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26張PPT)導入日本——敵人、朋友? 材料一:“對于我們中國人來講,日本是我們最近的鄰邦。一衣帶水這個詞幾乎成了我們形容日本時必不可少的詞匯。然而,在地球上現有的國家中,日本卻是離我們最遠的一個國家。” ——央視主持人水均益 材料二:“日本帝國主義是近代中國最兇惡、最野蠻的敵人。” ——江澤民 材料三:“日本是中國的鬧鐘,時刻讓中國驚醒。” ——《讀者》第一課 民族危機與中國人民的英勇抗爭甲午戰爭與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第八單元 19世紀中后期的近代中國 晚年冰心,系于她的人生經歷、民族感情與父輩的仇恨,打算撰寫一部紀實性的長篇之作,書名就叫《甲午戰爭》。為此,老人多次提筆,“可是,她竟然一個字都沒有留下!”不是因為老,因為病,“而是因為哭,因為大哭,因為一握起筆就禁不住老淚縱橫地哭!哭得完全不能下筆,紙上唯有落下的熱淚。”……“此時此刻的冰心,一邊哭,一邊說:‘氣死我了!氣死我了!真可恨!真可恨!’” ——賈國榮《冰心的遺憾》 戰爭為什么讓冰心如此的哭、氣、恨?就讓我們帶著冰心的哭、氣、恨來學習甲午中日戰爭。 為什么“蕞爾小邦”日本在當時也加入了侵略中國的行列中? 甲午戰爭:日本發動戰爭的原因 1.日本通過明治維新強大起來。 2.野心滿滿的日本早就制定了侵略中國的政策,他們要從侵略中國的臺灣開始,進而侵占全中國,最終是亞洲乃至全世界。這次戰爭是日本政府推行擴張政策的必然結果,日本政府蓄謀已久,并做了充分的準備。 3.朝鮮爆發農民起義為日本發動戰爭提供了借口。 4.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了日本的侵略欲望。旅順大屠殺黃海戰役甲午戰爭:戰爭經過甲午中日戰爭形勢示意圖甲午戰爭1.背景:2.時間:3.過程:日本經過明治維新后,變得強大起來,開始圖謀侵略中國,并選擇朝鮮作為跳板。1894——1895年。① 爆發:1894年,日本利用朝鮮爆發起義之機,引誘清軍入朝,繼而以反對清軍入朝為借口,挑起戰端,中日戰爭正式爆發。②黃海海戰:1894年9月,中日海軍在黃海激戰。北洋艦隊將士奮勇殺敵,重創日軍。致遠艦管帶鄧世昌與全艦將士英勇抗日,壯烈犧牲。③旅順大屠殺:④1895年初,日軍進攻威海衛,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戰火很快燒到中國境內,日軍接連占領大連、旅順等地。在旅順,日軍對當地居民實行大屠殺,死難者有18000余人。旅順大屠殺中國慘敗,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被迫簽訂《馬關條約》甲午戰爭:結果 在談判中,日本拿出預先擬定的條款擺在李鴻章面前,只準李鴻章說“允”或者“不允”。日本限定在一個月內辦理割讓臺灣手續,李鴻章請求寬限時日,說:“臺灣已是貴國口中之物,何必著急。”伊藤博文回答:“還沒有咽下去,餓得厲害!”中日簽訂《馬關條約》李鴻章伊藤博文 割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設立工廠甲午戰爭:《馬關條約》內容及危害割地增多 國家主權的進一步喪失,刺激了列強的瓜分野心。賠款增加勢力深入增設工廠 加劇了人民的負擔,有利于列強控制中國的經濟。 列強的侵略勢力深入中國內地。 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的需求,阻礙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內 容危 害《馬關條約》的簽訂對中國社會產生了哪些危害?影響? 鴉片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開放通商口岸 中日甲午戰爭后開放的通商口岸近代中國開放的通商口岸 1.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2.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隨后幾年中,列強紛紛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甲午戰爭:影響《馬關條約》后,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中英《南京條約》 ①割讓香港島;②賠銀2100萬元;③五口通商 (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④協定關稅。中日《馬關條約》①割讓遼東半島、 臺灣、澎湖列島;②賠銀二億兩;③增開口岸 (重慶、沙市、蘇州、杭州)④在華設廠。④經濟侵略加劇;⑤受控制程度加深。①割地面積增加;②賠款數額倍增;③侵略深入內地;半殖民地化大大加深探究:對比下列兩個條約,你有何看法?《馬關條約》是《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請仔細觀察教材圖8-12,思考下列問題。 1.甲午戰爭后,列強以哪種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2.列強還以哪些方式加強對中國的經濟侵略? 3.對中國會帶來什么危害?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經濟侵略 這標志著列強對華的經濟侵略已由商品輸出為主進入到資本輸出為主的新時期,中華民族面臨著空前嚴重的生存危機。開設工廠開設銀行、強迫貸款、投資鐵路、開礦等方式 沉沉酣睡我中華, 哪知愛國即愛家; 國民知醒宜今醒, 莫待土分裂似瓜。找一找: 哪些國家在中國有勢力范圍? 它們的勢力范圍分別在哪里?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經濟侵略課文圖8-13割占和強租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國別 割占和強迫租借的地區 勢力范圍 德國 強迫租借膠州灣 山東 俄國 強迫租借旅順和大連 長城以北和新疆 法國 強迫租借廣州灣 廣東、廣西和云南 英國 強迫租借“新界” 長江流域 日本 割占臺灣和澎湖列島 福建 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瓜分中國勢力范圍:資本主義國家憑借其實力所控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全部或部分領土。在這片領土上,該國享有獨占的權利,不許他國染指。租借地:資本主義國家用強迫定期租借的方式占有的他國領土。租期有長有短,長的高達99年,期滿歸還。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門戶開放從此,美國在中國的侵略勢力日益擴大。①美國提出“門戶開放”的背景: 在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美國因忙于和西班牙爭奪殖民地而失去了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的機會。②“門戶開放”政策的實質: 承認各國在華的勢力范圍和它們已取得的特權,同時要求列強開放在華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使美國享有均等的利益和機會。③影響: “門戶開放”政策,實質美國政府企圖用 “機會均等”的手段,緩和列強爭奪中國的矛盾,讓美國有機會插足別國的租借地和勢力范圍之內,保證中國市場對美國資本和商品的自由開放。 《時局圖》是1898年謝纘[zuǎn]泰先生創制的一幅反映當時列強瓜分中國狂潮的漫畫。原圖上有黃遵憲的題詩。現在原件藏于美國華盛頓國立檔案館。圖中虎代表英國,熊代表俄國,蛙代表法國,太陽代表日本,鷹代表美國。 對照時局圖,查閱相關資料,了解一下19世紀末俄國、法國、英國、日本幾個國家在中國的大致勢力范圍。時局圖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瓜分中國北極熊,代表俄國,整個長城以北和新疆;虎,代表英國,長江流域;德國,象一條毒蛇把山東緊緊纏住;狂蹦亂跳的青蛙,代表法國,伸向我兩廣、云南;小太陽,日本,我國的福建。一只禿鷹正向中國飛來,代表美國。1898年英國租借新界示意圖1842年 《南京條約》割占1860年 《北京條約》割占1898年 英國租借地 新界課堂小結 在沉痛、憤恨和思索中,我們了解了這一段屈辱的歲月。請問,此時此刻,大家有著怎樣的感受? 暢所欲言徐驤領導的臺灣人民反割臺斗爭 徐驤:大丈夫為國捐軀,死而無憾! 臺灣人民的反割臺斗爭對我們今天有何啟示? 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神圣領土,我們要堅決維護祖國的和平統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