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2張PPT)第一節 認識結構第1課時我們身邊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結構。這些結構普遍存在于自然界的物體中, 也存在于人類創造的各種物體中。蜂 巢各種各樣的結構——自然界雪 花各種各樣的結構——自然界貝 殼各種各樣的結構——自然界悉尼歌劇院羅浮宮各種各樣的結構——人類創造汽車手機各種各樣的結構——人類創造橋趙州橋海南世紀大橋各種各樣的結構——人類創造什么是結構?廣義上:結構是指事物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結構的各個組成部分稱為構件。想一想:不同的物體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構?荷蘭古典建筑荷蘭現代建筑荷蘭教堂荷蘭雕塑趙州橋洛陽橋海南世紀大橋虎門大橋中國著名橋梁潮流家私對常見的物體進行分析:椅子 橋從力學的角度: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應力的物體形態,結構可以抵抗能引起形狀和大小變化的力。組成結構的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拉力 壓力 扭曲力彎曲力 剪切力組成結構的構件的基本受力形式小結:1、什么是結構2、結構與力蜜蜂2ApiNic4咖氣P6607化WTW JSIWALLCOT^圖山mm分析結構的受力情況時,首先要清楚組成結構的構件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其次要清楚在這些力的作用下,構件能否安全、可靠地工作也就是對構件進行承載能力分析。構件的受力形式多種多樣,基本受力形式有拉力、壓力、剪切力、扭轉力和彎曲力,很多情況下,構件可R能同時受到幾種不同形式的力的作用拉力壓力剪切力彎曲力扭轉力簡易橋梁人坐在椅子上教 案課 題 第1課 認識結構 課 型 新 授本課題教時數:2 本教時為第1教時 備課日期 8 月 30 日教 學目 標 1、通過分析身邊的具體例子,從廣義上和力學的角度上了解結構的涵義。2、培養學生注意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激發他們研究大自然及人類社會中存在的形態各異的結構的興趣。3、知道組成結構的構件主要有那些受力形式,會舉出一些生活中的例子。教 學 重 難 點 及對 策 重點:結構的涵義;結構與力的關系難點:結構的涵義教 學 過 程 設 計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注導入新課三、小結及課堂作業 1、先用2分鐘,提出兩個問題讓學生回憶,然后全班回答: 問題1:什么是技術?人類為滿足自身的需要或愿望,對大自然進行的改造。 問題2: 設計與技術有什么關系?技術的發展離不開發明和革新,而設計是發明和革新的基礎,所以設計是技術的關鍵。2、用4到5分鐘過渡。概括:上學年學習了設計的基本知識,熟悉了設計的一般過程,這一年將進一步學習技術設計的幾個重要思想與方法,包括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舉例:用一些典型的、生活中的例子讓學生對結構、流程、系統和控制有初步的認識,打破其神秘感。3、用5分鐘時間,讓學生觀看他們對身邊存在的各種結構的圖片,引起他們的興趣。然后提出:什么是結構?以身邊的椅、桌子、教學樓、天橋為例進行分析:(1)組成部分不同(2)是有序的搭配和排列結論:從廣義上講,結構是指事物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有序搭配和排列。接著給出構件的概念。4、用15分鐘時間。先提出問題:不同的物體為什么會有不同的結構?讓學生進行思考回答,暫時不給出結論。接著讓學生欣賞各種結構,包括影像和圖片,同時讓學生繼續思考前面的問題。5、用5分鐘分析椅面、橋梁的案例。得出:結構要抵御外力的作用,保持形狀和大小不發生變化。結論:從力學的角度,結構是指可承受一定應力的物體形態,它可以抵御能引起形狀和大小改變的力。6、用5分鐘,介紹組成結構的構件主要的受力形式,包括拉力、壓力、扭曲力、彎曲力和剪切力。先通過課堂演示讓學生對這幾種情況有一個感性認識,然后通過列舉生活中常見的例子加深印象。7、用3分鐘總結:(1)什么是結構?從廣義上和力學的角度上(2)結構與力的關系結構要抵御外力的作用,保持形狀和大小不發生變化。組成結構的構件主要的受力形式,包括拉力、壓力、扭曲力、彎曲力和剪切力。8、布置課本第4頁的“參觀與調查”讓有興趣的同學在課余時間完成。 回憶思考個別回答 開始使用課件上課四、后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1.1.doc 古典建筑.mpg 技術與設計II-1.1.1.ppt 教堂.mpg 現代建筑1.mpg 雕塑.mpg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