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簡單結構的設計》說課稿 嘉積中學 周麗燕 一、教材內容分析本節課是蘇教版<<技術與設計2>>第一單元<<結構與設計>>第三小節《簡單結構的設計》的內容。本章內容總的思路為:認識結構→探析結構→設計結構→欣賞結構。本節內容是對前面知識點的內在提升和應用,側重于通過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深化對知識點特別是穩定性和強度的理解。讓學生經歷一個完整的簡單結構設計過程,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設計中去。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體現技術課程的動手實踐的特點,體現新課程的理念,也培養學生對技術課程的興趣。二、教學目標分析1.知識與技能:熟悉設計一個簡單結構應考慮的主要因素。2.過程與方法:能確定一個簡單對象進行結構設計,并繪制設計圖紙,做出模型或原型。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勇于創新的精神,培養學生樂于和他人合作探究,并從中分享合作樂趣的習慣,提高學生積極客觀地評價結構和不斷優化的意識。三、學習對象分析:通過對《結構與設計》前兩節內容的學習,高二年級的學生已認識結構,知道影響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因素和結構和功能的關系。但是學生難以形成系統的知識,缺乏對結構設計的思考和技術實踐。在進行簡單的結構設計中學生并不能很好地明確主要考慮的因素,而且不能把關于穩定和強度的知識運用到結構設計之中,不能設計優秀的作品。然而處在青春發展期的高二學生已具備一定的知識儲備和動手能力,也具有強烈的創造熱情和創造潛能。動手實踐可以培養學生積極思維、勇于創新的精神,可以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四、教學重點與難點分析教學重點: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教學難點:1)能確定一個簡單對象進行結構設計, 并繪制設計圖,做出模型或原型。2)理解結構設計要滿足一定的設計規范;五、教學策略分析:本節課以報紙架為載體,將《設計的一般過程》的思想運用到本節課的設計中。采取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任務驅動, 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展開討論, 利用所給有限的材料和工具,鼓勵學生多方案解決問題, 然后對多種方案中進行篩選和設計草圖。接著安排二十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小組制作報紙架的模型或原型,比比哪些小組做得好。學生制作好作品后,由各小組代表簡要向觀眾展示介紹作品,由小組之間的學生互相評價并做出結論,教師適當點評。教師做簡單的技術試驗,檢驗報紙架的穩定和強度,從而引導學生理解穩定和強度在結構設計中的應用,由學生總結結構設計的基本因素。本節課主要的創新點是避免過去一味機械搬地授結構設計的主要因素的授課方法,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任務驅動,體驗式教學,教師引導,學生在動手實踐中探索并總結出結構設計的主要因素,加深了對結構穩定性和強度的理解。六、教學資源準備:多媒體教室、若干白紙和筆、報紙架、測重裝置、設計報紙架等材料。七、教學過程1.情境引入,初識報紙架的組成和結構:師:同學們,當你們看到這些精美的報紙架時,自己想不想動手制作一個呢?本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設計一個既實用耐用,又精美的報紙架。(出示各種報紙架的圖片,激發學生的興趣)師:報紙架由哪些部分組成呢?(展示實物報紙架)2、設計環節任務一:請各小組同學展開激烈的討論,根據所給的材料和工作,盡可能多方案解決問題,把你們的設計意圖通過草圖表達出來。任務二:請各小組同學們再對這些方案進行比較,選擇比較好的方案。任務三:請各小組代表把你們的方案送上講臺,我們通過投影儀來展示一下各小組的設計。3、動手實踐環節任務:請各小組同學們利用所給的材料和工具,在二十分鐘的時間,動手制作一個報紙架,我們來比比哪組同學們做得最快最好!請同學們注意操作安全,把握好時間!(教師巡視,個別輔導,強調工具的安全操作,規范使用。在搭配小組時,考慮女生的動手能力較差,可男女搭配。引導學生要進行技術試驗,不斷優化我們的作品。)4、評價、測試和提升環節任務一:請各小組派一個代表給我們展示和簡要介紹一下你們組的作品。任務二:各小組之間的學生互相評價打分,并做出結論,教師引導學生總結結構設計的主要因素,教師出示結構設計的評價表。表揚和獎勵做的好的小組,鼓勵做得不太好的小組。任務三:教師進行簡單的技術試驗測試結構的強度,強調在設計中要把穩定和強度的因素運用到結構設計之中,比如結構的三角形的形狀,提高了結構的強度和穩定性。重視技術試驗,并不斷優化。5、知識建構,適當拓展,回歸重難點知識任務一:同學們,我們再來總結一下,結構設計應考慮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呢?任務二:展示頭飾和蹺蹺板的結構,讓學生思考并回答,不同的設計重點考慮的因素是什么?任務三:展示汶川大地震的一組圖片,同學們,為什么這些房屋沒有倒塌,而前面展示的那些房屋倒塌了呢?引導學生討論思考,得出結論:在結構設計中要注意技術規范,只有技術規范了才能更好地實現結構設計的目標。6、歸納總結,布置課后任務總結知識點,強調我們設計報紙架的過程其實就是根據我們前面講過的設計的一般過程來進行的,在設計中要注意把穩定和強度的知識用到我們的設計中來。課后任務: 請各小組為你們小組的報紙架設計一份產品說明書,每個同學把評價表填好并存入你們產品檔案。課后反思:這節課是以“報紙架”為載體,學生通過試驗并從中探索總結結構設計的主要因素。而不是傳統的教師滿堂灌,理論一大把,學生睡倒一大片。由于學生個人能力有限,我把整個班級分成四組,采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方式。把課堂交給學生,整個課堂教師的講授不足十分鐘。學生當主角,教師當配角,體現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但這種授課方法對教師的要求很高,需要提前做好很多準備,比如要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動手能力、引導方式、材料和工具的準備,特別是課堂組織能力和駕馭課堂的能力。課堂緊湊,內容豐富,但感覺時間稍緊,制作有一定的難度,需要教師合理的引導和學生的配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