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69張PPT)《通用技術》導學關于通用技術以前我們曾學過了一門技術課,大家回憶一下,是什么呢?信息技術,Information Technology ,簡稱IT通用技術 General TechnologyGeneral:通用 、將軍通用汽車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公司,年工業總產值達1000多億美圓。其標志GM取自其英文名稱(General Motro Corporation)的前兩個單詞的第一個字母General Douglas MacArthur 麥克阿瑟將軍高中新課程里的技術課程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高度綜合、注重創造、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包括了信息技術、通用技術,必修學分各占4個,共8個學分技術 這個詞語大家都不陌生 技術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生活在一個技術的世界里走進技術世界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哪些技術呢?造紙技術印刷技術制冷技術生物技術化工技術克隆技術…………思考:什么是技術呢?廣義:技術是人類在改造自然、社會和人本身的過程中所應用的一切手段和方法的總和。狹義:技術是人類改造自然的過程中所用的手段和方法的總和,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技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我們人類發展的歷史也是我們技術的發展史人類歷史的劃分:第一個時代: 石器時代 石頭第二個時代: 青銅器時代 青銅器第三個時代: 鐵器時代 冶鐵技術……為什么要學習《通用技術》——科學技術對于一個國家、民族的重要性1、落后就要挨打——但,技術是換不來的!首先看前些天這樣一條新聞:《 國家科技戰略將全面修整市場換技術策略被舍棄》2005年08月20日預計年底出臺——“這是國家科技戰略一次全面修整”。13部委八次疾走深圳,12套新規呼之欲出,對“市場換技術”策略的全面舍棄。世界GDP排名:中國第7,韓國第10韓國經驗由此開始進入人們的視野。 “韓國科技起步比我們晚10年,為什么在很多領域韓國遠遠領先?很重要的一點是韓國有很強的民族精神,另外,他把創新形成了國家的意志。”科技部副部長尚勇在他6月造訪深圳時公開對上百家企業代表說。 12日的深圳調研會上,該話題再次被提起:“韓國在汽車、半導體、高速鐵路、核電等等重大技術領域原先都是和我們在一個起跑線上,有些甚至比中國落后,十幾年下來在這些領域全面領先中國。而中國除了一般的加工制造業,成了世界工廠之外,本土沒有出現幾家像樣的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這是一個沉痛的事實。對比中國政府早年對中國科技產業發展所做的規劃與韓國政府“產業技術創新5年規劃”,發現兩國對發展領域的內容有70%相同,但是同途殊歸:韓國企業的科技競爭力已經擠進了全球的前5強,而中國“科技大國”夢仍然陷落在世界工廠的泥沼中。 “創新能力缺失”的危機感正自上而下地壓迫著從中央到地方主管科技官員的神經。先來看看這幾款汽車1997年創建、1999年才開始生產轎車的安徽省奇瑞汽車有限責任公司,是設在蕪湖的一家地方國有控股企業,與一汽、二汽和上汽等國內汽車行業大企業、大集團相比,是名副其實的“小兄弟”。但短短幾年間,它堅持以我為主、自主研發,相繼推出了擁有全部自主知識產權的“風云”、“旗云”、“QQ”和“東方之子”等四款國產品牌轎車,不僅在競爭十分激烈的國內轎車市場站穩了腳根,還成為我國最大的汽車出口企業和第一個通過向國外輸出品牌和技術賺錢的汽車企業。在我國汽車生產企業中,奇瑞汽車公司成為第一個到國外合資建廠、第一個到國外收取品牌轉讓費的企業。在歷經三年艱苦奮戰之后,,造出了中國第一批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轎車發動機,中國汽車從此擁有了自己的“心臟 當被譽為“車界狂人”的美國車商馬爾科姆伯瑞克林找上門來,與奇瑞汽車簽訂合同,要從2007年開始在美國銷售奇瑞制造的各類車型,目標為年銷售25萬輛時,我們有點兒不相信。直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一汽、二汽等汽車集團與國外汽車巨頭合資在中國生產轎車、上海大眾,后來廣州本田……中國汽車工業曾探詢過以市場換技術的發展道路,但結果是將市場拱手送人,卻仍未掌握汽車的核心技術。“自主品牌、自主研發”使奇瑞承擔了比合資企業更大的風險和壓力,但同時也避免了在技術開發和市場營銷上受制于人 。“一般合資企業引進一個車型代需付出價約至少上億歐元,相比之下,奇瑞每一個新車型的平均研發費用還不足一半。”在自主研發技術、自主創新上,深圳是全國做得最好的地方之一,在深圳科技園,有著華為、中興等一批高科技企業。2、日本的崛起與技術立國的關系世界第一艘航空母艦 日本1919年設計了“鳳翔”號航空母艦。并于1922年11月首先建成服役,成為世界上第一艘專門設計建造的艦空母艦。2001年日本國內生產總值4.1萬億美元,中國僅1.1萬多億美元。1937年開始建造2艘“大和”型戰列艦,這就是“大和”號和“武藏”號。“大和”號確是名符其實的世界最大、最強的戰艦。其標準排水量64000噸,滿載排水量73000噸,大口徑主、副炮20余門,航速27節,裝甲厚、防護能力強,同時命中2條魚雷或數枚重磅航彈也不致影響戰斗,故號稱世界第一戰列艦。1964年10月1日 日本新干線通車,最高時速210 公里日本時速360公里的新干線試驗車首次亮相6月24日電 據共同社報道,24日,在位于日本宮城縣利府町的列車中心內,JR東日本公司首次向媒體展示了時速360公里的新干線試驗車“FASTECH”。 日本本田11月12日展示了一款會“說話”、能走路的新版本機器人:Asimo。 該機器人能發出電子語音,可按不同情況表達預先編入的100句短語。 6月27日,在日本東京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一個高0.475米、重3.1公斤的新款機器人向媒體展示踢球能力。日本發明了“機器人服” 穿上立刻變超人日本科學家最近發明了一種“機器人服”。穿上這身獨特的服裝不僅可以讓人成為輕松提起重物的“大力士”,而且可以幫助殘疾人爬樓梯。日本筑波大學工程學教授山階吉行說:“借助這種技術,在不遠的將來,普通人可以變成超人。”事實上,1990以來日本研究與開發經費支出占GDP的比重一直是世界第一。這意味著什么?這意味著這個國家在科技興國方面具有堅韌不撥的決心,也無意中泄露出這個國家富強的秘密所在,那就是科技為本、科技領先。這一指標當然還顯示出“小日本”并非一些中國人所想像的是一個目光短淺的民族,恰恰相反,日本民族是一個富于遠見卓識的民族----只有富于遠見卓識的民族,才舍得哪些花大本錢為自己的未來投資。中國人還必須時時記住的一個數字就是:日本人中獲諾貝爾獎的人數已達到12人,中國仍是0。一位偉人說得好:“中國應當對人類作出更大的貢獻”可是,做比說要難得多!再來比較一下百姓的生活水平。2003年,中國人均收入首次超過1000美元,接近1080美元;日本是33077美元,為中國的31倍。僅以人均GDP作為收入計,中國只相當于日本1966年的水平。這位34歲就獲得國際數學領域“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的華裔科學家說“一個國家和民族對基礎科學的重視,就猶如一次長期的投資。”丘成桐說,日本明治維新中的一條重要改革就是“求學問于全世界”。這樣做的結果是:幾十年后日本在工業和科學方面的成就足以媲美西方。100多年過去了,如今,日本本土已經培養出七位諾貝爾獎金得主和三位“菲爾茲”獎得主,基礎科學領域的成績斐然。中國傳統上對科學技術的忽視翻開《中國科技史》,每一頁,每一項輝煌的成就都令世人矚目、驚嘆:完備準確的天象記錄、世界一流的數學成果、博大精深的中醫藥學、飲譽世界的四大發明……英國哲學家、近代實驗科學的始祖培根曾指出:印刷術、火藥和指南針“已經改變了世界的面貌”,“沒有一個帝國,沒有一個宗教教派,沒有一個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這三種發明在人類的事業中產生更大的力量和影響。”馬克思更是精辟地指出:“火藥、羅盤針、印刷術——這是預告資產階級社會到來的三大發明”。我國古代文明、科學技術以四大發明為代表,對人類文明做出了偉大貢獻。我國古代科學技術,長期領先于世界。然而,科學技術的發展,到近代卻遲滯、落伍了。梁漱溟先生,是中國近現代學術史和政治史上的雙重重要人物。在一百多年滄桑巨變的中國近現代史上,這樣的人物,只有康有為、梁啟超、章太炎、胡適、梁漱溟等寥寥數人。梁漱溟說:中國再發展五千年,如果不碰到西方人,它永遠也造不出火車大炮來。為什么?它志不在此,它的精神取向是內生的,不是外擴的,不是去征服世界的,所以根本不希望去影響別人,我們就老老實實地過我們的耕讀生活就完了。儒家重道輕器,鄙視科學技術如天象觀測本應是最“純粹”的科學活動,但在中國古人那里,認識指向了人自身--觀天的目的在于人事:利用天象預測人的吉兇禍福,尤其是預測軍國之事--戰爭的起止、農田的收成、朝代的更替等等。因此,天象觀測就是一項頗為重要的人事活動、政治活動而非單一的科學活動。另一個結果是中國古代的科學家一般或絕大多數都是官府的官員。由于他們從事的活動主要是人事活動中國古人在知識論方面表現出功利主義的特色。這種功利主義表現為強烈的務實精神,重實用而不重思辨。從儒家的角度來看,“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人生的目標,歷來人們在追求這一理想目標時表現出特別重功利實用的精神。中國古代的教育制度也存在著泛倫理的缺陷,所謂的國子學、太學、四門學等只是講經讀經、傳播儒家倫理道德的地方。另外,古代的教育重人文科學輕自然科學,民間興起的書院全是關于人文道德的,科技只能流傳于民間,而且與特定的匠人、具體的產品密不可分。這些因素都逐漸成為科教發展的巨大障礙。在依靠個人經驗和直觀外推可以解釋的領域,如對流星、隕石、化石等的解釋,中國人論述得很精彩,可是超出這個范圍,中國人就無能為力了。難怪中國古代在天文學、醫學、數學、農學、化學等方面零星的記錄和猜測很多,但終究沒有一套稱得上科學的完備的理論,中國人對大自然的理性認識始終是欠缺的、零散的、模模糊糊的。如中國史籍雖記載了哈雷彗星出現31次,是世界最早最完整的記錄,但發現其平均周期的卻是英國人哈雷;中醫以及針灸技術有西醫望塵莫及的療效,但其理論基礎經脈學說,至今仍是說不清、道不白的。清朝學者俞正燮曾讀過一本西方人的書,書上說心臟在左,肝臟在右,這與中國人的經驗正好相反,于是他說,中西之人的內臟位置不同,這樣憑經驗直覺判斷來下結論,是中國人的典型的思維方式。愛因斯坦說:“西方科學是以兩個偉大的成就為基礎,那就是,希臘哲學發明的形式邏輯體系,以及通過實驗發現有可能找出因果關系。在我看來,中國圣哲沒有走這兩步,那用不著驚奇,驚奇的倒是這些發現在中國全都做出來了”(當然,愛因斯坦過于夸大了我們的成就)。事實上,中國人往往只注意一些現象,卻不想透過事物的表象去抓住背后隱藏著的本質,也就是說,我們對眼前、現實、實用之外的東西都不感興趣,并且采取鄙視的態度,它帶來的必然后果就是理論的膚淺和不成體系,更進一步的后果就是技術的落后。當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由于缺乏理論的指導而陷入停滯。中國古代有四大發明,而近代卻挨打,正是這種思維模式所帶來的結果。中國古代科學曾經非常發達,但是后來逐漸萎縮。科舉考試考的只是四書五經。自然科學被排斥在科舉之外,被認為是奇學怪巧而已,不能登大雅之堂。古代數學書已經失傳,在乾隆編輯《四庫全書》的時候才發現。而十七、十八世紀,西方的自然科學迅速發展起來,涌現出伽利略、牛頓等一大批杰出科學家,為西方社會的近代工業革命提供了知識源泉。早在乾隆時期,英國派使 者馬戛爾到中國商討通商事宜。馬戛爾尼曾邀請大將軍福康安觀看他的衛隊演習歐洲新式的火器操法。福康 安卻冷淡地說:“看亦可,不看亦可。這火器操法,諒來沒有什么稀罕!”正是由長期以來清朝統治集團閉目塞聽,虛驕自大,不愿意了解西方情況,所以到鴉片戰爭爆發以后,清朝統治集團對敵情的無知,達到了驚人的地步。中英交戰兩年了,道光帝還不知道英國在何方。他派人審問英俘,竟提出這樣可笑的問題:“該國地方周圍幾許?”“英吉利到回疆有無旱路可通?”“俄羅斯是否接壤?”兩江總督牛鑒對英國火輪船,開始“疑其輪系用牛拉”,而有人將實情相告,仍然“疑信未決”,直到親眼見到“火輪機關”,才“嘆而信之”。鴉片戰爭中,戰功卓著,名將參贊大臣揚芳見到英軍炮火厲害,竟然想出了一條奇計,遍收民間馬桶,婦女用的穢帶載于木筏之上,抵抗英軍進攻。當然敗得很慘。時人嘲諷說:“糞桶尚言施妙計,穢聲傳遍粵城中”。英國特使馬戛爾尼:“發明火藥的民族竟一見放空炮就嚇得魂不附體,令人不可置否”。乾隆嘉慶之際,西方軍事已進入火(熱)兵器時代,而中國還在應用早已過時的刀、槍、劍、戟這類冷兵器。這種落后的狀況,完全是因清統治者的極端愚昧和固守民族文化傳統所致。清朝頑強地堅持其民族傳統,盲目地推崇騎射,把騎身及冷兵器當作永遠是制敵的利器,不提倡也不引進火器技術,對火器的制造和在軍隊中的使用予以嚴格限制。原因很簡單,擔心火器代替其本民族傳統的騎射技術。更擔心火器被漢人等掌握后,威脅到其統治。我國在17世紀中期的明末清初時代,火器的發展程度并不很落后于西方世界,軍隊的火器裝備比例基本上處于世界先進水平的。更可氣的是,康熙年間的超天才武器發明家戴梓發明出“連珠銃”,一次可連續發射28發鉛彈,威力極大,在當時可謂妙絕古今,冠絕中西,比歐洲發明的機關槍早兩百多年。但康熙這個部落酋長抱著“騎射乃滿州根本”這種白癡的念頭,愚蠢地將戴梓充軍關外,中國的火器發展乃告停頓,終于被歐洲所拋下。1842年英國的遠征軍司令濮鼎查讓中國軍官在火炮面前驚得目瞪口呆,四千遠征軍竟擊敗了清朝二萬正規軍。1860年英法聯軍掃蕩圓明園時發現,當年英國使團贈送給乾隆的火炮仍保持完好的狀態,隨時可以發射,不過好像在華麗的“夏宮”它們只是擺設品。1900年那群不忘“騎射乃滿州根本”的八旗兵在八國聯軍新式的“連環火槍”(機槍)前被打得尸積如山,而被扼殺了探索精神和民族優越感的的中國人卻在顛狂的信奉著“神功護體,刀槍不入”。什么是通用技術?通用技術是指信息技術之外的,較為寬泛的、體現基礎性和通用性并與專業技術相區別的技術,是日常生活中應用廣泛、對廣大同學的發展具有廣泛移價值的技術。《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立足實踐,注重創造、高度綜合、科學與人文融合的課程。為什么要學《通用技術》?隨著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發展,技術日益成為我們生活中幾乎無時不在,不處不在的客觀存在,成為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技術素養是當代青少年的基本素養,通用技術課程是普通高中學生人人必須修學的課程。國際形勢與我國現狀個人的發展課程結構及學分設置技術與設計1技術與設計2電子控制技術建筑及其設計簡易機器人制作現代農業技術汽車駕駛與保養服裝及其設計家政與生活技術技術素養在學生培養科學和人文素質的同時,培養其技術素養。應該說,學生通過這門課可以學到很多實用的東西,今后不管是在工作中,還是在日常生活中,這些知識都相當有用。以前一些學生接受完基礎教育,卻看不懂電器說明書,不會裝燈泡,不會使用新式電器的問題將通過這門學科得到解決。比如說設計一個鬧鐘,要有一個定時控制,涉及到自動化控制設計原理。這些知識在《技術與設計1》和《技術與設計2》中就會學到。通用技術課中還會涉及到家庭理財、電子電路、現代農業技術等問題。打個比方,買回家一個鬧鐘,如何自己動手加一個小盒子,把鬧鐘改成一種掛鐘,或者想控制家里所有的電燈,裝個總控制板等都是學習的內容。增加通用技術課,著重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多方面且富有個性的發展,提高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技術素質的培養對國民素質的提高至關重要,技術素養內涵豐富,包括對技術的熱情和關注、廣博的知識面、扎實的基礎知識、良好的知識結構、勤于動手和動腦的習慣、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等多方面,其核心是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技術教育不是學習簡單的修理,而是要使公民具有技術意識、技術概念,了解最基本的技術常識。通用技術課程的設計,著力培養學生的技術思維方式,將學生的動手與動腦相結合,信息素養包括技術能力、交流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遵守道德與法律規則,形成社會責任感等,這些素養無論是對學生還是對任何一個社會成員來說,都具有重要意義。最基本的技術素養會制作簡單的設計方案能對技術問題采取正確的態度會正確使用和保養家用電器安全使用各種新技術產品學習通用技術的意義 通過本課程的學習,我們將近一步拓展技術學習的視野,學會和掌握一些通用技術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掌握技術及其設計的一般思想和方法;具有一定的技術探究、運用技術原理解決實際問題以及終身進行技術學習的能力,形成和保持對技術的興趣和愿望;具有正確的技術觀和較強的技術創新意識;養成積極、負責、安全使用技術的行為習慣,發展初步的技術能力和一定的職業規劃能力,為迎接未來的社會挑戰,提高生活質量,實現終身發展奠定基礎。世界上的發達國家都非常注重對青少年進行技術教育,他們早已在普通高中課程設置中開設了通用技術課程。如英國在普通高中開設了“設計與技術”、“信息交流與技術”等課程;加拿大在普通高中開設了“基本技術”、“生活技能”、“家庭經濟”等課程;日本在普通高中開設了“家政基礎”、“家政綜合”等課程。在美國“2061計劃”和“科學文化”的標準中制定了包括技術與科學、設計與系統、技術中的問題等方面在內的從幼兒園到十二年級學生學習的技術教育內容。2000年,美國又制定了面向全體美國人的技術學習標準,并以技術素養的培養為核心,把工程設計、制造技術、建筑技術、交通運輸技術、信息和通信技術、能源和動力技術、農業技術及其相關生物技術、醫療技術等列入技術學習內容。法國在高中開設了經濟、社會、技術學的必修課程,同時設置了產業技術學、實驗室里的科學、技術學、經營管理、打字、家政、勞作等選修課程。高中技術類課程由改革前的8.2%上升到12.5%,在高一所規定選修和自由選修的課程中,技術類課程約占60%。英國。1988年,英國頒布了《教育改革法》。根據改革法規定,以設計與技術、信息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技術課成為英國5歲~16歲兒童必修的基本課程之一。在高中階段,其課時分配比例是:英語10%、數學10%、組合科學10%~20%、技術10%、歷史/地理10%、現代外語10%、美術/音樂/戲劇/設計l0%、體育5%,其他學科(含家政、商業學習等學科)10%。1999年,英國又公布了新的全國統一課程的要點,并決定從2000年秋季開始實施。新課程結構中將技術、信息列為11門必修課程中的2門,還設置了就業指導課程,包括志愿者服務在內的勞動體驗也被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信息課程的名稱由“信息技術”改為“信息與通訊技術”。l999年,法國在研究高中課程改革問題的基礎上,著手新課程框架的建構和新的各學科課程大綱的起草,在未來的高中課程構想中,提出了為全國各類高中學生擬定的“共同文化”,它包括:文學、人文科學、藝術、科技、外語、體育領域,把學生未來學習與職業生活所必需的技能和相應的文化知識聯系起來。在其構想中,“科學技術是所有學生必須學習的”,從高中二年級開始,學生接觸一些新課程,如“經濟與社會科學”、“工業和第三產業技術科學”等。日本。日本在1994年開始實施的普通高中課程標準中,設置了男女必修的家庭課以及工藝、農、工、商、水等選修科目。1999年頒布、2003年開始實施的高中課程標準中,增加信息化方面的內容,將“信息”列為必修基礎課。其技術類課程的科目設置及其學分為:家政基礎2學分,占高中畢業所需總學分的2.7%;生活技術4學分,占高中畢業所需總學分的5.4%;信息2學分,占高中畢業所需總學分的2.7%。此外,還有以工業技術設計為主要內容的工藝課。韓國。1996年,韓國進行了第六次課程改革。在普通高中課程教學計劃中,明確了技術類必修科目及所應履行的學時數,具體要求是:技術8、家政8、農業6、工業6、商業6、水產業6、家事6、信息產業6個學時,并增加“出路與職業”科目。此外,還提出了一些實用化、生活化的選修科目。通用技術將會影響高考山東省的高考綜合科將包含《通用技術》海南省的高考《綜合能力測試》也將包含《通用技術》廣東省的高考方案正在制定中!如何學習通用技術?(1) 技術學習的過程是主動構建知識,不斷拓展能力的過程,也是富有生機,充滿探究、生動活潑的活動過程(2) 學習中要采取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網絡學習等多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技術能力的提高(3) 注意使用課本中的導讀:明確學習目標,會使我們明確學習的方向,為進入學習過程做好心理準備。希望通用技術課成為同學們豆蔻年華中夯實基礎、挑戰自我、享受創造與發展樂趣的高中生活的一部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