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項目設計活動的開端——主題的確定》教學設計基本說明教學內容所屬科目:研究性學習年級:高一年級所用教材出版單位:滬科教出版社(新版)類型:主題活動教學設計學時數:45分鐘活動設計活動背景 通過前面2個課的學習,學生明白“社會類項目設計就是制訂一份可行的活動方案,內容包括:主題、目的、范圍、組織機構、安全措施、實施辦法、活動方式、時間、地點、參與者、經費預算等,其形式是分條塊說明。在項目設計方案中,有依據,符合政策法規,公平;活動目的明確,有現實意義;科學,可行,便于操作。”這一道理。但對什么的主題適合自己的研究缺乏足夠的認識和體驗。活動目標 知識與技能:1.選題的重要性:在項目設計活動中,主題的確定是整個研究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題的選擇、確定,直接決定了項目設計活動開展的發展方向和命運,甚至影響到整個項目的成敗;2.主題確定原則: 可行性(能自己設計并完成)、價值性(可以掌握一些科學概念和科學研究步驟,并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科學性(符合科學原理)、意義性(有趣,能激發我們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安全性(不會傷害生命和破壞環境)、持續性:有較強的可持續性或發展性;創新性:(新穎性,即不墨守陳規,前所未有;獨特性,即不同凡俗、獨出心裁;價值性,即對社會或個人的價值大小進步意義)過程與方法:以學校慶祝教師節為予設話題,組織學生參與交流與討論,獲得“選題的重要性、主題確定原則”等知識和情感體驗。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培養學生關注周圍事物的意識,虛心吸取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培養學生努力做事的態度。活動分析 學生剛剛經歷了第25個教師節的慶祝活動,學生有成功的做法和體驗,也有不切實際的想法和失敗的教訓等,組織學生總結第25個教師節的慶祝活動,引導學生建立立足現實,做適合自己的事情,而學生對“項目設計選擇主題的原則”的體驗是本課時的重點和難點。活動策略 設計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慶祝教師節可以是哪些主題?在今年的教師節慶祝活動中有什么收獲?確定主題注意哪些基本事項?促使學生獲得積極的體驗,積累確定主題的經驗,進而實現本課時的目標。教學過程描述教學環節及時間安排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觀察和考察,以及設計意圖課題導入(3~5分鐘) 復習內容:1.社會類項目設計就是制訂一份可行的活動方案,內容包括:主題、目的、范圍、組織機構、安全措施、實施辦法、活動方式、時間、地點、參與者、經費預算等,其形式是分條塊說明。2.在項目設計方案中,有依據,符合政策法規,公平;活動目的明確,有現實意義;科學,可行,便于操作。 學生傾聽、回憶。 引導學生建立“我具有認真傾聽的良好素質”,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知識準備(5~8分鐘) 教師提問:慶祝教師節可以是哪些主題?組織學生討論,板書學生列舉的話題。然后反問學生:這些主題適合我們嗎?繼續組織學生討論,歸納總結選題的重要性:在項目設計活動中,主題的確定是整個研究過程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步驟,在整個研究性學習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主題的選擇、確定,直接決定了項目設計活動開展的發展方向和命運,甚至影響到整個項目的成敗。 交流與傾聽 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生活、體驗生活。體驗做事不能好高務遠、也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務實創新。如何確定主題(25~30分鐘) 現實案例分析1:教師節期間,同學們是怎么慶祝教師節的?主題是什么?你認為成功的地方有哪些?組織學生討論,引導學生總結經驗教訓。 學生交流與評價 養成敢想敢做的陽剛之氣。現實案例分析2:如果我是班長,明年的教師節我該怎么組織?如果老師或同學們不支持我的做法,我又該怎么辦?組織學生討論,歸納、總結學生的發言,體驗確定主題的要點:可行性(能自己設計并完成)、價值性(可以掌握一些科學概念和科學研究步驟,并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科學性(符合科學原理)、意義性(有趣,能激發我們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安全性(不會傷害生命和破壞環境)、持續性:有較強的可持續性或發展性。 交流與討論 通過分析,促使學生建立正確的做事觀,做適合自己能做的事情。知道創新的要點:新穎性,即不墨守陳規,前所未有;獨特性,即不同凡俗、獨出心裁;價值性,即對社會或個人的價值大小進步意義。案例分析3:如何評價一個方案的好壞?組織學生討論,歸納總結:有依據,符合政策法規,公平;活動目的明確,有現實意義;科學,可行,便于操作 學生同桌交流與討論 養成合作與共享的個性品質,增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課時總結(3~5分鐘) 1.對課堂情況進行小結,表揚好的一方面,指出不足之處。2.知識小結,祥見板書設計。四、板書設計項目設計活動的開端——主題的確定1.慶祝教師節的主題。根據學生的發言,采用星型結構板書學生發言要點。2.選題的重要性。主題的選擇、確定,直接決定了項目設計活動開展的發展方向和命運,甚至影響到整個項目的成敗。做事不能好高務遠、也不能墨守成規,應該務實創新。3.主題確定原則: 可行性(能自己設計并完成)、價值性(可以掌握一些科學概念和科學研究步驟,并有一定的應用價值)、科學性(符合科學原理)、意義性(有趣,能激發我們學習科學的積極性)、安全性(不會傷害生命和破壞環境)、持續性:有較強的可持續性或發展性。4.主題應該具有創新性:(新穎性,即不墨守陳規,前所未有;獨特性,即不同凡俗、獨出心裁;價值性,即對社會或個人的價值大小進步意義)。五、教學反思:這節課在2009年下期使用時,學生因為參加了本人組織的校內教師節慶祝活動,有著太多的感想和體驗。因此,在上課時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和見解的深度都令人感動。在去年的基礎上,改進一些教學方法與內容,讓學生得到教育:學會感恩,而“親其師,信其道”則是另一個令人滿意的結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