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52張PPT)優秀的結構設計不僅表現在結構的實用功能上,也表現在形式上,特別是功能與形式 的統一上。古今中外許多能工巧匠把結構的功能與形式恰當地結合起來, 形成了一些經典的結構。如何賞析結構設計作品?賞析結構設計作品,可從技術與文化兩個角度進行。(1)技術的角度主要有:結構功能、穩固耐用、造型設計的創意和表現力、材料使用的合理性,工藝制造的精湛程度等。(2)文化的角度主要有:文化寓意與傳達,公眾認可的美學原則,反映的時代、民族、習俗方面的特征、結構的個性特征等。故宮印象故宮印象故宮印象故宮印象故宮印象侗族風雨橋侗族風雨橋侗族風雨橋侗族風雨橋侗族風雨橋風雨橋的建筑就是采用了穿斗木結構,它既有古代百越民族桿欄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漢族宮殿式的工藝成分,是侗族建筑的集大成者,集橋、廊、亭三者于一身,在中外建筑史上獨具風韻。侗族風雨橋大多架設在村寨下方的溪河之上,既作交通之用,又有宗教方面的含義,它象征飛龍繞寨,以保年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吉祥幸福。閱讀:課本30頁案例分析趙州橋趙州橋又名安濟橋,是著名匠師李春建造。是當今世界上跨徑最大、建造最早的單孔敞肩型石拱橋。因橋兩端肩部各有二個小孔,不是實的,故稱敞肩型,這是世界造橋史的一個創造(沒有小拱的稱為滿肩或實肩型)。趙州橋距今已1400年,經歷了10次水災,8次戰亂和多次地震,特別是1966年邢臺發生的7.6級地震,邢臺距這里有40多公里,這里也有四點幾級地震,趙州橋都沒有被破壞,著名橋梁專家茅以升說,先不管橋的內部結構,僅就它能夠存在1300多年就說明了一切。1963年的水災大水淹到橋拱的龍嘴處,據當地的老人說,站在橋上都能感覺橋身很大的晃動。據記載,趙州橋自建成至今共修繕8次。饕餮,最貪吃,能吃能喝,常飾于鼎的蓋子上。因它能喝水,幾乎在古代橋梁外側正中都能見到,防止大水將橋淹沒。 趙州橋欄板上的饕餮(仿隋朝欄板)1991年9月,趙州橋被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選定取為第十二個“國際土木工程里程碑”,并在橋北端東側建造了“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跡”銅牌紀念碑。案例分析:飛檐、斗拱(課本31頁)岳陽樓飛檐5層,從樓的縱向看各層排檐與樓名直接有關,形如黃鶴,展翅欲飛。整座樓的雄渾之中又不失精巧,富于變化的韻味和美感。黃鶴樓斗拱斗拱是中國木構架建筑特有的結構構件,在結構上挑出承重,并將屋頂的大面積荷載經斗拱傳遞到柱上。它有一定的裝飾作用,又是屋頂和屋身的過渡。此外,它還是封建社會森嚴的等級制度的象征和重要的建筑尺度衡量標準。斗拱一般使用在高級的官式建筑中,稱為大式建筑。因為斗拱的重要性,歷代建筑對它十分重視,使它成為判斷建筑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釋迦木塔位于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建于遼清寧二年(公元1056年),金明昌六年(公元1195年)增修完畢。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筑。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應縣木塔的設計,廣泛采用斗拱結構,全塔共用斗拱54種,每個斗拱都有一定的組合形式,設計科學嚴密,構造完美,巧奪天工,是一座既有民族風格、民族特點,又符合宗教要求的建筑,在我國古代建筑藝術中可以說達到了最高水平,即使現在也有較高的研究價值。應縣木塔中國古建筑以木材、磚瓦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構架結構為主要的結構方式。此結構方式,由立柱、橫梁、順檁等主要構件建造而成,各個構件之間的結點以榫卯相吻合,構成富有彈性的框架。木構架結構有很多優點。首先,承重與圍護結構分工明確,屋頂重力由木構架來承擔,外墻起遮擋陽光、隔熱防寒的作用,內墻起分割室內空間的作用。由于墻壁不承重,這種結構賦予建筑物以極大的靈活性。其次,有利于防震、抗震。木構架結構很類似今天的框架結構,由于木材具有的特性,且構架的結構所用斗拱和榫卯又都有若干伸縮余地,因此在一定限度內可減少由地震對這種構架所引起的危害。“墻倒屋不塌”形象地表達了這種結構的特點。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中國古典家具榫卯結構欣賞器物兩部份利用凸凹相接的凸出部份器物兩部份利用凸凹相接的凹入部份古代的木工技藝一直是中國古典家具中令人神往的一面,木工運用巧妙的構思創造出傳奇般的榫卯結構。中國榫卯的起源可能比漢字還要早。早在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中,榫卯技術已經出現在原始先民們居住的木結構的房子中。榫卯是中國建筑中最早具有科學設計意義的語言,在我們民族文明發展史上,如同漢字的發明源遠流長、自成體系。家具發展規律是傳承了傳統建筑木結構原理。傳統建筑的精華是以無與倫比、錯綜復雜的榫卯斗拱設計而賦予它生命的。經典的家具如同建筑的濃縮,讓我們更容易體會先民們的智慧。中國傳統家具的榫卯結構到明代達到高峰。海外性堅質細的硬木因鄭和下西洋而不斷進入中國。使匠師們對于硬木操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把復雜而巧妙的榫卯結構按照他們的意圖制造出來。構件之間,完全不用金屬釘子。全憑榫卯就可以做到上下、左右、粗細斜直連接合理,面面俱到。其工藝之精確,扣合之嚴密,使人有天衣無縫之感。硬質材料對榫卯要求特別高,這是硬質材料本身的特點所致,它不像其他軟木那樣有耐受性。硬質木材顧名思義就是一個“硬”字,大凡硬木都堅而脆,無伸縮性。榫卯必須做得松緊得宜、科學合理,如果榫大眼小,裝榫時用力過大則易開裂,榫小眼大則易脫落。而軟木榫眼,一般榫大眼小,用力裝榫,打入眼中,眼不裂而榫則壓縮變小不會損壞。標準要求是:硬木榫用錘子輕輕敲打可以裝入眼中,即不裂開,也不脫落。明式家具制造工藝技術之精湛,結構之合理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在使家具達到所需要的力學強度的同時,又實現了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統一。古希臘建筑賞析古希臘建筑賞析古希臘建筑賞析古希臘建筑賞析古希臘建筑賞析閱讀:案例分析 蛋形椅(課本32頁) 阿納 雅格布森被認為是20世紀丹麥最有成就的建筑師,室內設計師,家具設計師和手工藝品設計師,也是僅有的幾個將自己的名字鐫刻在建筑與設計這兩個領域歷史里的設計師。他的作品不僅是博物館中的經典藏品,更成為丹麥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一個杯子或者一盞壁燈。它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批判的地方色彩,是傳統手法與功能信條的沖撞。他的每一個作品均具有適合的尺度、細節和意念。他還為自己的大部分建筑作品設計家具和配件。對作品,他注重細節,材料的選用,傳統與實用的結合。雅格布森是個功能主義者,但他是個浪漫的功能主義者。他的整體設計思想,包括建筑概念,平面設計,構成比例,色彩、質料、陳設、燈光、織物等都應表達相同的內涵和主題。練習:課本33頁蓋里椅功能:在使用功能上,蓋里椅具有其他椅子相同的功效,唯一的缺點是沒有扶手,而且椅子面過于平直,坐久了人會覺得不舒服。結構設計:蓋里椅結構上簡潔大方,線條明快,有流動感。占地面積小,卻十分平穩。但椅子的旋轉性差,不能隨意轉動使得它靈活性也差。制造技術:蓋里椅要達到整體統一的完美線條和彎曲效果,還要考慮到重心的位置高低和椅子承受能力的大小,對制造來說,是一次挑戰。審美:蓋里椅的結構傳達出一種盤旋上升、奮發向上的精神,具有雕塑般的美感和強烈的時代氣息,形成了優雅的浪漫主義設計風格。作為當代杰出設計大師雅格布森的設計作品,蓋里椅流暢柔軟的線條帶給人輕松的心情,金屬的質感透過視覺沖擊人們的內心。坐著的人在不知不覺中陷入雅格布森那寧靜而又充滿想象的世界。 “最好的設計便是沒有設計。”正如這句話一樣,蓋里椅的設計其實算不上設計,但它確給了人們另一番感受。實踐活動:搜集本地的古建筑圖片,從功能、結構、材料、和審美等角度進行分析。現代設計欣賞設計欣賞現代設計欣賞現代設計欣賞現代設計欣賞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