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優教平臺示范課(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第6章第1節)《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第1課時)》教學設計珠海市唐家中學 梁志偉一、【內容標準分析】“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等階段。”是本章的重要概念,而本節內容設計了其中兩個較為重要的上位概念,一是“不同種子的形態各異,但都有種皮和胚”,二是“種子萌發既需要必要的內部條件,又需適宜的環境條件”。課程標準對其具體要求是“描述種子的萌發條件和過程”,此外標準還根據本主題的特點建議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開展各種探究活動,加深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所以本節的教學設計一方面要求學生能達到了解水平中的描述即可,另一方面需要通過豐富的材料開展相關的活動,并結合實際來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二、【明確教學目標】1、學情分析知識方面:學生在小學科學課上已經進行過種子萌發的觀察活動,并對各種種子的形態類型有一定的了解;能力方面:經過課前訓練,學生對觀察生物體的結構的方法以及將生物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的能力也已具備;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通過之前的實驗探究等活動發現學生對生物學的觀察的態度還不夠科學、嚴謹,活動過程中責任心、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及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需進一步加強。2、教材分析本章與“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方式”一章同屬于“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單元,在本章的教學中,教師要幫學生形成“綠色開花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種子萌發、生長、開花、結果與死亡等階段。”這一重要概念。所以教材內容以“種子萌發形成幼苗→營養器官的生長→生殖器官的生長”為線索,先介紹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從整體上對其生命周期的過程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然后再分節去具體認識這些過程。本節就屬于第一個階段,要認識種子的萌發先要了解其結構,然后再觀察其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完成對其萌發條件的探究。因此,本節將兩個較為重要的上位概念分成兩課時開展比較合適。本課時需完成“不同種子的形態各異,但都有種皮和胚”這一概念,而教材中的內容并沒有體現種子形態各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需增加一個這樣的活動;教材只選擇了大豆和玉米兩種種子,學生在觀察過程中往往興趣不大,且除玉米外,小麥、水稻等單子葉植物種子的觀察效果不理想,所以考慮增加觀察種子的種類,有利于從概念的內涵和外延去更準確地傳遞此概念。3、教學目標知識方面通過了解椰子的生長過程,能概述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通過解剖觀察一些種子的結構,能找到劃分種子類型的依據,并能根據其異同描述出種子都有種皮和胚組成;能力方面通過解剖觀察活動進一步提高填寫實驗報告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在參與實驗活動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責任心和持之以恒、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4、重難點通過上述的分析可確定本課重點是:能描述出種子都有種皮和胚組成;難點是:提高填寫實驗報告的能力和加強科學態度和探索精神。三、【教法與學法】1、教法為了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活動時間,本課將通過優教平臺,先給學生推送關于種子結構的微課進行課前預習,然后課上在通過豐富的材料進行觀察,由多樣性的觀察到統一性的歸納。并可通過優教平臺的答題即時展示結果的功能進行即時的反饋和進行現場即時的教學評價,便于對教學內容等進行及時的調整。2、學法 學生通過課前預習,課上自主觀察,教師引導找異同點的方式,完成概念的傳遞。四、【課前準備】1、教師:未發芽和發芽的椰子,板栗、核桃等一些植物種子及其觀察用具;2、學生:根據教師推送的內容完成預習。五、【教學流程】課前利用優教平臺推送預習微課和練習,學生完成。教學環節一:導入新課(4min)1、活動“猜猜是什么”,展示椰子的局部,讓學生猜是什么。(技術支持:平臺授課端的聚光燈效果。)2、教師展示一個未萌發的椰子和一個已萌發的椰子,引出“小椰子成長記”,讓學生觀看視頻了解椰子的一生。(設計意圖:通過活動進行思維的熱身,然后使用椰子作為觀察對象更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和求知欲。)教學環節二:生活史的概念(8min)1、通過視頻歸納椰子一生需經歷哪些階段,并嘗試說明是通過什么過程進入下一階段的,最后嘗試用文字歸納,引出生活史的概念。2、選取推送給學生觀看的“種子的秘密”中的其他動物生命循環過程的截圖,讓學生更進一步理解生活史的概念。3、通過練習反饋對生活史概念掌握的情況,并嘗試說出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起點和終點)(技術支持:平臺授課端的答題器,齊答。)(設計意圖:通過由個案的總結到各種生物都具有的一般現象,進行概念的傳遞,最后再由一般到個例引出綠色開花植物的生活史,為本章的重要概念的引入打下基礎。)教學環節三:種子的種類及結構(18min)1、創設情景:怎么樣的種子才能萌發成幼苗,椰子怎么發芽變成椰子苗的?(提出問題并展示實物,進一步激發學生興趣)2、活動:辨認一些種子(通過活動讓學生先從感性上認識種子的形態大小是多種多樣的),并據此提出問題:我們可以依據什么把種子劃分為幾類?3、根據預習的內容完成學案中的填圖、填表的內容。(1)完成對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結構圖中各名稱的辨認。(2)列表比較菜豆和玉米種子結構的異同點。作出結論:種子都有種皮和胚。(技術支持:通過優教助手給學生推送種子的結構的微課,在課前先觀看微課進行預習。)4、活動:嘗試解剖辨認一種種子的結構(種子由教師提供,除常用的豆類、花生還嘗試加入核桃、板栗等)(1)要求學生能把解剖出來的各結構辨認出其名稱,標注在實驗報告上,并作出判斷是何種類型的種子,教師現場用手機拍攝下來進行展示和點評。)(技術要求:能將手機照片即時投射到電子白板上)(2)回到對椰子結構的辨認,并判斷椰子屬于何種種子類型。(3)歸納單雙子葉植物常見的種子由種子的多樣性到統一性,歸納(形成)種子都由種皮和胚構成的重要概念。5、種子各結構的作用(1)思考:種子的哪個結構最重要?(2)討論歸納種子各部的功能。(技術支持:平臺授課端的答題器,搶答+齊答。)(設計意圖:先經過活動對種子形態各異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再通過尋找分類依據開展對種子結構的探索讓學生能自主地發現其結構特點,并找出共性,更有利于概念的形成,更好地把握概念的內涵。)教學環節四:課堂小結(2min)填表教學環節五:隨堂反饋(8min)通過平臺對較綜合的題目進行搶答(技術支持:平臺授課端的答題器,搶答。)(設計意圖:利用平臺的答題器,可即時看到學生的答題情況從而對本課的教學效率進行及時的反饋,并為下一課的計劃提供參考。)教學環節六:教學評價(5min)通過答題器對各項進行評價,并能立刻展示評價結果,即時進行點評。(技術支持:平臺授課端的答題器。)(設計意圖:利用平臺的答題器功能,設計評價項目供學生選擇即可直觀快捷地知道學生對本課的一個評價,實現實施有效的評價方式。)六、【板書設計】七、【教學反思】本課教學設計最大的特點就是選用了豐富的材料提供給學生進行觀察,特別是對椰子的生長及發芽和未發芽的種子內部結構進行了觀察,還結合了發芽椰子的營養和品嘗大大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欲和興趣。此外,通過優教平臺的各種便捷的功能,提高了學生的預習效率和課堂的即時反饋和評價,對提高課堂效率也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進一步研究使用并進行推廣。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