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部編版語文六年級《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第一課時教學設計教材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部編版內容來源:小學六年級《語文(下冊)》第五組教學主題:科學精神課 時:1課時 第1課時授課對象:六年級學生目標確定的依據1.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基于識字寫字:有初步的獨立識字能力。能使用硬筆熟練地書寫正楷字,做到規范、端正、整潔。基于閱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默讀有一定速度,學習瀏覽,擴大知識面,根據需要搜集信息。閱讀敘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簡單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憧憬、向往、同情等感受。基于口語交際: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養成向人請教、與人商討的習慣。聽人說話能把握主要內容,并能簡要轉述。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并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2.學情分析基于識字寫字: 本課要寫的字中.要注意對個別難寫字的指導??勺寣W生先自主觀察,分析重難點,再進行書寫。 “蕊”字筆畫較多,書寫時.三個“心”組合要緊湊,特別要注意點的位置。其中,上面一個“心”字稍大.下面兩個“心”字路小。基于閱讀: 學生對于論說類的文章僅有模糊的概念,在學習列舉事例表達觀點時,學生會認為“事例”自動證明“觀點”,因此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發現事例與觀點之間證明的關系。基于口語交際:學生能認真傾聽,把握主要內容,說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但達到具體生動有一定難度。3. 教材分析《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本單元的語文要素是“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旨在引導學生初步了解論說類文章常見的表達方法,培養學生不僅要敢于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要有理有據地論證觀點。圍繞這個要素.教材作了有層次、有梯度的安排?!墩胬碚Q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引導學生不僅要了解作者的觀點,還要懂得作者是怎么有序組織事例證明觀點的.課后“小練筆”引導學生從讀到寫,嘗試運用其體事例來說明一個觀點。評價任務1. 能夠正確拼讀詞語,書寫生字,能夠流利、正確的朗讀句子(達成目標一)2. 能夠說一說自己對課題的理解,由此得到的啟示(達成目標二)3. 能夠劃分段落層次,概括作者列舉的三個事例(達成目標二)課題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 單元 第四單元 學科 語文 年級 六學習 目標 1.會寫“域,慣”等12個字.會寫“真理、領域”等20個詞語。 2.能聯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的含義,并說出自己受到的啟發。 3.能概括文中列舉的三個事例教學環節 教學活動 評價要點導入新課 課前導入 從今天開始,我們進入第5單元的學習。在開始一個新的單元學習之前,我們同樣需要關注到單元導語部分。請打開書75頁。首先,關注到單元導語頁的插圖,提示語,還有下方的語文要素,請你猜一猜,這一單元的內容會和什么有關呢?(課件1: 單元導語頁+關鍵信息,底紋用藍色地球的插圖)(學生自由發言,不需要點評; 教師總結) 教師總結:是的,這一單元咱們將圍繞“科學精神”這一主題,進行學習,通過這一單元的學習,我們將學會如何用具體事例來表達自己的觀點,以及嘗試寫科幻故事。那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說理性文章《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后》(出示課件) 圈劃批注感受人物形象 學習生字詞,掃清障礙 我們先來認識這位作者。 請將這些人物常識記在作者名字的旁邊。(出示課件,重要信息標紅,學生做筆記)了解了作者,接下來你,請同學們聽朗讀,同時自己跟著讀一讀這篇課文,注意,讀準字音,遇到不會讀的詞語或句子,標注下來。(學生讀課文,播放朗讀音頻)在正式學習課文之前,我們先來讀一讀這些似曾相識的詞語,看看你能不能把他們的字音讀準確?請1-5號同學,將你們的朗讀音頻發到屏幕區里,注意聲音要大一點哦。(學生讀詞語,教師有針對性點評)把這些詞送到句子中,你能不能把下面的句子讀的正確流利,請6-9號同學,按照順序一人讀一句,發到屏幕里吧。(學生讀句子,教師有針對性點評)接下來我們看看課文中的幾個四字詞。先來讀一讀,邊讀邊思考,這幾個詞是什么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說說看嗎?(請10-13號同學按照順序發到屏幕區里。)(教師重點指導:見微知著) 這里的微字和第二自然段中細微的微意思一樣嗎? 見微知著中的著字是著名有名的意思嗎?老師給你們提供一些幫助。著字在字典里有三種解釋,你覺得是哪種解釋呢? 是的,將這個字代入到詞語之中意思就是只見到事情的苗頭……把見微知著這個詞放到句子里讀一讀,再體會體會。(教師解釋這句話的意思) 接著我們來看本課要求會寫的生字。老師按照字的結構把它們分為了三類,我們在書寫時要注意布局勻稱書寫美觀,在這里老師重點提示三個字的書寫。搜這個字是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我們在書寫時要注意右半部分的走字,上面的這一束從上到下,出頭頂在頭上。再看御和劍,他們的右半部分都有斜鉤(出示三個字的書寫動畫,學生書寫,請14-20號同學拍照上傳) 自讀課文,理解課文表達的觀點 課文圍繞真理誕生于100個問號之后這句話來寫。什么是真理呢?在詞典中是這樣解釋的,客觀事物及其規律在人的頭腦中的正確反映,瀏覽全文,先畫出帶有真理一詞的句子。(學生圈劃句子,學生交流) 同學們,你們找到的是這些句子嗎?讀一讀這幾句話。從這幾句話中,你能看出來發現真理的過程嗎?(學生交流,教師相機播放ppt動畫,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找到真理) 同學們,再讀第一、二自然段,想一想:100個問號是什么意思呢?100個是指具體的數量嗎?(100個是虛指,形容數量很多(請做好筆記),后文中表示數量,很多的,作者又換了種表達,你找到了嗎?) 聰明的各位同學相信你對真理誕生于100個問號之后,這句話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那你是否明白把“?”拉直變成“!”的意思呢?誰來說說。(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那這樣表達有什么好處呢?[凝練概括與生動形象結合在一起]劃分文章結構層次 作者以觀點作為題目,開篇就旗幟鮮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默讀全文,思考,作者先寫了什么,再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學生自讀課文,劃分層次)(連麥1位同學,請其他同學針對這位同學的答案提出自己的看法,35/37、/38號同學)教師總結: 課文的第一、二自然段提出觀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是對第一自然段觀點的進一步闡述;課文的3~5自然段選取了三個典型的事例來證明真理誕生于100個問號之后,這個觀點。67自然段再次總結自己的觀點,強調觀點,你們看全文是按照提出觀點,列舉事例證明觀點,總結觀點的順序來寫的,課這樣一來觀點明確、思路清晰、結構十分嚴謹。這種表達觀點的思路方法你學會了嗎? 接下來我們重點看看作者為證明觀點所選取的三個事例。默讀課文的3~5自然段,試著把每個事例概括成一句話,完成PPT上的填空 (請21-25號同學拍照上傳或者語音文字)(學生交流)教師總結: 第1個事例,波義耳發現植物酸堿反應并發明石蕊試紙。第2個示例,魏格納通過觀察地圖提出大陸漂移學說。第3個事例,阿瑟林斯基發現腦電波的變化與做夢有關。今天的學習就到這,我們下節課再見。 能夠正確拼讀詞語,書寫生字,能夠流利、正確的朗讀句子(達成目標一) 能夠說一說自己對課題的理解,由此得到的啟示(達成目標二) 能夠劃分段落層次,概括作者列舉的三個事例(達成目標三)課堂小結 這三個事例在表達上又有怎樣的相同之處?作者是怎樣證明觀點的?我們下節課學習。 完成課后第1題、第2題寫在書上 課堂筆記生字3字3拼3詞,詞語聽寫一遍 板書 教學反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16張PPT)科學發現的機遇,總是等著好奇而又愛思考的人。1. 體會文章是怎樣用具體事例說明觀點的。2. 展開想象,寫科幻故事蔚藍星空下的藍色星球科學精神15 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葉永烈 著名科普作家、傳記文學作家。早年從事科普科幻創作,18歲開始發表科學小品,曾出版科學小品集《碳的一家》,是《十萬個為什么》的主要作者,著有科幻故事《小靈通漫游未來》。 真理 領域 建樹 疑問 敏感 提取 明顯 無聊 吻合 偶然 文獻 證據 系統 整理 靈感 機遇司空見慣 無獨有偶 不可思議 見微知著司空見慣:指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文中是說一些現象常見就不覺得奇怪了。對于他的無理取鬧,我們早已司空見慣。詞語解釋無獨有偶:雖然罕見,但是不只一個,還有一個可以成對兒。文中是說這樣的事不止一件。無獨有偶,最近另一家技術公司也發布了一個免費軟件。見微知著:學習就是一個見微知著的過程。“著”在字典里有三種解釋:1. 明顯,顯出2. 寫文章,寫書3. 著作,寫出來的文章或書 見到一點兒苗頭就能知道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 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答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可能發現真理。我會寫guànpǔyánjiàn慣圃鹽濺蕊ruǐ魏搜蚯蚓階域wèisōuqiūyǐnjiēyù版bǎn作者在文中提出的觀點是什么?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快速瀏覽課文,你能找到文中帶有“真理”一詞的句子嗎? 有人說過這樣一句話: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縱觀千百年來的科學技術發展史,那些在科學領域有所建樹的人,都善于從細微的、司空見慣的現象中發現問題,不斷發問,不斷解決疑問,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變成“!”,找到真理。只要你見微知著,善于發問并不斷探索,那么,當你解決了若干個問號之后,就有可能發現真理。生動形象凝練概括提出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石蕊試紙的制成運用事例證明觀點重申觀點,總結觀點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睡覺時眼珠的轉動蚯蚓的分布見微知著善于發問不斷探索默讀全文,劃分文章結構層次1-23-56-7 三是俄裔美國睡眠研究專家阿瑟林斯基從兒子_______________這個現象, 推斷出凡睡者眼珠轉動都表示在做夢的普遍規律。 二是地質學家魏格納從__________推論出地球上大陸和海洋的形成;蚯蚓的分布睡覺時眼珠轉動為了證明這個觀點,課文具體寫了哪幾個事例呢? 一是英國化學家波義耳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現象,制成了實驗中常用的酸堿試紙——石蕊試紙;(課后第二題)花草受酸或堿的作用會改變顏色1.課堂筆記PPT2. 完成課后第1、2題 ,寫在書上3. 生字3字3拼3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19統編版六下冊《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后》第1課時基于標準).doc 六下語文部編《真理誕生在一百個問號之后》.pptx 美聲圖書館-課文朗誦.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