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新人教部編版語文九年級上冊23.《三顧茅廬》第1課時教學設計【教學目標】1.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2.學習小說中刻畫人物的方法。3.通過古典小說的學習,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教學重點】1、掌握小說中劉備和諸葛亮的形象特征。2、認識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和諸葛亮的雄才大略。【教學難點】通過劉備的神態、語言和動作描寫,體會劉備訪求賢才的虔誠。【教學時間】2課時【教學過程】第一課時一、新課導入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于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統一大業,于是就有了“三顧茅廬”這一典故。歷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見”這五個字來記載這一過程。而羅貫中則依據這五個字,將其洋洋灑灑地書寫了幾千字。那么,他究竟比歷史的記載多了些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三顧茅廬》,去一探究竟!二、自學檢測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拜謁(yè) 綸巾(guān) 末胄(zhòu) 愧赧(nǎn)傾頹(tuí) 存恤(xù) 殆盡(dài) 疏懶(lǎn)鄙賤(bǐ) 僥幸(jiǎo) 拱立(ɡǒnɡ) 半晌(shǎnɡ) 鶴氅(chǎnɡ) 謬舉(miù) 如雷貫耳(guàn) 頓開茅塞(sè) 迄無所就(qì) 簞食壺漿(dān)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窗外日遲遲:太陽緩慢落山的樣子。未審得入覽否:明白,知道。不勝愧赧:因羞慚而臉紅。屏人促席:靠近。奸臣竊命:篡奪國家權力。而不知存恤:愛惜,體恤。總攬英雄:廣為延攬。惟將軍圖之:考慮。如雷貫耳:形容人的名聲大,也形容聲音巨大。思賢如渴:比喻迫切地想尋求有才德的人。 簞食壺漿: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頓開茅塞: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3.作者鏈接羅貫中(約1330-約1400),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羅貫中生于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作。今存署名由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三遂平妖傳》等。4、《三國演義》《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5、資料助讀(1)劉備(161~223),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2)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6、背景鏈接本文節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當時有宏圖大志的劉備依附于劉表,屯駐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騙,在去曹營前走馬薦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后劉備又遇到司馬徽,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兩人的薦語,更引起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興趣。于是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前兩次去均未遇見,課文講述了劉備第三次去請諸葛亮的經過。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1、視頻朗讀《三顧茅廬》(根據教學需要而定)2、請同學們默讀文章,并說說文本可分為幾個部分,做簡要概括。明確: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過程。因前兩次拜謁不遇,關、張二人頗為惱怒,第三次適逢諸葛亮正在午睡,于是劉備立于廳前等待。這是三顧茅廬中的第三顧。第二部分講諸葛亮醒后,劉備咨以天下之事并邀之出山輔助的過程。二人對話中已經策劃出未來的三分天下局面。這便是著名的“隆中對”部分。也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劉備準備第三次去拜見諸葛亮。第二部分(2-3):劉備與諸葛亮見面的情形。第三部分(4):諸葛亮隨劉備出山。3、劉備前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未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這次他能成功嗎?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明確:能成功。之所以三請能成功靠的是誠心誠意,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師。4、再讀課文,從總體印象上說說你了解到的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明確:劉備:尊重人才。諸葛亮:淡然處世、不慕榮利、雄才大略。四、細讀課文,深層探究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過什么方法來描寫張飛的?張飛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本文寫張飛對表現劉備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確:通過語言、神態描寫的方法, 表現張飛的粗暴和急躁。 用張飛的粗暴和急躁來襯托劉備求賢的真誠和謙恭。? 2、根據文中的人物描寫,概括劉備、關羽、張飛的性格特征。?明確: 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有政治抱負。關羽:穩重、顧全大局。張飛:? 魯莽、直爽。五、課堂小結? 本文用簡練傳神的語言鮮明地刻畫了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物。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知了劉備這一歷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畫出來的呢?請聽下回分解。六、課后作業1、朗讀這篇課文;2、抄寫并積累本課詞語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22張PPT)第一課時《三顧茅廬》語文部編版九年級上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紛爭。劉備胸懷大志,急于尋求人才,輔助自己實現統一大業,于是就有了“三顧茅廬”這一典故。歷史上用了“凡三往,乃見”這五個字來記載這一過程。而羅貫中則依據這五個字,將其洋洋灑灑地書寫了幾千字。那么,他究竟比歷史的記載多了些什么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三顧茅廬》,去一探究竟!1.給下面加點字注音拜謁( ) 綸巾( ) 末胄( ) 愧赧( )傾頹( ) 存恤( ) 殆盡( ) 疏懶( )鄙賤( ) 僥幸( ) 拱立( ) 半晌( ) 鶴氅( ) 謬舉( ) 如雷貫耳( ) 頓開茅塞( ) 迄無所就( ) 簞食壺漿( )yèguānzhòunǎntuíxùdàilǎnbǐjiǎoɡǒnɡshǎnɡchǎnɡmiùguànsèqìdān2.理解課文的重點詞語。窗外日遲遲:未審得入覽否:不勝愧赧:屏人促席:奸臣竊命:而不知存恤:太陽緩慢落山的樣子。明白,知道。因羞慚而臉紅。靠近。篡奪國家權力。愛惜,體恤。總攬英雄:惟將軍圖之:如雷貫耳:思賢如渴:簞食壺漿:頓開茅塞:廣為延攬。考慮。形容人的名聲大,也形容聲音巨大。比喻迫切地想尋求有才德的人。 形容軍隊受到群眾熱烈擁護和歡迎的情況。 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羅貫中(約1330-約1400),山西太原人,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體小說的鼻祖。代表作《三國演義》。羅貫中生于元末社會動亂之時,有自己的政治理想,不茍同于流俗,曾參與反元的起義斗爭。明朝建立之后,專心致力于文學創作。今存署名由羅貫中編著的小說有《隋唐志傳》《殘唐五代史》《三遂平妖傳》等。3.作者鏈接《三國演義》又名《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也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4、《三國演義》(1)劉備(161~223),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史家又稱為先主。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于白帝城,終年63歲,謚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一說太宗),葬惠陵。后世有眾多文藝作品以其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廟為紀念。他為人謙和、禮賢下士,寬以待人,志向遠大,知人善用,素以仁德為世人稱贊。5、資料助讀(2)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瑯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后追謚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并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于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 劉禪追謚其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后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本文節選自名著《三國演義》的第三十八回“定三分隆中決策,戰長江孫氏報仇”,當時有宏圖大志的劉備依附于劉表,屯駐在新野,徐庶被曹操所騙,在去曹營前走馬薦諸葛亮:“有經天緯地之才,蓋天下一人也。”后劉備又遇到司馬徽,司馬徽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可比興周八百年之姜子牙,旺漢四百年之張子房。”兩人的薦語,更引起了劉備拜見諸葛亮的興趣。于是就和關羽、張飛帶著禮物到南陽臥龍崗,去請諸葛亮出山輔佐他。前兩次去均未遇見,課文講述了劉備第三次去請諸葛亮的經過。6、背景鏈接1、視頻朗讀《三顧茅廬》2、請同學們默讀文章,并說說文本可分為幾個部分,做簡要概括。明確:文章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講劉備第三次拜訪諸葛亮的過程。第二部分講諸葛亮醒后,劉備咨以天下之事并邀之出山輔助的過程。也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1):劉備準備第三次去拜見諸葛亮。第二部分(2-3):劉備與諸葛亮見面的情形。第三部分(4):諸葛亮隨劉備出山。3、劉備前兩次去隆中拜訪諸葛亮都未見著,冬去春來,劉備決定第三次去拜訪諸葛亮,這次他能成功嗎?劉備是怎樣打動諸葛亮的?明確:能成功。之所以三請能成功靠的是誠心誠意,第三次來到隆中諸葛亮的茅廬,終于見到了諸葛亮先生,請到了一位智謀過人的軍師。4、再讀課文,從總體印象上說說你了解到的劉備、諸葛亮是什么樣的人?明確:劉備:尊重人才。諸葛亮:淡然處世、不慕榮利、雄才大略。1、在第一部分中,作者通過什么方法來描寫張飛的?張飛具有怎樣的性格特征?本文寫張飛對表現劉備的性格特征有什么作用?? 明確:通過語言、神態描寫的方法, 表現張飛的粗暴和急躁。 用張飛的粗暴和急躁來襯托劉備求賢的真誠和謙恭。? 2、根據文中的人物描寫,概括劉備、關羽、張飛的性格特征。?明確: 劉備:求賢若渴、禮賢下士、有政治抱負。關羽:穩重、顧全大局。張飛:? 魯莽、直爽。 本文用簡練傳神的語言鮮明地刻畫了劉備、關羽、張飛等人物。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初步感知了劉備這一歷史人物的形象,那文中另一個重要人物——諸葛亮的人物形象又是如何刻畫出來的呢?請聽下回分解。1、朗讀這篇課文;2、抄寫并積累本課詞語謝謝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網站 有大把高質量資料?一線教師?一線教研員?歡迎加入21世紀教育網教師合作團隊!!月薪過萬不是夢!!詳情請看: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3.《三顧茅廬》第1課時教學設計.doc 23.《三顧茅廬》第1課時課件.ppt 23.《三顧茅廬》視頻朗讀.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