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9張PPT)維新變法運動梁啟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廣東省新會縣差坑鄉。1890年﹒赴京趕考,因守舊勢力 排斥新思潮,不中落第。1895年﹒獲悉李鴻章簽訂《馬關 條約》后,與康有為發 起“公車上書”。1894年-1895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了《馬關條約》。馬關條約內容如下:1.中國把遼東半島、臺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割讓給日本;2.開放沙市、重慶、蘇州和杭州為通商口岸;3.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設立工廠;4.賠償日本軍費白2二億兩等;加重民族危機破壞領土和主權侵略勢力侵入內地加重人民負擔阻礙經濟發展1895年影響:結果:背景:時間:內容:《馬關條約》的簽訂要求拒和、遷都、變法失敗拉開了維新變法運動的序幕公車上書梁啟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廣東省新會縣差坑鄉。1890年﹒赴京趕考,因守舊勢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1895年﹒獲悉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后, 于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1895年﹒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1896年﹒成立強學會 執筆《時務報》1897年﹒擔任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 本報刊登外文報紙、外文電訊譯文,介紹資本主義國家政治、經濟情況和自然科學知識,也評論中西方社會的得失…… ——《萬國公報》資料一資料二“法者,天下之公器也;變者,天下之公理也” 。 ——梁啟超《時務報》君主立憲制強學會舊址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 —梁啟超《變法通議》梁啟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廣東省新會縣差坑鄉。1890年﹒赴京趕考,因守舊勢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1895年﹒獲悉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后, 于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1895年﹒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1896年﹒成立強學會 執筆《時務報》1897年﹒擔任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時務學堂舊址時務學堂功課,分為兩種:一曰普通學,其目有四:‘一曰經學,二曰諸子學,三曰公理學,四曰中外史志及格算諸學之粗淺者’。二曰專門學,其目有三:‘一曰公法學,二曰掌故學,三曰格算學’。——湯志鈞:《戊戌變法史》1897年底,全國出現了講求維新變法的政治性學會33個,新式學堂17所,報刊19種;到了1898年,學會、學堂、報館合計達300多所。國聞報(天津)強學會(北京)中外紀聞保國會時務學堂時務報(上海)強學報萬木草堂 1897年11月,德國強占膠州灣; 1897年12月,俄國強占旅順和大連。 1898年,英國強租“新界”和威海衛。 ……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梁啟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廣東省新會縣差坑鄉。1890年﹒赴京趕考,因守舊勢力排斥新思潮, 不中落第。1895年﹒獲悉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后, 于康有為發起“公車上書”1895年﹒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1896年﹒成立強學會 執筆《時務報》1897年﹒擔任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1898年﹒四月,上書請求皇帝 正式實施新政。維新變法原因 內容 時間 別稱 ? 開始標志 結果 ? 嚴重的民族危機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布詔書(標志:慈禧太后發動政變)戊戌變法失 敗四個方面 政治 裁并機構,精簡人員,任用維新人士,準許百姓向朝廷上書等; 經濟 設立農工商總局和鐵路、礦產總局,鼓勵私人興辦工礦企業等; 軍事 訓練新式海陸軍,裁剪舊軍隊等; 文化教育 廢除八股文,開辦新式學堂培養人才,翻譯西方書籍,派人出國留學等; 維新變法洋務運動創辦新式軍事工業;訓練新式海陸軍興辦輪船、鐵路電報等各種新式民用工業創辦新式學校,培養翻譯、軍事等人才政治主張:主張學習西方先進的政治 制度。維新變法是一場資產階級改良運動。(君主立憲制)探究失敗的原因慈禧讓光緒連下三道上諭:派親信剛毅掌握北京城內的軍事指揮權;榮祿為直隸總督控制了京畿重地;新受任二品以上的官員,必須到皇太后面前謝恩。 ——《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 資料一資料二由于事先未對大批被裁官員的出路作適當安置,所以矛盾空前激化,守舊派對維新派更加切齒痛恨,加速了政變的到來。 ——《梁啟超傳》 光緒帝沒有實權觸動了頑固派的利益。 “人們久處在封建閉塞的發霉氣氛中,忽然從那里吹過來一股新鮮的氣息,麻木不仁的頭腦開始清醒過來了,僵硬的四肢逐漸動彈起來了。” ——著名史學家戴逸現象一 國內出現辦學熱,創辦新式報刊熱, 出版新書熱。現象二 更多的年輕人出國留學,更多的西方 學說被翻譯到中國。現象三 白話報刊更多出現,白話文得到更 多提倡。思想解放運動維新變法后維新變法的影響梁啟超(1873—1929)1873年﹒生于廣東省新會縣差坑鄉。1890年﹒赴京趕考,因守舊勢力排斥新思潮,不中落第。1895年﹒獲悉李鴻章簽訂《馬關條約》后,與康有為發 起“公車上書”1895年﹒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1896年﹒成立強學會 執筆《時務報》1897年﹒擔任時務學堂中文總教習1898年﹒四月,上書請求皇帝正式實施新政。1898年﹒九月,變法失敗,逃往日本。1901年﹒發表《立憲法議》,主張君主立憲制。 開辦廣智書局,翻譯大量西方文獻。1902年﹒在橫濱創辦《新民叢報》。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少年中國說》節選清﹒梁啟超謝謝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