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備戰高考熱點 : 從全球攜手抗疫情看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與公眾參與背景材料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與世界衛生組織以多地視頻連線的形式,共同舉辦了一場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國經驗國際通報會。會議期間,中方專家深入解讀最新版新冠肺炎防控方案和診療方案,一些國家和國際組織代表發言積極評價中國疫情防控成效,希望從中借鑒經驗做法,更好應對這一全球公共衛生挑戰。截至3月19日,全球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國家和地區已達166個,確診病例累計突破20萬例。針對疫情的傳播嚴重程度和部分國家防控力度不夠的現狀,世界衛生組織發出警示,呼吁國際社會充分利用中國爭取來的“機會窗口”。除了嚴格的防控舉措,世界各國還需有效開展聯防聯控、疫情監測、信息共享、醫療援助等國際合作,進而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合力。熱點解讀以疫情背景,以區域地理為載體,考查際合作的原因、公共衛生和環境管理中加強國際合作的必要性、中國參與國際合作的主要形式、中國履行國際公約和國際合作情況、公眾參與在環境管理中的重要性等。考點鏈接1.國際合作的原因。①許多環境問題是多個國家共同影響的結果。②有些環境問題在性質上具有普遍性和共同性。如全球氣候變暖、臭氧層破壞、生物多樣性減少等。③有些國家和地區的環境問題具有跨國、跨地區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如酸雨區的擴展、海洋污染、有毒化學品和危險廢物越境轉移等。④根據公平的原則,造成全球環境污染份額大的國家應承擔更大的責任。2.國際合作的層次:聯合國三次環境與發展會議是國際最高層次的環境合作。3.中國認真履行國際公約和國際合作(1)中國環境管理的國際定位:中國在國際環境舞臺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國際環境與發展領域中發揮了建設性的作用。(2)具體成果。①批準了《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京都議定書》等一系列環境公約和議定書。②中國是歷屆聯合國環境署理事國,積極開拓雙邊環境合作新領域。在環境保護領域與很多國家開展合作項目。③參與國際合作的項目:我國已與10個國家和地區,在環境保護領域總共開展了百余個合作項目。合作領域包括水資源研究與保護、大氣質量研究與保護、有害廢棄物研究與管理、動植物研究與保護、環境宣傳教育、環保技術合作等。簽署環境公約和議定書《關于消耗臭氧層物質的蒙特利爾議定書》《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生物多樣性公約》《關于控制危險廢物越境轉移及其處置的巴塞爾公約》《京都議定書》等努力履行國際公約簽署文件截至2003年3月,我國已與32個國家簽署了有關環境保護的備忘錄、行動計劃、公報、聲明、議定書文件53份合作項目與挪威、德國、加拿大、韓國、意大利、美國、荷蘭、澳大利亞、日本及歐盟等國家和地區開展了百余個合作項目合作領域水資源研究與保護、大氣質量研究與保護、有害廢棄物研究與管理、動植物研究與保護、環境宣傳教育、環保技術合作等意義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在環境保護領域,不僅有改造國際公約和進行國際合作的責任和義務,而且在解決我國嚴重的環境問題方面有尋求國際合作的必要性4.環境管理中國際合作的必要性環境污染沒有國界,許多環境污染事件超越本國國界,甚至影響全球。造成污染的國家應當根據形成污染的份額承擔其消除影響的責任。因此,環境管理必須進行國際合作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要性表現及原因環境問題的綜合性、復雜性的特點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整體,自然的變化過程和相互影響不受國界和地區界限的限制。世界經濟和國際社會已成為相互依存的整體由不同國家組成的國際社會存在著很多利益的沖突主要是由于各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歷史等方面的原因造成的。這些利益的沖突會妨礙各國在國際環保領域中的協調行動國際合作是國際環境立法和國際環境法實施的必要條件所有國際環境法律文件的形成過程都是國際合作或經過斗爭達到合作的過程。只有各國合作,才能克服利益沖突和政治、司法制度等方面的差異,才能制定出表現為各國協調意志的國際環境法規則,并有效實施國際環境法5.中國參與環境管理國際合作的主要方式6.發達國家在國際環保合作中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發達國家從產業革命到現在,大量使用煤炭、石油及其制品,使地球環境受到巨大破壞和污染;從發展中國家掠奪了大量的自然資源,又將許多污染環境的產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如目前全球所面對的溫室效應,主要是由發達工業國造成的。發達國家已從工業化中獲益,且繼續消耗大量自然資源和能源,目前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是地球環境不斷惡化的主要原因;且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和經濟剛剛起步,資金和技術能力不足,應該十分注意經濟增長與環境的協調,治理工業化對環境的破壞和污染。7.公共環境衛生管理的公眾參與民間環境保護組織(1)主要優勢①擁有專業的知識、技術及調查能力。②擁有更加單純的社會責任感和充沛的創造能力。③能引起更廣泛的基層團體的參與和支持。(2)工作方向①環境和生態的教育與研究。②協助政府執行環境政策。③監督企業的行為。④與企業合作開發環保產品及服務。(3)中國的環保NGO①特征:數量多、發展快、很活躍。②作用:對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直接參與保護環境和實行社會監督發揮了非常積極的作用。③典型:中國文化書院綠色文化分院(也稱“自然之友”)。個人環境道德修養(1)科學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①手段:宣言、政策、國策以及法律等。②意識:在廣大人群中建立一種環境倫理意識。(2)環境道德的主要內容①節約資源,減少污染。②綠色消費,環保選購。③重復使用,多次利用。④分類回收,循環再生。⑤保護自然,萬物共存。(3)青年是環境保護的生力軍跟蹤試題2019年3月4日央視新聞消息 從昨晚(3日晚)開始,新疆和田、喀什、巴州多地遭遇沙塵暴侵襲。最大風力達8級,原本晴朗的天空瞬間如黃昏,能見度不足百米。我國科學家經研究發現,影響中國的沙塵暴源地2/3在國外,我國是沙塵暴最大的受害者。據此完成下面各題。1.影響我國沙塵暴的沙源大多在()A.西亞???B.北非???C.南亞???D.中亞、蒙古【答案】D【解析】影響我國沙塵暴的沙塵物質主要來自于中亞、蒙古、我國西北地區等。2.我國為減少東亞沙塵暴的發生已實施了一些積極的措施,下列措施能有效減少沙塵暴發生的是()①加強國際合作?、谕烁€草 ③建立預報監測系統 ④加強草原生態建設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答案】D【解析】解決區域性特別是全球性環境問題,需要加強國際合作;退耕還草、加強草原生態建設,有利于增加植被覆蓋率,減輕風蝕的力度,減少揚沙天氣和大氣中沙塵的含量。八國集團領導人發表聲明,宣布就溫室氣體長期減排目標達成一致。聲明稱,八國尋求2050年實現將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至少一半的長期目標。但環境保護人士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官員對聲明提出批評,認為八國應承擔更多責任。據此回答1~2題。3.八國集團領導人聲明要解決的環境問題是()A.酸雨問題 B.二氧化碳過量排放C.臭氧層日益減少 ?D.汽車尾氣排放過多4.環境保護人士和一些發展中國家官員認為八國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其主要原因是()A.消耗的能源少 ?B.排放的污染物多C.防治技術先進 ?D.經濟發達【答案】3.B4.B【解析】第3題,八國領導人聲明要解決的問題是二氧化碳排放過多帶來的全球氣候變暖的問題。第4題,發達國家排放的污染物多,消耗資源多,所以應承擔更多的責任。5.19年寒假開學第一天,天津市中小學生收到一份特殊的“開學禮”《天津市中小幼垃圾分類知識教育讀本》。天津市機關事務管理局還將對公共機構垃圾分類系統進行全面升級。天津市政府機關關于垃圾分類的做法,突出強化了可持續發展,這一實踐措施A.轉變資源觀念???B.調整政府行為C.加強國際合作???D.調整公眾行為【答案】D【解析】從材料中得知,對天津市中小學生進行中小幼分類知識教育,對分類知識進行普及,機關事務管理局還將對公共機構垃圾分類系統進行全面升級。皆體現了想調整社會公眾的垃圾分類的環保行為,D正確。材料中主要闡述的是垃圾分類,不是節約資源,和轉變資源觀念沒有直接聯系,A錯;調整的不僅僅是政府行為還有中小學生等諸多公眾,B錯;材料中垃圾分類沒有提到國際合作,C錯。故本題選擇D。2019年7月1日在上海實行的垃圾分類處罰方法《條例》規定,產生生活垃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將生活垃圾分別投放至相應的收集容器,不得隨意丟棄垃圾。此次(條例)將垃圾明確為“四分法”,包括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濕垃圾和干垃圾4種,其中“濕垃圾”指易腐的生物質生活廢棄物。該(條例)還規定:如果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罰200元。這標志著上海垃圾分類步入強制時代。據此完成下面小題。6.上海垃圾分類步入強制時代,說明了A.社會公眾素質低???B.垃圾處理資金較短缺C.垃圾處理能力下降???D.人們環境意識在提高【答案】D【解析】上海能率先實施強制性的垃圾分類時代,說明社會公眾素質較高,對垃圾分類接受度較高,排除A。垃圾分類需要投入的資金更多,說明上海垃圾處理資金較充裕,排除B。垃圾分類處理,使得垃圾處理方式更具有多樣性和針對性,處理效果更,應該是處理能力上升的表現,排除C。上海能率先實施強制性的垃圾分類時代,說明公眾對垃圾分類接受度較高,人們環境意識在提高,選項D符合題意。7.下列關于環境管理進行國際合作必要性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環境問題是由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造成的,沒有必要進行國際合作B.環境問題不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無需加強環境管理的國際合作C.某些環境問題具有跨國性、跨地區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在保護環境中要實行國際合作D.國際合作中,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應承擔相同的責任和義務【答案】C【解析】環境問題是由多個國家或地區造成的,存在普遍性和共同性。環境問題具有跨國、跨地區乃至涉及全球的后果,在保護環境中要進行國際合作;國際合作中,發達國家應承擔更多的責任和義務,選C。8.加速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和有關的國內政策,消除貧困,改變消費方式的內容屬于《21世紀議程》四部分中的()A.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B.資源保護與管理C.加強社會群體的作用???D.實施手段【答案】A【解析】加強社會群體的作用和實施手段不屬于《21世紀議程》的四部分,加速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合作和有關的國內政策,消除貧困,改變消費方式等內容有助于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所以屬于經濟與社會可持續發展。故選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