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年級 八年級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1、識記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九二共識”的內容、“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實; 2、歸納臺灣問題的由來;思考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的不同; 3、新中國成立后的對臺政策、方針,并分析政策、方針變化的原因。(重點、難點)4、歸納概括從1979年——至今,海峽兩岸關系有哪些變化,分析海峽兩岸關系變化的原因。(重點、難點) 5、了解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課堂教學流程】【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九二共識”的內容、“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實。(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 1.大陸對臺政策: (1)新中國成立后,明確提出要 解放臺灣 。 (2)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__和平_ 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 (3)改革開放以后,黨和政府確立了__和平統一__祖國的大政方針。 (4)不久,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科學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_一國兩制_”的對臺基本方針。 2.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1)從 1979 年開始,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 (2)中央政府倡議海峽兩岸直接實行通郵、通航、 通商 。(3)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 三不 ”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 隔絕 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4)1990年臺灣成立 海協會 ,次年中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5)1992年,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 一個中國 原則”的“ 共識 ”。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 (6)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_八項主張__。(7)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__連戰_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8)2015年11月,習近平與__馬英九_在新加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 (二)日益密切的交往 1.原因:在“ 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 2.表現: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___三通____”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 1.思考歸納臺灣最后一次與祖國分離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的不同之處是什么? 任務三:【合作探究】 2.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新中國成立后的對臺政策、方針。 不同時期對臺政策方針 時間 領導人 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開放以后 1995年 3.黨和國家對臺方針的改變,說明了什么?(從兩岸關系發展趨勢、兩岸關系、中國共產黨方面思考)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四:【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臺灣著名作家余光中在《鄉愁》中寫道:“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目前,我國解決“鄉愁”的基本方針是( B ) A.不放棄用武力B.“和平統一、一國兩制”C.民族區域自治D.由臺灣人民“公投” 2.2015年5月4日,國家主席習近平會見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共同探討兩岸關系的路應該如何走,回首海峽兩岸關系之路,雙方首次打破隔絕狀態開始于( A ) A.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逐步采取一些開放措施 B.臺灣和大陸分別成立海基會和海協會 C.海協會和海基會就“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 D.汪辜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 3.某旅游公司設計了多條“走進臺灣”系列產品線路,包括美食之旅——“吃”遍寶島;花博之旅——“花”現寶島;婚紗蜜月之旅——鐘愛一生寶島演藝等。對此理解不準確的是( B ) A.它為兩岸交流提供了新的渠道 B.海峽兩岸長期隔絕的狀態開始被打破 C.海峽兩岸的經濟聯系日益密切 D.合作共贏符合兩岸人民的共同利益 4.觀察下圖,這一時期臺商在江蘇投資情況發生變化的原因不包括( B ) 鄧小平南方談話 B.香港、澳門的回歸C. 中共十四大的召開 D.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流的加強 5.(2017·蘇州中考)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50周年大會上指出:“兩岸同胞是血脈相連的骨肉兄弟。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維護兩岸和平、促進共同發展、造福兩岸同胞的正確道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關鍵是( B ) A.實現直接“三通” B.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C.加強經濟密切合作 D.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6.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2016年11月4日在北京會見了洪秀柱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習近平強調,兩岸是割舍不斷的命運共同體,維護臺海和平穩定,維護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是兩岸同胞的民意主流。確保國家完整不被分裂,維護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意志,確保國家完整不被分裂,兩岸關系和平發展,最終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是( A )A.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B. “一國兩制”的方針 C. 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 D. 軍事力量的強大7.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排列下列相關活動的先后順序( C ) ①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②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③汪辜會談④臺灣當局開放居民赴大陸探親⑤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 A. ④⑤①③② B. ④⑤③②① C. ⑤④①②③ D. ⑤④③①②8.海峽兩岸美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D )A. 海協會成立 B. 海基會成立 C. 九二共識 D. 汪辜會談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四單元 民族團結與祖國統一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了解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認識祖國統一是歷史的必然趨勢。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九二共識”的內容、“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實;目標2:回顧所學知識,歸納臺灣問題的由來;思考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的不同。目標3:列表歸納新中國成立后的對臺政策、方針,并分析政策、方針變化的原因。目標4:歸納概括從1979年——至今,海峽兩岸關系有哪些變化,分析海峽兩岸關系變化的原因。目標5:了解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教學重點: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祖國大陸與臺灣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教學難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九二共識”的內容、“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實。(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目標導學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一)臺灣問題的由來:1.回顧以前所學,用歷史上臺灣與祖國大陸往來的相關史實,說明臺灣問題是如何形成的? 2.既然臺灣是中華大家庭的一員,那么今天的臺灣和大陸的分離又是怎樣造成的呢?臺灣在歷史上與祖國有三次分離與兩次回歸的史實。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回答:①1624年,荷蘭殖民者侵占臺灣。1662年,鄭成功打敗荷蘭殖民者并收復臺灣。②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后,清政府簽訂《馬關條約》,割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等地給日本。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臺灣回到祖國的懷抱。③1949年蔣介石內戰失敗,退居臺灣。1950年美國海軍進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從此造成海峽兩岸長期隔離,至今未統一。3.引導學生回答:臺灣最后與祖國分離與前兩次分離以及香港、澳門與祖國的分離,從性質來看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有何不同? (二)對臺的政策、方針:1.閱讀教材,歸納新中國成立后到改革開放以前,黨和政府對待臺灣的政策、方針有哪些變化?2.小組合作探究,進行歸納小結: (三)兩岸關系發展的具體表現:1.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兩岸關系發展的具體表現,出現了怎樣的變化?2.學生閱讀教材和有關圖片,結合課本內容,討論得出: (1)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 影響: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大批,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 (3)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作用: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 (4)“九二共識”: (5)“汪辜會談”:(6)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 (7)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 (8)“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 3.教師進行課堂小結: 4.學生閱讀課本和材料,合作探究得出結論: 材料再次闡釋了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具體內涵。 目標導學二:日益密切的交往1.教師講述: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往來以及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2.閱讀教材,分析歸納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交往的原因、表現。 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 3.小組合作探究:探討歸納海峽兩岸關系為什么會發生改變? 4.引導學生思考:閱讀材料,歸納概括阻礙統一臺灣的因素有哪些?我們應如何應對? 小組合作討論得出: 臺灣問題是維護國家統一、捍衛民族尊嚴的大事,它關系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關乎中華民族前途命運與發展的希望。讓我們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血肉親情,求和平、求發展、求安定,希望改善、發展兩岸關系如今成為了臺灣的主流民意。海峽兩岸和則兩利,分則兩傷。這讓我們更加堅信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讓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充滿期待。教學反思:本節課用詩歌短視頻進行導入,引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熱情。本課重點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對臺方針政策的變化及海峽兩岸的交往。整節課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導地位,也充分發揮了合作學習的優勢,學生學習積極主動,學生學習效率高,較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不足之處在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 學生討論和組織答案的能力欠佳, 需要老師深入其中,多方位地提示,因此老師得不到解放,講的就顯得多了。播放視頻素材——歸來 從詩中《望大陸》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一種情懷? 情深意切,表達了身處臺灣的作者對大陸故鄉的濃濃思念。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實現。今天海峽兩岸的交往是怎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40張PPT)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部編版 八下視頻導入:播放課件素材—歸來新知導入從詩中《望大陸》你能感受到作者怎樣的一種情懷? 情深意切,表達了身處臺灣的作者對大陸故鄉的濃濃思念。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夙愿,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一定實現。今天海峽兩岸的交往是怎樣的情況呢?讓我們一起走進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新知導入復習回顧 香港、澳門是哪一年回歸祖國的?是在什么政策的引導下回歸祖國的?它們的回歸有什么意義?復習回顧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九二共識”的內容、“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實;目標2:回顧所學知識,歸納臺灣問題的由來;思考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的不同。目標3:列表歸納新中國成立后的對臺政策、方針,并分析政策、方針變化的原因。(重點、難點)目標4:歸納概括從1979年——至今,海峽兩岸關系有哪些變化,分析海峽兩岸關系變化的原因。(重點、難點)目標5:了解海峽兩岸經濟文化交往日益密切的史實,認識到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學習目標【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九二共識”的內容、“汪辜會談”、江澤民提出八項主張、海峽兩岸交往日益密切等基本史實。自主學習1推進祖國統一大業臺灣問題的形成解放軍占領南京總統府國民黨軍隊逃往臺灣新知講解三國 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隋煬帝派人到達琉求設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設臺灣府管轄臺灣 《馬關條約》割臺灣給日本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蔣介石在內戰中失利退守臺灣鄭成功收復臺灣隋 元 1661年 1684年 1895年1945年1949年回顧一下:歷史上臺灣與祖國大陸往來的相關史實。知識回顧既然臺灣是中華大家庭的一員,那今天的臺灣和大陸的分離又是怎樣造成的呢?1949年蔣介石內戰失敗,退居臺灣。1950年美國海軍進入臺灣海峽,干涉中國內政,從此造成海峽兩岸長期隔離,至今未統一。蔣介石率部撤離大陸合作探究思考歸納:從性質來看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有何不同?臺灣前兩次與祖國分離以及香港、澳門與祖國分離是由外國侵略造成的;臺灣最后一次與祖國分離是國共內戰導致的,屬于中國內政。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指導思想合作探究對臺政策方針 時間 領導人 政策 新中國成立初 50年代中期 改革開放以后 1995年 2005年 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武裝解放臺灣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新中國成立后的對臺政策、方針。八項主張2胡錦濤 四點意見、《反分裂國家法》新知講解3閱讀教材,分析歸納兩岸關系發展的具體表現。(1)197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奉命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國終止與蔣介石集團簽訂的“共同防御條約”,中國國防部部長徐向前宣布停止炮擊金門、馬祖等島嶼;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發布了《告臺灣同胞書》。告臺灣同胞書》中提出兩岸應該立即“通商、通郵、通航”,是為三通。影響:海峽兩岸局勢逐步走向緩和。1979年開始停止炮擊金門和馬祖(2)1987年,臺灣當局開始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海峽兩岸同胞近40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大批,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意義: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新知講解 海峽交流基會會 海峽兩岸關系協會(3)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祖國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1990年海峽交流基金會(簡稱海基會) 成立。主要功能是接受“陸委會”委托,辦理兩岸交流所衍生的各項事務。1991年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簡稱海協會)在北京成立。根據章程其為社會團體法人,以促進海峽兩岸交往。 作用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 (4)“九二共識”時間1992年內容海協會與海協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意義海峽兩關系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 海協會與海基會在香港舉行會談,會談后又通過數次函電往來,最終形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的共識,后被稱為九二共識。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堅持一個中國。“九二共識”的精髓是求同存異。 (5)“汪辜會談”時間1993年地點新加坡人物海協會會長汪道涵海基會會長辜振甫1993年4月27日至29日,在海協會的倡議和積極推動下,經過海峽兩岸的共同努力,第一次“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正式舉行。 (5)“汪辜會談”內容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并就開展兩岸經濟、文教科技交流達成共識。意義汪辜會談對促進兩岸關系健康發展發揮了積極作用。 汪道涵與辜振甫簽署《汪辜會談共同協議》(6)1995年1月,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實現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進行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談判”;“努力實現和平統一,中國人不打中國人”;“不以政治分歧去影響、干擾兩岸經濟合作”;“兩岸同胞要共同繼承和發揚中華文化的優秀傳統”; 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等。中華各族兒女共同創造的五千年燦爛文化,始終是維系全體中國人的精神紐帶,也是實現和平統一的一個重要基礎。2100萬臺灣同胞,不論是臺灣省籍還是其他省籍,都是中國人,都是骨肉同胞、手足兄弟。(7)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和平之旅”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胡錦濤會見連戰一行。時間2005年內容雙方重申堅持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臺海和平穩定。影響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大陸和臺灣同屬一個中國,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是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共同義務,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絕不允許“臺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是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的基礎。 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國家以最大的誠意,盡最大的努力,實現和平統一。 國家和平統一后,臺灣可以實行不同于大陸的制度,高度自治。 ——《反分裂國家法》 材料研讀結合歷史,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認識。材料研讀材料再次闡釋了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具體內涵。這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核心,是發展兩岸關系實現平統一的基礎。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的主體部分實行社會主義制度,同時在臺灣保持原有的社會制度和生活方式長期不變。祖國統一后,臺灣作為特別行政區,享有不同于中國其他省、市、自治區的高度自治權。其中,允許臺灣保留自己的軍隊,但不應對大陸形成威脅。1一個中國:2兩制并存:3高度自治:歸納小結 (8)“習近平與馬英九”會面時間2015年地點新加坡內容雙方就進一步推進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交換了意見影響這次會面是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首次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跨越66年的世紀之握馬英九致辭:鞏固九二共識,維持現狀。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習近平致辭:我希望,兩岸雙方共同努力,兩岸同胞攜手奮斗,堅持"九二共識",鞏固共同政治基礎,堅定走和平發展道路,保持兩岸關系發展正確方向,深化兩岸交流合作,增進兩岸同胞福祉,共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2015年11月7日下午3點,兩岸領導人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會面。在數百名中外媒體記者的矚目下,兩岸領導人的手緊緊握在一起,時間長達70秒左右。視頻導入:播放視頻素材—“習馬會”視頻回顧這次會面將是充滿希望的一步,歐盟會持續關注。 (歐盟對外事務部評論)兩岸領導人即將在新加坡舉行的會面堪稱“歷史性”,將是兩岸關系的一個重大里程碑。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刊登評論)“習馬會”可能會被評價為習近平的又一歷史性舉措。 (美國《華爾街日報》文章稱)“習馬會”是歷史性的一刻,不僅開啟兩岸新局、兩岸互動的全新里程碑。 (臺立法機構負責人王金平表示)世界對“習馬會”的評價時間 歷史事件事件 內容或意義 1979年 1987年 1990年 1991年 1992年 1993年 2005年 2015年 停止炮擊金門和馬祖的炮轟走向緩和臺灣當局被迫調整“三不”政策打破隔絕成立“海基會”成立“海協會”“九二共識”兩岸交往的基礎和關鍵“汪辜會談”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胡錦濤會見連戰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習馬會”閱讀教材,歸納改革開放以來,哪些事件密切了兩岸交往、推進了祖國統一大業?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翻開兩岸關系歷史性的一頁課堂小結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基本方針的指引下,經過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 日益密切的交往1原因:2表現: 2008年11月,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協議。隨后,兩岸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新知講解夷州琉球流求臺灣1662年1684年1895—1945年1949年鄭成功收 復臺灣清設立臺灣府日占臺灣分離至今為什么說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三國 隋 元明合作探究 什么是“臺獨”?“臺獨”就是“臺灣獨立”,就是主張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 日本軍國主義是“臺獨”組織和活動的始作俑者。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按照《開羅宣言》的規定,日本“竊取于中國之領土”臺灣等必須歸還中國。對此,日本軍國主義者并不甘心。當時日本駐臺灣總督安藤吉利即策動一些日軍中的軍國主義分子和漢奸分子在臺灣建立起“臺獨”組織;同時,駐臺日本右翼軍人還發動了“臺灣獨立”事件。這便是“臺獨”活動的發端。后來, “臺獨”運動又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支持。 歷史事實告訴我們,“臺灣獨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日帝國主義者操縱,以日美地區為活動“大本營”,由少數臺籍野心分子出面,利用臺灣國民黨所制造的“二二八事件”種下的省籍隔閡,以建立“臺灣共和國”為目標的分離中國疆土的運動。知識拓展材料一 1990年9月,李登輝稱“臺灣早已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之后,他公開否認“一個中國原則”,鼓吹“兩國論”。材料二 2002年8月,陳水扁首次宣稱,臺灣是“主權獨立國家”,“臺灣與對岸中國,一邊一國…… ”材料三 2005年8月,呂秀蓮表示,文化及人種上,兩岸是親戚;地理上,兩岸是鄰居,而不是“一國”、“一家”。她并強調,兩岸的現狀是,臺灣“已經獨立了”。材料四 20世紀70年代鄧小平曾經指出,臺灣問題歸根到底是美國問題。沒有美國干涉中國內政,就不會有臺灣問題。美國的對臺政策直接影響到臺灣局勢的發展。知識拓展閱讀材料,歸納概括阻礙統一臺灣的因素有哪些?我們應如何應對? ①“臺獨”勢力蓄意制造分裂 。 ②以美國為首的外國勢力利用臺灣問題牽制中國的統一和發展。因素①對臺獨分子決不妥協,堅決打擊。②識破美國的伎倆,闡明我國的立場,反對美國以任何形式干涉中國內政。③采取“一國兩制”的方針解決社會體制問題。④努力學習,提高祖國的綜合國力,產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祖國早日統一。應對措施 臺灣問題是維護國家統一、捍衛民族尊嚴的大事,它關系到中國的國際形象和地位,關乎中華民族前途命運與發展的希望。讓我們可喜的是,我們看到了兩岸同胞血濃于水的血肉親情,求和平、求發展、求安定,希望改善、發展兩岸關系如今成為了臺灣的主流民意。海峽兩岸和則兩利,分則兩傷。這讓我們更加堅信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讓我們對此充滿信心、充滿期待。 課堂總結板書設計1.毛澤東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毛澤東這段話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 A.用武力解放臺灣 B.維持臺灣現狀不變 C.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 D.用“一國兩制”的方式解決臺灣問題2.據統計,從1992年到1997年臺商在祖國大陸的投資項目合計約20000個,投資額約110億美元,年平均項目約3000個,金額約18億美元。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放棄武力解決臺灣問題的承諾 B.對“一國兩制”構想達成共C.解除了臺胞赴大陸探親的限制 D.對“堅持一個中國”達成共識CD課堂鞏固3.2013年,海協會、海基會兩會領導人第九 次會談在上海舉行。“兩會”曾就“海峽 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的時 間是( ) A.1987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7年4.實現我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基礎是( ) 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 C.堅持不運用武力的原則 D.堅持反對外國干涉的原則 BA5.我國《反分裂國家法》中規定“……以和平 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 胞的根本利益”實現我國和平統一的前提和 基礎是( ) A.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堅持社會主義道路的原則 C.堅持不運用武力的原則 D.堅持反對外國干涉的原則 A6.被譽為“畫中蘭亭”的《富春山居圖》,因故 一分為二,分別存于大陸和臺灣。2011年6月, 兩部分畫作在臺灣同時展出,實現了山水合璧。 “山水合璧”反映了( ) A.兩岸政治經濟交流形成常態 B.海協會與海基會首次實現對話 C.統一是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 D.兩岸分離阻礙了文化藝術交流 C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同步訓練(解析版) 一、選擇題:1.(2019年山東棗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1949年國民黨退往臺灣后,臺灣海峽長期隔絕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下列事項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民族區域自治 B.外交發展 C.對外開放 D.祖國統一【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信息“1992年,‘海基會’‘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峽兩岸實現‘三通’、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可知,此內容反映的是海峽兩岸的友好交往,反映了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民族區域自治、外交發展、對外開放,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2.(2019年山東德州)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到:“九二共識……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九二共識”指的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D.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故B符合題意;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對臺方針,故A不合題意;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是促進臺灣回歸的因素,故C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B。3.(2019年江蘇蘇州)“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這是給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臺灣老兵高秉涵的頒獎詞,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帶回大陸,使他們魂歸故里。他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促成了“一國兩制” B.消除了兩岸隔閡C.發展了“九二共識” D.彰顯了民族親情【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臺灣老兵高秉涵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帶回大陸,使他們魂歸故里,他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主要原因是其行為彰顯了民族親情,故D符合題意;題干沒有涉及促成了“一國兩制”、消除了兩岸隔閡、發展了“九二共識”,故AB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4.(2019年山東濰坊)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B.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答案】B【解析】依據學習卡的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79年中國解放軍停止炮擊金門、馬祖,反映了停止對臺灣進攻;1987年臺灣當局開放臺灣居民赴大陸探親,海峽兩岸同胞近三十八年的隔絕狀態被打破;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2015年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臺灣方面領導人馬英九會面,翻開了兩岸關系歷史性一頁。故學習卡片反映了改革開放后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的事實。B項符合題意。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B。5.(2019年江蘇淮安)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2年,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識。這一“共識"主要是指( )A.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B.實現兩岸直接“三通”C.促進兩岸文化合作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92年,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達成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即“九二共識”,故D符合題意。1993年汪辜會談,達成加強兩岸經濟交流的協議,故A不合題意;實現兩岸直接“三通”、促進兩岸文化合作與題干無關,故B、C不合題意。此題選D。6.(2019年山西)下面兩張紀念郵票分別反映了我國在這兩個地區實行的民主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共同之處有(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②都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③都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④都在各自區域內享有高度自治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依據題干的圖片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對澳門特別行政區實行“一國兩制”制度,這都是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實行的制度,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都是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的制度,①②③符合題意;④在各自區域內享有高度自治權指的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不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④的BCD三項,故選A。【點睛】解題的關鍵是抓住題干的關鍵詞“共同點”,結合民族區域自治和“一國兩制”的相關知識解答問題,需要學生具備扎實的基本功,結合排除法解答問題。7.(201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動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臺灣調整三不政策 ②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③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 ④九二共識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臺灣調整三不政策是1987年,連戰動向中國大陸是2005年,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是2015年,九二共識1992年,故B符合題意,ACD均不符合題意。故選B。8.(2018?廣東)如表,這些措施( )時間 措施2008年 實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臺胞證)“一人一號,終身不變”2013年 臺灣居民在20省份可申請補發、換發臺胞證2015年 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A.方便臺胞來往大陸 B.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C.打擊臺獨分裂勢力 D.顯示了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答案】A【解析】本題考查國家統一問題。題干描述“臺灣居民在20省份可申請補發、換發臺胞證、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中的這些措施方便臺胞來往大陸,有利于雙方的互動和互訪,改善兩岸關系,故A符合題意。故選:A。 9.江澤民在接受法國記者的采訪時曾說:“我們一貫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通過兩岸政治談判解決兩岸間的政治分歧,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統一。”下列關于中國政府力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方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有利于緩和兩岸緊張關系?B.于1949年提出 C.臺灣可以保留軍隊??D.實行“一國兩制”【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史實的掌握。教材中提到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政府把實現臺灣與祖國大陸的統一,作為神圣的使命,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據此可知,中國政府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是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故選B。10.(2019年湖北恩施州)下列選項中,前后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香港——葡萄牙強行割占和租借B.澳門——董建華任第一任行政長官C.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D.海峽兩岸全面實現直接、雙向的通航、通郵、通商——阻礙了兩岸經濟的發展【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了完成祖國統一,在尊重港澳臺歷史和現實的情況下,鄧小平創造地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故C符合題意;香港被英國葡萄牙強行割占和租借,故A對應錯誤,不合題意;董建華任香港第一任行政長官,故B對應錯誤,不合題意;海峽兩岸全面實現直接、雙向的通航、通郵、通商,促進了兩岸經濟的發展,故D對應錯誤,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11.(2018?濰坊)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第二年,雙方成功舉行了“汪辜會談”。這表明(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B.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C.“臺獨”基礎被鏟除 D.“一國兩制”被兩岸認同【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和汪辜會談的相關史實。1992年11月,大陸的兩岸關系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解決兩會事務性問題進行商談,兩會表明堅持一個中國原則,表達了“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史稱“九二共識”。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第二年,雙方成功舉行了“汪辜會談”。這表明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12.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朱立倫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朱立倫表示,達成兩岸的“九二共識”是雙方合作交流的基礎。“九二共識”指的是(???)A .兩岸就開展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B .兩黨就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達成共識C .兩岸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D .兩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干擾經濟合作”達成共識【答案】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九二共識”的概念。“九二共識”是指1992年,臺灣海峽交流基金會和大陸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的共識,簡稱“九二共識”,當時的對話,并沒有涉及兩岸就開展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兩黨就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達成共識、兩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干擾經濟合作”達成共識等問題。故答案選C。13.(2018?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在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歡呼“到家了”。此時他們“離家”長達(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了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國民黨政權垮臺。國民黨殘余勢力敗退到臺灣。1988年1月21日,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在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歡呼“到家了”。1988﹣1949=39年,此時他們“離家”長達39年。故選:B。 14.(2018?綏化)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海峽兩岸關系達成的共識是( )A.解放臺灣 B.堅持一國兩制 C.調整“三不”政策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答案】D【解析】本題主要考查海峽兩岸的關系。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海峽兩岸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故選:D。 15.1993年,“汪辜會談”的地點在(??? ) A.?新加坡?????B.?上海??????C.?臺灣????????D.?澳門【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93年4月27日上午10時,舉世矚目的“汪辜會談”在新加坡海皇大廈正式舉行。故選A。16.20世紀90年代初,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是(???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②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③推進國共合作互訪④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商、通航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的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九二共識其核心內容與精神是“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汪辜會談又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其中。17.(2018?連云港)“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須堅持( )A.相互尊重原則 B.互補互利原則 C.社會主義原則 D.一個中國原則【答案】D【解析】本題以“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為切入點,考查臺灣和一國兩制相關知識。依據“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可知,中國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平統一后,臺灣將成為特別行政區,可以保留其資本主義制度,享有高度自治權。我們不承諾放棄武力,但爭取和平,反對一切形式的“一中一臺”“兩個中國”論調,一個中國是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故“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須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故選:D。 18.(2018?泰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 )A.三民主義 B.一個中國 C. 相互促進、互補互利 D.軍事力量強大【答案】B【解析】本題主要考查一個中國的原則。2000年3月以來,臺灣政局發生變化。中國共產黨重申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和平統一的基礎和前提,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海峽兩岸的對話和談判,什么都可以談。中國共產黨將與包括臺灣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堅決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的圖謀,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而努力。故“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一個中國。故選:B。 19.(2018?梧州)1987年2月,部分臺灣同胞發起返鄉運動……當年的母親節,一些老兵穿著“想家”的T恤衫,在集會上演唱《母親您在何方?》,老兵們哭成一片。這反映了( )A.臺胞期盼當局放開赴大陸探親的限制B.“臺灣特別行政區”得到臺胞普遍認同C.海峽兩岸已經達成“一個中國”的共識D.港澳回歸奠定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基礎【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祖國統一相關知識的掌握。A項,題干中臺灣同胞的思鄉之情反映了他們期盼當局放開赴大陸探親的限制,故A項正確。B項,題干中未體現“臺灣特別行政區”相關信息,故項B錯誤。C項,題干不包含該信息,且1992年海峽兩會達成“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重要共識,即“九二共識”,與材料時間不符,故C項錯誤。D項,題干不包含該信息,且20世紀90年代港澳回歸,與材料時間不符合,故D項錯誤。故選:A。20.(2018?北京)下列史實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1)1992年11月,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2)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3)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A.祖國統一 B.外交成就 C.軍隊建設 D.民族團結【答案】A【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祖國統一大業的相關史實。從材料中可知涉及到的事件有三個,分別是海峽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香港回歸、澳門回歸,都是關于我國在統一歷程中的重大事件,因此反映的共同主題應為祖國統一,其他各項均未涉及。選項A符合題意。二、綜合題:21.中國對待臺灣問題上,我們多次表示,歡迎認同 “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發展兩岸關系的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同我們開展交流和對話,共同推動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請回答: (1)中國目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政策是什么?它的含義是什么? (2)大陸與臺灣是怎樣“共同推動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的? 【答案】(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含義: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我們國家的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香港、澳門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2)鑒于兩岸的現實狀況,中央人民政府主張在實現統一之前,雙方按照相互尊重、互補互利的原則,積極推動兩岸經濟合作和各項交往,為國家和平統一創造條件。1995年1月,國家主席江澤民發表重要講話,呼吁所有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堅持統一,全力推動兩岸關系的發展,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經過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兩岸人員交往以及新聞、科技、學術、體育、文藝等各方面的交流蓬勃發展,兩岸經濟相互促進、互補互利的局面正初步形成,為和平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改革開放后我國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在鄧小平“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政策。所謂一國兩制,其前提是一國,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制指在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2)根據近些年的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史實加以總結即可,如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的“九二共識”,九三年的“汪辜會談”,1995年江澤民主席的“八項主張”,以及國共兩黨領導人的會面,兩岸的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等。22.(2019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節選)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前,大陸與臺灣之間基本沒有聯系。1987年,對外貿易總額僅為0.5億美元;而到2007年.兩岸貿易額達到了1245億美元,增長超過490倍;2008年1月至12月.兩岸貿易額達1292.2億美元。——新華網(3)改革開放以后,形成的對臺基本方針是什么?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你認為應該如何推進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答案】(3)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如何推進:加強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對臺基本方針;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解析】(3)根據所學和材料三可知:改革開放以后,形成的對臺基本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推進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就應做到,加強兩岸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堅持對臺基本方針;堅決反對“臺獨”分裂活動。23.(2019年廣西賀州節選)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三 2005年4月,連戰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與胡錦濤進行了1949年以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談。胡錦濤在會談中提出了四點看法和建議: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加強經濟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開展平等協調,加強溝通,擴大共識;鼓勵兩岸民眾加強交往,增進了解,融合親情。雙方重申“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會談結束后,國共雙方聯合發布了新聞公報,提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請回答:(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和平實現祖國統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答案】(3)有利因素: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親緣關系;國共兩黨曾經有過成功合作的歷史經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黨和政府采取有利于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示范作用;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海峽兩岸廣泛的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答到其中4點即可)啟示: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有利于和平實現祖回統一;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實現。(答到其中1點即可,符合題意,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給分)【解析】(3)依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和平實現祖國統一的有利因素有:海峽兩岸血濃于水的親緣關系;國共兩黨曾經有過成功合作的歷史經驗;我國實行改革開放,綜合國力增強,國際地位提高;“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黨和政府采取有利于促進海峽兩岸交流合作的政策;香港、澳門回歸祖國的示范作用;海峽兩岸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的共同努力;海峽兩岸廣泛的人員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我們從中得到的啟示是: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有利于和平實現祖回統一;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所有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在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祖國統一大業必將實現。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任務就是解放全中國,直到解放臺灣、海南島和屬于中國的最后一寸土地為止。——1949年3月5日新華社時評《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我們認為,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態度,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黨委會《告臺灣同胞書》材料二:中新網2015年11月7日電: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會面握手,之后習近平、馬英九先后致辭。據臺灣中天電視臺報道,馬英九在致辭中,提出維系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5點主張。這5點主張分別為: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二、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1)閱讀材料一,分析黨和政府對臺方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3)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想一想,我們青少年能為祖國統一大業做些什么? 【答案】(1)由武力解放轉變為和平統一。(2)例如: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發展;祖國大陸的發展進步;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等。(3)例如:積極擁護和支持黨和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政策;樹立崇高理想,努力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聯系在一起;堅決同一切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解析】(1)由材料一的“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人物就是解放全中國,直到解放臺灣、海南島和屬于中國的最后一寸土地為止。”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主張武力解放臺灣。從材料一的“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態度,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可以看出中國政府主張和平統一臺灣 。(2)由材料二的“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二、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結合所學知識可以概括出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深入發展;祖國大陸的不斷發展進步;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等。(3)本題答案開放。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我們應做到:積極擁護和支持黨和政府對臺灣問題的方針和政策 ;樹立崇高理想,努力學習和掌握先進的科學文化知識,把個人的前途、命運同祖國、民族的興衰榮辱聯系在一起;堅決同一切分裂祖國、破壞祖國統一的言行作斗爭等。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對臺方針政策既是長期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不同時期具體現實的反映;既有歷史的延續性,也有與時俱進的開創性……其中最為核心的基礎在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中得到了高度的集中概括和總結。——《廈門日報》材料二:2008年12月15日,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正式開通啟用,這標志著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雙向、全面空中通航變成現實。材料三:“想通了就通了。”吳伯雄在南京大學演講時感性地表達他內心的欣慰之情,“一年來,兩岸交流合作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得來不易,但說容易也真容易”。他在此次大陸訪問中還多次公開說:“我們共同走的方向非常正確,國民黨一定會堅持這個正確的方向。”——《新華網》2009年5月31日(1)從1949年以來我們黨和政府經歷了五代領導集體,請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一寫出其中兩位領導人對臺具體方針。(2)近年來,大陸與臺灣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種什么樣的經濟局面?(3)回首過往,兩岸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寫出體現海峽兩岸發展的兩個事例。(4)目前妨礙臺灣回歸祖國的因素有哪些?你認為臺灣是否可以順利回歸?為什么?【答案】(1)毛澤東: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鄧小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江澤民:八項主張;胡錦濤:四點意見。(寫出其中的兩點即可)(2)相互促進、互補互利。(3)汪辜會談、九二共識、2008年海峽兩岸直接通航、胡錦濤會見連戰、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或習馬會)等。(4)國外反華勢力、“臺獨”勢力等。可以。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海峽兩岸人民的心愿;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社會認同“一個中國”;兩岸關系日益密切等。【解析】(1)根據材料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紀50年代中期,確立了爭取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改革開放后黨和政府確立了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在鄧小平一國兩制的構想基礎上,形成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1995年初,江澤民提出發展兩岸關系的八項主張,成為新時期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指導思想。因此毛澤東對臺具體方針是: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三十六計,和為上計);鄧小平對臺具體方針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江澤民對臺具體方針是:八項主張;胡錦濤:四點意見。(任選其中的兩點即可)(2)依據所學知識可知,近年來,大陸與臺灣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海峽兩岸經濟上相互促進、互補互利的局面初步形成。(3)根據材料二、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90年臺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1991年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兩岸授權這兩個民間團體開始進行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和政治對話。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1993年,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和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在新加坡舉行會談,將“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寫入協議,并就開展兩岸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因此,體現海峽兩岸發展的事例汪辜會談、九二共識、2008年海峽兩岸直接通航、胡錦濤會見連戰、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或習馬會)等。(任選兩個即可)(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目前妨礙臺灣回歸祖國的因素有國外反華勢力、“臺獨”勢力等。我認為臺灣可以順利回歸。因為,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海峽兩岸人民的心愿;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國際社會認同“一個中國”;兩岸關系日益密切等。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要熟悉海峽兩岸的交往。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新中國成立后,各屆政府都對臺灣問題制定了政策,其核心是“和平統一”,這符合海峽兩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國家統一符合歷史發展潮流,臺灣回歸是歷史的必然。1992年,“海基會”“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峽兩岸實現“三通”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歷史下冊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同步訓練(原卷版) 一、選擇題:1.(2019年山東棗莊)臺灣自古以來就是我國的領土。1949年國民黨退往臺灣后,臺灣海峽長期隔絕了臺灣與大陸的聯系。下列事項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A.民族區域自治 B.外交發展 C.對外開放 D.祖國統一2.(2019年山東德州)習近平在《告臺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提到:“九二共識……開辟兩岸關系和平發展道路……使兩岸政治互動達到新高度。“九二共識”指的是( )A.和平統一,一國兩制B.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C.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D.兩岸同胞齊心協力加強經濟文化交流3.(2019年江蘇蘇州)“海峽淺淺,明月彎彎。一封家書,一張船票,一生的想念。相隔倍覺離亂苦,近鄉更知故土甜。”這是給當選為“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之一的臺灣老兵高秉涵的頒獎詞,他曾把上百位老兵的骨灰帶回大陸,使他們魂歸故里。他當選為“感動中國”人物的主要原因是( )促成了“一國兩制” B.消除了兩岸隔閡C.發展了“九二共識” D.彰顯了民族親情4.(2019年山東濰坊)下圖是某同學制作的探究學習卡片。從中能夠得出的結論是( )A.“一國兩制”構想逐步形成B.海峽兩岸交往交流日益密切C.獨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確立D.香港、澳門回到了祖國懷抱5.(2019年江蘇淮安)1979年《告臺灣同胞書》發表以來,海峽兩岸交流日趨密切。1992年,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達成了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的重要共識。這一“共識"主要是指( )A.加強兩岸經濟交流 B.實現兩岸直接“三通”C.促進兩岸文化合作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6.(2019年山西)下面兩張紀念郵票分別反映了我國在這兩個地區實行的民主制度,這兩種制度的共同之處有( )①都在中央人民政府統一領導下②都有利于鞏固祖國統一③都從國情出發,具有中國特色④都在各自區域內享有高度自治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201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祖國統一是海峽兩岸中國人的神圣使命。下列活動按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臺灣調整三不政策②連戰動向中國大陸③習近平與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④九二共識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②④①③ D.③④①②8.(2018?廣東)如表,這些措施( )時間 措施2008年 實行臺灣居民來往大陸(臺胞證)“一人一號,終身不變”2013年 臺灣居民在20省份可申請補發、換發臺胞證2015年 對臺胞來往大陸免予簽注A.方便臺胞來往大陸 B.推動了臺灣經濟的發展C.打擊臺獨分裂勢力 D.顯示了維護國家主權的決心9.江澤民在接受法國記者的采訪時曾說:“我們一貫主張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通過兩岸政治談判解決兩岸間的政治分歧,實現臺灣和祖國大陸的統一。”下列關于中國政府力求通過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方針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有利于緩和兩岸緊張關系?B.于1949年提出 C.臺灣可以保留軍隊??D.實行“一國兩制”10.(2019年湖北恩施州)下列選項中,前后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A.香港——葡萄牙強行割占和租借B.澳門——董建華任第一任行政長官C.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一國兩制”D.海峽兩岸全面實現直接、雙向的通航、通郵、通商——阻礙了兩岸經濟的發展11.(2018?濰坊)1992年,海協會與海基會達成各自以口頭方式表述“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的共識,第二年,雙方成功舉行了“汪辜會談”。這表明( )A.大陸放棄武力統一 B.兩岸關系取得重大進展C.“臺獨”基礎被鏟除 D.“一國兩制”被兩岸認同12.2015年5月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會見了朱立倫主席率領的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朱立倫表示,達成兩岸的“九二共識”是雙方合作交流的基礎。“九二共識”指的是(???)A .兩岸就開展經濟、科技文化交流達成共識B .兩黨就雙方領導人以適當身份互訪達成共識C .兩岸就“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達成共識D .兩岸就“不以政治分歧影響、干擾經濟合作”達成共識13.(2018?呼和浩特)1988年1月21日,第一個臺灣返鄉探親團抵達北京,在八達嶺長城上,他們歡呼“到家了”。此時他們“離家”長達( )A.38年 B.39年 C.43年 D.93年14.(2018?綏化)1992年,海協會和海基會就海峽兩岸關系達成的共識是( )A.解放臺灣 B.堅持一國兩制 C.調整“三不”政策 D.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15.1993年,“汪辜會談”的地點在(??? ) A.?新加坡?????B.?上海??????C.?臺灣????????D.?澳門16.20世紀90年代初,海協會和海基會達成的重要共識是(??? )①堅持一個中國原則 ②加強兩岸經濟交流,互補互利③推進國共合作互訪④海峽兩岸直接實現通郵、通商、通航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17.(2018?連云港)“以和平方式實現祖國統一,最符合臺灣海峽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其前提是必須堅持( )A.相互尊重原則 B.互補互利原則 C.社會主義原則 D.一個中國原則 18.(2018?泰州)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愿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兩岸一家親”的政治基礎是( )A.三民主義 B.一個中國 C. 相互促進、互補互利 D.軍事力量強大19.(2018?梧州)1987年2月,部分臺灣同胞發起返鄉運動……當年的母親節,一些老兵穿著“想家”的T恤衫,在集會上演唱《母親您在何方?》,老兵們哭成一片。這反映了( )A.臺胞期盼當局放開赴大陸探親的限制B.“臺灣特別行政區”得到臺胞普遍認同C.海峽兩岸已經達成“一個中國”的共識D.港澳回歸奠定海峽兩岸民間交流基礎20.(2018?北京)下列史實反映的共同主題是( )(1)1992年11月,大陸海協會和臺灣海基會達成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2)1997年7月1日,中國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3)1999年12月20日,中國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A.祖國統一 B.外交成就 C.軍隊建設 D.民族團結二、綜合題:21.中國對待臺灣問題上,我們多次表示,歡迎認同 “九二共識”、反對“臺獨”、主張發展兩岸關系的臺灣各黨派、團體和代表性人士,同我們開展交流和對話,共同推動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請回答: (1)中國目前解決臺灣問題的方針政策是什么?它的含義是什么? (2)大陸與臺灣是怎樣“共同推動兩岸關系改善和發展”的? 22.(2019年內蒙古呼倫貝爾市、興安盟節選)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經過不懈努力。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請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 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以前,大陸與臺灣之間基本沒有聯系。1987年,對外貿易總額僅為0.5億美元;而到2007年.兩岸貿易額達到了1245億美元,增長超過490倍;2008年1月至12月.兩岸貿易額達1292.2億美元。——新華網(3)改革開放以后,形成的對臺基本方針是什么?結合材料三及所學知識,你認為應該如何推進兩岸關系的進一步發展?23.(2019年廣西賀州節選)閱讀下列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材料三 2005年4月,連戰率中國國民黨大陸訪問團訪問中國大陸,與胡錦濤進行了1949年以來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首次會談。胡錦濤在會談中提出了四點看法和建議:建立政治上的互信,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加強經濟上的交流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開展平等協調,加強溝通,擴大共識;鼓勵兩岸民眾加強交往,增進了解,融合親情。雙方重申“九二共識”,反對“臺獨”。會談結束后,國共雙方聯合發布了新聞公報,提出“兩岸和平發展共同愿景”。——摘編自《中國歷史教師教學用書》請回答:(3)根據上述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你認為加強海峽兩岸交流合作,推動和平實現祖國統一的有利因素有哪些?從中你得到什么啟示?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國人民解放斗爭的任務就是解放全中國,直到解放臺灣、海南島和屬于中國的最后一寸土地為止。——1949年3月5日新華社時評《中國人民一定要解放臺灣》我們認為,首先應當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之間的商談結束這種軍事對峙態度,以便為雙方的任何一種范圍的交往接觸創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環境。——1979年1月1日全國人大黨委會《告臺灣同胞書》材料二:中新網2015年11月7日電:兩岸領導人習近平、馬英九7日下午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會面握手,之后習近平、馬英九先后致辭。據臺灣中天電視臺報道,馬英九在致辭中,提出維系兩岸和平繁榮現狀的5點主張。這5點主張分別為:一、鞏固“九二共識”,維持和平現狀。二、降低敵對狀態,和平處理爭端。三、擴大兩岸交流,增進互利雙贏。四、設置兩岸熱線,處理急要問題。五、兩岸共同合作,致力振興中華。(1)閱讀材料一,分析黨和政府的對臺方針發生了怎樣的變化。(2)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指出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發展的有利條件有哪些? (3)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想一想,我們青少年能為祖國統一大業做些什么? 25.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我國對臺方針政策既是長期的歷史經驗的總結,也是不同時期具體現實的反映;既有歷史的延續性,也有與時俱進的開創性……其中最為核心的基礎在胡錦濤主席的四點意見中得到了高度的集中概括和總結。——《廈門日報》材料二:2008年12月15日,臺灣海峽北線空中雙向直達航路正式開通啟用,這標志著兩岸同胞期盼已久的直接、雙向、全面空中通航變成現實。材料三:“想通了就通了。”吳伯雄在南京大學演講時感性地表達他內心的欣慰之情,“一年來,兩岸交流合作向前邁進了一大步,得來不易,但說容易也真容易”。他在此次大陸訪問中還多次公開說:“我們共同走的方向非常正確,國民黨一定會堅持這個正確的方向。”——《新華網》2009年5月31日(1)從1949年以來我們黨和政府經歷了五代領導集體,請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一寫出其中兩位領導人對臺具體方針。(2)近年來,大陸與臺灣的經濟交往日益密切,到如今已經形成了一種什么樣的經濟局面?(3)回首過往,兩岸關系走過了不平凡的歷程。結合所學知識和材料寫出體現海峽兩岸發展的兩個事例。(4)目前妨礙臺灣回歸祖國的因素有哪些?你認為臺灣是否可以順利回歸?為什么?1992年,“海基會”“海協會”達成“九二共識”2005年3月,第十屆全國人大通過《反分裂國家法》2008年11月后,海峽兩岸實現“三通”2015年11月,習近平同馬英九在新加坡會面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習馬會“視頻回顧.mp4 歸來.mp4 教學視頻:九二共識h264_720x576_800k.mp4 教學視頻:海峽兩岸的交往h264_720x576_800k.mp4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同步訓練(原卷版).doc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同步訓練(解析版).doc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導學案.doc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學課件.pptx 第14課《海峽兩岸的交往》教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