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5《運輸作用》教學設計宣城市第八中學 劉兵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說出植物莖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部位,以及莖運輸有機物的部位;識別導管和篩管在莖結構內的分布部位;辨認導管和篩管的結構特征。2、過程與方法:通過觀察“紅墨水在莖中的運輸”實驗和枝瘤,認識到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的,有機物則是通過韌皮部中篩管運輸的,并結合圖片辨認導管和篩管。3、情感與價值觀:認同植物體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體會植物體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養成愛護樹木的良好品質。二、教學重點:1.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及結構基礎;2.有機物的運輸及結構基礎。三、教學難點: 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四、教學方法: 演示、討論、歸納總結等。五、教學手段: 演示實驗、多媒體。六、課時計劃:一課時。七、教學過程:情境引入:通過生活中的諺語“樹怕剝皮,不怕空心”,“果樹砍三刀,果枝壓彎腰”等,并結合圖片引出本節課題——植物的運輸作用。開始新課:(一)植物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在木質部中運輸1、活動:觀察莖對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1)教師介紹實驗過程并展示。(2)學生嘗試描述實驗現象。2、課件展示:甲、乙組枝條橫切面和縱切面圖片,討論: (1)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與樹皮是否有關? (2)莖內部分結構被染成紅色的事實說明什么問題?(3)說出水分從瓶中到達葉片的運輸途徑。3、交流并小結:莖內被染成紅色的結構主要是木質部,其內含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導管。4、課件展示并介紹:莖內木質部和導管(1)導管位于木質部,由許多導管細胞連接而成,導管細胞均是死細胞,它們之間的端壁上有穿孔,形成中空的管道。(2)根吸收的水分和無機鹽是通過植物莖內木質部中的導管自下向上運輸到葉等器官的。5.引導學生歸納植物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運輸部位——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方向——自下而上。過渡:(1)我們食用的紅薯是這種植物的哪一器官?(2)紅薯切面滴加碘液后變藍,說明什么?(3)長在地下的根是從何處獲得有機物的呢?(4)葉制造的有機物是通過什么結構運輸到其他器官的呢?(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在韌皮部中運輸1、課件展示:枝瘤(1)教師介紹實驗過程。(2)學生觀察并思考:①描述切口上方和下方的形態變化。②嘗試解釋切口上方形成瘤狀物的原因。③根據上述實驗結果推斷莖運輸有機物的部位。(3)討論交流并小結:莖運輸有機物的結構位于樹皮中,其韌皮部內含有運輸水分和無機鹽的通道——篩管。。2、課件展示并介紹:莖的韌皮部和篩管(1)篩管位于韌皮部里(樹皮的最里面),由篩管細胞連接而成,篩管細胞是長形的活細胞,兩個篩細胞之間的橫壁形成篩板,上面有篩孔,運輸有機物。(2)有機物通過篩管自上而下運輸的。3.引導學生歸納植物體內有機物的運輸運輸部位——韌皮部中的篩管;運輸方向——自上而下。討論:導管和篩管的區別?學以致用:1.俗話說, “樹不怕空心,就怕剝皮”,分析一下其中的道理。2.果農為了增產常將結果的枝條剝去一圈樹皮(稱為環剝),你能解釋其中的原理嗎?在樹的主干上環剝可以嗎?聯系生活: 圖片展示生活中人們破壞樹皮的現象,看到此情景,你有何感想? 課堂總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請談一談你的收獲。讓學生小結本節課的主要內容,其他同學補充。鞏固練習:多媒體展示練習題,學生搶答,教師點評。布置作業:《基礎訓練》同步練習。 板書設計:第5節 運輸作用一、水分和無機鹽的運輸運輸部位——木質部中的導管運輸方向——自下而上二、有機物的運輸運輸部位——韌皮部中的篩管運輸方向——自上而下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