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 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第5課 安史之亂與唐朝衰亡【知識梳理】(按照平時要求,把相關內容在書上逐頁做好標記)1、安史之亂(23——24頁)1、背景、原因:①唐玄宗追求享樂,任人唯親,朝政日趨腐敗(根本原因)。②各地的節度使集軍權、行政權和財政權于一身,勢力膨脹。中央與地方的力量對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內輕的局面。③安祿山一身兼任范陽等三地的節度使,逐漸擴張勢力。2、時間:755年----763年3、叛亂者:安祿山、史思明(安史之亂)4、概況:(1)從河北南下,攻占洛陽、潼關,逼近長安。(2)唐玄宗逃往四川,太子李亨被擁為帝(唐肅宗)。(3)將鎮守西北地區的精兵悉數內調,并在北方少數民族軍隊的援助下,于763年,叛軍被平定。5、影響:(1)對社會經濟造成極大地破壞,尤其是北方地區遭到浩劫;(2)唐朝的國勢從此由盛轉衰,各種矛盾越來越尖銳。(3)唐朝的中央權力衰微,安史舊將和內地節度使權勢加大,逐漸形成藩鎮割據的局面。二、黃巢起義與唐朝滅亡(24頁)1、原因、背景:(1)唐朝后期,統治腐朽(根本原因),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嚴重,中央無力控制藩鎮。(2)人民賦役繁重;生活困苦,有遇到連年災荒,無以為生。2、過程:起義軍在黃巢的率領下,轉戰南北,攻入長安,建立政權。3、結果:起義被朱溫與其他藩鎮聯合鎮壓4、唐朝滅亡:907年,朱溫建立后梁政權,唐朝至此滅亡三、五代十國的更迭與分立(25頁)1、五代:唐朝滅亡后,在北方黃河流域先后出現的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五個政權。2、十國:南方地區出現的吳、南唐、吳越、前蜀、后蜀、楚、閩、南漢、南平九個政權,加上北方割據太原的北漢。3、實質:五代十國是唐末以來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4、特點:①開國君主都是掌握兵權的武將;②北方政權更迭,政局動蕩不安;南方地區,政局相對穩定,經濟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一定的發展.5、評價、影響:五代十國時期,雖然政權分立,但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和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使統一始終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必然趨勢。【感悟.歸納】(以下問題歸納到23頁上面)1. 分析黃巢起義對唐朝的統治有什么影響?(理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場相當重要的農民起義運動,是唐代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民起義,動搖了唐朝政府的腐朽統治,最終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2. 從唐朝的興盛到衰亡你能得到哪些啟示?(1)成由勤儉敗由奢(2)統治者應勤政愛民,勤儉治國,任人唯賢,嚴懲腐敗,努力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使廣大人民安居樂業。【課堂練習】每人準備一個歷史習題本,答案直接寫到本上一、單項選擇題:2.“春宵苦短日高起,從此君王不早朝”,這是唐玄宗統治后期的寫照。安史之亂爆發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軍事勢力過于強大 B.內地兵力空虛,有機可乘C.安祿山受寵,野心膨脹 D.開元末年以來朝政日趨腐敗2.下面示意圖反映了唐朝由興盛到衰亡的過程,圖中的橫線處應該填寫( )A.黃巢起義 B.貞觀之治 C.開元盛世 D.安史之亂3.下列關于黃巢說法正確的是( )A.建立后梁 B.平定安史之亂C.給唐朝統治以致命的打擊 D.導致了藩鎮割據局面的形成4.唐朝,中國歷史上統一時間最長,國力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其滅亡的標志是( )A.安史之亂爆發 B. 安史之亂結束 C.藩鎮割據局面形成 D. 朱溫建立后梁5.抓住關鍵詞是學習歷史的主要手段之—。關鍵詞“907年”、“朱溫”、 “唐朝滅亡”反映的主題是( )A.開元盛世 B.安史之亂 C .黃巢起義 D.后梁建立6、唐朝滅亡以后,進入的分裂時期是( )A.春秋戰國 B.魏晉南北朝 C.五代十國 D.遼宋夏金7.五代十國的分裂割據局面,實質上是( )A.唐末藩鎮割據的延續和擴大 B.豪強地主勢力發展的結果C.統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斗爭 D.漢族政權與少數民族政權的并立8.從表面上看,五代十國是我國歷史上一個混亂、動蕩和黑暗的歷史時期,實際上,這一時期一直都存在著統一的因素,而且還在不斷地增長。統一的因素包括( )①藩鎮割據局面的延續 ②長期政治統一的歷史影響 ③各地經濟發展的密切聯系 ④人民對統一的渴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二、組合列舉題:寫出與下列敘述對應的內容1.唐朝歷史上兩個著名的盛世局面——2.發動安史之亂的兩名叛將——3.唐朝國勢由盛轉衰的標志——4.安史之亂后形成的政治局面——5.給唐朝統治以致命打擊的農民起義——6.五代時期的第一位皇帝——7.唐朝滅亡后中國歷史進入的時期——七下5課 課堂練習答案一、單項選擇題:1.D 2.D 3.C 4.D 5.D 6.C 7.A 8.B二、組合列舉題:寫出與下列敘述對應的內容1.貞觀之治、開元盛世2.安祿山、史思明3.安史之亂4.藩鎮割據5.黃巢起義6.朱溫7.五代十國時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