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和民族危機加劇第4課洋務運動?(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光緒帝 時間:19世紀60年代-90年代近代化:經濟--工業化;政治---民主化;思想---科學化背景:內憂外患(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1、政治派別:地主階級洋務派政治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目的:強兵富國,維護清王朝的統治。時間:19世紀60年代-19世紀90年代中期3、代表人物:中央:奕?,地方: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左宗棠?4、口號:??自強???、?求富???。5、主要內容(活動):①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軍事工業(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②提出“求富”的口號,創辦一批民用企業(輪船招商局、開平煤礦、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③創辦新式學校(京師同文館是中國第一所新式學堂);培養翻譯和軍事人才;設立翻譯館,翻譯外國科技書籍;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④洋務派開始組建新式洋槍隊,又進行近代海防建設,籌建新式海軍。(在李鴻章的建議下,清政府籌建了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北洋艦隊規模最大.1885年,清政府成立海軍衙門,協調指揮)6、失敗標志: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7、評價洋務運動A洋務運動性質(或地位):洋務運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近代化運動。B洋務運動的積極影響:⑴中國近代化的軍事工業、民用工業、交通運輸業等逐漸發展起來,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產生,⑵對外國資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第一條促進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與洋務派初衷背道而馳,是意外收獲)C洋務運動的結果:它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D洋務運動失敗原因:⑴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⑵其內部的腐敗 ⑶外國勢力的擠壓。 (★失敗的根本原因是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維護和鞏固清政府的統治即沒有觸動封建制度)8、教訓:地主階級洋務派不能領導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9、左宗棠收復新疆(1)背景.19世紀70年代,,中亞浩汗國阿古柏占領新疆大部地區,俄國占領伊犁.(2)過程:左宗棠采用”先北后南,緩進急戰胡方針”重新收復新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建立行省.? 第5課?甲午中日戰爭與“瓜分”中國狂潮時間:1894——1895年1、背景:日本企圖征服朝鮮,侵略中國,稱霸世界;????導火索:1894年朝鮮發生東學黨起義。2、開始標志:豐島海戰:1894年7月25日,日軍突然襲擊中國運兵船結束標志:威海衛戰役,北洋艦隊全軍覆沒.3、主要戰役①平壤戰役:左寶貴力戰身亡。葉志超倉皇出逃。②黃海海戰:鄧世昌壯烈殉國(致遠艦管帶---此日漫揮天下淚,有公足壯海軍威)。③遼東半島戰役:徐邦道孤軍迎敵,日軍制造旅順大屠殺(2萬多人)。④威海衛戰役:丁汝昌自殺殉國,北洋艦隊全軍覆沒。4、結果:簽訂《馬關條約》(1895,李鴻章)①割地: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的附屬島嶼澎湖列島;②賠款:?2億兩白銀;③通商: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④設廠: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與以往條約最大的不同,有利于列強資本輸出,阻礙了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5、影響:使外國侵略勢力進一步深入中國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6、危機加劇:“瓜分”中國狂潮(1)三國干涉還遼事件(德法俄--日):清政府賠償日本3000萬兩白銀;影響: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狂潮(2)“門戶開放”政策的提出(美國,1899年)①主要內容: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經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以及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②評價(實質):反映出美國與其它帝國主義國家在侵略政策上的矛盾。第6課?戊戌變法----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良運動 (光緒帝)??時間:1898年6月-9月(時代背景:中日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的簽訂)政治派別:資產階級維新派(或改良派)代表人物: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政治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制度,實行君主立憲制。根本目的:維護清朝封建統治,救亡圖存,挽救民族危亡序幕:1895年春,康有為、梁啟超公車上書,3、宣傳準備:①嚴復翻譯《天演論》,宣傳“物競天擇”的觀點,介紹西方進化論,是中國西學之第一人,中國近代的啟蒙思想家。②影響最大的報刊是上海的《時務報》和天津的《國聞報》4、運動高潮:百日維新(戊戌變法)①變法開始的標志: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明定國是”詔書,②內容:⑴政治:裁撤冗官冗員,允許官民上書言事;⑵經濟: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最能體現變法性質),發展農、工、商業;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⑶文化教育: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辦新式學堂;⑷軍事:裁減綠營,訓練新式軍隊等③失敗:慈禧太后等發動戊戌政變,囚禁光緒帝,搜捕維新人士,殺害戊戌六君子(譚嗣同、劉光第、林旭、楊銳、楊深秀、康廣仁)。譚嗣同就義前,留下一首絕命詩:“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④作用:思想文化方面產生了廣泛而持久的影響。(戊戌變法在社會上起到了思想啟蒙的作用)。但不可能使中國走上富強道路5、失敗原因:①寄希望于無實權的皇帝;?②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力量強大;③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力量過于單薄,脫離人民群眾。6、戊戌變法的教訓:資產階級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國行不通第7課?抗擊八國聯軍時間:光緒帝 1900-19011、義和團運動①興起原因:由于帝國主義侵略加劇和外國傳教士活動的猖獗②性質:反帝愛國運動。③口號:“扶清滅洋”④失敗客觀原因: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絞殺;主觀原因:農民階級的局限性。⑤影響: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野心.2、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①時間:1900.6.10—1901.9.7 目的:鎮壓義和團運動②成員:英、美、俄、日、法、德、意、奧2000多人③統帥:西摩爾(英國)→瓦德西(德國)④主要戰役:廊坊阻擊戰,天津保衛戰直隸提督聶世成壯烈殉國⑤結果:聯軍攻陷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帝倉皇西逃。八國聯軍在北京燒殺搶掠,(近代史上,西方列強兩次闖進北京分別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⑥“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反映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燒殺搶掠的暴行;“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慈禧太后說的,反映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3、《辛丑條約》的簽訂--1901年,辛丑年①簽字雙方:八國+西、比、荷共11國②主要內容【經濟上】賠款白銀4.5億兩(賠款最多),分39?年還清,本息共計9.8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由帝國主義控制,作為償付賠款之用。【軍事上】清政府拆毀大沽炮臺,允許外國軍隊駐扎在北京到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政治上】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最能體現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外交上】劃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派兵駐守,不準中國人居住。改總理衙門為外務部,?????“班列六部之前”。③影響:是中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地位】從此,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歸類綜合(一)中國是如何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共四步)1、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變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2、第二次鴉片戰爭簽訂《北京條約》,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進一步加深。3、甲午中日戰爭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深淵。(二)近代中國飽受屈辱的原因?(即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原因)答: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清政府腐敗無能;中國的落后;列強的侵略。(三)四次侵華戰爭給中國帶來的惡劣影響?(即四大條約給中國帶來的惡劣影響)答: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給中國社會帶來了深重的災難,加劇了中國社會的矛盾。(四)歷次侵華戰爭中國戰敗的原因?答:腐朽的封建制度和清政府腐敗無能(根本原因);中國經濟軍事的落后。學完侵華史給我們的啟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國恥,增強中國國力,振興中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