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0屆高三政治二輪專題復習 專題01 生活與消費(思維導圖+知識點講解+強化訓練) (思維導圖) (重難點突破)★★★一、影響價格的因素1.供求關系影響價格供不應求則價格升高,形成賣方市場(由賣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供過于求則價格降低,形成買方市場(由買方起主導作用的一種市場類型)。2.價值決定價格價值是價格的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商品的價值量越大,則該商品的價格越高。3.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不是由各個生產者的個別勞動時間決定。4.商品的價值量與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成正比、與個別勞動時間無關、與社會勞動生產率成反比、與個別勞動生產率無關。5.價值規律的基本內容及其表現形式①內容:商品的價值量由生產該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商品交換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②表現形式:商品價格受供求關系的影響,圍繞價值上下波動。★★★★二、價格變動的影響1.對人們生活的影響:(1)價格變動引起需求量的變動,一般情況下,人們對某種商品的需求量與該商品的價格成反方向變動。(2)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對價格變動的反應程度是不同的:價格變動對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小,對高檔耐用品需求量的影響比較大。(3)相關商品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對于相互替代的商品,二者之間價格與需求量是同方向變化; 對于互補商品,二者之間價格與需求量是反方向變化。2.價格變動對生產經營的兩個影響:(1)調節產量。(2)調節生產要素的投入。★★三、影響消費的因素1.影響消費水平的兩個主要因素是居民的收入和物價總體水平。根本因素是經濟發展水平或者說成生產力發展水平。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與人們收入差距的大小成反比。消費心理也會影響消費行為和水平。2.如何提高消費水平?(1)大力發展生產力,保持經濟穩定增長。(2)加強宏觀調控,穩定物價。(3)增加就業,提高居民收入。(4)推進供給側改革,豐富商品種類,提高產品質量,搞好售后服務。(5)完善社會保障制度。(6)樹立正確消費觀★★★四、樹立正確消費觀1.人們的消費行為容易受哪些消費心理影響?(1)從眾心理(有利有弊);(2)求異心理(有利有弊);(3)攀比心理(完全不可取);(4)求實心理主導的消費:它講究實惠,是一種理性消費。★2.做理智的消費者,應該樹立怎樣的消費觀?①量入為出,適度消費。②避免盲從,理性消費。③保護環境,綠色消費。④勤儉節約,艱苦奮斗。 (強化訓練)一、選擇題1.近年來,“網紅經濟”漸成規模,隨處可見網紅推薦產品、海外代購網紅潮鞋、排隊購買網紅奶茶等。互聯網時代催生“網紅經濟”快速生長,但與此同時,虛假宣傳、產品質量等問題也不斷出現。下列關于這一現象認識錯誤的是( )①消費者的從眾心理刺激了網紅消費需求 ②網紅產品的價值是使用價值的承擔者 ③網紅經濟是消費水平提高的重要動力 ④網紅的聚眾效應促使商品價值快速實現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答案】B【解析】在網紅的推薦下,網紅消費需求旺盛,商品快速得以交換、商品價值得以實現,①④觀點正確,不符合題意;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②顛倒了商品兩個基本屬性的關系;材料強調了網紅經濟中的虛假宣傳、產品質量問題,③錯誤。2.經營蔬菜的胡大叔感嘆:以前他每周都要去銀行換零錢,現在有移動支付二維碼,手機付賬就可以了。對于這種感受,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現金支付將被移動支付所取代 ②消費者的支付習慣正發生改變 ③移動支付能降低經營風險 ④移動支付方便了購物消費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C【解析】手機付賬減少了蔬菜經營者換零錢的麻煩,說明消費者的支付習慣在變化、移動支付具有很強的便利性,②④符合題意;①忽視了現金支付的優點和一定場合的適用性;移動支付的使用與經營風險沒有必然聯系,排除③。3.每年7月到9月,正值全國蔬菜供應淡季,北京市場蔬菜供應尤為緊張,而張北縣的錯季蔬菜則及時彌補了這一空白,賣出了好價錢。近年來,張北縣錯季蔬菜種植面積達15萬畝,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這得益于( )A.錯季種植使得蔬菜的價值量增加B.合理利用供給對價格的影響作用C.依靠科技種植提高了蔬菜的質量D.提高勞動生產率增加了蔬菜供給【答案】B【解析】蔬菜供應緊張時,能賣出好價錢,B符合題意;錯季種植未必能提高蔬菜價值,A錯誤;材料沒有涉及科技、勞動生產率問題,C、D與材料無關。4.企業利潤是指生產總值和生產成本的差額(企業利潤=生產總值-生產成本),而企業經濟效益是生產總值和生產成本之間的比例關系(經濟效益=生產總值/生產成本)。假如某企業在今年的投資規模與去年一樣,勞動生產率提高一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對今年該企業的相關判斷如下表所示。其中正確的是( )序號 利潤 經濟效益 成本利用率 價值總量① 增加 提高 上升 不變② 增加 提高 上升 增加③ 不變 降低 下降 增加④ 不變 提高 上升 不變A.① B.②C.③ D.④【答案】B【解析】投資不變,勞動生產率提高,則利潤增加、經濟效益提高、成本利潤率上升;單位商品價值量由社會必要勞動時間而非個別勞動時間決定,企業提高勞動生產率后,其單位商品價值量不變,但產量提高,導致價值總量增加。5.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無廢城市”是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開展“無廢城市”的建設( )①是先進的城市管理理念,全面提升城市的現代化水平 ②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舉措③要培育經濟發展新動力,逐步替代傳統經濟模式④要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推動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答案】D【解析】開展“無廢城市”的建設,有利于保護生態環境,②符合題意;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有利于減少廢物的產生,④符合題意;①夸大了“無廢城市”的建設的作用;③否認了傳統經濟模式的作用,且與“無廢城市”的建設沒有直接關系。6.(2019·全國卷Ⅰ)近年來,提高供給質量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主攻方向,全面提高產品和服務質量是提升供給體系的中心任務。為此,國家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從勞動價值論看,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是因為( )①商品的質量是衡量價值的天然尺度 ②商品的質量決定了商品的交換價值 ③商品的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 ④商品的質量與商品的使用價值密切相關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貨幣的本質考點中商品的基本屬性的知識,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通過運用馬克思主義勞動價值論的知識分析經濟現象,考查政治認同的核心素養,從價值觀念看主要是引導學生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現實問題。商品的價值量是由生產這種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決定的,社會必要勞動時間是衡量商品價值的天然尺度,商品的質量指的是商品的使用價值,①錯誤。商品交換要以價值量為基礎實行等價交換,商品的質量會影響商品的交換價值,但不決定商品的交換價值,②錯誤。商品是使用價值與價值的統一體,使用價值是價值的物質承擔者,提高質量更易于實現其價值,③正確且符合題意。商品的質量與商品的使用價值密切相關,因此國家要開展質量提升行動,④正確且符合題意。7.(2018·全國卷Ⅲ)隨著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MP3(音樂播放器)、電子詞典、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這說明( )①市場競爭導致商品優勝劣汰 ②商品使用價值會影響人的消費選擇 ③功能不同的商品會相互替代④商品使用價值因替代品出現而減小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本題通過分析電子產品升級換代現象,培養考生科學探究問題、正確參與經濟生活的素養和能力。“MP3(音樂播放器)、電子詞典、掌上游戲機等電子產品正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是市場競爭的結果,①符合題意;智能手機的功能越來越強大,能夠滿足人們越來越多的需要,促使更多的人選擇購買智能手機,②符合題意;兩種商品的功能相同或相近,才能相互替代,③錯誤;使用價值是商品的自然屬性,不受替代品影響,④錯誤。8.(2017·全國卷Ⅲ)小夏使用信用卡在北京透支8 000元購買了一臺外國品牌筆記本電腦,在免息期內通過銀行償還了該筆消費款。在這一過程中,貨幣執行的職能是( )A.價值尺度、支付手段和世界貨幣B.流通手段、貯藏手段和支付手段C.價值尺度、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價值尺度和世界貨幣【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貨幣的職能。標價過程中,貨幣執行價值尺度職能,購買過程中貨幣執行流通手段的職能,“透支借貸”過程中貨幣執行支付手段的職能,C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國際市場上的貨幣支付,也沒有涉及貨幣的存儲升值,沒有體現世界貨幣、貯藏手段職能,排除A、B、D。9.(2019·全國卷Ⅲ)某國是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的進口國。當美元指數持續上漲時,該國面臨通貨膨脹的壓力。不考慮其他因素的影響,這一傳導過程是( )①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 ②居民消費價格上漲③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 ④生產者購進價格上漲A.①→④→③→② B.①→④→②→③C.④→①→③→② D.④→①→②→③【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匯率變動的影響、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的知識,主要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以美元指數持續上漲為依托考查科學精神的核心素養,從價值觀念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世界眼光。某國進口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計價,當美元指數持續上漲時,該國貨幣會貶值,這會引起該國進口原材料成本上升,從而使得生產者購買鐵礦石、石油等大宗商品的價格上漲,導致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傳導到消費價格上表現為居民消費價格上漲。10.人民幣國際化是指人民幣越出國界,在境外流通,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這對我國經濟的影響是( )A.強化人民幣支付職能,弱化貯藏職能B.減少國內貨幣供給,降低物價水平C.提高國內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效果D.增加境外人民幣需求,利于擴大進口【答案】D【解析】本題考查人民幣國際化對我國經濟的影響。人民幣成為國際上普遍接受的計價、結算及儲備貨幣會增加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在人民幣供給不變的情況下,會引起人民幣升值,人民幣的購買力增強,有利于擴大我國的進口,D正確;人民幣國際化并不影響其職能,A中“強化”“弱化”的說法錯誤;人民幣國際化會增加境外對人民幣的需求量,國內貨幣供給量增加,B錯誤;貨幣政策的效果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人民幣國際化不一定會提高其效果,C錯誤。11.國務院決定,將包括抗癌藥在內的所有普通藥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堿類藥品及有實際進口的中成藥進口關稅降至零,使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這一政策對我國抗癌藥市場的影響可以圖示為( )【答案】B【解析】我國實際進口的全部抗癌藥實現零關稅,會增加國內市場的供應量,供給曲線右移,導致國內抗癌藥價格下降,需求量有所增加,并且需求量的增加是由價格因素引起的,需求曲線向右移動,故B項符合題意,C項不符合題意;A、D兩項都是需求與供給減少,故排除。12.有調査顯示,不同人群在線下零售的消費差異較大,大學生群體在超市的單筆消費金額較低,使用優惠券的人群比例高于初入職場的年輕白領;成熟職場人士傾向于在工作日節約時間購買進口飲料和食品,早中晚三餐常會選擇在便利店解決。材料體現了( )①居民消費行為受消費觀念影響 ②成熟職場人士的消費行為受求異心理主導 ③消費以收入為基礎和前提 ④生產決定消費的質量和水平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大學生群體、年輕白領以及成熟職場人士的購物習慣不同,這與他們的消費觀念不同有關,①正確;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三者的收入狀況不同也會影響他們的消費行為,③正確;成熟職場人士的消費行為并不是標新立異的,沒有體現受求異心理影響,②排除;材料沒有體現生產和消費的關系,④排除。二、綜合題13.穿著租來的衣服,用著租來的手機,住著租來的房子……時下,“租一族”成為一股新潮流,“租經濟”雨后春筍般發展起來,比如提供服裝租賃的“衣二三”“女神派”;做玩具租賃的“寶貝半徑”“玩具超人”;租賃電子產品、家用電器的“樂商城”“抖抖家居”等;甚至還有專門租物的平臺。互聯網巨頭也開始布局“租經濟”,淘寶上線淘寶租賃,提供全品類的租賃服務;螞蟻金服投資多家共享租賃企業,涉及服裝、數碼、醫療器械等多個領域,“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大部分初創租賃平臺運營一哄而上,不考慮市場容量,同質化競爭嚴重,租賃平臺和消費者之間圍繞商品質量發生糾紛的現象也時有發生。結合材料和所學經濟知識,闡釋我國“租經濟”快速發展對社會和消費者的積極影響,并說明如何推動“租經濟”健康發展。【解析】分析“租經濟”對社會的影響,主要應結合市場經濟、小康社會的建設等知識,考慮資源的優化配置、有效利用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催生新業態、增加就業等角度;分析“租經濟”對消費者的影響,應從降低消費成本、滿足消費需求、提升生活品質、轉變消費觀念等角度。關于推動“租經濟”健康發展的措施,應從政府、企業等行為主體入手分析。【答案】積極影響: 社會:優化資源配置,使社會閑置資源得到充分利用; 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經濟發展。消費者:滿足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提高生活品質; 改變傳統消費觀念助力綠色消費。措施: 政府:加強宏觀調控,規范“租經濟”發展的市場秩序。(答出“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健全社會信用體系”亦可)企業:加強市場調研,找準市場定位,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樹立創新意識,實施個性化經營,避免同質競爭。14.政治課堂上,同學們圍繞老師展示的下列兩則材料展開了熱烈討論。請你參與其中,并完成后面的問題。材料一 當前,教育、醫療、養老和購房等大量的預期支出,讓許多老百姓平時總想著如何掙錢而不敢花錢;同時,城鎮低收入階層和廣大農民消費能力不足。對此,一位十九大代表指出,政府應該綜合采取多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增強老百姓的消費信心,讓他們能夠更大膽地花錢,更聰明地花錢。材料二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務。《“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要求立足國情,將促進健康的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與實施的全過程,加快形成有利于健康的生活方式、生態環境和經濟社會發展模式,實現健康與經濟社會良性協調發展。以農村和基層為重點,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逐步縮小城鄉、地區、人群間基本健康服務和健康水平的差異,把健身休閑、養老、旅游、互聯網、食品等五大陣營合起來,從方方面面催生出更多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把健康產業培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1)結合材料一,運用有關消費的知識,說明應如何增強老百姓的消費信心。(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說明實施健康中國戰略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積極意義。【解析】第(1)問屬于措施類主觀題,首先分析影響消費的因素:經濟發展水平,收入(當前可支配收入、未來收入預期、收入差距)是消費的前提和基礎,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心理影響消費;然后結合材料與這些知識點對接取舍,得出答案。第(2)問有兩個限定詞:健康中國戰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首先要明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有哪些要求,然后結合材料歸納健康中國包含哪些要素,最后把這兩個關鍵詞的要素分別對接就可組成完整答案。【答案】(1)①收入是消費的基礎和前提。要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確保居民特別是農民的收入穩定增長。②居民消費水平受未來收入預期的影響。要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減少百姓的后顧之憂。③社會總體消費水平的高低受收入差距大小的影響。要增加低收入階層的收入,統籌城鄉發展,縮小收入差距。④消費心理和消費觀念影響消費需求。要引導居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適度消費、理性消費。(2)①有利于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健康需求,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全面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②有利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推動健康領域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縮小城鄉、地區差距,促進社會公平,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③有利于推動健康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興產業,加快產業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 10 / 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