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物學是探索生命的科學》教學設計教材分析本節是北師大版生物七年級上冊第二章第一節的內容,主要介紹了生物學家對于生物學發展的主要貢獻,以及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在上一章闡述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和所有生物共同的生命特征的基礎上,本節內容的安排旨在通過介紹生物學家的科學活動和研究方法,來認識生物學的發展過程。同時,本節內容對于培養正確的生物學觀念和生物素養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學情分析學生在本節之前初步的認識了生命的世界,對于由生命構成的世界有了一個宏觀的了解,因而,在學習本節內容時,對于生物學的發展過程會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再通過本節知識點的引導,可以很好的獲得有關生物學的整體認識,并且,學生通過本節課的培養,會初步形成科學素養,為后續學習生物學奠定了基礎。設計思路??“生物學是探究生命的科學”一節內容意在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為學生提供多媒體設備和一些相關文獻,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資料的搜集、整理、選擇和學習;鼓勵小組組員間的合作精神和交流意識;鼓勵并培養小組間的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總結能力。分三階段活動:①指導學生利用書籍、報刊、多媒體,在課下親自搜集中外生物學家的故事。②以小組的形式匯總、整理、選擇信息,并對信息進行編輯提取,完成情景劇課本的編排。③課堂教學中以小組的表演為主體,同時加強信息交流及學生對生物學家研究方法和科學精神的總結。??教學目標1、知識目標:①舉例說明生物學的研究對象和研究意義;②舉例說明生物學家及他們對于生物學發展的主要貢獻。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分析能力和表達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認同生物學是不斷發展的,關注生物學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 生物學的發展歷程教學難點:生物學家及他們對于生物學發展的主要貢獻。教法、學法:1、教法:直觀演示法、活動探究法、集體討論法2、學法:思考評價法、分析歸納法、自主探究法、總結反思法。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設計:1、引言在學習本節內容前,我們先來復習前面的一些知識:①生物多樣性的三個主要內涵?②生物的特征?③生物與環境的關系?我們從書籍中獲取知識,那么這些書籍是不是一直存在于那里,等著我們去學習呢?(不是)是在前人總結的基礎上,我們來學習的,生物學也是同樣的,在生物學家不斷的探索、研究之后,才形成了我們今天的生物學。活動:談談你心目中的生物學家?同桌之間相互討論,結束后舉手發言,表述對生物學家的印象。學生表述之后,教師進行總結:“同學們印象中的生物學家與我們平時生活中的樣子都不怎么相同,但實質上他們和我們一樣,都在為達成目標而奮斗,那么生物學家平時所從事的活動有哪些呢?”自然科學活動:觀察、調查、實驗、查閱文獻資料、相互交流等。舉例“同學的惡作劇”,說明在同學惡作劇的過程中,涉及到了觀察、實驗、交流等科學活動,進而表明上述科學活動離我們并不遙遠。情景劇演繹: 根據課前準備,分組進行表演,在表演的過程中,將各個時期的人物和其所作出的貢獻,以情景劇的形式表現出來,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同時增加了趣味性。總結歸納表演結束后,在學生對知識點理解的基礎上,加以總結,歸納,以表格的形式呈現:人物林奈達爾文哈維沃森&克里克貢獻生物分類系統物種起源與生物進化理論血液循環DNA分子雙螺旋結構在學生總結的基礎上,結合不同時期人物和事件,總結出生物學發展歷程,即:描述生物學時期 實驗生物學時期 分子生物學時期。討論升華討論:①生物學的發展與哪些因素有關 ②生物學的發展對人類有哪些影響通過小組討論,讓學生在對生物學發展有一定認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對事物發展的辯證理解,同時也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產生一定的影響。課后回顧以課后習題作為本節知識點的回顧,鞏固了學生對知識的掌握。課后反思: 整堂充分踐行了新課改的教育理念,以學生為主體,增強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體現了STS教育理念,讓學生能夠將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但在細節處理方面還有很多瑕疵,其一為課件的展示形式較少,如能增加視頻、圖片的展示,會更好的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其二為知識點銜接稍顯生硬,上下過度不自然;其三,可以更好的通過本節培養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在后續的教學中,揚長避短,去糟存精,在進步中學習,在學習中進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