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4課明朝的統治 (課件47張PPT+教案+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4課明朝的統治 (課件47張PPT+教案+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4課《明朝的統治》 年級 七年級
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1、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表現。2、列舉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體措施,概括明朝皇權加強的特點及影響,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重難點)3、對比唐朝科舉制與明朝科舉制的異同點,總結八股取士的負面影響。(重難點)4、列舉明朝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了解明朝經濟發展的狀況。
【課堂教學流程】
【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表現。1.明朝的建立(1)背景:_元朝_末年,政治十分腐敗,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2)農民起義:1351年, 黃河下游 地區爆發農民起義,很快發展到江淮地區。其中,朱元璋領導的隊伍逐步強大。 (3)明朝建立: 1368 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定都 應天府 ,他就是明太祖。 (4)元朝滅亡:明軍攻占元__大都__,結束了元朝的統治。2.朱元璋強化皇權(1)目的: 為了鞏固統治 。 (2)措施: 地方 ①取消行中書省,設立__三司____,互不統屬②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 中央 ①廢除__丞相____制度和__中書書____,提升吏、戶、禮、兵、刑、工的職權,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②為分散兵權,把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力統歸 兵部 ; ③設立__錦衣衛____(明成祖設立東廠,合成“廠衛”) (3)影響: 皇權 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3.科舉考試的變化(1)命題范圍: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__四書__”“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_四書集注_》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 (2)答卷格式: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后四個部分為主體,每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因此稱為“___八股文___”。 (3)特點:內容空疏,形式__呆板____,脫離實際,禁錮思想。 (4)歷史影響:應試人為了能夠被錄取,只有死讀“__四書_”“__五經 ”,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 4.經濟的發展 (1)概況:明朝時,農業、_手工業_和商業,都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 (2)表現: 農業 引進了原產于南美洲的 玉米 、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手工業 棉紡織業 已從南方推向北方,南北方都涌現出一批棉紡織業基地 絲織業 蘇州 是全國的絲織業中心 制瓷業___景德鎮___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暢銷海內外 商業 北京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一些著名的商幫,如山西的_晉商_、安徽的徽商 【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1.閱讀教材,歸納概括朱元璋為強化皇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響。 2.回顧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說出明朝統治者強化皇權的原因。 任務三:【合作探究】 對比唐朝科舉制與明朝科舉制的異同點,總結八股取士的負面影響。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四: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某歷史興趣小組同學搜集了一組中國古代封建王朝統治者的圖像。請你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 C )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①③④ D.②③①④ 2.俗話說,新官上任三把火,以下屬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明初燒的“三把火”的是( A ) ①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②在中央廢除中書省③分散兵權,將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 ④設立宣政院,加強對西藏地區的管轄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江蘇模擬)黃宗羲說:“有明之無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罷丞相始也。”該論點實際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C ) A.不可能產生明君賢吏 B.容易形成極端君主專制 C.宰相對皇權有一定制約作用 D.政治腐敗傾向更加嚴重 4.明朝的東廠廠公可以說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最有名的東廠掌印太監魏忠賢甚至有“九千歲”之稱。這表明( A ) A.東廠廠公只對皇帝負責 B.東廠是明朝的司法機關 C.東廠常用刑具有18套 D.東廠廠公導致明朝滅亡 5.“讀書人,最不濟,爛時文,爛如泥。國家本為求才計,誰知道,變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題,兩句破題,擺尾搖頭,便道是圣門高弟。……就教他騙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氣。”這段材料主要諷刺批判了( B ) A.焚書坑儒 B.明朝八股取士 C.獨尊儒術 D.唐朝科舉制6.“今我朝罷丞相,……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上述材料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下發的詔令( B ) A. 唐太宗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乾隆帝7.七年級學生王明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評述了明朝哪項措施造成的后果?( B ) A. 梵書坑儒 B. 設置廠衛特務機構 C. 八股取士 D. 大興文字獄8.下列有關科舉制度詞語中,在明朝時才可能出現的是( D ) A. 武狀元 B. 進士科 C. 殿試 D. 八股文9.我們現在食用的糧食作物馬鈴薯、花生、向日葵等是在何時從外國引進的( C )A. 漢朝 B. 唐朝 C. 明朝 D. 清朝10.下圖人物即位后,改革行政制度,加強君主權力。在中央,他廢除了自秦朝以來存在1500多年的一項重要政治制度。該政治制度是( A )A. 丞相制度 B. 郡縣制度 C. 行省制度 D. 科舉制度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第14課 明朝的建立

知道明朝的建立。通過皇權的強化和“八股取士”,初步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

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表現;
目標2:列舉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體措施,概括明朝皇權加強的特點及影響,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
目標3:對比唐朝科舉制與明朝科舉制的異同點,總結八股取士的負面影響。
目標4:列舉明朝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了解明朝經濟發展的狀況。

教學重點:明太祖加強君權的措施。
教學難點:八股取士的消極影響。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標導學一:明朝的建立
1.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找出元朝滅亡的原因。
2.小組合作探究,歸納小結:
①元朝政治腐敗,官吏貪污,社會動蕩,民不聊生;②1351年,農民起義爆發并迅速發展,出現多支反元隊伍,朱元璋領導的隊伍逐步強大。
3.師:那么明朝是由誰建立的呢?建立的時間是何時?都城定在哪里呢?

目標導學二:朱元璋強化皇權
1.教師簡要陳述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原因。
( 朱元璋認為元朝的滅亡是由于地方分權和朝臣的權力過大所致。 )
2.教師提出問題:學生閱讀教材,分析歸納朱元璋強化皇權的目的是什么?
(為了鞏固統治。)
3.師:朱元璋認為,元朝的滅亡是由于地方分權和朝臣的權力過大所致。他為了鞏固統治,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強化皇權。
(1)閱讀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對丞相作用的看法。為此,他是怎樣做的?



看法:明太祖認為設置丞相是政治動亂的根源,應集權于皇帝一身。
做法:廢丞相,權分六部,中央各部門分理政務,互不統屬,皇帝總攬大權。
(2)從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為改變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明朝官制改革的影響。


弊端:軍國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
措施: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
影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
(3)閱讀材料三:朱元璋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卻知天下事”?明朝類似的機構還有什么?



朱元璋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的錦衣衛,監視官民的言行。東廠。
目標導學三:科舉考試的變化
過渡:朱元璋又是怎樣從思想上控制知識分子的呢?
1.讀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明朝科舉考試有什么變化?對教育、選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材料四:

(1)明朝科舉考試的范圍是什么?考試要求是什么?試卷文體是怎樣的?這樣的考試出現了怎樣的后果?
生: 思想措施:八股取士。
考試范圍:“四書”“五經”;
考試要求:只能根據指定的觀點答題,不準隨意發揮自己的見解;
試卷文體:八股文,由破題、承題、起講、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個部分組成;
結果:導致知識分子讀死書、死讀書,成為服服帖帖、合乎統治者需要的、馴服忠順的官僚,所選人才成為皇帝忠實的奴仆。
(2)負面影響:助長了讀書人為當官讀死書,不講求實際學問的壞風氣,扼殺了許多人的創造性思維,阻礙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八股取士選拔的人才沒有自己的思想,變成了皇帝的忠實奴仆。
目標導學四:經濟的發展
1.教師簡短地介紹一下明朝經濟的發展情況。
(經濟的發展,主要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來學習。)
2.學生閱讀教材有關內容,小組合作討論歸納:





3.教師歸納:明朝商品經濟的活躍,導致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

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設立廠衛等特務機構,對臣民進行監視。思想文化方面:實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強君權,表明封建制度僅靠正常的統治措施已無法維持其統治,從而只得依靠極端手段來加強對人民的鎮壓和思想控制,說明封建制度的日趨衰落。明朝經濟維續發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教學反思:
明朝是我國封建社會中央集權制度高度強化時期, 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顯特點, 如特務機構的出現,思想專制的強化。本課注意運用直觀的教學手段,如歷史地圖、PPT課件,來盡可能地再現歷史,讓學生能夠直接、直觀地感受歷史,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從而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要啟發學生從中得出正確的歷史結論。






視頻導入:播放課件素材—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那些事兒》 這部小說向讀者娓娓道出了從 1344 年到 1644 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人物。 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 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 《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了歷史中的另一面,用幽默風趣的語言, 讓歷史變成一幕幕生動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這部小說都對明朝的歷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今天就讓我們從明朝的建立之初開始學習,領略只屬于明朝的魅力。我們一起走進第14課《明朝的統治》。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材料二 行省長官“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掌管)之”。

材料三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請客,第二天,朱元璋問他:“喝酒了嗎?請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實回答。朱元璋笑著說:“全對,你沒有騙我。”說著拿出一幅畫,上面畫著宋濂請客的座次位置。

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南京

許多富人積極從事商貿活動,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共47張PPT)
第14課《明朝的統治》
部編版 七下
視頻導入:播放課件素材—明朝那些事兒
新知導入
《明朝那些事兒》 這部小說向讀者娓娓道出了從 1344 年到 1644 年這三百年間關于明朝的一些故事、 人物。 其中原本在歷史中陌生、 模糊的歷史人物在書中一個個變得鮮活起來。 《明朝那些事兒》為讀者解讀了歷史中的另一面,用幽默風趣的語言, 讓歷史變成一幕幕生動的故事, 很多人看完這部小說都對明朝的歷史產生了極大的興趣。今天就讓我們從明朝的建立之初開始學習,領略只屬于明朝的魅力。我們一起走進第14課《明朝的統治》。
新知導入
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表現;
目標2:列舉明朝全面改革官制的具體措施,概括明朝皇權加強的特點及影響,理解皇帝專權的弊端;(重難點)
目標3:對比唐朝科舉制與明朝科舉制的異同點,總結八股取士的負面影響。(重難點)
目標4:列舉明朝時期經濟發展的表現,了解明朝經濟發展的狀況。
學習目標
【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建立時間、建立者、改革官制、改革科舉制度的具體措施和經濟發展的基本史實。
自主學習
明朝的建立
年,朱元璋稱帝,定都 ,他就是明太祖。
朱元璋強化集權




地方
中央
取消 ,設立“ ”
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鞏固皇室
廢除 制度和中書省,提升 的職權,并直接向皇帝負責
把 分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統歸兵部,皇帝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
1368
應天府
行中書省
三司
丞相
六部
大都督府
自主學習,完成檢測。
(2)司法上:設立 機構。
①目的:監視官民。
②概況:朱元璋設立 ,明成祖成立 。
③職責:掌管侍衛、緝捕、刑獄,保護皇帝,鎮壓官民。
④地位:由皇帝直接指揮,成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3.影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
廠衛
錦衣衛
東廠
1.背景:明朝提倡 。
2.變化:
(1)命題: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 ” “ ”
(2)答題:以朱熹的《 》為標準,不得隨意發揮。
(3)文體:
3.影響:禁錮了人們的思想。應試的人為了能夠被錄取,只有死讀“四書”“五經”,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
科舉考試的變化
尊孔崇儒
四書
五經
四書集注
八股文
經濟的發展
1.農業:引進了原產 的玉米、甘薯、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業: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 成為絲織業中心。 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暢銷海內外。
3.商業:商品經濟活躍, 和南京是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出現了有名的商幫,如山西的晉商,安徽的徽商。
南美洲
蘇州
景德鎮
北京
01
明朝建立的背景
元朝政治腐敗,官吏貪污,社會動蕩,民不聊生
1351年,農民起義爆發并迅速發展,出現多支反元隊伍,朱元璋領導的隊伍逐步強大
明朝的建立
新知講解
02
明朝的建立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應天
(南京)
結束了元朝的統治
韃靼
瓦剌
亦力把里
烏思藏都司

應天



時間:
建立者:

都城:
1368
朱元璋
(明太祖)
南京

朱元璋(1328年10月21日—1398年6月24日),濠州鐘離(今安徽鳳陽東北)人,幼名重八,參加農民起義軍后改名元璋,字國瑞,元末農民起義軍首領,明朝開國皇帝(1368年—1398年在位),史稱明太祖,卓越的軍事家、戰略家、統帥。
時間:1368年
都城:應天府
朱元璋強化皇權
01
朱元璋強化皇權的原因
朱元璋認為,元朝的滅亡是由于地方分權和朝臣的權力過大所致。
02
朱元璋強化皇權的目的
為了鞏固統治。
新知講解
俗話說:打江山難,守江山更難。小組合作探究:面對如此遼闊的疆域朱元璋采取了哪些措施強化皇權?
合作探究
看法:明太祖認為設置丞相是政治動亂的根源,應集權于皇帝一身。
做法:廢丞相,權分六部,中央各部門分理政務,互不統屬,皇帝總攬大權。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漢、唐、宋因之,雖有賢相,然其間所用者,多有小人,專權亂政。今我朝罷相,設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務,彼此頡頏,不敢相壓,事皆朝廷總之,所以穩當。
據材料一,指出明太祖對丞相作用的看法。為此,他是怎樣做的?
合作探究
弊端:軍國重事掌握在地方官手里。
措施:取消行中書省,設立三司。分封諸子為王,駐守各地,監控地方。
影響:皇權高度集中,君主專制大為加強。
從材料二中可看出,元朝的行省制度有何弊端?為改變這一弊端,明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明朝官制改革的影響。
材料二 行省長官“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掌管)之”。
合作探究

1.閱讀教材,歸納概括朱元璋為強化皇權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特點、影響。
行政方面
廢行省、設三司
分封諸子,駐守各地
地方






廢丞相、撤中書省,由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中央






課堂小結
表現
目的
地方
將原來行中書省的權力
一分為三,互不統屬
使行省的權力分散
表現
目的
駐守各地,監控地方
鞏固皇室
1
2
朱元璋強化皇權在地方上的措施的表現和目的是什么?
廢除丞相制度和中書省,提升六部的職責,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
將大都督府改為中、左、右、前、后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官任命的權利統歸兵部
朱元璋強化皇權在中央上的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目的
進一步集中權力
目的
皇帝直接掌握了軍事大權













皇帝


地方
中書省、丞相
中央
改革前
改革后

皇帝













按察使司
都指揮使司

布政使司
行中書省 (行省)
強化皇權的區別




克服了朝臣權力重的弊端,鞏固了明朝的統治,形成比較安定的政治局面,為經濟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皇權高度集中,地方沒有獨立性,容易形成專權,出現偏頗決策,給統治埋下危機。


特點:相對獨立,又相互牽制。
強化皇權的特點、影響
因為朱元璋設了錦衣衛,監視官民的言行。東廠(明成祖朱棣設立)
朱元璋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卻知天下事”?明朝類似的機構還有什么?
材料三 一次,大臣宋濂在家中請客,第二天,朱元璋問他:“喝酒了嗎?請了哪些客人?”宋濂一一如實回答。朱元璋笑著說:“全對,你沒有騙我。”說著拿出一幅畫,上面畫著宋濂請客的座次位置。

合作探究
設特務機構——錦衣衛、東廠
監察方面
錦衣衛印

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請客喝酒。第二天上朝時,朱元璋問他;昨天在家請了什么客?吃了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高興地說:“你沒有騙我。”然后拿出錦衣衛繪制的宋濂家宴圖。宋濂看后目瞪口呆,被嚇出一身冷汗!


小故事

新知講解
這兩個機構合稱“廠衛”,成為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有利于皇帝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加強了君權,對維護明王朝的統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這種特務統治使得臣民們終日誠惶誠恐,唯命是從,同時也使法律受到嚴重破壞。司法機構起不到應有的作用,給明朝的統治埋下了危機。



影響
特點
由皇帝直接指揮,不受法律的約束。
利:加強中央集權
弊:地方分權和朝臣權力過大
回顧元朝的行省制度,分析其弊端,說出明朝統治者強化皇權的原因。
行省長官“凡錢糧、兵甲、屯種、漕運、軍國重事,無不領(掌管)”之。
【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
材料四
助長了讀書人為當官讀死書,不講求實際學問的壞風氣,扼殺了許多人的創造性思維,阻礙了中國科學技術的發展。八股取士選拔的人才沒有自己的思想,變成了皇帝的忠實奴仆。
讀材料四并結合所學知識說一說,八股取士對教育、選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唐朝科舉
知識補充
常科
制科
秀才、明經、進士、明法、明書、明算等五十多種
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明經、進士兩科便成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明經,進士科考的內容主要是儒家經典,考試形式主要有墨義、口試、貼經、策問、詩賦。
明朝科舉
內容:
格式:
必須來自“四書、五經”,不得自己隨意發揮。
“八股文”
影響:扼殺了創造性,不利于教育的發展,不利于選賢任能。嚴重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
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才有甚于咸陽之效。——顧炎武
新知講解
經濟的發展
農業
1
引進原產南美洲的新品種作物
新知講解
手工業
2
棉紡織業:從南方推向北方;涌現出棉紡織業基地。
棉紡織業:蘇州是明代的絲織業 中心。
制瓷業: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的青花瓷器。造型多樣,色彩艷麗,花紋優美,暢銷海內外。
蘇繡
蘇州的絲綢
新知講解
青花瓷,又稱“青花”,以鈷為色料,直接在胎上繪畫,再施透明釉,經1300攝氏度高溫一次燒成的藍白兩色相間瓷器,被國外稱為中國的“國瓷”。青花瓷產生于宋代,成熟于元代,明朝時達到極盛。
青花折枝花紋八方燭臺
青花海水云龍扁瓶
商業
3
北京
南京
明朝的商品經濟,也相當活躍。
這幅長卷是明朝中后期北京城繁盛景況的再現。畫面注重描繪市區商業街道的面貌,街道上車馬行人熙來攘往,茶樓酒肆店鋪林立,招幌牌匾隨處可見,馬戲、小唱處處聚集著人群看客,金店銀鋪人潮如涌。
商業
3
《皇都積勝圖》
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北京
《南都繁會圖》
《南都繁會圖》,全稱《南都繁會景物圖卷》,“南都”指南京。這些招牌,反映了當時南京經營貨物的種類繁多,交易范圍廣泛,是當時商品經濟繁榮的縮影。
商業
3
全國性的商貿城市——南京
晉商經營的票號
徽商故里
山西的晉商
出現了有名的商幫
商業
3
安徽的徽商










知識拓展
明朝前期,在政治方面:中央廢除丞相和中書省,以六部分理朝政;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三司”;設立廠衛等特務機構,對臣民進行監視。思想文化方面:實行“八股取士”。明朝采取非常手段加強君權,表明封建制度僅靠正常的統治措施已無法維持其統治,從而只得依靠極端手段來加強對人民的鎮壓和思想控制,說明封建制度的日趨衰落。明朝經濟維續發展,在明朝中后期出現了資本主義萌芽。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1. 在全國結束元朝統治并在應天(今南京)稱帝的歷史人物是( )
A.努爾哈赤 B.朱元璋 C.皇太極 D.李世民
2. 如圖是某朝代政府的改制圖,據此判斷該朝代是( )



A.秦朝 B.西漢 C.唐朝 D.明朝
B
D
課堂鞏固
3.在北京王府井大街北端有一條東廠胡同,其命名與明朝設立的機構東廠有關。這一機構是由下列哪位皇帝設立的(  )
A.明太祖  B.明成祖 C.建文帝 D.明英宗
4.《范進中舉》通過描寫范進參加鄉試中了舉人一事,運用夸張的手法生動地描繪了他那喜極而瘋的形象。該作品批判的( )
A.行省制度    B.民分封制度
C.文字獄    D.八股取士
B
D
5.被明朝萬歷皇帝欽筆御批“第一甲第一名”的狀元趙秉忠的殿試卷子,成為我國現存唯一的狀元卷。該卷肯定涉及哪些內容(  )
A.經濟政策 B.時事評論 C.詩詞歌賦 D.四書五經
6.明朝時,手工業在前代的基礎上繼續發展,哪座城市成為絲織業中心( )
A.蘇州 B.廣州 C.南京 D.杭州
D
A

C
7.明太祖設立的特務機構是( )
A.東廠?? B.西廠???? ?C.錦衣衛???? D.內閣
8.明代知識分子想參加科舉,必須復習的內容( )
A.唐詩 B.宋詞 C.四大名著 D.四書五經
9.明代時,盛產青花瓷并且暢銷海內外的是( )
A.蘇州 B.景德鎮 C.長安 D.北京
C
D
B
10.材料題:
“八股之害,等于焚書;而敗壞人材,有甚于咸陽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顧炎武
請回答:

②作者認為八股取士對教育選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樣的負面影響?
①材料中的“焚書”、“咸陽之郊所坑者”是什么朝代發生的什么事情?
秦朝
焚書坑儒
考試形式刻板,不利教育的發展,也禁錮思想,扼殺人才,成為皇帝旨意的順從者,阻礙社會的發展。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4課《明朝的統治》同步訓練
(解析版)
一、選擇題:
1.(2018·山東日照)某校七年級歷史活動課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搜集了明太祖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東廠,雍正設立軍機處等方面的資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可能是( )
A.明朝的經濟的發展 B.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
C.君主專制的強化 D.統一多民族的鞏固
【答案】C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為了加強君主權力,明太祖改革行政機構,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設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明成祖進一步強化君權,增設特務機構東廠,由皇帝親信的宦官統領,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為加強君主專制,雍正帝設立軍機處,軍國大事全憑皇帝裁決,軍機大臣只是跪受筆錄,軍機處的設立,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達到頂峰。C項符合題意。由此可知AB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C。
2.(2019年湖南湘西州)電影《錦衣衛》涉及到的史實發生在(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為了加強君主專制,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和控制的錦衣衛。故電影《錦衣衛》涉及到的史實發生在明朝,故C符合題意;秦朝、隋朝、清朝與錦衣衛無關,故ABD不符合題意。故選C。
3.(2019菏澤)下表是一位同學整理的關于明朝加強專制統治措施的學習筆記。請你從下列選項中幫他再補充一項( )
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
1 廢丞相,權分六部
2 設內閣大學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設立軍機處 D.設廠衛特務機構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建立后,明太祖為了加強君主專制,設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揮和控制的錦衣衛;明成祖設東廠,合稱廠衛特務機構。故史實發生在明朝,故D符合題意;故選C。
4.“今我朝罷丞相,……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上述材料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下發的詔令( )
A. 唐太宗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乾隆帝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明成祖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揮,強化了君主專制,故選C。
5.七年級學生王明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評述了明朝哪項措施造成的后果?(  )
A. 梵書坑儒 B. 設置廠衛特務機構 C. 八股取士 D. 大興文字獄
【答案】B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本題考查的是明朝的特務機構。明朝設置錦衣衛、東廠等特務機構強化對人民的偵聽、監察。所以答案選B
6.(2019青島)某班同學在學習《明朝的統治》一課時,準備編寫一個關于朱元璋的歷史課本劇,劇本中不應該出現的是( )
定都應天府 B.廢除丞相制度 C.設立“三司” D.成立東廠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東廠是明成祖朱棣設置的,D選項錯誤,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
7.(2019深圳中考)明朝的科舉制度“只強調儒家價值觀,以犧牲科學、技術、商務和工業等知識為代價,獎賞在文學和人文領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這一制度( )
A.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B.不利于皇權的加強
C.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D.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
【答案】C
【解析】 根據題干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的八股取士使中國的考試制度在走向標準化同時,也固定化和模式化了,加強對士人思想的控制,嚴重阻礙了中國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的發展。C符合題意。 故選:C。 本題以“明朝的科舉制度“只強調儒家價值觀,以犧牲科學、技術、商務和工業等知識為代價,獎賞在文學和人文領域上的成就。”為切入點,考查了科舉制度相關知識。 考查了科舉制度相關知識,注意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
8.朱元璋稱帝的地點在應天,即今( )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陽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應天宣布繼皇帝位,定年號為洪武,國號為明。應天是今天的南京,C項符合題意,故選C。
9.下列哪一項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權的加強( )
A. 廢除丞相 B. 設立東廠 C. 分封藩王 D. 遷都北京
【答案】C
【解析】題干里的“君權的加強”是解題的關鍵,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明朝時期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的準確認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機構,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在中央,廢除丞相,全國的軍政大權,都集中到了皇帝手里;明太祖先后把眾多的子孫封到各地做藩王,授予軍事大權,后來藩王的勢力日益膨脹,這不利于君權的加強,明成祖于1421年遷都北京,又在錦衣衛之外,增設特務機構東廠,加強對臣民的監視和偵查,故選C。
10.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有( )
①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 ②設立“廠衛”機構
③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 ④設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根據題干和所學知識可知,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君主權力,在地方上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于中央的三司;在中央廢除中書省和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為分散兵權,將原來的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將軍隊調動和武館任命權統歸兵部;為監察百官,設立特務組織錦衣衛,后來明成祖又成立了同類機構東廠,廠衛機構屬于特務組織;三省六部制是在隋朝時期設立的,與題干不符。故選D。
11.明朝時期的讀書人不敢表露獨立的思想,主要是因為( )
A. 政通人和,君主賢明
B. 八股取士,為考取功名,言多必失
C. 文字獄嚴酷,稍不留心,禍從口出
D. 修身養性,一心只讀圣賢書,不原理世俗之事。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明朝八股取士的史實,明朝實行八股取士,命題范圍是四書五經,答題要求是根據指定的觀點答卷,不能有個人見解,文體必須是“八股文”,目的是為了束縛、禁錮士子的思想,控制知識分子,故答案是B。
12.明朝經濟在前代基礎上繼續發展,當時的絲織業中心是( )
A. 揚州 B. 蘇州 C. 景德鎮 D. 南京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代時期棉花已從南方推向北方,蘇州是明代絲織業中心;清代南京后來居上;景德鎮是全國的制瓷中心,所產青花瓷暢銷海內外。故選B。
13.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熟讀四書五經B. 在考試卷中發揮自己對朝政的見解C. 會寫作規范D. 成為聽命于皇帝的官吏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明清時期科舉制實行八股取士,規定科舉考試只許在四書五經范圍內命題,文體嚴格限于八股文,應考者不能發揮個人見解,明朝統治者用“八股取士”來禁錮知識分子思想,考中做官的,很多成為皇帝的忠順奴仆。ACD三項屬于明朝科舉制的史實,B項表述錯誤。故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故選B。
14.下列農作物中,不屬于明朝從國外引進的是( )
A. 花生 B. 向日葵 C. 馬鈴薯 D. 占城稻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占城稻出產于印支半島的高產、早熟、耐旱的稻種,宋朝時引入我國,并迅速在江南地區推廣。明代引進原產美洲的馬鈴薯、花生和向日葵等。D項不符合題意,故選D。
15.明朝時商品經濟相當活躍,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有( )
A. 洛陽和長安 B. 開封和臨安 C. 北京和南京 D. 北京和洛陽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明朝的全國性商貿城市有北京和南京,還出現了數十座較大的商業城市,C項符合題意;ABD項與史實不符,故選C。
16.秦朝“焚書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為了( )
A. 推崇儒家經典 B. 加強思想控制 C. 完善法律體系 D. 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秦朝時期實行的“焚書坑儒”、明清時期實行的“八股取士”都是加強思想統一的措施,起目的都是用思想的統一鞏固整治的統一。B項符合題意,故選B。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理解不同朝代采取各種措施的根本目的都是為了鞏固其統治,從這個角度上分析選項即可得出答案。
17.明太祖授權下列哪一機構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 )
A. 錦衣衛 B. 三司 C. 軍機處 D. 六部
【答案】A
【解析】明太祖授權錦衣衛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其中A項是明朝時期的,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8.明太祖為加強君權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實行削藩政策②設立錦衣衛③廢丞相④設東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B
【解析】依據課本所學,明太祖即位,為了加強君權,改革行政機構。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對皇帝負責,而皇帝要親自處理全國的重大政務。明太祖還授權侍衛親軍組成錦衣衛,監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錦衣衛后來成為特務機構。②③正確,B項符合題意;建文帝為了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削藩政策,明成祖即位后繼續實行削藩政策。①錯誤,AC兩項不合題意;明成祖成立特務機構東廠。④錯誤,D項不合題意。由此可知ACD三項不合題意,故選擇B。
點睛:“明太祖”是解題的關鍵,結合所學羅列明太祖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明太祖即位,為了加強君權,改革行政機構。在中央,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設六部;在地方,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明太祖成立錦衣衛的特務機構。由此可確定答案。
19.明朝時,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是( )
A. “四書”“五經” B. 唐詩 C. 《資治通鑒》 D. 宋詞
【答案】A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為了加強統治,明朝時實行八股取士,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是四書五經。A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A。
20.下列甲、乙、丙圖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機構設置的主要情況,其中丙圖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漢 C. 唐朝 D. 明朝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信息可知,皇帝直接管轄六部,沒有丞相。結合所學可知,為了加強中央集權,明太祖廢丞相,權分六部。D項符合題意,故此題選D。

二、綜合題: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罷宰相不設,拆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號)年間,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中宴請賓客。第二天,明太祖問宋濂,昨天請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實回答。明太祖聽后說:“你說得全對,沒有欺騙我。”說完,拿出一張圖。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請賓客的座位情況,不禁嚇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敘述的是何時之事?文中的“帝”指誰?

(2)該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個部門?

(3)材料二中監視大學士宋濂的是什么機構?
【答案】(1)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2)廢除丞相和中書省,六部直接向皇帝負責。吏部、戶部、禮部、兵部、刑部、工部。
(3)錦衣衛。
【解析】
(1)根據材料內容“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結合所學歷史知識分析可知,明太祖通過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
(2)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洪武十三年(1380年)明太祖罷除丞相,取消了中書省由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分理中央政務,直接對皇帝負責。
(3)根據材料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監視大學士宋濂的是錦衣衛。錦衣衛是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他們直接聽命于皇帝,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并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22.(2019年湖北隨州節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明朝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否則,考生就會被認為是離經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錄取。明朝科舉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后四個部分為主體,每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因此稱為“八股文”。
——部編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3)根據材料三概述明朝科舉制出現的變化并予以評價。
【答案】(3)限定考試內容范圍;規定文章立意;規定答卷的文體格式,固定為“八股文”。
嚴格規范考試標準,便于操作選拔;考試內容、形式教條刻板,脫離實際,禁錮了思想,扼殺了創新,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使科舉制完全淪為君主專制的工具。(任評其一或其它言之有理均可得)
【解析】(3)依據材料信息“明朝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明朝科舉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后四個部分為主體,每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因此稱為“八股文””可知,明代科舉限定考試內容范圍;規定文章立意;規定答卷的文體格式,固定為“八股文”;明代八股取士嚴格規范考試標準,便于操作選拔;考試內容、形式教條刻板,脫離實際,禁錮了思想,扼殺了創新,阻礙了中國古代思想文化、科學技術的發展與進步,使科舉制完全淪為君主專制的工具。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少)所參決。……外設都、布、按三司,分隸兵刑錢谷,其考核則聽于府部。
——《明史?職官志》
材料二:如圖

材料三:東廠的“錦衣官校”(特務人員)偵察訪緝的范圍非常廣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間,到處有他們的蹤跡。他們得到消息后,立即密報皇帝。因此事無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東廠的堂上,還掛著“朝廷心腹”的大匾。
(1)材料一中的“三司”指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機構的印章?該機構有何權力?

(3)材料三中的“東廠”是誰設立的?其權力與材料二中機構是否等同?

(4)綜上所述,明初這些皇帝這樣做的根本目的何在?
【答案】(1)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
(2)錦衣衛;掌管侍衛、緝捕、刑獄諸事,保護皇帝,鎮壓官民。
(3)明成祖;權力在錦衣衛之上。
(4)強化中央集權。
【解析】
(1)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的明太祖通過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三司即布政使司、提刑按查使司、督指揮使司。主要是為了加強中央君權。
(2)根據圖片可知,這是明朝時期錦衣衛的印章;依據所學知識可知,錦衣衛是明朝著名的特務機構,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掌管侍衛、緝捕、刑獄諸事,保護皇帝,鎮壓官民等權利,加強了中央集權。
(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東廠”是明成祖時期設置的機構;錦衣衛是負責監察全天下的,而東廠是負責監察錦衣衛的,所以東廠的權利在錦衣衛之上,都是加強中央集權的機構。
(4)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時期設置的三司,錦衣衛和東廠等機構,其目的都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鞏固明朝的統治。
點睛:解答本題的關鍵是掌握明朝時期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采取的措施,明朝時期的明太祖通過廢除行中書省,設立直屬中央的三司,廢除丞相,撤銷中書省,由六部分理朝政;設置錦衣衛、東廠加強中央集權。這些措施都是明朝加強中央集權的表現。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4課《明朝的統治》同步訓練
(原卷版)
一、選擇題:
1.(2018·山東日照)某校七年級歷史活動課開展研究性學習,學生搜集了明太祖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東廠,雍正設立軍機處等方面的資料。由此可知,研究性學習的主題可能是( )
A.明朝的經濟的發展 B.歷史上有作為的皇帝
C.君主專制的強化 D.統一多民族的鞏固
2.(2019年湖南湘西州)電影《錦衣衛》涉及到的史實發生在( )
A.秦朝 B.隋朝 C.明朝 D.清朝
3.(2019菏澤)下表是一位同學整理的關于明朝加強專制統治措施的學習筆記。請你從下列選項中幫他再補充一項( )
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的措施
1 廢丞相,權分六部
2 設內閣大學士
3
A.完善三省六部制 B.建立行省制度 C.設立軍機處 D.設廠衛特務機構
4.“今我朝罷丞相,……以后子孫做皇帝時,并不許立丞相。”上述材料可能出自哪位皇帝下發的詔令( )
A. 唐太宗 B. 明太祖 C. 明成祖 D. 乾隆帝
5.七年級學生王明對同學說:“明朝的官員沒有隱私權,太可怕了!”他評述了明朝哪項措施造成的后果?(  )
A. 梵書坑儒 B. 設置廠衛特務機構 C. 八股取士 D. 大興文字獄
6.(2019青島)某班同學在學習《明朝的統治》一課時,準備編寫一個關于朱元璋的歷史課本劇,劇本中不應該出現的是( )
定都應天府 B.廢除丞相制度 C.設立“三司” D.成立東廠
7.(2019深圳中考)明朝的科舉制度“只強調儒家價值觀,以犧牲科學、技術、商務和工業等知識為代價,獎賞在文學和人文領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這一制度( )
A.促進了商業的繁榮 B.不利于皇權的加強
C.阻礙了社會的進步 D.有利于培養創新人才
8.朱元璋稱帝的地點在應天,即今( )
A. 北京 B. 西安 C. 南京 D. 洛陽
9.下列哪一項不利于明太祖、明成祖君權的加強( )
A. 廢除丞相 B. 設立東廠 C. 分封藩王 D. 遷都北京
10.歷史興趣小組準備開展以“明朝加強專制統治”為主題的探究活動,下列符合主題的有( )
①取消行中書省,設三司 ②設立“廠衛”機構
③大都督府分為五軍都督府 ④設立三省六部制
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11.明朝時期的讀書人不敢表露獨立的思想,主要是因為( )
A. 政通人和,君主賢明
B. 八股取士,為考取功名,言多必失
C. 文字獄嚴酷,稍不留心,禍從口出
D. 修身養性,一心只讀圣賢書,不原理世俗之事。
12.明朝經濟在前代基礎上繼續發展,當時的絲織業中心是( )
A. 揚州 B. 蘇州 C. 景德鎮 D. 南京
13.如果你是明朝的一位中榜的考生,你不可能( )
A. 熟讀四書五經B. 在考試卷中發揮自己對朝政的見解C. 會寫作規范D. 成為聽命于皇帝的官吏
14.下列農作物中,不屬于明朝從國外引進的是( )
A. 花生 B. 向日葵 C. 馬鈴薯 D. 占城稻
15.明朝時商品經濟相當活躍,全國性的商貿城市有( )
A. 洛陽和長安 B. 開封和臨安 C. 北京和南京 D. 北京和洛陽
16.秦朝“焚書坑儒”、明清“八股取士”都是為了( )
A. 推崇儒家經典 B. 加強思想控制 C. 完善法律體系 D. 防止人民反抗
17.明太祖授權下列哪一機構兼管對臣民的監視、偵查?( )
A. 錦衣衛 B. 三司 C. 軍機處 D. 六部
【答案】A
18.明太祖為加強君權而采取的措施是( )
①實行削藩政策②設立錦衣衛③廢丞相④設東廠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19.明朝時,科舉考試的命題范圍是( )
A. “四書”“五經” B. 唐詩 C. 《資治通鑒》 D. 宋詞
20.下列甲、乙、丙圖反映的是中國古代封建王朝中央機構設置的主要情況,其中丙圖反映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漢 C. 唐朝 D. 明朝

二、綜合題:
2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罷宰相不設,拆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大學士只備顧問。帝自操威柄,學士鮮所參決。
材料二:明朝洪武(明太祖年號)年間,有一天,大學士宋濂在家中宴請賓客。第二天,明太祖問宋濂,昨天請了些什么人?做了些什么菜?喝了什么酒?宋濂如實回答。明太祖聽后說:“你說得全對,沒有欺騙我。”說完,拿出一張圖。宋濂一看,是昨天家中宴請賓客的座位情況,不禁嚇出一身冷汗。
(1)材料一中敘述的是何時之事?文中的“帝”指誰?

(2)該材料反映了明朝官制發生了什么重大變化?材料中的“六部”指哪六個部門?

(3)材料二中監視大學士宋濂的是什么機構?


22.(2019年湖北隨州節選)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三 明朝嚴格規定考試的題目必須來自“四書”“五經”;考生對題目的解釋,必須是以朱熹的《四書集注》為標準,不得自己隨意發揮。否則,考生就會被認為是離經叛道,即使文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錄取。明朝科舉對考試答卷的文體格式、段落劃分,都有嚴格的規定,要求答卷由八個部分組成,其中后四個部分為主體,每部分要有兩股對仗的文字,因此稱為“八股文”。
——部編教科書《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3)根據材料三概述明朝科舉制出現的變化并予以評價。


23.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罷丞相不設,析中書省之政歸六部,以尚書任天下事,侍郎貳(副)之,而殿閣學士只備顧問。帝方自操威柄,學士鮮(少)所參決。……外設都、布、按三司,分隸兵刑錢谷,其考核則聽于府部。
——《明史?職官志》
材料二:如圖

材料三:東廠的“錦衣官校”(特務人員)偵察訪緝的范圍非常廣泛,上自官府,下至民間,到處有他們的蹤跡。他們得到消息后,立即密報皇帝。因此事無大小,皇帝都可以知道。在東廠的堂上,還掛著“朝廷心腹”的大匾。
(1)材料一中的“三司”指什么?

(2)材料二是哪一機構的印章?該機構有何權力?

(3)材料三中的“東廠”是誰設立的?其權力與材料二中機構是否等同?

(4)綜上所述,明初這些皇帝這樣做的根本目的何在?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林西县| 涿州市| 和田市| 防城港市| 阳信县| 白玉县| 航空| 阳信县| 宝山区| 鹿泉市| 北流市| 佳木斯市| 石家庄市| 乐至县| 肥乡县| 宁国市| 恭城| 进贤县| 裕民县| 安吉县| 林周县| 台中县| 阳泉市| 霍林郭勒市| 阳信县| 闽清县| 方正县| 凌源市| 沈阳市| 东乡族自治县| 托里县| 龙口市| 涞源县| 成都市| 乌审旗| 扶沟县| 佛冈县| 同仁县| 周至县| 犍为县| 台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