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單元:工業革命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第20課?第一次工業革命一、第一次工業革命1.首先在英國發生的政治前提①17世紀末,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政局穩定。②國內外市場的不斷擴大,促使人們革新生產技術。2.前奏:1733年,凱伊發明了飛梭,提高了織布速度。3.興起部門:棉紡織業;4.開始標志:1765年,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機”,標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5.主要標志:蒸汽機的廣泛應用。1785年,瓦特:改進的蒸汽機首先在紡織部門投入使用;到19世紀30年代,蒸汽機成為主要的動力來源。意義:蒸汽機的廣泛應用是生產領域的一次意義重大的飛躍,它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使工業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縱深發展。6.現代工廠制度的確立:進入19世紀,傳統的手工工場逐漸被大工廠所替代,現代工廠制度最終確立。生產方式: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二、火車與鐵路1.發明:1825年,斯蒂芬森設計的蒸汽機車(火車)正式試車,標志著鐵路時代的開始。2.概況:1830年以后,英國掀起投資建設鐵路的狂潮,到1851年,英國建成了總長約1萬千米的鐵路網。3.鐵路時代的到來意義:為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廉價、便利的交通,使生產和市場之間的聯系變得更加密切。3.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影響(積極):①極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水平,人類進入“蒸汽時代”。②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4.擴展:18世紀后期起,法國、美國、德國等國家先后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啟示:積極: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創新促進社會進步。重視發展科技。消極:科技是一把雙刃劍,發展經濟的同時要保護環境。第21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的興起一、馬克思與恩格斯(德國)1.馬克思(1818-1883):《資本論》是其影響巨大的杰作之一。2.馬克思、恩格斯貢獻:形成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馬克思主義理論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政治經濟學、科學社會主義。3.評價:馬克思、恩格斯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導師。精神:敢于斗爭、實踐創新、樂于奉獻的精神。二、《共產黨宣言》1.《共產黨宣言》的發表:1848年,馬克思、恩格斯為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2.主要內容:(1)《共產黨宣言》指出,有文字記載的全部歷史都是階級斗爭的歷史。人類進入資本主義時代,整個社會日益分裂為兩大對立階級: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資本主義社會必將被沒有階級剝削和壓迫的共產主義社會所取代。(2)《共產黨宣言》肯定資產階級在歷史上曾起到非常革命的作用。(3)工人階級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他們相對貧困。(4)《共產黨宣言》號召工人階級組織起來,建立無產階級的自己的政黨,即共產黨,用暴力推翻資產階級統治,進行無產階級革命。3.《共產黨宣言》發表的意義:①它的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②無產階級斗爭有了科學理論的指導,國際共產主義運動興起并蓬勃地發展。三、馬克思主義指導下的實踐1.第一國際①成立:1864年,成立了國際工人協會,史稱“第一國際”。②活動:第一國際成立后,在各國建立支部,努力把各國工人階級的斗爭聯合起來,以提高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為目標進行經濟斗爭。2.巴黎公社運動①背景:1870年,法國在普法戰爭中失敗,社會矛盾激化②公社成立: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推翻了資產階級反動統治,3月28日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地位)——巴黎公社。③結果: 5月28日,資產階級反動政府勾結普軍聯合反撲,公社失敗。啟示:思想解放促進社會進步;先進的思想理論指導實踐。思想革命:世界近代史上的三種創新思想 (共同作用:促進人們思想解放,促進社會進步)一、資產階級思想與思想解放運動1、人文主義14-16世紀文藝復興(但丁…)2、啟蒙思想(自由平等思想)18世紀啟蒙運動二、無產階級思想與革命運動3、馬克思主義19世紀 巴黎公社運動、俄國十月革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