也,遽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呂氏春秋.自知》。從哲學的角度看,與下列材料寓意相符的是(??? )A.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B.心外無物,天下無物非吾度內者C.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D.若在理上看,則雖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3、(2015·江蘇卷·24)世間萬物,變動不居。“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這說明(??? )①運動是絕對的、靜止是相對的②一切要以時間、地點、條件為轉移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唯心主義的觀點④要在對立中把握統一,在統一中把握對立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考點三認識和利用規律1、(08全國I卷31)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國南方10多個省區持續降雪,出現低溫冰凍的極端天氣現象,造成嚴重災害,給人民生活、生產帶來極大困難和損失。有專家指出,極端天氣如果發生在遠古或者發生在人煙稀少的地區,就不會構成如此嚴重的災難。之所以造成如此嚴重災害,和時值“春運”、發生在人口稠密、經濟發展較快地區以及防災準備不足等因素共同起作用有密切關系。鑒于此,我國政府提出,越是經濟發展越要高度重視防范災害的工作。抗災救難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防患于未然。這個思想的哲學依據是,人能夠發揮意識的能動作用(??? )①認識自然規律,精確預見自然的未來變化②認識人類行為和自然相互作用的可能后果③采取適當的行動防止不利于自己的結果產生④采取適當的行動改變自然規律和相關的條件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09江蘇卷31)《孟子》云:“不違農時, 谷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這表明A.自然界的變化是有規律的B.客觀規律是可以被認識和改造的.C.自然界的發展規律是客觀的D.改造世界必須遵循客觀規律3、(16年全國2卷22)在長征途中,毛澤東非常重視情報工作,及時掌握敵方的部署與動向,根據敵我雙方力量的變化,尋找敵方薄弱環節,靈活調動軍隊,四渡赤水,終于擺脫了敵兵的圍追堵截。毛澤東用兵如神的奧秘在于(??? )①重視調查研究,依據不斷變化的情況決定軍事部署②把對戰爭規律的真理性認識作為軍事行動的出發點③善于在瞬息萬變的戰場形勢中掌握和利用戰爭規律④認識到紅軍將士的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A.①②??? B.①③??C.?②④? D. ③④4、(2013全國大綱卷29)某村在保護當地民族文化的同時,不斷挖掘、開發民族文化資源,把一個普通的少數民族村寨建設成為一個生動展示少數民族生活的“博物館”和著名的旅游景區。民族文化資源的開發帶動了當地經濟的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從唯物主義觀點看,該村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 )①因地制宜,將文化保護與文化資源開發結合起來②將客觀條件與發展目標一起作為工作的出發點③發揮主觀能動性,超越客觀條件和規律的制約④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正確利用規律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5、(19海南卷19)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一些家長擠壓孩子的休息時間,不管孩子是否感興趣,強迫孩子參加各類課外補習班,結果往往事與愿違。這是因為:①學習是一種自主性的認識活動,外來的干預不利于學習的進步②學習 是以生理活動為基礎的認識活動,學習效果受到生理條件的制約③課堂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的主渠道,課外補習不利于學生成長④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發揮其積極性、主動性才能保證學習效果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易錯知識】1、物質的唯一特性是客觀存在性。2、物質是對萬事萬物的抽象概括,與具體事物無關。3、規律是物質的根本屬性和存在方式。4、運動和靜止都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5、運動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暫時的狀態。6、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因而人們只能任由規律發生作用。7、規律就是客觀的,但人們可以創造條件改變規律。8、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因而規律是永恒存在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