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長效熱點:全面深化改革 釋放發展活力【背景材料】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蹄疾步穩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材料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優化營商環境提出了重要要求。各地區各部門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部署,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取得積極進展,但仍有不少“短板”:有的干部新官不理舊賬,決策上“翻燒餅”、瞎折騰;有的部門隨意執法、“小鬼難纏”;有的把企業當“唐僧肉”,個個得而嘗之;有的市場準入門檻高,搞地方保護,各種隱性壁壘不同程度存在,等等。2018年1月3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強調要進一步做好簡政放權的“減法”、做強監管的“加法”和優化服務的“乘法”,更好地發揮政府的作用,以主動服務、優質服務、透明服務讓群眾舒心、企業順心,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優化營商環境是一個系統工程,既要改善基礎設施等硬環境,更要在提高服務水平、營造法治化環境等軟環境建設上有新突破。材料二2018年3月17日,根據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三中全會的部署而制定的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在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獲得批準。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已進行了7次國務院機構改革。其組成部門已由100個調整為26個。特別是上世紀九十年代以來,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需要,國務院機構職能不斷優化、逐步規范,有力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進程。此次改革針對機構重疊、職責交叉、權責脫節、中央與地方劃分不合理等問題,圍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要求,通過部門的重組、撤銷和新設,調整和優化政府經濟調節、市場監管、社會管理、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保護職能,最大限度減少政府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強化涉及自然資源和生態環保領域的職責,為實現國家治理的深刻變革提供制度保障。材料三2018年,中國迎來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在帶來新時期思想解放、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科技進步、國際交往加強和國家地位提高的同時,也極大地激發了當代中國的文化創造力,為中國文化發展開辟了廣闊的道路,我們的文化視野不斷拓展、文化自信不斷增強。40年來,全體人民實現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今天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但是,我們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將改革進行到底”。【考法突破】1.經濟生活角度【命題方向】以意義類和措施類題目考查重視營商環境優化的意義和措施。【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經濟知識,說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的意義,并為國家破解營商環境中的“短板”提出政策措施。【規范解答】(1)意義:①有利于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社會創造潛力。②有利于打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促進市場公平競爭。③有利于減輕企業負擔,改善企業發展環境。④有利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健康發展。(2)措施:①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系。②推進信用體系建設,打造誠信營商環境。③深化“放管服”改革,推進經濟體制創新。2.政治生活角度【命題方向1】以原因類和措施類題目考查重視營商環境優化的原因和措施。【模擬設問】結合材料一,運用政治生活知識說明黨中央重視營商環境優化的依據,并分析我國政府應如何優化企業營商環境。【規范解答】(1)依據: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執政黨,重視營商環境的優化是發揮黨統領全局和協調各方的領導作用。②黨重視營商環境的優化是堅持科學執政的表現,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促進經濟新常態的發展。(2)措施:①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持續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優化政府服務,提高服務效率和水平,促進各類市場主體公平競爭,促進社會公平正義。②政府要履行組織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職能,創新市場監管方式,積極開展收費清理改革和監督檢查。③政府要加強社會建設,加快健全有利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補齊基礎設施和制度短板。④堅持依法行政,實行政務公開,增強政府信息的透明度,保障企業的知情權。【命題方向2】以意義類題目考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意義。【模擬設問】結合所學政治生活知識,說明黨和政府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的重要意義。【規范解答】(1)有利于黨更好地發揮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實現、維護和發展好人民的根本利益。(2)有利于我國政府更好地落實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和對人民負責的原則,提升其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3)有利于推動全面深化改革的歷史進程,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3.文化生活角度【命題方向】以說明類題目考查改革開放對中華文化發展的作用。【模擬設問】改革開放為中華文化的發展注入了活力。結合材料三,運用文化生活知識對此加以說明。【規范解答】(1)改革開放以來形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中華文化發展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2)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社會的發展為中華文化發展提供了深厚的實踐基礎。(3)文化體制機制等方面的改革激發了文化創造活力,推動了中華文化的創新。(4)中華文化在與外來文化的交流、借鑒、融合中推動了自身的繁榮發展。4.生活與哲學角度【命題方向1】以原因類題目考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的原因。【模擬設問】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相關原理,結合材料二,闡述我國推進國務院機構改革的合理性。【規范解答】(1)正確處理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圍繞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的要求制定方案。(2)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使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相適應,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現代化國家建設需要。(3)順應社會發展趨勢,推進機構調整和職能優化,堅持通過改革實現社會主義的自我完善和發展。(4)堅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和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標準,在機構改革進程中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選擇。【單項選擇題訓練】1習近平總書記11月13日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型展覽”。下列對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是①要不斷追求擴大利用外資的規模和數量②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③改革是對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根本性變革④改革開放有利于完善安全高效的開放型經濟體系A. ①②? ? ? ? ? B. ①③? ? ? ? ? C. ②④? ? ? ? ? ?D. ③④2.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憑著一股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憑著一股滴水穿石的韌勁,成功走出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下列對于改革開放認識正確的是①通過改革開放可以發展生產,滿足消費②通過改革開放可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③改革開放改變了社會主義制度④改革開放推動生產關系同生產力,上層建筑同經濟基礎相適應A. ①②③④? ? ? ? ?B. ①②③? ? ? ? ?C. ①②④? ? ? ? ?D. ②③④3.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改革開放是當代中中國發展進步的必由之路,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我們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①有助于全黨、全國人民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想信念②對我國解決社會基本矛盾、推動社會發展具有決定作用③遵循了社會發展規律,解決了我國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④具有鼓舞群眾發揮歷史主體作用,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的意義A. ①③? ? ? ? ? B. ①④? ? ? ? ? C. ②③? ? ? ? ? ?D. ③④4.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一論述,高度概括了改革開放的巨大作用,深刻闡述了堅持改革開放對決定中國命運的重大意義。“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一判斷的社會歷史唯物主義依據是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具有反作用②上層建筑一定要適應經濟基礎的狀況③生產關系需要不斷調整以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④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A. ①②? ? ? ? ?B. ②③? ? ? ? ?C. ①④? ? ? ? ?D. ③④5.改革開放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解放思想永無止境,改革開放也永無止境,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是因為①改革開放是推動社會主義社會不斷前進的根本動力②我們所面臨的世情、國情、黨情的深刻變化是其現實基礎③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客觀要求④改革開放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必須堅持A. ①②? ? ? ? ?B. ②③? ? ? ? ?C. ①④? ? ? ? ?D. ③④答案:CCBB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