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歷史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知識點 過關訓練 答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教部編版八年級下歷史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知識點 過關訓練 答案)

資源簡介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知識要點
一、第一個五年計劃
1.背景:舊中國是一個落后的農業國;新中國之初,工業依然落后:基礎薄弱、門類不全。
2.目的:為了有計劃地進行社會主義建設,我國編制了發展國民經濟的( ) 。
3.時間:( ) — ( )年。
4.基本任務:集中力量發展( ) ;建立國家( ) 和國防現代化的初步基礎;相應地發展交通運輸業、輕工業、農業和商業;相應地培養建設人才。
5.實施的中心:以 ( ) 幫助興建的156個項目為中心,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
6.成就:
(1)東北工業基地形成:① ( ) 鋼鐵公司無縫鋼管廠等三大工程建成投產;② ( ) 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③ ( ) 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建成投產,中國第一架噴氣式 ( ) 試制成功;④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
(2)交通運輸成就:①寶成、鷹廈等30余條鐵路建成;②川藏、青藏、新藏 ( ) 相繼通車;③ ( ) 長江大橋建成。
7.結果:各項經濟建設指標大幅度 ( )完成。
8.意義:我國開始改變 ( ) 落后的面貌,向社會主義
( ) 邁進。
2、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1. ( ) 年9月,第一屆 ( ) 大會在北京召開。
2.內容:
(1)制定了《 》。①憲法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 ( )是最高國家權力機關。②意義:是我國第一部 ( ) 類型的憲法(性質);是真正反映了( )利益的憲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確定了 ( )制度。
(2)選舉了 ( ) 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其他國家領導人也被選舉產生。
3.意義: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召開,形成了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 ( ) 制度;為社會主義( ) 政治建設奠定了基礎。

難點釋疑
1.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和國家工業化的區別:“一五”計劃中,集中主要力量發展重工業,“一五”計劃的完成,使我國在鋼鐵、機械制造、汽車制造等重工業項目上取得了重大成就;相應地,交通運輸業、輕工業也有了發展?!耙晃濉庇媱澋耐瓿桑醪礁淖兞宋覈I落后的面貌,我國開始向社會主義工業化邁進,但是,要實現國家工業化,還任重道遠。
2.注意區分三部法律文獻:①1912年孫中山代表中華民國頒布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資產階級性質的法律;②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頒布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具有臨時憲法性質的法律;③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性質)的憲法。
3.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新中國各民主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參政議政的機構,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中國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的組織形式,其職能是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是新中國的最高國家權力機關,具有立法權、決定權、任免權、監督權等。《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制定。
因為新中國成立之初,召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條件不足,因此1949年召開的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起到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作用,通過的《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起到了臨時憲法的作用。


過關訓練
一、單項選擇題
1.從1953年到1956年,全國工業總產值平均每年遞增19.6%,農業總產值每年遞增4.8%,這種增長速度是相當高的;1956年,工業總產值第一次超過農業總產值。導致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一五”計劃的實施 B.抗美援朝的勝利
C.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D.國民經濟的全面調整
2.1953年,周恩來在談到大規模經濟建設問題時說:“所謂集中主要力量,不是集中一切力量,不是要冒進,不是搞重工業,其他問題都不搞了。”周恩來講話的主旨是( )
A.集中力量優先發展重工業
B.剖析社會主義改造的得失
C.強調國民經濟穩步協調發展
D.反思“大躍進”出現的問題
3.針對下表情況,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采取的相應對策是( )
A.實施“ 一五”計劃
B.進行土地改革
C.開展公社化運動
D.實行改革開放
4.1953—1957年,我國在發展國民經濟的第一個五年計劃期間,創造了許多歷史上的第一(如下表)。這反映出“一五”計劃的特點是( )
1953年,中國第一座大型露天煤礦——遼寧阜新海州露天煤礦建成投產。1953年,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在吉林長春興建。1955年,新中國第一套6?000千瓦大力發電機組在上海組裝成功。1956年,中國第一輛解放牌汽車在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出來。1956年,中國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在沈陽試制成功。1956年,中國第一個制造機床的工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
A.工業門類齊全 B.優先發展重工業
C.地區分布均衡 D.工業技術領先世界
5.“到1957年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的八年是一個大膽創新、成績斐然的時代?!毕铝谐删蛯儆谶@個時代的是( )
A.工業化基礎初步奠定 B.成功爆炸第一顆原子彈
C.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 D.解放戰爭的勝利
6.下圖為1952年和1957年我國工農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其中數據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西藏和平解放
C.“大躍進”運動的發動
D.“一五”計劃的實施
7.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的四五年間,我國逐漸完成了戰后經濟的恢復,轉而進行大規模的經濟建設。但資本和資源的嚴重匱乏阻礙了我國的發展。為此,中共中央實行了利用有限的資本和資源加快建設重工業和完整工業體系的發展戰略。這一“戰略”( )
A.使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
B.改變了工業分布偏于沿海和沿江的格局
C.使我國成為社會主義工業化國家
D.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8.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反映了中國民族工業從無到有,由弱到強的發展歷程。下面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洋務運動中誕生了中國第一批近代企業
B.張謇倡導“實業救國”,創辦了大生紗廠
C.“一五”計劃完成,我國實現了工業化
D.改革開放后,中國工業創新水平不斷提高
9.“共產黨中國的工業成長是迅速的、動人的,而且也是可怕的——比任何一個不發達的亞洲國家都快……它創造性地吸收了現代世界特別是蘇聯提供給它的一切。到1957年為止,中華人民共和國最初的八年是一個大膽創新、成績斐然的時代……中國人必須學會在我們西方世界中生存的世紀已經過去了,現在我們雙方必須學會在同一行星上生活?!?費正清《美國與中國》)這段文字說的是( )
A.土地改革的重要意義
B.“一五”計劃的成就和意義
C.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的背景
D.改革開放的必然趨勢
10.“1954年新中國有6億人,參與普選的有5.7億,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普選。全國人民對憲法草案進行了兩個多月的討論,征集了118萬條意見,然后對草案做了一些重要修改。最后,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票通過該憲法。”從材料可見,該憲法所特有的人民民主原則體現為( )
①普選產生人民代表 ②全民討論憲法草案 ③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票通過 ④是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1.2018年11月至2019年6月國務院任命的25個部門和單位的28名負責人依法進行憲法宣誓。如今我國在依法治國的道路上不斷邁進,源于開始便扎實牢靠的根基。奠定我國法律體系根基的會議是( )
A.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B.中共七大
C.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
D.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12.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中央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國家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1954年,我國在民主政治建設方面的成就是( )
A.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開始土地改革
B.召開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頒布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
C.開始實施“一五”計劃,初步建立獨立的工業體系
D.完成三大改造,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3.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決定通過法律的形式將12月4日設定為“國家憲法日”,傳遞的是依憲治國、依憲執政的理念。回顧歷史,我國第一部國家根本大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954年)》( )
①規定了國家的根本性質 ②規定了國家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規定了中國要走社會主義道路 ④規定鄧小平理論為黨的指導思想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14.1954年9月,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這部憲法不同于中國歷代法律、不同于近代以來的資本主義憲法的根本之處是( )
A.是國家的根本大法
B.規定了國家的根本性質和根本政治制度
C.加強了政治和法制建設
D.是我國有史以來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憲法
15.右圖是一位北京老人在展示自己從1954年起幾十年收藏的歷屆選民證。一張張選民證見證了( )
A.新中國民主政治的發展
B.社會主義憲法得以實施
C.社會主義制度得到確立
D.政治協商制度得到完善

二、綜合題
16.近現代以來,實現工業化和國家獨立富強成為中國人追求的目標。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19世紀60年代開始的這場……運動還是給中國的窗戶開了一條縫,風的確是吹進來了,也奠定了中國工業的一個初步基礎,讓中國人看到了什么是西方工業。
——張鳴《重說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1953年8月)

材料三 如下圖

材料四 下圖是1952年和1957年我國工業主要產品產量示意圖。

(1)寫出材料一中“這場運動”的


(2)概括材料二中“過渡時期”的總任務。結合史實,指出完成“總任務”的重大舉措。


(3) 觀察材料三圖,指出這一時期我國工業發展呈現的特點。這些特點對我國經濟建設產生了什么影響?
(4) 材料四中我國工業產品產量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請你寫出一個這期間我國重工業方面的成就。



(5) 綜上所述,你從我國工業發展歷程中能獲得哪些啟示?
















第4課 新中國工業化的起步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確立
【知識要點】
一、2.第一個五年計劃
3.1953 1957
4.重工業 工業化
5.蘇聯
6.(1)①鞍山 ②長春 ③沈陽 殲擊機(2)②公路
③武漢
7.超額
8.工業 工業化
二、1.1954 全國人民代表
2.(1)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②社會主義 人民 人民代表大會
(2)毛澤東
3.人民代表大會 民主
【過關訓練】
1.A 2.C 3.A 4.B 5.A 6.D 7.B 8.C 9.B 10.A
11.A 12.B 13.D 14.D 15.A
16.(1)運動的名稱:洋務運動。地位: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
(2)總任務:實現工業化;完成社會主義改造。舉措:制定和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
(3)特點:沿海工業比重大,內地工業比重小;重工業發展迅速,輕工業發展相對較慢。 影響:工業布局漸趨合理;奠定工業化基礎;開始改變工業落后的面貌;一定程度上造成國民經濟比例失調;影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
(4)主要原因:第一個五年計劃的實施。成就:鞍山鋼鐵公司建成投產;武漢鋼鐵公司興建;長春一汽生產出第一輛解放牌汽車;試飛成功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沈陽第一機床廠建成投產;武漢長江大橋建成;川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任意一個)
(5)啟示:工業布局要合理;經濟要協調發展;要關注民生;工業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等。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荥阳市| 彩票| 宁安市| 清新县| 拜泉县| 林芝县| 双柏县| 南丹县| 巴林左旗| 于田县| 孟津县| 蓬安县| 大庆市| 西宁市| 临朐县| 昌都县| 柏乡县| 北票市| 青阳县| 乐安县| 汶川县| 丹凤县| 红桥区| 房山区| 亚东县| 天等县| 鹤峰县| 井陉县| 汾西县| 萨嘎县| 万年县| 灵武市| 荆州市| 姚安县| 高尔夫| 二连浩特市| 合作市| 察雅县| 百色市| 霍山县| 海伦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