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課件58張PPT+教案+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課件58張PPT+教案+導學案+練習+素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課型 新授課 課題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年級 七年級
主備人 備課時間 授課時間
【學習目標】
1、識記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相關史實;2、識讀《明長城示意圖》《明朝北京城平面圖》,了解明長城和北京城的特點,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重點)3、列表歸納明朝文學、戲劇作品及其特點,分析歸納科技文化成就與時代背景之間的內在聯系。(重點)
【課堂教學流程】

【學案自學 梳理知識】任務一:【自學識記】結合電子教材或者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相關史實;自學檢測 1.科技名著作品 作者 作品性質 歷史地位 《本草綱目》 李時珍 藥物學著作 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天工開物》 宋應星 科技巨著 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農政全書》 徐光啟 農學著作 是 明代 末年的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2.明長城和北京城(1)明長城: 目的:防御北方__蒙古族____族南擾; 起止點:東起 鴨綠江 ,西至__嘉峪關___ ;結構:以___關隘___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 (2)北京城:修建時間:1406-1420年(___明成祖___在位時期);結構組成:宮城(紫禁城)、皇城、內城、外城。___紫禁城___是北京城的核心;重點建筑:___北京城___;歷史地位: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___皇家___建筑群。3.小說和藝術(1)小說: 小說 作者 主要內容 《三國演義》 羅貫中 描寫了 魏、蜀、吳 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也反映了人民群眾要求統一的強烈愿望成功地塑造出一批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_水滸傳_》 施耐庵以 官逼民反 為主題,揭示了從皇帝到各級官吏的丑惡嘴臉,成功地塑造出一批個性鮮明的英雄形象 《西游記》 吳承恩 描寫唐僧師徒的歷程,運用大膽的想象和夸張的筆調,勾畫出神奇光怪的情境,抒發了鏟除邪惡勢力的愿望 (2)明朝時期:書畫藝術繼續發展,出現了書法名家 董其昌 、繪畫名家 徐渭 。 (3)戲劇: 湯顯祖 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其代表作是《 牡丹亭 》,作品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神奇的愛情故事,有力地批判了吃人的封建禮教,達到了很高的藝術水準。【互助探究 生成能力】任務二:【合作探究】 1.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明朝《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的作者、內容與價值。 著作 作者 內容 價值 《本草綱目》 《天工開物》 《農政全書》 2.三位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3.這三部巨著有何特點? 任務三:【合作探究】列表歸納明代三部小說的名稱、成書時間、作者、主要內容、價值。 書名 作者 成書時間 主要內容 價值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牡丹亭> 【精講點撥 總結歸納】任務四:【動動手】動手制作本課知識結構圖。【檢測提升 鞏固新知】1.下列我國科技巨著與人物搭配錯誤的一項是( C ) A.宋應星——《天工開物》 B.李時珍——《本草綱目》 C.畢昇——《農政全書》 D.張仲景——《傷寒雜病論》 2.明朝時期,收集了1800多種藥物,11000多個藥方的“醫學巨典”是( D ) A.《黃帝內經》 B.《傷寒雜病論》 C.《千金方》 D.《本草綱目》 3.(濰坊模擬)“北京王麻子剪刀”是享譽海內外幾百年的中華老字號,其生產技術曾在“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中被詳細介紹。請問該書是( A ) A.《天工開物》 B.《農政全書》 C.《齊民要術》 D.《本草綱目》 4.萬里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和獨創性的象征。據下圖判斷,該長城修筑于( D ) A.秦朝 B.漢朝 C.元朝 D.明朝 5.明長城蜿蜒六千余千米,氣勢宏偉。明朝修建長城主要是為了( A ) A.軍事防御 B.旅游觀光 C.交通運輸 D.防沙擋水 6.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曾說:“我到過世界許多地方,中國的萬里長城是最美的。”長城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自秦朝以來,歷代不斷整修。其中明長城的起止點是( D )A. 東起遼東,西至臨洮 B. 東起山海關,西至臨洮 C. 東起嘉峪關,西至山海關 D. 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7.下列對明朝北京城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A ) A.明太祖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了北京城 B.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C.城內核心建筑是紫禁城 D.北京城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8.下列關于我國明朝時期的文學作品的搭配,不正確的是( C ) A.《三國志通俗演義》——羅貫中 B.《水滸傳》——施耐庵 C.《西游記》——徐光啟 D.《牡丹亭》——湯顯祖9.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確的一組是( C ) ①《農政全書》﹣﹣徐光啟 ②《天工開物》﹣﹣宋應星 ③《三國演義》﹣﹣羅貫中 ④《水滸傳》﹣﹣施耐奄 ⑤《紅樓夢》﹣﹣董其昌 ⑥《西游記》﹣﹣吳承恩。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⑥ C. ①②③④⑥ D. ②③④⑤⑥
【課后思】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第三單元 明清時期:統一多民族國家的鞏固與發展
第16課 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通過明長城和北京城的建筑,體會中國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知道《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等名著,了解明代科技的成就及影響。

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相關史實;
目標2:列表歸納明朝科技成就,分析其價值和特點,學習科學家對科學不懈追求的進取精神;
目標3:識讀《明長城示意圖》《明朝北京城平面圖》,了解明長城的特和北京城的特點,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
目標4:列表歸納明朝文學、戲劇作品及其特點,分析歸納科技文化成就與時代背景之間的內在聯系。
教學重點: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北京紫禁城和明長城、明朝 小說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教學難點:由明朝三部科學巨著,指導學生對課本科技成就的時代特點加以分析和理解。

(一)情景導入 生成問題[




(二)自我研學 生成新知
【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相關史實。






(三)合作探究 生成能力

目標導學一:科技名著
1.閱讀教材,分析歸納明朝《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的作者、內容與價值。
(1)《本草綱目》:
①多媒體出示教學圖片:

②小組合作,分析歸納:


(2)《天工開物》:
①多媒體出示教學圖片:


②小組合作,分析歸納:

價值: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
影響:這部書后來傳到國外,被譯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③閱讀下列材料,進行研讀,回答問題:

(提示:原因:顯示了宋應星堅持以農為本的思想,他對農業的重視高于珠玉。這既符合當時國家“重農”的政策,同時也便于印刷和發行。)
(3)《農政全書》:
①多媒體出示教學圖片:

②小組合作,分析歸納:
作者、朝代:徐光啟是明代的科學家。
內容: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
價值:《農政全書》是一本有關國計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2.結合所學,分析三位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不畏艱險、敢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
3.小組合作探究:結合教材內容介紹總結歸納這些著作有哪些共同特點?
(①多、全——總結性著作,是集大成之作;②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③作者都勤奮鉆研、身體力行、注重調查研究——獻身科學的精神。)

目標導學二:明長城和北京城
(一)明長城:
閱讀教材, (79 頁“明朝建立……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這段文字 ) ,觀察明長城示意圖,分析明朝修筑長城的目的、填寫明長城的起止位置。

(提示: (1) 目的: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2) 起止點: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
閱讀教材,分析歸納:明長城的結構、功能? 明長城的地位、影響?

(結構: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
功能:沿線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地位:在長城修建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堅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影響: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同時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3.小組合作探究:什么是長城精神?
(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奮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二)北京城:
1.閱讀教材,分析概括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來的呢?北京城是如何構成的?
(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明成祖從1406年開始擴建和改造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遷都。
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宮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宮城的外面,內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外城在內城南面。)
2.識讀《明朝北京城平面圖》,說出北京城的布局特點。

(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
3.閱讀教材,小組進行合作探究,說出紫禁城的歷史地位?
(最為雄偉壯麗的是紫禁城,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有各類殿宇等近9000間,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目標導學三:小說和藝術
1.閱讀教材,小組合作討論,明朝小說和藝術產生的背景如何?
(明朝時候,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大眾文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尤其是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最著名的是長篇章回體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
2.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明代三部小說及戲劇的名稱、成書時間、作者、主要內容、價值。

合作探究:分析歸納明朝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主觀原因:科學家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
(客觀原因:明朝經濟繁榮、國力雄厚,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明朝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科技、文學作品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古典文化涌現出一批總結性的巨著,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市民文學蓬勃興起,小說成為文學主流,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如三部古典小說。同時,在建筑方面,給我們留下了世界級的經典之作長城和故宮,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和創造才能。


教學反思:
明清時期,中國古代科技在世界上大體處于領先地位。然而,一群懷揣著理想,幾十年如一
日的反復研究寫成著作的學者們, 在當時不受世人的重視, 更遑論受當政者的青睞了。 通過材料
的分析學生會感受到科學工作者落寞的背影,更認識到沒落的封建制度是阻礙科技發展的絆腳石。






視頻導入:播放視頻素材——明朝的科技、建筑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于世。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是何時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共60張PPT)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部編版 七下
視頻導入:播放視頻素材—明朝的科技、建筑
新知導入
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它以悠久的歷史,浩大的工程,雄偉的氣魄著稱于世。我們今天看到的長城是何時修筑的,修筑的目的是什么?
新知導入
目標1: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相關史實;
目標2:列表歸納明朝科技成就,分析其價值和特點,學習科學家對科學不懈追求的進取精神;(重點)
目標3:識讀《明長城示意圖》《明朝北京城平面圖》,了解明長城的特和北京城的特點,體會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重點)
目標4:列表歸納明朝文學、戲劇作品及其特點,分析歸納科技文化成就與時代背景之間的內在聯系。(重點)
學習目標
【自學識記】結合教材,完成自學檢測試題,識記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相關史實。
自主學習
科技名著
1.《本草綱目》
(1)作者: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
(2)價值:總結了我國古代 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后被翻譯成多種文字。
2.《天工開開物》
(1)作者:明代科學家
(2)內容:對我國古代 的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
李時珍
藥物學
宋應星
農業和手工業
自主學習,完成檢測:
(3)地位:
被譯成多種文字,被譽為
3.《農政全書》
(1)作者:明代農學家 。
(2)內容: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 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 巨著。
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徐光啟
農業生產
農業科學
1.明長城:
(1)目的:防御北方 南擾。
(2)地點:東起 、西至 。
(3)作用:既是一個完整的 體系,又是 的紐帶。
2.北京城:
(1)修建: 時,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2)構成: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核心是 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蒙古貴族
鴨綠江邊
嘉峪關
軍事防御
各名族交往
明成祖
宮城
明長城和北京城
小說和藝術





1.小說:
小說
成書
時間
作者
內容
地位
《三國演義》
《水滸傳》
《西游記》
元末明初
元末明初
明代中期
描寫魏蜀吳三國之間的各種矛盾沖突
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
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艱難歷程
我國 小說的開山之作
優秀的長篇小說
色彩的神話小說
羅貫中
施耐庵
吳承恩
章回體
浪漫主義
3.戲劇:
是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他的代表作《 》
湯顯祖
牡丹亭
2.藝術:
明朝時期,書畫藝術繼續發展,出現了書法名家______、繪畫名家________等。
董其昌
徐渭
李時珍是明代杰出的醫藥學家
科技名著
閱讀教材,分析歸納明朝《本草綱目》、《天工開物》、《農政全書》的作者、內容與價值。
01
本草綱目
作者、朝代:
內容:
記載藥物1800多種,配1100多張形態圖,對藥物進行分類,詳細介紹產地、形色、氣味和主要療效,收錄藥方11000多個
新知講解
這部巨著,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 世界醫藥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價值:
影響:
《本草綱目》自問世以后,廣為流傳,17世紀初傳入日本和朝鮮,以后又陸續被翻譯成拉丁文、法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
新知講解
李時珍和《本草綱目》
02
天工開物
作者、朝代:
宋應星是明末清初的科學家
內容:
內容非常豐富,把各生產部門分為18類,幾乎覆蓋了當時中國農業和手工業的所有生產、加工部門。他還繪有120多幅插圖,畫面直觀生動,描繪了生產過程和各行各業勞動人民的形象。
價值:
對我國古代的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進行了全面的總結,記述了中國在當時世界上具有先進水平的科學技術。
影響:
這部書后來傳到國外,被譯成日文、法文、德文、英文等多種文字,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新知講解
《天工開物》記載了農業和手工業各部門的生產技術,包括谷物、衣服、染色、糧食加工、制鹽、制糖、制陶、冶鑄、舟車、錘鍛、煉礦、制油、造紙、兵器、顏料、釀造、珠玉等。
相關史事
宋應星在《天工開物》的序言中說:“卷分前后,乃‘貴五谷而賤金玉’之義。”

他在書里把谷物類放在前面,而把珠玉類置于最后。
想一想,他為什么要這樣編排呢?
答:原因:顯示了宋應星堅持以農為本的思想,他對農業的重視高于珠玉。這既符合當時國家“重農”的政策,同時也便于印刷和發行。
材料研讀
宋應星和《天工開物》
03
《農政全書》
作者、朝代:
徐光啟是明代的科學家
內容:
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
新知講解
價值:
《農政全書》是一本有關國計民生的科技名著,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新知講解
明朝中后期,一些西方教士到中國傳教,他們帶來了有關西方自然科學的書籍。一些中國學者積極學習西方科學知識,并與外國教士合作,翻譯西方的科學著作。
其中,徐光啟與意大利人利瑪竇共同翻譯了數學著作《幾何原本》,對中國數學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幾何”以及“點”“線”“三角形”“四邊形”等術語,就是在這個譯本里定下來的”。
相關史事
徐光啟和《農政全書》
三位科學家身上有哪些優秀品質值得我們學習?
勤奮學習、刻苦鉆研、不畏艱險、敢于創新、敢為人先的精神。
合作探究
材料中的三本著作的作者分別是誰?結合教材內容介紹總結歸納這些著作有哪些共同特點?
李時珍、宋應星、徐光啟
1. 多、全——總結性著作,是集大成之作;
2. 在當時處于世界領先地位;
3.作者都勤奮鉆研、身體力行、注重調查研究——獻身科學的精神。
合作探究
明長城和北京城
01
明長城修筑目的、起止
觀察明長城示意圖,填寫明長城的起止位置,分析明朝修筑長城的目的。
東起鴨綠江邊
西至嘉峪關
目的:明朝建立以后,為了防御北方蒙古貴族南擾。
總長萬余里的明長城
新知講解
明代長城西起今甘肅省嘉峪關市,東達今河北省秦皇島市山海關,橫貫今甘肅、寧夏、陜西、山西、內蒙古、河北、北京、天津、遼寧等省、市、自治區,全長約6300多千米,是古代留存下來的最堅固、最完整、氣勢也最雄偉的長城。
知識拓展
結構:以城墻為主體,由關隘、城臺、烽火臺等組成。
03
明長城結構、功能
功能:沿線設立衛所,駐守軍隊,開展屯田,進行生產,并修建了相連的道路,形成為一個完整的軍事防御體系。
新知講解
明長城遺址上的敵臺
空心敵臺結構示意圖
墻體建筑材料有磚、石、土三種。長城沿線還建有各種城、關、隘口、敵臺、烽火臺、堡子等,它們與城墻一起,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防御體系。
知識拓展
嘉峪關位于甘肅省戈壁灘上,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關隘,也是古代絲路必經之地。地勢險要,建筑雄偉,自古有“天下雄關”之稱。
山海關坐落河北省秦皇島東北,是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涌的渤海灣,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關”之稱。
明王朝為便于對長城全線的防務管理和長城本身的修筑維護,將長城全線劃分為九段,每段分別置鎮,派駐重兵,委任總兵(亦稱鎮守)官統轄。
知識拓展
地位:在長城修建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堅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
03
明長城的地位、影響
影響:長城處于北方游牧地區與農耕地區的連接線上,在它附近的多民族聚集的地區,建立了許多農牧貿易場所,使長城同時成為各民族交往的紐帶。
新知講解
長城凝聚著古代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是凝聚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它體現了中華民族勤奮智慧、堅韌剛毅、充滿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民族精神,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什么是長城精神?
合作探究
結合所學,概括明長城的特點。
建筑規模最龐大;
建筑風格最獨特;
防御體系最完備;
文化內涵最豐富;
合作探究
明長城有些城墻,平均高度為7—8米,城基寬6—7米,頂寬平均為4-5米。城墻的外側設有2米的垛口,垛口上有望口和射洞。在長城沿線重要的位置上還修建關城,是重要的防御據點和關卡,著名的有山海關、居庸關、平型關、雁門關、嘉峪關等。
居庸關
相關史事
雁門關
嘉峪關
山海關
平型關

問題思考
萬里長城常被視為中華民族精神的象征,想一想,這其中的寓意是什么?
答:中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修建時間最長、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時代的國家均實行防御工程,凝聚著我們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有極高的旅游觀光的價值和歷史文化意義。
問題思考
秦長城 明長城
目的
起止
建筑
作用
象征意義
抵御匈奴南下
防范蒙古騎兵的侵擾
西起臨洮,東到遼東
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
土筑
東段用條石和青磚,位置靠南
軍事上抵御了少數民族的侵擾;經濟上促進了北疆經濟開發的生命線;政治上連結統一多民族國家的紐帶
中華民族的聰明智慧,艱苦勤奮,堅韌剛毅和充滿向心凝聚力
兩大長城大對比
合作探究
秦長城
臨洮
遼東
遼東
嘉峪關
秦長城
明長城
長城,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的豐碑和智慧結晶,象征著中華民族的血脈相承和民族精神。1987年12月長城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知識拓展
在元大都的基礎上,明成祖從1406年開始擴建和改造北京城,1420年基本建成,1421年遷都。
北京城
閱讀教材,分析概括北京城是如何修建起來的呢?
②北京城是如何構成的?
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宮城即紫禁城,是北京城的核心。皇城在宮城的外面,內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外城在內城南面。
新知講解


1.左圖是古代某城市的平面圖,你認為是哪個城市?
2.從圖中看,該城市由哪幾部分組成?在布局上有什么特點?
讀圖思考
明北京城
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和諧的巨大建筑群。
新知講解
兩國總理重申這些原則,并且感到在他們與亞洲以及世界其他國家的關系中也應該適應這些原則。如果這些原則不僅適用于各國之間,而且適用于一般國際關系之中,它們將形成和平安全的堅固基礎……
——《中印兩國總理聯合聲明》
閱讀教材82頁材料研讀,結合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談談它對推動國際關系發展所起的作用。
材料研讀
識讀《明朝北京城平面圖》,說出北京城的布局特點。
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
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
皇城在宮城外面,周長9000多米,設有6個門。
宮城即紫禁城,占地面積72萬平方米,是北京城的核心。
內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長約23千米,設有9個城門。
外城在內城南面,設有7個城門。
合作探究

故宮鳥瞰圖
故宮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稱“紫禁城”。這里曾居住過24個皇帝,是明清兩代(公元1368~1911年)的皇宮,現辟為“故宮博物院”。故宮的整個建筑金碧輝煌,莊嚴絢麗,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一(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并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知識拓展
紫禁城的地位
最為雄偉壯麗的是紫禁城,建筑面積約16萬平方米,有各類殿宇等近9000間,是當時世界上最宏大、最輝煌的皇家建筑群。
新知講解
小說和藝術
明朝時候,文學藝術的發展與市民文化結合起來,小說、戲曲等大眾文化的文學藝術形式有了突出的發展,尤其是產生了一批膾炙人口的小說,最著名的是長篇章回體小說《三國志通俗演義》《水滸傳》和《西游記》。
背景:
閱讀教材,列表歸納明代三部小說及戲劇的名稱、成書時間、作者、主要內容、價值。
新知講解





書名
作者
成書時間
主要內容
價值
《三國
演義》
羅貫中
元末明初
小說以三國的史實為基礎,描寫了魏、蜀、吳三國之間政治、軍事和相互交往上的各種矛盾沖突,也反映了人們群眾統一的強烈愿望。
是我國章回體小說的開山之作。也是我國最為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之一
《水滸傳》
施耐庵
元末明初
書中以官逼民反為主題,揭示了從皇帝到各級貪官污吏的丑惡嘴臉,描寫了宋代梁山泊各路好漢反抗官府壓迫的武裝斗爭
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運用白話描寫故事進程和人物性格,洗練明快,生動傳神
《西游記》
吳承恩
明朝
富于浪漫主義色彩的神話小說,描寫唐僧師徒四人取經的艱難歷程
是一部具有濃郁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
小說的語言生動流暢,故事引人入勝

《牡丹亭》
湯顯祖
明朝后期
通過杜麗娘和柳夢梅生死離合的愛情故事,洋溢著追求個人幸福、呼喚個性解放、反對封建制度的浪漫主義理想。
在思想和藝術方面都達到了其創作的最高水準
《徐霞客游記》
明末的徐霞客長年旅行,游歷名山大川,走遍大半個中國。他堅持寫日記30多年,留下了60余萬字的游記資料。后人將這些日記整理成《徐霞客游記》一書。這部書詳細記錄了各地的地理、水文、地質、植物等現象,以及經濟、交通、城鎮聚落、風土文物等,其中對喀斯特地貌的考察和記錄,居當時世界的先進水平。作者寫景寫物具體形象,情景交融,表現出很高的藝術性。《徐霞客游記》既是地理學巨著,也是文學名著。
知識拓展

活動探究
分析歸納明朝科技文化發展的原因。
主觀原因
客觀原因
原因
科學家自身堅持不懈的努力。
明朝經濟繁榮、國力雄厚,為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
合作探究
明朝社會經濟的發展為科技、文學作品的發展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古典文化涌現出一批總結性的巨著,如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等。市民文學蓬勃興起,小說成為文學主流,具有反封建的民主思想,如三部古典小說。同時,在建筑方面,給我們留下了世界級的經典之作長城和故宮,展現了我國勞動人民的精湛技藝和創造才能。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近代中國的落后告訴我們“弱國無外交”,新中國建立后我國不斷探索適合本國的外交政策。周恩來同志倡導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求同存異”方針,讓中國在國際上的地位不斷提高。今天我們所學習的新中國的外交僅僅是個好的開始,到了20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事業的發展可謂是碩果累累。讓我們下節課繼續探討中國的外交事業的發展。

課堂總結
板書設計
1.《天工開物》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反映了明代 ( )
①醫學的發展狀況 ②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狀況
③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狀況④航海業的發展盛況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明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統王朝的都城,北京城是哪位皇帝
在位時在原有基礎上修建的( )
A.明太祖 B.順治帝 C.康熙帝 D.明成祖

B
D
課堂鞏固
3.長城是中華民族聰明智慧、艱苦勤奮、堅韌剛毅和充滿向心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長城的起止點為( )
A.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B.東起遼東,西至臨洮
C.東起鴨綠江,西至臨洮 D.東起遼東,西至嘉峪關
4.某部小說有如下描寫:唐三藏,戰戰兢兢,滴淚難言;豬八戒,絮絮叨叨,心中抱怨;沙和尚,囊囊突突,意下疇躇;孫行者,笑唏唏,要施手段。依據所學知識判斷,該部小說是
( )
A.《三國演義》B.《水滸傳》C.《西游記》 D.《紅樓夢》
D
C
5.今人何滿子在參觀某一歷史名人的陵園后,曾賦詩一首:“身具澹臺志,文存史記魂。于今水滸傳,流蕩飾乾坤。”請你推測一下,這位歷史名人是( )





C
6.將下列人物與他們的作品用直線連接起來。
李時珍 《西游記》
宋應星 《三國志通俗演義》
徐光啟 《水滸傳》
施耐庵 《農政全書》
羅貫中 《本草綱目》
吳承恩 《天工開物》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同步訓練(解析版)
選擇題:
1.(2019年湖南岳陽)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用畢生精力編寫,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是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李時珍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總結了我國古代藥物學成就,豐富了我國醫藥學寶庫,在世界醫藥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選項B符合題意;選項ACD與題干內容不符,故選B。
2.中醫是中國的國粹。幾千年來,歷代醫家在傳承中華傳統醫術的同時,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的內容。下列醫學成就屬于李時珍的是( )
A. 制成“麻沸散” B. 寫成《傷寒雜病論》
C 寫成《千金方》 D. 撰寫成《本草綱目》
【答案】D
【解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代卓越的醫藥學家李時珍寫出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因此選D。
3.《天工開物》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反映了明代( )
①醫學的發展狀況②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狀況③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狀況④航海業的發展盛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明代宋應星的《天工開物》記載了各種農作物和手工業原料的產地、種類、種植加工以及手工業生產技術,提供了大量確切數據,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仔細審查②③符合題意,故此題選B。
4.(2019年甘肅定西)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土稱它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認為它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它是( )
A.《傷寒雜病論》 B.《水經注》 C.《齊民要術》 D.《天工開物》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宋應星的《天工開物》,總結了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個生產部門,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所以D符合題意,ABC不符合題意,故選D。
5.(2019年云南昆明)徐光啟是明末科學家,他撰寫的一部中國古代農學的集大成著作是( )
A.《農政全書》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齊民要術》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末年徐光啟編著的《農政全書》是一部實用性很強的農業百科全書,書中記載了我國古代有關農業的理論和科學方法,還介紹了歐洲的水利技術。這是我國農學史上最早傳播西方近代科學知識的書籍。選項A符合題意;《本草綱目》是李時珍;《天工開物》是宋應星;《齊民要術》是賈思勰;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6.(2018·重慶B卷)對于右圖所示著作,日本科學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與人類行為對應的自然界的行為,而‘開物’則是根據人類生存的利益將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種種由人類加工出來。”這部著作( )

A.認為人類在自然界面前無能為力 B.廣泛記載了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
C.主要記述了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 D.著重介紹了我國古代商業的情況
【答案】B
【解析】明朝杰出的科學家宋應星所著的《天工開物》,總結明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還反映了明代我國手工工場的生產面貌,涉及到農業和手工業等三十多個生產部門,作者在書中強調人類要和自然相協調、人力要和自然力相配合。這部書被外國學者稱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B符合題意。 故選:B。
7.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
A. 《農政全書》﹣﹣李時珍 B. 《天工開物》﹣﹣宋應星
C. 《三國演義》﹣﹣ 施耐奄 D. 《水滸傳》﹣﹣羅貫中
【答案】B
【解析】根據題干信息“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確的”,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天工開物》是明末科學家宋應星編著的一部總結明代農業﹑手工業生產技術的著作,被譽為17世紀中國科技的百科全書,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農政全書》作者徐啟光;選項C《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選項D《水滸傳》作者施耐奄;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8.(2019年北京)一位同學分類梳理中國古代書籍,其中①處可填( )

A.《韓非子》 B.《蘭亭集序》 C.《竇娥冤》 D.《農政全書》
【答案】D
【解析】據分類梳理中國古代書籍及所學知識可知,第三類是明朝的三部科技著作,其中①處應填《農政全書》。《農政全書》也是有關國計民生的科技名著,作者是明代農學家徐光啟。全書60卷,約70萬字,分為農本、田制、農事、水利、農器、樹藝、蠶桑、種植、牧養、制造、荒政等大類。《農政全書》全面總結了我國古代農業生產的先進經驗、技術革新和作者關于農學的創新研究成果,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農業科學巨著。
9.(2018·江蘇宿遷)我國醫藥學的珍貴遺產,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的是( )
A.《傷寒雜病論》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千金方》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醫藥學寶庫中的珍貴遺產,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選項B符合題意;而選項A《傷寒雜病論》是東漢張仲景的著作,發展了中醫學的理論和治療方法;選項C《天工開物》是“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選項D《千金方》唐朝孫思邈所著,被譽為中國最早的臨床百科全書,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10.(2019年云南)“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華民族的史詩。”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隋大運河 C.明長城 D.北京故宮
【答案】C
【解析】為了防御北方蒙古騎兵南下侵擾,明朝在歷代長城的基礎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時間修筑長城。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全長六千余公里。長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長城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布局更合理。技術更先進,設施更為完善,工程質量更為堅固。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長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據“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華民族的史詩。”及所學知識可知,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明長城。故選C。
11.明長城的起止點是( )
A. 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 B. 東起山海關,西到隴西
C. 東起遼東,西到嘉峪關 D. 東起鴨綠江,西到隴西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長城東起鴨綠江,西至嘉峪關。因此只有選項A符合題意,故選A。
12.(2019年遼寧沈陽)下圖是紫禁城,也稱故宮。是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廷建筑群。為了突出皇權至上,建筑藝術家們用藝術手法,巧妙地處理了建筑、美術等領域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出了一條神秘奇特的中軸線。上述材料能說明紫禁城( )

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藝③凸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④蘊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據題干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朝北京城有宮城、皇城、內城和外城。宮城即紫禁城,占地72萬平方米,是北京的核心。皇城在宮城的外面,周長9000多米,設有6個門。內城又在皇城的外面,周長約23千米,設有9個城門。外城在內城南面,設有7個城門。整個北京城平面呈“凸”字形,由一條中軸線縱貫南北,從宮城到外城都以這條中軸線對稱展開,均衡布局,形成了完整而和諧的巨大建筑群。題干材料能說明紫禁城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藝,凸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①②③正確,選項A符合題意;封建社會是等級社會,④蘊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不正確,選項BCD不符合題意。故選A。
13.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及其代表作品是( )
A. 關漢卿、《竇娥冤》 B. 孔尚任、《桃花扇》
C. 湯顯祖、《牡丹亭》 D. 陳洪綬、《西廂記》
【答案】C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是湯顯祖,他的代表作是《牡丹亭》,C項符合題意;元代關漢卿的代表作是《竇娥冤》;《桃花扇》是清代著名劇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明末清初著名書畫家、詩人陳洪綬為《西廂記》做插圖;由此分析ABD不合題意,故此題選C。
14.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的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戚繼光 D. 鄭和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明成祖把都城從南京遷到北京,在元大都的基礎上,大規模的擴建,營造了新的北京城;因此只有選項B符合題意,故選B。
15.孫悟空的人物形象是在哪一部名著中的塑造( )
A. 《三國演義》 B. 《水滸傳》 C. 《西游記》 D. 《紅樓夢》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吳承恩在《西游記》一書中成功地塑造了孫悟空這個神通廣大、敢于反抗的英雄形象,選項C符合題意;而選項A《三國演義》是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選項B《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選項D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不符合題意;故選C。
16.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 )
A. 《紅樓夢》 B. 《西游記》 C. 《水滸傳》 D. 《三國演義》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我國第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選項D符合題意;而選項A清朝曹雪芹的《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峰;選項B《西游記》是明中期吳承恩的,充滿浪漫主義氣息的長篇神話小說;選項C《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不符合題意;因此只有選項D符合題意,故選D。
17.一個時代的著名建筑往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形象。以下屬于我國現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 )
A. 趙州橋 B. 秦始皇陵兵馬俑 C. 故宮 D. 長城
【答案】C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的知識拓展能力。紫禁城現稱故宮,是明清皇帝居住、辦公的地方。由題中“我國現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這一信息,再辨析備選項可知,只有C符合題意。
18.(2019年重慶B)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下列科技著作與其作者的搭配,正確的是
A.《齊民要術》——李時珍 B.《天工開物》——賈思想
C.《本草綱目》——宋應星 D.《農政全書》——徐光啟
【答案】D
【解析】依據所學可知,《齊民要術》的作者是賈思勰,A不符合題意;《天工開物》的作者是宋應星,B不符合題意;《本草綱目》的作者是李時珍,C不符合題意;《農政全書》成書于明朝萬歷年間,作者是徐光啟,基本上囊括了中國明代農業生產和人民生活的各個方面,D正確,符合題意,故選D。
19.(201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成語“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我國章回體小說開山之作,這部小說也是我國最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它是( )
A.《西游記》 B.《水滸傳》 C.《紅樓夢》 D.《三國志通俗演義》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三國志通俗演義》也就是《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草船借箭”都出自它,故D符合題意。《西游記》是神魔小說,《水滸傳》是英雄傳奇小說,《紅樓夢》世情小說,故ABC均不符合題意。故選D。
20.清朝時,一位曾發誓來中國絕不下跪的外國使節,在看到太和殿時卻一改初衷虔誠跪地,并說:“我跪的不是中國的皇帝,而是中國偉大的建筑。”這里“偉大的建筑”指的是( )
A. 故宮 B. 十三陵 C. 長城 D. 頤和園
【答案】A
【解析】試題分析: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北京城的準確識記。依據已學知識可知,明成祖的時候,修建了北京城,城的中心是紫禁城,今稱故宮,北京故宮太和殿是中國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大殿,俗稱“金鑾殿”,也是北京故宮三大殿南面第一座。該殿是明清兩代北京城內最高的建筑,開間最多、進深最大和屋頂最高的大殿,堪稱中華第一殿。故選C。
綜合題:
21.(2019年湖南衡陽節選)科技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宋應星在撰寫《天工開物》的過程中非常重視調查、實驗,虛心向農夫、工匠請教,并親自實踐。該書共18卷,附有插圖123幅,是保存我國科技史資料最豐富的一部書。書中記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鋅技術,引起了歐美化學家的注意。
——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詳盡記述了古代農業、手工業哪些方面的內容?
【答案】(1)《天工開物》記述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及經驗。它不僅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科學成就,而且比較完整地反映出當時工農業各部門的生產過程、工具設備和操作技術等實際情況,以及有關物理、化學、生物、礦物等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
【解析】(1)依據所學可知,《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詳盡記述了我國古代農業和手工業生產技術及經驗。它不僅系統地總結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生產實踐經驗和科學成就,而且比較完整地反映出當時工農業各部門的生產過程、工具設備和操作技術等實際情況,以及有關物理、化學、生物、礦物等自然科學知識的應用。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時珍)好讀醫書。醫家《本草》……品類既煩(繁),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博采,芟煩補闕,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
——《明史》

材料二下圖是湖北蘄州李時珍紀念館中的塑像。塑像正前方的青石牌坊上刻有“醫中之圣”四個大字。
(1)材料一中的“時珍病之”是指什么?為寫作《本草綱目》,李時珍是怎樣“窮搜博采”的?

(2)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何價值?

(3)材料二中的紀念館已被國家教委確定為“百個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你認為我們應該學習李時珍的什么精神?
【答案】(1)以往藥物著作關于藥物的記載,常有不準確或混亂之處,李時珍對這種情況十分不滿。他研讀了大量醫書,走訪了許多地方,收集民間藥方,采集藥物標本,并虛心向藥農和其他勞動人民請教。
(2)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是藥物學寶庫中的珍貴遺產,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3)不迷信古人,不畏艱辛,刻苦鉆研。
【解析】(1)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以往藥物著作關于藥物的記載,常有不準確或混亂之處,李時珍對這種情況十分不滿;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李時珍研讀了大量醫書,走訪了許多地方,收集民間藥方,采集藥物標本,并虛心向藥農和其他勞動人民請教;
(2)依據所學可知,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是藥物學寶庫中的珍貴遺產,被譯成多國文字,成為世界醫藥學的重要文獻。
(3)開放性題目,不迷信古人,不畏艱辛,刻苦鉆研。

2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1956年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材料三據媒體報道,2016年黃金周前六天,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累計接納游客35.66萬人,產生垃圾共計109噸。人工制造的垃圾“長城”大煞風景。
(1)材料一所示為( )
A.六朝古都南京 B.唐朝都城長安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2)材料一中央的宮城叫什么?材料一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體現了一種什么時代特征?

(3)材料二是郭沫若對哪一歷史人物的評價?其作品是一部怎樣的巨著?

(4)節假日火爆旅游的背后,環境污染、亂刻亂畫現象觸目驚心。根據材料三,談談你的感想。
【答案】(1)D
(2)紫禁城(或故宮)。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皇權至上。
(3)李時珍。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
(4)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我們應該把合理利用長城與保護長城結合起來,既要開發長城的旅游、人文資源,創造經濟、社會效益,又要切實地保護長城不受侵害。提高公民遺產保護的意識;設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等。
【解析】(1)依據所學可知,材料一為明朝都城北京;
(2)第一問依據所學可知,北京城的宮城叫紫禁城;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北京城布局嚴整,城墻高大雄偉,街道寬廣筆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第三問依據所學可知,北京城體現了皇權至上;
(3)第一問依據材料信息: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可知,此內容是郭沫若對李時珍的評價;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本草綱目》是一部具有總結性的藥物學巨著。
(4)開放性題目。長城是中華民族勤勞、智慧的象征,我們應該把合理利用長城與保護長城結合起來,既要開發長城的旅游、人文資源,創造經濟、社會效益,又要切實地保護長城不受侵害。提高公民遺產保護的意識;設立世界遺產保護專項資金等。









第一類:《論語》《老子》《墨子》
第二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第三類:《齊民要術》《天工開物》 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人教部編版七年級歷史下冊
第16課《明朝的科技、建筑與文學》
同步訓練(原卷版)
選擇題:
1.(2019年湖南岳陽)明代醫藥學家李時珍用畢生精力編寫,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的著作是

2.中醫是中國的國粹。幾千年來,歷代醫家在傳承中華傳統醫術的同時,不斷豐富和發展中醫的內容。下列醫學成就屬于李時珍的是( )
A. 制成“麻沸散” B. 寫成《傷寒雜病論》
C 寫成《千金方》 D. 撰寫成《本草綱目》
3.《天工開物》被外國學者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反映了明代( )
①醫學的發展狀況②農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狀況③手工業生產技術的發展狀況④航海業的發展盛況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4.(2019年甘肅定西)英國科學史家李約瑟博土稱它是“十七世紀早期的重要工業技術著作”。日本學者藪內清也認為它足可與十八世紀法國啟蒙學者狄德羅主編的《百科全書》匹敵。它是( )
A.《傷寒雜病論》 B.《水經注》 C.《齊民要術》 D.《天工開物》
5.(2019年云南昆明)徐光啟是明末科學家,他撰寫的一部中國古代農學的集大成著作是( )
A.《農政全書》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齊民要術》
6.(2018·重慶B卷)對于右圖所示著作,日本科學史家三枝博音曾指出:“‘天工’是與人類行為對應的自然界的行為,而‘開物’則是根據人類生存的利益將自然界中所包藏的種種由人類加工出來。”這部著作( )

A.認為人類在自然界面前無能為力 B.廣泛記載了農業和手工業的技術
C.主要記述了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 D.著重介紹了我國古代商業的情況
7.下列著作和作者搭配正確的一項是( )
A. 《農政全書》﹣﹣李時珍 B. 《天工開物》﹣﹣宋應星
C. 《三國演義》﹣﹣ 施耐奄 D. 《水滸傳》﹣﹣羅貫中
8.(2019年北京)一位同學分類梳理中國古代書籍,其中①處可填( )

A.《韓非子》 B.《蘭亭集序》 C.《竇娥冤》 D.《農政全書》
9.(2018·江蘇宿遷)我國醫藥學的珍貴遺產,被西方國家稱為“東方醫學巨典”的是( )
A.《傷寒雜病論》 B.《本草綱目》 C.《天工開物》 D.《千金方》
10.(2019年云南)“以勢若游龍的身姿穿群山,越峻嶺,奔騰萬里,浩然大氣,堪稱一部以建筑寫就的中華民族的史詩。”與這段描述有關的中國古代建筑是( )
A.都江堰 B.隋大運河 C.明長城 D.北京故宮
11.明長城的起止點是( )
A. 東起鴨綠江,西到嘉峪關 B. 東起山海關,西到隴西
C. 東起遼東,西到嘉峪關 D. 東起鴨綠江,西到隴西
12.(2019年遼寧沈陽)下圖是紫禁城,也稱故宮。是我國明清兩朝的皇宮,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結構宮廷建筑群。為了突出皇權至上,建筑藝術家們用藝術手法,巧妙地處理了建筑、美術等領域之間的內在關系,設計出了一條神秘奇特的中軸線。上述材料能說明紫禁城( )

①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②展示了高超的建筑技藝③凸顯了皇權的至高無上④蘊含了平等的思想理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明朝后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及其代表作品是( )
A. 關漢卿、《竇娥冤》 B. 孔尚任、《桃花扇》
C. 湯顯祖、《牡丹亭》 D. 陳洪綬、《西廂記》
14.在元大都的基礎上營建北京城的是( )
A 明太祖 B. 明成祖 C. 戚繼光 D. 鄭和
15.孫悟空的人物形象是在哪一部名著中的塑造( )
A. 《三國演義》 B. 《水滸傳》 C. 《西游記》 D. 《紅樓夢》
16.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說是( )
A. 《紅樓夢》 B. 《西游記》 C. 《水滸傳》 D. 《三國演義》
17.一個時代的著名建筑往往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歷史形象。以下屬于我國現存的保留最完整的、規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是( )
A. 趙州橋 B. 秦始皇陵兵馬俑 C. 故宮 D. 長城
18.(2019年重慶B)我國古代科學技術成就輝煌。下列科技著作與其作者的搭配,正確的是
A.《齊民要術》——李時珍 B.《天工開物》——賈思想
C.《本草綱目》——宋應星 D.《農政全書》——徐光啟
19.(2019年黑龍江齊齊哈爾)成語“三顧茅廬”、“鞠躬盡瘁”、“草船借箭”都出自于我國章回體小說開山之作,這部小說也是我國最流行的長篇歷史小說,它是( )
A.《西游記》 B.《水滸傳》 C.《紅樓夢》 D.《三國志通俗演義》
20.清朝時,一位曾發誓來中國絕不下跪的外國使節,在看到太和殿時卻一改初衷虔誠跪地,并說:“我跪的不是中國的皇帝,而是中國偉大的建筑。”這里“偉大的建筑”指的是( )
A. 故宮 B. 十三陵 C. 長城 D. 頤和園
綜合題:
21.(2019年湖南衡陽節選)科技的進步是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宋應星在撰寫《天工開物》的過程中非常重視調查、實驗,虛心向農夫、工匠請教,并親自實踐。該書共18卷,附有插圖123幅,是保存我國科技史資料最豐富的一部書。書中記述了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煉鋅技術,引起了歐美化學家的注意。
——摘自岳麓版《中國歷史》七年級下冊
(1)《天工開物》被譽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它詳盡記述了古代農業、手工業哪些方面的內容?

22.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李時珍)好讀醫書。醫家《本草》……品類既煩(繁),名稱多雜,或一物而析為二三,或二物而混為一品,時珍病之。乃窮搜博采,芟煩補闕,歷三十年,閱書八百余家,稿三易而成書,曰《本草綱目》。
——《明史》

材料二下圖是湖北蘄州李時珍紀念館中的塑像。塑像正前方的青石牌坊上刻有“醫中之圣”四個大字。
(1)材料一中的“時珍病之”是指什么?為寫作《本草綱目》,李時珍是怎樣“窮搜博采”的?

(2)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有何價值?

(3)材料二中的紀念館已被國家教委確定為“百個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之一。你認為我們應該學習李時珍的什么精神?

23. 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1956年郭沫若以題詞作紀念,寫道:“醫中之圣,集中國藥學之大成,《本草綱目》乃1892種藥物說明,廣羅博采,曾費三十年之殫精。造福生民,使多少人延年活命!偉哉夫子,將隨民族生命永生。”
材料三據媒體報道,2016年黃金周前六天,北京八達嶺長城景區累計接納游客35.66萬人,產生垃圾共計109噸。人工制造的垃圾“長城”大煞風景。
(1)材料一所示為( )
A.六朝古都南京 B.唐朝都城長安 C.元朝都城大都 D.明朝都城北京
(2)材料一中央的宮城叫什么?材料一在建筑上有什么特色?體現了一種什么時代特征?

(3)材料二是郭沫若對哪一歷史人物的評價?其作品是一部怎樣的巨著?

(4)節假日火爆旅游的背后,環境污染、亂刻亂畫現象觸目驚心。根據材料三,談談你的感想。









第一類:《論語》《老子》《墨子》
第二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
第三類:《齊民要術》《天工開物》 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平果县| 阿拉尔市| 健康| 和田市| 衡东县| 钦州市| 灵武市| 新巴尔虎左旗| 会同县| 怀宁县| 肇州县| 广宗县| 宝应县| 苍溪县| 车致| 东乡| 嘉荫县| 南京市| 沾益县| 旬阳县| 武胜县| 平乐县| 揭阳市| 长岛县| 阿巴嘎旗| 巴马| 青神县| 乐平市| 特克斯县| 灵璧县| 玛纳斯县| 龙游县| 海南省| 本溪| 克什克腾旗| 当阳市| 南丰县| 菏泽市| 海门市| 武义县| SH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