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棗莊市×××小學 2019 ——2020學年度第1學期教 師 個 人 教 學 工 作 計 劃姓 名: 學 科:科學 任教年級班級:三年級1-9班 二O一九年九月每班周課時 2 總課時 18 聽課 10 理論學習 教 時 新授課 復習(實驗)課 檢 測 機動時間 2 23 8 期中、期末 班級學生情況分析及學困生轉化計劃和措施 三年級的學生已經學習兩年科學知識了,已經具備了很多的科學知識,但是因為年齡還是比較小,所以在課堂上的設計上,有的學生視野雖然比較開闊,但是,在對基礎知識的掌握以及聽課的技巧還沒有很好落實。課堂上看來很活躍、很熱鬧,但是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方面卻非常缺乏,動手實驗時,常常是在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計劃有目的的去玩,想出辦法了再玩。因此學生課堂上常常表現的是玩完后,一問三不知,因此針對這種情況,本學期的科學課要對學生進行科學教育,要對學生主動探究科學知識的能力進行專門的訓練,發展學生們的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和能力。 在本學期中要從抓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種植、小實驗、小調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努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把科學課的新課程標準落實到科學教學中。[ 包 括 教 材 的 結 構 、特 點 、目 標 等 ] 教 材 情 況 分 析 ? 本冊書23課,從知識方面可以分為六個方面:???? 1、動物與環境:(1---4)課:本單元是青島版義務教育教科書小學科學六三制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動物與環境》。是在“動物感知環境”中的《動物的眼睛》、《動物的鼻子》、《動物的耳朵》、《觀察蝸牛》四課的基礎上,進一步了解動物通過皮膚、四肢、翅膀等接觸和感知環境。為高段“動植物之間、動植物與環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關系”奠定 基礎。因此本單元內容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2、植物的生活:(5---8)課:本單元主要是研究植物各種器官的作用,使學生感受植物世界的豐富多彩。 本單元是在學生認識常見植物的基礎上,對植物的各部分進行細致的研究。在進行本單元的觀察、實驗、查閱資料、整理信息、表達與交流、借助工具對事物進行定量觀察、利用對比實驗的方法進行科學探究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實踐基礎。再加上學生對植物比較熟恐,有豐富的生活經驗,所以進行本單元的科學探究并不困難。 3、土壤與巖石:(9--13)課:植物與土壤互相聯系,互相依存,它們同樣和學生的生活息息相,但學生往往不予關注和研究。本單元以學生熟悉、常見的土壤和植物作為研究對象,設計了學生感興趣的探究活動,旨在讓學生通過 親自探究,初步感悟身邊處處皆科學,相信自己也能傲科學研究。知道土壤的構成,能設計不同土壤對植物生長的影響的實驗,意識到人類生存與陸地物質的密切關系以及保護陸地物質的重要性。 4、物體的形態:(14--17)課:知道物體的三種基本形態固體液體氣體,知道固體液體的質量和體積,通過實驗了解氣體也有體積和質量 5、地球上的水:(18---20)課:了解地球上的淡水資源,水和陸地的資料,培養節約用水的意識 6、測量工具:(21---23)課:學會使用天平量筒測量工具,動過動手制作簡單的沙漏 教 學 進 度 表周次 課時 教 學 內 容 周次 課時 教 學 內 容1 2 開學第一課 動物的四肢 2 2 動物的皮膚 動物的翅膀 3 2 冬眠與遷徙 植物的“身體 ” 4 2 植物的根 植物的莖 5 0 假期 6 2 葉的蒸騰作用 土壤的成分 7 2 土壤的種類 保護土壤 8 2 認識巖石 礦物與礦產 9 2 固體、液體和氣體 10 2 固體、液體的體積和質量 11 2 空氣占據空間嗎? 12 2 氣體的體積和質量 13 2 河流和湖泊 海洋和陸地 14 2 淡水資源 量筒 15 2 天平 沙漏 16 2 復習 17 2 復習 18 2 復習 19 2 期末 提 高 教 學 質 量 的 打 算 及 主 要 措 施 從學生的探究性學習過程入手,以實驗為主,社會實踐為副,力爭讓學生從親自動手實驗,把課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現象運用電教媒體進行再現,精心設計問題情境讓學生以實驗方式加以驗證,并對實驗過程中觀察到的現象進行思考,寫出觀察報告。同時注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的精神培養,及過程的培養。 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作為科學教師,應放開手腳,把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有較強求知欲望的話題作為課的主體,通過活動使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從而加深對科學、對科學探究、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在教學中要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根據教材特點,讓學生查一查、畫一畫、讀一讀、說一說、想一想、做一做,多種感官并用,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培養學生動手、 動口、動腦的能力。 教 學 改 革 的 研 究 課 題 及 措 施 科學教育的宗旨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與當今素質教育背景下人們普遍關注的“主體教育”、“自主學習”等諸多以促進學生發展為本的教育教學觀不謀而合。在此基礎上,提出“合作互動、自主探究”的課題,旨在實現教師的教學模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根本性變革。 首先應該加強對教材的研讀,重點從單元整體結構出發,對每一課教材進行理解和把握,并在此基礎上準確確定教材的重點和教學的難點,圍繞單元核心概念的建構來開展每課教學活動,切實落實課時目標。 其次,開展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研究,在研讀教材的基礎上,著力從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手段上下功夫,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上好每一堂科學課。通過以學生設計實驗為主;以學生動手實驗為主;以收集資料為主;以反思交流為主等教學模式,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意識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再次,開展信息技術與科學學科課堂教學整合的研究,探索信息技術在本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研究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培養與提高學生獨立自學或合作交流方式進行自主學習的能力以及觀察能力、質疑假設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創新實踐能力。探索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用教育的信息化推進教育的現代化。個人專業發展計劃(包括“學查糾”方面的內容) 學: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更新教學觀念,樹立新的教學觀和質量觀;學習各項教育教學規范,進一步明確各項規范要求,在教學踐中自覺加以貫徹落實;學習典型經驗和身邊優秀教師的好做法,深入分析和反思自身的教學工作,查缺補漏,創造性地加以借鑒;學習新課程有效教學行動策略的有關書籍,提高有效教學的針對性。 查:查漏洞,查找在教學和課程實施方面存在的問題,找出問題根源;查差距,對照先進教師成功的經驗,找出自己存在的差距,認真分析成因,尋求解決辦法;查落實,主要檢查有關教學計劃、制度、措施是否得到真正落實。 糾:針對查擺出的問題,確定一至二個重點工作內容,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落實工作措施,集中進行整改和自糾。需要在實驗室做的實驗年級 第幾課 第幾課時 實驗名稱 實驗器材及數量 注意事項 備注 三 年 級 上 冊 4 1 認識巖石 各種巖石 9 1 土壤的種類 沙質土、黏質土、壤土 11 1 固體液體和氣體 水、木塊、塑料袋 13 1 量筒 量筒、水 14 1 天平 天平、砝碼、橡皮 23 1 沙漏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