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第5課第二次工業革命1、第二次工業革命原因(條件)(1)政治條件:19世紀下半葉,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范圍內確立,政治局面相對穩定(2)經濟條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迅速發展。(3)技術條件:自然科學研究取得了重大進步。2、開始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3、核心國家:美國和德國4、特點:①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②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5、重大成就領域(動力:電力、內燃機)(一)電力成為新的能源:第二次工業革命最顯著的成就,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①理論基礎:1831年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②愛迪生(美國發明家)成就:發明了耐用的白熾燈泡、堿性蓄電池、電影攝影機和放映機;在紐約建成了第一座火力發電站。③電力發明:發電機、電動機、電焊機、電鉆、電車、電話、電燈、電報(二)內燃機和新的交通工具: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應用技術領域的另一重大成就(1)內燃機的發明:①1876年,德國人奧托制造第一臺煤氣內燃機②1883年,德國工程師戴姆勒發明汽油內燃機。③1892年德國工程師狄塞爾發明柴油內燃機。?(2)交通工具:④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制造出汽車⑤1913年,美國企業家福特汽車公司使用流水線生產汽車,帶來了汽車制造業的革命。⑥以內燃機為發動機的交通工具:汽車、輪船、飛機(3)內燃機的發明和應用有什么影響?①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問題在交通運輸領域內引發了一場變革;②內燃機的發明帶動了相關的新興工業的發展(如石油開采業)。(三)現代化學工業和新材料:應用技術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1)石油(新能源)開采業和石油化學工業產生(2)1867年,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發明了現代炸藥,研制出無煙炸藥。(3)1869年,美國人海厄特:發明了賽璐珞的制造技術,現代塑料工業由此誕生。(4)1884年,法國人夏爾多內:發明了人造纖維,開辟了新的紡織品生產領域。6、影響: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②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取得了跨越式的發展,成為工業化強國。③出現了壟斷組織,開始進入壟斷資本主義階段(帝國主義階段)。二工對美、德的影響: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德國的經濟實力分別躍居世界第一位、第二位。?7、啟示:(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科學技術推動社會進步;(2)學習科學家、發明家勇于創新,積極探索的精神;(3)學生怎樣做:青年學生要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發展做貢獻。第6課?? 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一、工業化國家的社會變化(表現:1-4)1.人口增長:①原因: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人口的迅速增長②表現: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婦女走出家庭,成為工業勞動者,為社會地位的提高創造了條件。2.大眾教育:①目的:19世紀中期以后,為了適應工業化發展的需要,歐洲國家開始推廣大眾教育②表現:19世紀初德國推行教育改革,建立由初等學校、中等學校、大學組成的系統教育體系。1870后英國、法國開始對兒童實行免費義務教育。③作用:教育的普及提高了歐美各國的大眾文化水平,促進了社會發展。3.城市化:①原因:工業革命開始后,隨著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村人口不斷流向城市,城市規模越來越大。②影響:19世紀中期以后,城市規劃和環境得到改善,人民的生活方式也在發生變化。4.社會問題:①環境污染嚴重;②貧富分化加劇啟示:發展經濟時,要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第7課?? 近代科學與文化一、科學家1.?牛頓:英國科學家,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貢獻:①三大成就:萬有引力定律、光學分析、微積分學。②代表作:1687年出版《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物理學稱為一門獨立學科。2.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貢獻:1859年出版的《物種起源》,提出了“進化論”的觀點。作用:打破了千百年來“上帝創造萬物”的神創論,在生物學領域掀起了一場偉大的革命。二、文學巨匠1.巴爾扎克:19世紀法國著名作家。成就:《人間喜劇》小說集,經典之作:《歐也妮·葛朗臺》《高老頭》等,再現了法國19世紀早期紛繁復雜的社會圖景。2.列夫·托爾斯泰:俄國一位偉大的作家,被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代表作:《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三、音樂美術大師1.貝多芬:德國天才作曲家。代表作:《英雄交響曲》,完成于1804年,是一部反映重大社會題材的作品。2.梵高:荷蘭的杰出畫家,代表作:《向日葵》《夜間的咖啡館》啟示:杰出的歷史人物促進社會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