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9張PPT)歡迎進入歷史課堂中考歷史總復習部編版九年級下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課標解讀+中考考情分析考點突破+例題講解知識網絡單元時間軸(時空定位)目錄(說明:紅色文字為重點內容;藍色文字為新增考點) 課·程·標·準 近五年考查情況 1.知道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等史實,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正義性和艱巨性。 2.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 2018年題20 (說明:紅色文字為重點內容;藍色文字為新增考點) 課·程·標·準 近五年考查情況 3.知道明治維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2016年題27(5分)2019年題21 4.知道《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 中考考情分析 本單元內容近五年考查較少,常見命題點主要是在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等。殖民地人民的反抗與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知道玻利瓦爾領導的反殖斗爭、印度民族大起義等史實,理解殖民地人民反抗斗爭的正義性和艱巨性。考點 1 拉丁美洲獨立運動 印度民族大起義 時間 18世紀末19世紀初 1857—1859 原因 殘酷的殖民統治和經濟掠奪 領導者 玻利瓦爾、圣馬丁(南美的“解放者”) 章西女王(封建王公) 結果 勝利 失敗 運動性質 反抗殖民統治的民族解放運動 意義 趕走了西班牙、葡萄牙殖民者,出現了一系列新興獨立國家,基本形成今天拉美的國家格局。 沉重打擊了英國殖民者,反映了印度民族意識的覺醒。 (2019年江西)“這些曾經在鄉村擁有一望無際的大片土地的所有者,一旦淪為居住泥棚、僅有幾只瓦鍋的佃戶,其對英國殖民者的恐懼、不滿和仇恨再也無法控制,因而一些愛國封建王公成了大起義的領導者。”材料描述的是 A.美國獨立戰爭 B.拉美獨立運動 C.印度民族大起義 D.非暴力不合作運動C(2019年湖南郴州)歷史學家羅英渠在《美洲史論》中寫道:“他所指揮的軍隊解放的國土十倍于西班牙的國土,比西、法、德、英、意五個國家加在一起還大一倍半……成為委內瑞拉、哥倫比亞、秘魯、玻利維亞、巴拿馬六個國家的奠基者”,“他”是 A.華盛頓 B.章西女王 C.甘地 D.玻利瓦爾D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考點 2亞歷山大二世彼得一世“此生我最佩服的人就是彼得大帝。” ——俄羅斯總統普京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亞歷山大二世廢除農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進了俄國歷史的進步。考點 2“彼得巢窩的幼雛們(小學生)是俄國知識分子的先驅”。 ——普列漢諾夫彼得一世“讓俄羅斯騰空而起,又用鐵籠頭將它拽住”。 ——俄國詩人普希金自由勞動力資金“農民獲得‘自由’的時候,已經被剝奪得一干二凈了。” ——列寧“諸位會深信,凡能夠維護地主利益的措施,我們都一一地做到了。” ——1861年最后審查改革方案時啟示:①改革是革除弊政、促進國家富強的重要手段,每一個國家、民族要想發展進步,必須與時俱進、勇于改革、大膽創新; ②堅持全面深化改革。(2018年廣東)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制法令后,沒有遇到俄國貴族的強烈抵抗,也沒有發生內戰,僅憑沙皇的一紙法令就能完成。俄國改革沒有遇到貴族強烈抵抗的主要原因是 A.貴族與農奴矛盾未激化 B.貴族對農奴處境的同情 C.貴族是改革利益獲得者 D.貴族力量弱小無力對抗C 舉例說明近代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的兩種方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法國大革命 資產階級革命——資產階級改革——俄國1861年農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維新 知道明治維新的主要政策,理解明治維新在日本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考點 3名睦仁,1868 年以《易經》中“圣人向明而治”,改年號為明治元年。推翻德川幕府統治后,實行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政治上:廢藩置縣, 實現中央集權;軍事上:實行征兵制, 建立新式軍隊;經濟上:推行地稅改革,以“殖產興業”為口號,大力發展近代經濟;社會生活上:提倡“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結束了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壯大軍事實力。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增強經濟實力。提高國民素質。項 目 第一次 第二次 名 稱 大化改新 明治維新 時 間 7世紀中期(646年) 19世紀中期(1868年) 主持者 孝德天皇 明治天皇 學習國 中國(唐朝) 歐美 作 用 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 從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 日本歷史上的兩次重要改革(2019年廣東)19世紀70年代起,在日本過去認為是臟物的牛肉、牛奶開始被列為上等食品,東京、大阪、橫濱、神戶各地出現許多牛肉菜館。“士農工商,男女老少,賢愚貧富等咸以不吃牛肉為不開化”。上述變化表明日本 A.政治改革促進社會平等 B.殖產興業推動經濟發展 C.文明開化影響社會生活 D.教育發展提升國民素質C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現在,日本又以‘東方道德、西方技藝’為口號,向西方借用了它所盼望的東西。”為此,日本進行了( ) A.大化改新 B.彼得一世改革 C.1861年改革 D.明治維新D(2016年廣東)27.在區域文明發展進程中,各國實力此消彼長,先進國家影響巨大,其引發的區域變化值得深思。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1853年,美國佩里將軍的艦隊陳兵東京灣,日本無力抵御它們。十年前,美國人在鴉片戰爭中,對中國也曾這樣耀武揚威……與中國截然相反不同的是,19世紀60年代,日本宣告了一個迅速改革和西方化時代的到來。 ——(美)史茲·墨菲(亞洲史)(1)根據材料一,概括19世紀中期中日兩國的相同困境。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19世紀60年代日本“迅速改革”的重要歷史事件。(2分)相同困境:受到外國入侵; (1分)歷史事件:明治維新。(1分)(2016年廣東)材料二 1889年,明治政府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憲法核心內容見題27圖。(2)根據題27圖,指出《大日本帝國憲法》對日本“西方化時代到來”有何重要意義?(3分)確立分權體制,提供法律保障。 知道《解放黑人奴隸宣言》的主要內容,理解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發展中的作用。考點 4林肯貢獻:①維護國家統一(首要)②解放黑人奴隸。美國內戰(1861—1865)根本原因焦點奴隸制廢存問題導火線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北方軍隊失利轉折《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初期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南方矛盾南北戰爭轉折點: 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宅地法》作用:這兩個法令深得人心,調動了農民尤其是黑人的積極性,他們踴躍參軍作戰,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面。思考:結合法令內容,說說這兩個法令的作用。美國內戰(1861—1865)根本原因焦點奴隸制廢存問題導火線林肯當選美國總統北方軍隊失利轉折結果《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北方獲得勝利初期意義性質 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最大障礙,為以后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經濟奴隸制種植園經濟 南方矛盾(2019無錫)1861年美國頒布《反聯邦脫離法》,林肯曾經就此比喻道:“為保全生命,往往不得不把手腳截掉,但絕不會為了保全手腳而葬送生命。”他所說的“保全生命”指的是 A.實現國家獨立 B.維護國家統一 C.爭霸世界 D.發動美西戰爭B很多美國歷史學者認為,這次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一道分水嶺。聯邦政府從此變得強大起來,美國的農業、工業以及整個國家都發生了重要的轉變。1894年,美國的工業總產值躍居各大國之首,成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材料旨在說明南北戰爭 A.使美國確立了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B.解放了廣大的黑人奴隸并消除了種族隔閡 C.為美國進行第一次工業革命創造了有利條件 D.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障礙D啟示:①民族獨立,國家統一是國家強大的前提; ②要以國家利益為重,反對分裂,維護國家統一。中考歷史總復習部編版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課·程·標·準 近五年考查情況 1.通過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飛機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 2018年題27(3分)2019年題27(3分) 2.通過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2018年題21 中考考情分析 第二次工業革命與近代科學文化是中考常考內容,命題點主要是在第二次工業革命。背景 隨著工業革命的展開,歐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迅速發展,科學研究也取得了重大進步。 時間 19世紀六七十年代——20世紀初 領先國家 美國、德國 特點 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動力來源 電力、內燃機 主要能源 電能、石油 通過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飛機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 1影響 ①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極大的改善了人們的生活,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成為工業化強國。②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出現了壟斷組織,資本主義由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義即帝國主義過渡。③資本主義對外擴張的增強,對世界產生深遠影響。 通過電的利用,內燃機與汽車、飛機的誕生等史實,了解第二次工業革命;考點 1 理解工業革命帶來的社會進步和社會問題。考點 1(2018年廣東)如下圖所示,關于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表述合理的是 A.自然科學與社會發展存在內在聯系 B.自然科學發展導致“一戰”爆發 C.自然科學成就都是政治斗爭的結果 D.社會發展進程就是自然科學發展進程A(2018年廣東)27.世界工廠為世界制造,世界工廠因創新而不斷變遷;創新是推動歷史發展的不竭動力。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二 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拋棄了英國模式,轉向重工業發展……憑借其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以及生產技術和生產能力上無法比擬的優勢,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 ——周斌、李水風《中國:做真正意又上的“世界工廠”》(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的“世界工廠”與英國相比有何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美國成為“世界工廠”的原因。(3分)不同:發展重工業(1分)原因:①南北戰爭為資本主義進步發展掃除障礙; ②抓住科技革命的契機,提高生產能力等。(2分)如何:機器代替人的體力勞動;(1分)原因:①單一生產單元對人的需求量相對下降; ②對產業工人的知識技能提出更高要求。(2分) 通過牛頓、達爾文、巴爾扎克和貝多芬等人的成就,了解科學和文化在近代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考點 2牛頓達爾文貝多芬巴爾扎克托爾斯泰梵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九下一二單元復習.pptx 第二次工業革命.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