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明 治 維 新——由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從封建社會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日本歷史上的兩次改革:大化改新明治維新明治:日本天皇睦仁的年號維新:變舊法,行新政。即改革明 治 維 新 明治天皇名睦仁,1867年繼承王位。1868年改年號為明治元年,隨后明治政府實行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 請同學們從視頻中分析一下:當時的社會狀況怎樣?內憂:幕府時代,日本的等級制:天 皇 (傀 儡)將 軍大 名武 士農 工 商士 1.貧苦的農民連“吃雜糧度日,都成為不可能”,他們“衣不蔽體,饑寒交迫,住的地方更是墻塌壁倒,破陋不堪”,甚至被迫出賣自己的親生骨肉...... 2.1867年,全國生產部門的手工工場共約400多所。但是統治階級對工商業者采取歧視態度,嚴格限制手工工場的規模、實行商品專賣,設立關卡、對工商業者財產恣意沒收。 3.武士中不論大小,一般都是窮困。尤其是那些俸祿低微的武士,更是困苦之極 ......一些中下級武士迫于生計,也不得不屈身從事過去瞧不起的商業或手工業,逐漸產生了反抗思想。 ——《世事見聞錄》記載上述材料反映日本社會的什么問題?外患:1、內因:(國內、內憂):資本主義的發展受到封建專制統治的嚴重阻礙 。日本社會矛盾2、外因:(國外、外患) 封建主義資本主義國內武士階層發起倒幕運動(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日本歐美民族矛盾(倒幕運動)希望之船:參見書P74 閱讀卡 其一,在英國,認識到工廠,貿易,立憲,法令是其強大的根源,英國與日本一樣,以一小小島國成了世界工廠,全球霸主。 其二,考察各國憲法政治和議會,認識歐美的民主自由 其三,重視文化教育,認識到日本人“與今日美歐諸州之人決無不同,只在于學與不學而已”,“莫為急務者,莫先于學?!?br/> 其四,稱贊德國軍事制度,“國中之男子堪執兵器者,悉受兵卒之教練,至少使服一年常備軍役,全國皆受軍人之磨練” 根據使節團的考察所得,明治政府會關注什么,相應會進行哪些改革舉措? (請在書本P73-74找到相應內容)經濟:引進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政治:頒布《明治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1889年)社會生活: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 大力發展教育軍事方面: 實行征兵制,建立裝備西化、效忠天皇的軍隊①在政治上:廢藩置縣,由中央直接治理,加強中央集權。 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確立君主立憲制。②在經濟上:興辦工商業,引進西方技術;允許土地自由買賣。③在文化教育上: “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④在軍事上:實行征兵制,建立效忠天皇的”皇軍”。明治維新的措施各起什么作用?東京京都大阪三府七十二縣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允許土地買賣 茲為改正地稅,原有之田地貢納辦法,一律作廢;并規定于地契調查完畢后,按土地價格征取其百分之三,作為地稅。 ——明治政府1873年頒布的條例 大凡國之富強系于人民之貧富,而人民之貧富系于物產之多寡。物產之多寡,雖依賴于人民致力于工業與否,但尋其根源,又無不依賴政府官員誘導獎勵之力。 ——1874年大久保利通《關于殖產興業建議書》經濟: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發展資本主義經濟,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國家富強之途……第一開發國民多數之智德良能,使進入文明開化之域。 ——伊藤博文社會生活: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派遣留學生到歐美國家學習,效仿西方建立從小學到大學完整的學校教育體系;——發展近代教育、培養新式人才軍事:開始實行征兵制建立常備軍,從國外購買先進武器,改進軍事裝備;創辦軍工企業,培養軍事人才。——增強國家的軍事實力,為對外擴張創造條件擺脫了西方殖民地的民族危機,走上了獨立富強道路,日本躋身于世界強國的行列,但同時走上對外擴張道路。1.從圖中找出哪些是新事物?哪些是以前的舊事物?2.這說明了什么?圖7-26 明治年間的日本積極影響: (1)逐步改變了落后的面貌,實現了富國強兵,成為了亞洲第一個邁上工業化道路的國家。 (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的轉折點,是日本走上近代化(資本主義)道路的標志) (2)逐步廢除了不平等條約,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的危險,成為民族獨立國家。 *消極影響(局限性):(1)沒有徹底根除封建殘余勢力。 (2)軍國主義——侵略擴張。 迅速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給鄰國及日本本身帶來了重大災難 性質: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要善于學習外國先進的文化,棄其糟粕。要順應時代的潮流,及時變革.教育是強國之本,要重視發展教育 從日本明治維新的歷史中,你悟到了什么?閉關導致落后,落后要挨打,要堅持對外開放……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