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經濟生活專題四 個人收入的分配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經濟生活專題四 個人收入的分配

資源簡介

經濟生活專題四 個人收入的分配
【新課標要求】
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以“如何從收入分配中品味獲得感”為議題,探究實現共同富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意義和途徑??刹殚喗y計部門的資料,或通過走訪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屬于初次分配,哪些屬于再分配,或統計家庭收入中來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況??烧{研不同類型企業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討論如何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可走訪當地財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居民等,評析政府運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
【體系構建】
【考情分析】
年份
題型
設置情境
核心素養
2015山東文綜25
選擇題
提高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
政治認同:明確醫療財政補貼標準提高的影響,增強對國家政策
2014山東文綜24
選擇題
實行糧食種植補貼政策
科學精神:實行糧食種植補貼政策的意義
2011山東文綜17
選擇題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政治認同:明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意義,增強對國家分配制度的認同
2010山東文綜18
選擇題
維護社會公正和諧
科學精神:維護收入分配公平,明確收入分配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構建的意義
從考查內容上看,本專題的高頻考點:我國的分配制度、各種分配方式、效率與公平、關注社會公平。
從考查形式上看,關注社會公平常常與第四單元中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等內容綜合考查。
【核心考點突破】
核心考點一:我國的分配制度
一、真題體驗
1.(2018·全國卷Ⅲ·T14)中央《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提出,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叭龣喾种谩备母飳ν七M農業現代化的影響路徑是
①實現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 ②促進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 ③提高農業生產率 ④明晰土地產權關系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2.(2018·天津文綜·T9)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①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萬
③經濟年均增速超過7% ④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超過50%
以上成就的傳導路徑是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3.(2016?天津文綜?T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強調,要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實施股權激勵方式
A.是我國分配制度的重大變革 B.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體現
C.是我國按勞分配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D.保障了科研人員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4.(2015·江蘇)據統計,2014年全國居民新增財產性收入40%來自房地產,17%來白銀行理財,16%來自存款,12%來自股票,其他來自信托、基金、保險等。對該經濟現象的正確解讀是 ①體現按生產要素分配?②居民投資風險不斷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財產配置趨向多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4·天津)河北省饒陽縣的程秀把自己的4畝地入股流轉給某民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和員工。程秀說:“除了每畝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節前又領了15%的分紅,加上每月工資1200元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她的收入
①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 ③屬于按勞分配??④受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2019·北京卷,39)(11分)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知識產權大國。我國對發明專利進行保護并設置了保護期限。有同學提出疑問:技術不像蘋果,一個蘋果我吃完了你就不能享用了,技術卻不一樣,一個人使用一項技術的同時并不會妨礙他人使用,技術共享看起來對大家都有利。那么,為什么要對專利進行保護?而且既然保護,為什么不是永久保護而要設置保護期限?
參考資料包的內容,針對這位同學的疑問,從經濟角度談談你的認識。
二、核心知識整合
1.我國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我國的分配制度: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為什么?我國收入分配方式的決定因素: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
(1)決定因素: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
(2)基本內容和要求:①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4)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人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面獲的剝前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注意:在公有制經濟中既有按勞分配又有按要素分配,但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要素分配: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參與收入分配。
(2)意義: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這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進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發展。
發展。
4.補充新教材內容——居民收入的種類
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
從個人獲取收人的途徑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人,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
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人,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經營性收入:比如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
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
5.新教材補充——要弘揚勞動精神意義:
(1)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
(2)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3)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
易錯易混
1.公有制經濟范圍內的一切分配都屬于按勞分配
2.農村土地轉讓收入屬于按勞分配
3.(2019·6月浙江學考)在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2017全國Ⅲ卷,14②)促進就業是我國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5.(2016浙江卷,25D)按土地要素貢獻分配成為農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6.(2016天津卷,6O)實施股權激勵方式是我國按勞分配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核心考點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一、真題體驗
1.(2015·山東)國務院決定,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選項中,對國務院的這一決定理解正確的是
A.提高醫療補助標準,優化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
B.健全初次分配機制,協調國家與個人的利益關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D.增加貨幣供應量,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
2.(2014 山東 高考)24.2004~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11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堅持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政策。這些補貼政策的實行有利于( )
A.縮小收入差距,實行城鄉居民同步富裕 B.提高糧食市場價格,擴大糧食種植規模
C.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 D.增加種糧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3.(2011年山東)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是山東省“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
①提高經濟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實現農產品政府定價政策,提高農民收入 ④增加貨幣發行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0山東)18.為了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我們應
A.初次分配中解決好效率問題,再分配中解決好公平問題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格局
C.統籌城鄉發展,將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農村工作上來
D.發揮市場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礎作用,合理拉開收人差距
5.(2015·廣東卷·25)基尼系數是判斷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該系數介于0~1之間,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國際上通常把0.40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2010~2014年,中國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數分別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對比下圖,不考慮各國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的差異,可以推斷出
2010年部分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
①近年來,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且高于圖中發達國家 
②法國收入再分配政策對貧富差距的調整效果比英國更明顯 
③中國應運用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強化再分配功能 
④發達國家依賴以市場為主導的收入分配機制實現社會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2·課標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1978年我國職工工資總額為568.9億元,2009年達到40 288.2億元;職工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材料 在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收入分配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
2009年,我國的最低工資是我國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為58%;我國最低工資是我國平均工資的21%,世界平均為50%。
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別如圖1、圖2所示。

——摘編自2011年3月7日《經濟觀察報》
根據材料概括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經濟生活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
核心知識整合
1.分配公平
(1)含義: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對平等(人們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原因: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同富裕的體現,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進和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
(3)措施: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尽皟蓚€同步”】
(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公益事業。
④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人者收人,調節過高收人,取締非法收入。
⑤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必須堅持消除貧因。
【知識拓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進行的,企業是初次分配的主體。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國民收入經初次分配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以稅金形式上繳國家,形成國家財政收入,由國家統籌安排,在全社會范圍內使用;一部分以企業基金的形式留歸企業,由企業支配,用于發展生產等;一部分以工資形式分配給勞動者個人,由勞動者個人支配和使用。
2.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由政府對國家集中的財政收入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再次分配,即政府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過稅收、財政支出、轉移支付等形式調節物質生產部門與非物質生產部門之間、城鄉之間、地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關系,以保障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知識拓展】——轉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級政府之間為解決財政失衡而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轉移財政資金的活動,是用以補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種無償支出,是政府財政資金的單方面的無償轉移,體現的是非市場性的分配關系。轉移支付是政府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公平。
【知識拓展】——基尼系數
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它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的基尼系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6以上時,則表示收入差距很大。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
2.效率與公平
(1)含義:效率是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程度。追求效率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關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3)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①既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③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易錯易混
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3.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等富裕
4.2016江蘇卷,9②發展分享經濟有助于縮小我國收入分配差距。
【熱點預測】
2020年高考命題可能結合我國扶貧政策、共享發展理念等,考查關注社會公平的意義、措施等,在選擇題中注意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
考向一:收入分配方式
1.(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通知,對專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員兼職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紅、科研人員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規定。為落實這些激勵性規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勞動要素分配 B.按資本要素分配 C.按技術要素分配 D.按慣例要素分配
2.(2014·四川高考)M村在確認村民的土地經營權等權屬后,將1 000畝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T公司,用于種植蔬菜和花卉,每戶村民按850斤大米(約1 400元)/畝·年的標準領取租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村民獲得租金是因為土地與資本和勞動結合創造了價值 
②土地所有權在土地向專業公司流轉后仍歸每戶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所獲收入屬于非農業勞動
④土地經營權流轉能使市場有效發揮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社會公平的舉措
1.(2019·江蘇卷,12)為加強癌癥、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2018年我國將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2019年又對21個罕見病藥品給予增值稅優惠,同時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材料表明
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得到較大提高 ②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 
③我國公民民主權利有切實物質保障 ④再分配是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9·(海南卷.2)圖1反映某國2014~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
圖1有利于促成上述變化的舉措是
①提高個人所得稅稅率??????????②減少社會養老金的財政轉移支付
③加強職工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 ④加大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材料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材料二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7000萬,研發人員超過500萬人。然而,過去,科技成果更多只能與學術掛上鉤,高高在上的產品很難與市場接軌。近年來一系列體制機制以及人才方面的改革,包括完善科研成果轉化獎補政策等,逐漸為高校科研成果松綁,讓這些成果更多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2016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長速度達到10.2%,占GDP比重12.1%,比2015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各類高端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猶如巨大的磁場,正源源不斷地吸引各類創新資源集聚。
結合材料一,運用收入與分配的知識,說明如何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2)結合材料二,從分配的角度說明我國應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經濟生活專題四 個人收入的分配
【新課標要求】
了解我國個人收入的方式與合法途徑,解釋個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評析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收入分配與社會保障政策,列舉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的措施。
?◆以“如何從收入分配中品味獲得感”為議題,探究實現共同富裕、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的意義和途徑??刹殚喗y計部門的資料,或通過走訪政府有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了解哪些收入形式屬于初次分配,哪些屬于再分配,或統計家庭收入中來自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情況。可調研不同類型企業按勞分配和按要素分配的方式,討論如何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可走訪當地財政部門、社會保障部門、居民等,評析政府運用再分配手段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舉措。
【體系構建】
【考情分析】
年份
題型
設置情境
核心素養
2015山東文綜25
選擇題
提高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
政治認同:明確醫療財政補貼標準提高的影響,增強對國家政策
2014山東文綜24
選擇題
實行糧食種植補貼政策
科學精神:實行糧食種植補貼政策的意義
2011山東文綜17
選擇題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政治認同:明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意義,增強對國家分配制度的認同
2010山東文綜18
選擇題
維護社會公正和諧
科學精神:維護收入分配公平,明確收入分配對于構建和諧社會構建的意義
從考查內容上看,本專題的高頻考點:我國的分配制度、各種分配方式、效率與公平、關注社會公平。
從考查形式上看,關注社會公平常常與第四單元中國家宏觀調控的手段等內容綜合考查。
【核心考點突破】
核心考點一:我國的分配制度
一、真題體驗
1.(2018·全國卷Ⅲ·T14)中央《關于完善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辦法的意見》提出,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分置并行。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三權分置”改革對推進農業現代化的影響路徑是
①實現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 ②促進土地經營權合理流轉 ③提高農業生產率 ④明晰土地產權關系
A.①→②→④→③ B.③→④→②→① C.④→②→①→③ D.④→①→②→③
2.(2018·天津文綜·T9)黨的十八大以來的五年,面對極其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砥礪前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
①貧困人口減少6800多萬 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9000多萬
③經濟年均增速超過7% ④第三產業占GDP比重超過50%
以上成就的傳導路徑是
A.①—②—③ B.③—②—④ C.③—②—① D.④—①—③
3.(2016?天津文綜?T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強調,要鼓勵各類企業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新積極性。實施股權激勵方式
A.是我國分配制度的重大變革 B.是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體現
C.是我國按勞分配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D.保障了科研人員在企業發展中的主體地位
4.(2015·江蘇)據統計,2014年全國居民新增財產性收入40%來自房地產,17%來白銀行理財,16%來自存款,12%來自股票,其他來自信托、基金、保險等。對該經濟現象的正確解讀是 ①體現按生產要素分配?②居民投資風險不斷降低 ③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④居民財產配置趨向多元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5.(2014·天津)河北省饒陽縣的程秀把自己的4畝地入股流轉給某民營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成為該公司的股東和員工。程秀說:“除了每畝每年保底租金800元外,我春節前又領了15%的分紅,加上每月工資1200元一年下來能掙兩萬多?!彼氖杖?br/>①屬于按生產要素分配 ?②受公司經營狀況的影響 ③屬于按勞分配??④受股票價格波動的影響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6.(2019·北京卷,39)(11分)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連續8年位居世界第一,已經成為國際公認的知識產權大國。
我國對發明專利進行保護并設置了保護期限。有同學提出疑問:技術不像蘋果,一個蘋果我吃完了你就不能享用了,技術卻不一樣,一個人使用一項技術的同時并不會妨礙他人使用,技術共享看起來對大家都有利。那么,為什么要對專利進行保護?而且既然保護,為什么不是永久保護而要設置保護期限?
參考資料包的內容,針對這位同學的疑問,從經濟角度談談你的認識。
.解析:通過分析材料可以看出學生有兩個疑問,第一個疑問是為什么要對專利進行保護,第二個疑問是為什么要設置保護期限?;卮鸬谝粋€疑問時,可以結合材料,聯系教材知識“發展生產的意義”中的“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以及“市場秩序”中的“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從“保護知識產權的意義”角度來考慮;回答第二個疑問時,要從“利于市場競爭、激勵創新”角度來考慮。
答案:專利保護制度可以保護知識產權,使得專利所有者可以通過專利授權獲得收益,激勵創新,增加侵權成本,抑制假冒商品生產,維護市場秩序,創造良好營商環境。設置保護期限,可以避免技術的過度壟斷,鼓勵適度競爭,在專利的社會效益和發明者的創新激勵之間達到平衡。
二、核心知識整合
1.我國的分配制度
(1)是什么?我國的分配制度: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2)為什么?我國收入分配方式的決定因素:生產資料所有制決定分配方式。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實行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這就決定了我國現階段必須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按勞分配
(1)決定因素: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是由生產資料公有制決定的。
(2)基本內容和要求:①有勞動能力的社會成員必須參加勞動,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勞動者提供的勞動(包括勞動數量和質量)為尺度對個人進行分配,多勞多得、少勞少得。
(3)實行按勞分配,是由一定的經濟條件決定的。生產資料公有制是實行按配的前提;社會主義公有制條件下的生產力發展水平,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物質基礎;社會主義條件下人們勞動的性質和特點,是實行按勞分配的直接原因。
(4)實行按勞分配的意義:①實行按勞分配,勞動者的個人收人與其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助于充分分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激勵勞動者努力學習科學技術、提高勞動技能,促進社會生產的發展。
②實行按勞分配是對人類以往幾千年來不勞面獲的剝前制度的根本否定,體現了勞動者共同勞動、平等分配的社會地位。
注意:在公有制經濟中既有按勞分配又有按要素分配,但按勞分配只存在于公有制經濟中。
多種分配方式并存
(1)按要素分配:勞動、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要素參與收入分配。
(2)意義:生產要素參與分配,是對市場經濟條件下各種生產要素所有權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確認,體現國家對公民權利的尊重,對勞動、知識、人才、創造的尊重,有利于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這有利于讓一切要素的活力競相進發,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增加居民收入,推動資源優化配置,促進經濟
發展。
4.補充新教材內容——居民收入的種類
我國現階段的個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國居民收入來源多樣化。
從個人獲取收人的途徑看,居民收入主要包括勞動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
勞動性收入:是指通過勞動所獲得的收人,包括工資、獎金、津貼等。
財產性收入:是指通過自己所擁有的各類財產獲得的收人,包括銀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
經營性收入:比如生產經營活動所獲得的收入。
轉移性收入:指國家、單位、社會團體對住戶的住戶之間的經常性收入轉移,包括養老金、社會救濟和補助、政策性生產補貼。
5.新教材補充——要弘揚勞動精神意義:
(1)勞動是財富的源泉,我們獲取的任何收入歸根結底都來自勞動創造。
(2)要弘揚勞動精神,崇尚勞動、尊重勞動,牢固樹立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的觀念。
(3)要鼓勵全體勞動者通過辛勤勞動、誠實勞動、創造性勞動致富。
易錯易混
1.公有制經濟范圍內的一切分配都屬于按勞分配
分析按勞分配主要是指公有制經濟范國內的勞動所得,包括工資、獎金和津貼等,公有制經濟范圍內通過資本技術入股等形式獲得收入屬于按要素分配。
2.農村土地轉讓收入屬于按勞分配
分析農村土地轉讓是將土地作為生產要素參與相關生產。農民通過出讓土地的使用權而獲得的收入,屬于按要分配,不屬于按勞分配。
3.(2019·6月浙江學考)在社會主義社會,實行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4.(2017全國Ⅲ卷,14②)促進就業是我國分配制度的基本要求
點撥:就業不屬于社會再生產中的分配過程。
5.(2016浙江卷,25D)按土地要素貢獻分配成為農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點撥:我國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集體經濟是農村的主要經濟形式,按勞分配是農村分配的主要方式。
6.(2016天津卷,6O)實施股權激勵方式是我國按勞分配制度的完善與發展。
點撥:實施股權激勵方式屬于生產要素參與分配,不是按勞分配。
核心考點二:收入分配與社會公平
一、真題體驗
1.(2015·山東)國務院決定,2015年我國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由2014年的每人每年320元提高到380元,下列選項中,對國務院的這一決定理解正確的是
A.提高醫療補助標準,優化城鄉居民的消費結構 B.健全初次分配機制,協調國家與個人的利益關系
C.加大再分配力度,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D.增加貨幣供應量,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籌資水平
2.(2014 山東 高考)24.2004~2014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連續11年發布以“三農”為主題的中央一號文件,堅持實行種糧農民直接補貼、良種補貼等政策。這些補貼政策的實行有利于( )
A.縮小收入差距,實行城鄉居民同步富裕 B.提高糧食市場價格,擴大糧食種植規模
C.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保障農民的基本生活 D.增加種糧農民收入,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
3.(2011年山東)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0%,爭取農民收入實現更高增幅”是山東省“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要求
①提高經濟效率,實現國民經濟健康發展 ②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
③實現農產品政府定價政策,提高農民收入 ④增加貨幣發行量,支持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2010山東)18.為了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我們應
A.初次分配中解決好效率問題,再分配中解決好公平問題
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個人收入分配格局
C.統籌城鄉發展,將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農村工作上來
D.發揮市場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礎作用,合理拉開收人差距
5.(2015·廣東卷·25)基尼系數是判斷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程度的指標。該系數介于0~1之間,值越小,表明收入分配越平均;反之,表明收入差距越大。國際上通常把0.40作為貧富差距的警戒線。2010~2014年,中國收入再分配后的基尼系數分別為0.481、0.477、0.474、0.473和0.469。對比下圖,不考慮各國發展階段和發展水平的差異,可以推斷出
2010年部分發達國家的基尼系數
①近年來,中國的貧富差距越來越大且高于圖中發達國家 
②法國收入再分配政策對貧富差距的調整效果比英國更明顯 
③中國應運用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強化再分配功能 
④發達國家依賴以市場為主導的收入分配機制實現社會公平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6.(2012·課標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1978年我國職工工資總額為568.9億元,2009年達到40 288.2億元;職工平均工資由1978年的615元增加到2009年的32 736元。
材料 在我國居民收入不斷增加的同時,收入分配中的一些問題也逐步顯現出來。
2009年,我國的最低工資是我國人均GDP的25%,世界平均為58%;我國最低工資是我國平均工資的21%,世界平均為50%。
我國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再分配中的比重分別如圖1、圖2所示。

——摘編自2011年3月7日《經濟觀察報》
根據材料概括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并結合經濟生活知識提出解決問題的政策建議。
【答案】
問題: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最低工資在人均GDP中占比低,在平均工資中占比低,最低工資水平偏低。居民所得在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占比呈減少趨勢,政府和企業所得占比呈增加趨勢,國民收入分配結構不合理。
對策: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建立職工工資和居民收入的正常增長機制;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機制,促進社會公平。
【解析】
本題分兩小問,回答第二小問,要從第一小問所揭示的問題入手,學生易因沒有注意這些而失分。回答第一小問,首先應明確圖1 、圖2的主旨在于說明我國政府、企業和居民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的占比;其次通過縱比看到各項指標的變化趨勢,通過橫比看清不同主體收入占比的差異;再次結合上下文,通過與世界平均水平對比對各項指標進行定性分析;最后就可以輕松回答我國國民收入分配中存在的問題?;卮鸬诙枺⒁鈴牡谝恍査沂镜膯栴}入手,主要關注居民收入、勞動報酬、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措施,并明確這些措施都是在促進社會公平。
核心知識整合
1.分配公平
(1)含義:分配公平要求收入分配相對平等(人們的收入差距不能過大,保證人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原因:分配公平是社會公平的基本內容,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共同富裕的體現,有利于提高效率和促進和諧。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實現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為此,必須完善個人收入分配,理順國家、企業和個人三者的收入分配關系。
(3)措施: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在初次分配方面,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促進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在再分配方面,要完善以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調節機制。
(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尽皟蓚€同步”】
(重視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等公益事業。
④完善個人收入分配,要規范收入分配秩序,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人者收人,調節過高收人,取締非法收入。
⑤完善個人收入分配,必須堅持消除貧因。
【知識拓展】——初次分配和再分配
1.國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是在直接創造國民收入的物質生產部門進行的,企業是初次分配的主體。物質生產部門創造的國民收入經初次分配分為三部分:一部分以稅金形式上繳國家,形成國家財政收入,由國家統籌安排,在全社會范圍內使用;一部分以企業基金的形式留歸企業,由企業支配,用于發展生產等;一部分以工資形式分配給勞動者個人,由勞動者個人支配和使用。
2.國民收入的再分配是在初次分配的基礎上,由政府對國家集中的財政收入在全社會范圍內進行再次分配,即政府以社會管理者的身份,主要通過稅收、財政支出、轉移支付等形式調節物質生產部門與非物質生產部門之間、城鄉之間、地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的收入關系,以保障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保障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水平。
【知識拓展】——轉移支付主要是指各級政府之間為解決財政失衡而通過一定的形式和途徑轉移財政資金的活動,是用以補充公共物品而提供的一種無償支出,是政府財政資金的單方面的無償轉移,體現的是非市場性的分配關系。轉移支付是政府再分配的重要手段,在兼顧效率和公平的同時要更加注重公平。
【知識拓展】——基尼系數
是國際上用來綜合考察居民內部收入分配差異狀況的一個重要分析指標。它是比例數值,在0和1之間,越接近0就表明收入分配越是趨向平等,反之,收入分配越是趨向不平等。按照國際一般標準,0.4以上的基尼系數表示收入差距較大,當基尼系數達到0.6以上時,則表示收入差距很大。一般發達國家的基尼指數在0.24到0.36之間。
2.效率與公平
(1)含義:效率是產出與投入的比率,表示資源有效利用程度。追求效率有利于資源的節約和社會財富的增加,是人類經濟活動追求的基本目標之一。
(2)關系:二者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質前提,公平是提高經濟效率的保證。二者又存在矛盾,效率與公平分別強調不同的方面。
(3)要求: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顧效率與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進公平。①既要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又要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之內,使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②既要反對平均主義,又要防止收入懸殊。③既要落實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獻精神;在鼓勵人們創業致富的同時,倡導回報社會和先富幫后富,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易錯易混
1.收入分配公平就是要消除收入差距
分析收入分配公平強調相對的公平,而不是絕對的公平,即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
2.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 )
3.共同富裕就是同步、同等富裕
分析實現共同富裕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但共同富裕不等于同步、同等富裕。我國生產力水平比較低,地區發展不平衡,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然后先富帶動和幫助后富,是實現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
4.2016江蘇卷,9②發展分享經濟有助于縮小我國收入分配差距。
點撥:我國收入分配中兼顧效率與公平,但具體到某項政策和措施可能會偏重其中某個方面。分享經濟的主要功能是提高效率。
【熱點預測】
2020年高考命題可能結合我國扶貧政策、共享發展理念等,考查關注社會公平的意義、措施等,在選擇題中注意不同的收入分配方式。
考向一:收入分配方式
1.(2016年高考上海卷13).2016年4月,國務院印發通知,對專利成果收益分配、科研人員兼職收入、科研成果入股分紅、科研人員成立公司等方面作出規定。為落實這些激勵性規定,最需要完善的分配方式是
A.按勞動要素分配 B.按資本要素分配 C.按技術要素分配 D.按慣例要素分配
2.(2014·四川高考)M村在確認村民的土地經營權等權屬后,將1 000畝土地的經營權流轉給T公司,用于種植蔬菜和花卉,每戶村民按850斤大米(約1 400元)/畝·年的標準領取租金。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
①村民獲得租金是因為土地與資本和勞動結合創造了價值 
②土地所有權在土地向專業公司流轉后仍歸每戶村民所有 
③村民通過土地經營權流轉所獲收入屬于非農業勞動
④土地經營權流轉能使市場有效發揮配置土地資源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考向二:社會公平的舉措
1.(2019·江蘇卷,12)為加強癌癥、罕見病等重大疾病防治,進一步減輕大病患者、困難群眾醫療負擔,2018年我國將17種抗癌藥納入醫保目錄,2019年又對21個罕見病藥品給予增值稅優惠,同時降低并統一大病保險起付線,報銷比例由50%提高到60%。材料表明
①城鄉居民的實際收入得到較大提高?、谖覈鴪猿忠匀嗣駷橹行牡陌l展理念 
③我國公民民主權利有切實物質保障?、茉俜峙涫谴龠M社會公平的重要舉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9·(海南卷.2)圖1反映某國2014~2018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變化。
圖1有利于促成上述變化的舉措是
①提高個人所得稅稅率??????????②減少社會養老金的財政轉移支付
③加強職工技能培訓,提高企業勞動生產率 ④加大勞動報酬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比重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3.材料一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共享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增進人民團結,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
材料二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過7000萬,研發人員超過500萬人。然而,過去,科技成果更多只能與學術掛上鉤,高高在上的產品很難與市場接軌。近年來一系列體制機制以及人才方面的改革,包括完善科研成果轉化獎補政策等,逐漸為高??蒲谐晒山墸屵@些成果更多地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生產力。2016年上半年高技術產業增長速度達到10.2%,占GDP比重12.1%,比2015年同期提高0.7個百分點。各類高端產學研協同創新平臺,猶如巨大的磁場,正源源不斷地吸引各類創新資源集聚。
(1)結合材料一,運用收入與分配的知識,說明如何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
(2)結合材料二,從分配的角度說明我國應如何將科研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
【答案】
(1)①堅持和完善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②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健全再分配調節機制,著力解決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的問題。③在收入分配中兼顧效率與公平,在提高效率促進經濟發展的同時,將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圍內,使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④發揮國家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①健全技術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尊重知識、人才和創造。②增加科技成果轉化的財政投入,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物質保障。③對科技成果轉化獲得的收入實行降低稅率或者減稅等稅收優惠政策。
【解析】
(1)讓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從收入與分配角度講,就是要促進收入分配的公平和發揮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中的作用。另外,促進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應注意從初次分配、再分配、效率與公平的關系方面綜合作答。(2)本題為措施類試題,答題時注意設問限定“從分配的角度說明”,因此,要針對材料中的具體問題和做法寫出相關措施。如,由材料中的關鍵信息“體制機制以及人才方面的改革,包括完善科研成果轉化獎補政策等,逐漸為高??蒲谐晒山墶笨陕撓氲綀猿稚a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制度,調動勞動者的積極性及財政的作用和稅收的作用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漯河市| 江川县| 孟津县| 平昌县| 台南县| 莎车县| 潮安县| 时尚| 怀集县| 虹口区| 内江市| 临城县| 武义县| 天峨县| 清新县| 青岛市| 新田县| 瓦房店市| 海宁市| 红桥区| 奉节县| 丹阳市| 定日县| 湖口县| 大荔县| 科技| 广宁县| 梁平县| 威远县| 永靖县| 吕梁市| 枣强县| 新营市| 东乡族自治县| 德江县| 阳新县| 普陀区| 永州市| 馆陶县| 田东县| 庆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